短讯

1985-07-15 05:54
读书 1985年5期
关键词:彼得儿童

谁是儿童心理分析法的创始人?美国作家U.H.彼得(Uwe Henrickpeter)著书《安娜·弗洛伊德:献给儿童的一生》(Anna Freud: A lifeDedicated to Children)指出,安娜是这个领域的开拓者。作为儿童心理学家,她当时面临着一种挑战,即:如何使儿童用语言或形象描绘出愿望,用以医治个性使然的不正常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变态心理。她当时发明的作法是要求这些孩子画图画,随时想,随时画,即使在洗澡时也不例外,并且要求病孩的家长也参加这种活动。这种方法,至今仍被一些儿童精神病院所沿用。书中还介绍了安娜其人,她曾是她父亲西·弗洛伊德的护士,也是她父亲在心理分析会上的代言人,按作者的话说:她是在那位伟大的父亲的影子下生活的。但是她本人探索出的儿童心理学及对儿童认识自我的理论,仍然有其独立的价值。

S.沙皮诺(Stephen shapino)是位心理学家,在他的《“男人”的新定义》(Manhood:A NewDefinition)一书中提出,男人在他们开始意识到“害怕”的时候证明他就是“成年人”了。但这时他们往往自恋,玩世不恭,接着才是他们发展到“男子汉”的阶段,开始走入社会,成立家庭,而我们的世界所需要的英雄也正是这些人中的佼佼者。也正是在这个时期,成年男子的心理变化最大,他们要不断克服的障碍首先是嫉妒心理(恋爱、事业等方面),接着是与中年生活中出现的危机作战(失业、离婚等)。作者在结尾部分还举了一些容易使男人心理起变化的具体事情,如竞技运动中的派系争斗等。书评家认为,在心理学大发展的年代,人们对一向受冷落的女子和儿童心理学的注意增加了,而忽视了对男子心理的分析,这本书似乎对纠正这种偏见起些作用。

“人会一直得到提升,直到他的地位超过了他的能力。”这就是加拿大学者劳伦斯·J·彼得(LarenceJ.Peter)的著名的“彼得定律”。他在《为什么会出毛病》(WhyThingsGoWrong)一书中,还以这个定律为基础,提出一些见解,其中不乏怪僻之谈:“你爬得越高,就陷得越深”;“人能做有用的工作,正是在他还没有达到能力所不及的地位的时候”;“高踞重位的人往往把时间花在琐碎小事上。”他的最辛辣的讽刺得于宗教和法律书,因为制定法规的人的地位已经超过了他们的能力,譬如旧金山的法律规定,婚礼的五彩纸屑不准重复使用,俄克拉何马州规定,“在出了人命的车祸中受牵连的司机……必须立即停车……把自己的姓名和住址留给被撞倒的人”;累克菲尔德村有一条禁止噪音的法律,规定鸟儿在白天只准叫三十分钟,夜晚只准叫十五分钟。彼得说:“我的本意不是谴责人们的罪孽、错误、虚荣和无能。我至少和他们一样有罪。”他的著作没什么结构可言,也没有什么主题,但根据他的定律导出的二十四项推理却耐人寻味。

(薇)

苏联老作家阿·杜纳耶夫斯基(AлександРMнхайловичдунаев-ский)的传记专著《追随哈谢克》(ИдуэаГашеко)刊行了第四版,说明苏联读者对这本书的欢迎。

杜纳耶夫斯基近年来不倦地探索捷克作家哈谢克的生平和经历,力图用文艺形式再现他的形象,并且特别着重研究《好兵帅克》的写作、出版史。哈谢克和《好兵帅克》在当年备受攻击,不少人总是抹煞这部小说的政治倾向。杜著在这方面竭力为哈谢克辩护,着力颇多。事实上,《好兵帅克》在三十年代遭到希特勒焚书之灾,而捷共领袖伏契克却对此书备极赞扬,可见小说的主要倾向。杜著还有一个特点是文字幽默机智,妙趣横生,论者认为,“作者在这方面也确实‘追随了哈谢克”。

(了红)

存在主义者让—保罗·萨特的女友西蒙娜·德·波伏瓦是一位女权论者,女记者艾丽斯·施瓦茨(AliceSchwartz)也是德国女权运动的排头兵,她俩从一九七二年初至一九八二年九月这十年间进行了六次会谈。艾丽斯·施瓦茨把这些访问记汇编成册,题名为《今日的西蒙娜·德·波伏瓦》(Simone de Beauvoir Aujowrdhiu)西蒙娜·德·波伏瓦的谈话内容涉及她的思想、生活以及她和萨特的关系。她叙述了她为争取妇女权利而参加的各种活动,她谈到爱情、政治、性欲、母性、妇女工作及和平主义;她反对“永恒女性”的观点,也反对“女性优越”论,她还回答了一些私人问题。波伏瓦高兴地说:“这本小册子有助于我的读者更好地了解我。”

弗吉尼亚·伍尔芙与维塔·萨克维莉·韦思特是美国两位有名望的女作家,了解她们的关系,对了解他们的作品及相互影响是有益的,由L·迪萨夫和M·李斯卡(Louise Desalvo and Mitehell Leaska)合编的韦思特写给伍尔芙的书信集(The Let ters of Vita Saekvile-West to Virginia Woolf)于去年十月在美出版。从这些未出版过的书信中可以看出,她们不仅友好,而且相爱。通信自一九二二年始到一九四一年伍尔芙自杀。编者在前言中介绍道,在两人的关系中韦思特表现得象位保护孩子的母亲,伍尔英象个听话的孩子;伍尔芙是位天才的女作家,韦思特则象位“超级女人”。信的内容以推心置腹的交谈到随便谈天,从对文学作品流派的看法到激发人创作思想的各国风光。

塞尼·瑞莱一八七八年出生于波兰一个富裕犹太家庭,耳濡目染,他学会了做买卖,成了与俄国人做军火买卖的行家。当他加入英国秘密警察的时候,被分配去与俄国人打交道。苏联革命政权建立后,他尽力破坏苏联建设,他与考茨基长久地保持联系,最后被苏联政府逮捕。围绕这些事情,M·柯特(Michael Kettle)写了《塞尼·瑞莱:一个国际大间谋的真实故事》(Sidney Reilly:The True Story of the Worlds Greatest Spy)在西方得到流行,并改编成电视剧。

猜你喜欢
彼得儿童
探寻彼得兔的故乡
因为喜欢儿童 所以儿童喜欢
《彼得兔》大电影:菜园争夺战
彼得,彼得,吃南瓜
彼得潘
彼得潘
留守儿童
让人无法理解的儿童
六一儿童
火药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