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

1984-08-20 05:13余世光
中国青年 1984年1期
关键词:人生观共产主义历史

余世光

十二月,在中国学生运动的历史上有两个光辉的纪念日,这就是“一二·九”和“一二·一”。“一二·九”发生在1935年,那正是中华民族危亡深重的年代。罢课宣言中说:偌大的华北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不愿作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起我们新的长城”,这就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一二·一”发生在1945年,抗日战争刚刚结束,美蒋反动派又阴谋发动新的内战。昆明的学生,在党的领导下,用自己的英勇斗争,谱写了争取和平、民主的壮丽篇章。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引导着许多青年走上革命道路,造就了一批又一批革命干部。追溯一下中国学生运动光荣的革命传统,我认为集中到一点就是在党的领导下,走和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为人民的解放、国家的富强而奋斗。

历史是一面镜子。今天是昨天的继续;现在是过去的延伸。对昨天的理解,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今天;知道前人的路是怎样走的,有助于今天沿着正确的方向迈进。我们今天谈革命传统,不是发怀旧之幽情,而是希望今天的青年们继承和发扬革命的传统,勇敢地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我认为,一个青年要祖起这个历史重任,关键是树立起共产主义人生观。

看清历史的方向,这是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的出发点和根据

对于今天的大学生来说,提出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这个要求高不高呢?我认为:不高。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大学生将是国家各条战线的骨干,是社会主义新生活的自觉建设者。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是我们的远大目标。作为国家栋梁之材的大学生,难道不应该有这样的思想高度吗?

人类要朝着共产主义发展,这不是人们的主观愿望或幻想,也不是某个伟大历史人物个人的意志和意愿。自然界有它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也有它的发展规律。共产主义人生观所以是科学的世界观,就因为它顺应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方向。一个人树立的人生观是否正确,就看它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顺乎历史潮流,推动历史前进,这就是进步的,反之,就是错误的、反动的。懂得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知道历史向何处去,这就是我们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的出发点和根据。

由于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胜利,我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近百年历史发展的结果,也是历史的必由之路。它为新一代的青年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和幸福的道路。当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会有曲折。特别是十年动乱,不但社会主义优越性没能很好地发挥,而且搞了些“假社会主义”、“穷社会主义”,使有些青年对社会主义产生了疑虑,这是可以理解的。打倒“四人帮”之后,取消禁锢,对外开放,有些青年又被资本主义的表面繁荣所迷惑,从而怀疑资本主义是否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社会主义制度到底优越不优越,在一些青年的头脑中是个问号。

有的青年说:“你们讲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垂死灭亡的阶段,我觉得它们倒有点‘垂而不死。”马克思主义者并不是算命先生,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预言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五年、十年、二十年后怎么样。我们所说的垂死阶段是指资本主义发展到了最后阶段,终究要走向灭亡。无论资产阶级的政治家怎样高明,也无法挽救灭亡的命运,至多只能使这种灭亡延缓而已。因为任何人都无法解决资本主义社会最根本的矛盾,即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目前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人民生活有所改善,这是事实。但这并不能改变社会矛盾的性质。西方一些有远见的人无不忧心忡忡,感到个人没有出路,社会发展到了尽头。

有些青年看到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些失误,感到垂头丧气,有的甚至左顾右盼,觉得我们的路走错了。建国三十多年来,的确有许多经验和教训可以记取;但是三十多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完全有理由让人自豪。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我们是在一个废墟上开始建设。西方有些人断言,中国没有一个政府能解决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他们说满清政府不行,国民党不行,共产党也不行。历史证明,在十亿人口的大国,我们不仅消灭了剥削制度,而且解决了温饱问题。仅就这一点,在人类历史上就值得大书特书。今天,我们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已经有了40多万个全民所有制企业,正在建设的重点工程更是举世瞩目。我们的“国力”在世界舞台上已经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定会出现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并不是自由选择。这里既有自由,又没有自由。符合历史发展方向就有自由,反之,就谈不上自由。国家的道路是如此,个人的道路也是如此。“一二·九”、“一二·一”时代,许多青年学生认清了时代的重任,走上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这是他们冲破黑暗统治的枷锁,摆脱种种谬论的迷雾,认真思考的结果。新时代的大学生,也要把自己思考的出发点自觉地放在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上。高瞻远瞩,就会在社会主义的大道上一往无前。

看清历史的主人,共产主义人生观就有了坚固的基石

历史是谁创造的?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历史不会说话,但历史是用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来表现的。我们青年学生要走历史要走的路,就是要走最大多数人——人民群众所要走的道路。

青年是人民群众中的一部分,青年人勇于追求真理,对新事物最敏感,因而容易接受先进思想,成为最积极、最活跃、最有朝气的一支力量。但是,青年在未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未投身于社会实践之前,思想上容易脱离实际,容易产生片面性,好走极端,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又容易产生空虚和动摇。这些都是不足为奇的。要想使自己健康成长,只有把个人的前途、出路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把个人的欢乐和苦恼与人民群众的命运结合起来,才会感到充实,才会有力量。那真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即使碰到一些个人的不幸,如考不上大学、待业、失恋等,也不会被这些所压垮。

近年来,许多大学生通过社会调查,使自己离社会、离人民群众越来越近了。在农村,他们看到了政策的威力,看到了科学的力量;在工矿企业,他们看到了一滴油、一度电、一块煤中渗透着工人师傅的多少汗水;在边疆,他们看到五十年代的大学生怎样在这里献出自己的青春。“抛开自我,向人民学习,走上社会,为人民服务”,这是当代大学生提出的响亮的口号;最近广泛开展的“社会实践周”活动是当代大学生思想觉悟的又一个明显的标志。

认清历史的主人,走和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集中表现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有些青年人还没有自觉认识到这点。他们说:我只关心我个人,我努力工作仅仅是为了多劳多得,为了个人幸福的小家庭。这种想法好不好呢?我看,这未免太渺小了吧。亿万劳动人民期望你们成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顶梁柱”,而你的脑子里只装着个人的“幸福”。想到这儿,你大概会感到脸红吧!这和一个社会主义大学生的称号是不相称的。我听说有些大学生有孤独感和寂寞感,这一方面值得我们团组织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工作,使年龄不大、刚刚离家的同学很快适应大学的生活,使他们感受到组织和集体的温暖。另一方面这也反映我们有些同学离沸腾的生活太远了。他们没有感受到亿万劳动人民建设新中国的英雄气概,没有看到时代前进的步伐。“面向自我”使他们“耳不聪、目不明”。事实告诉我们,个人主义者自以为聪明,算尽机关,其实是最愚蠢也是最苦恼的人。这种人,要么庸庸碌碌地过一生;要么,个人主义膨胀,妨害他人和社会,甚至会在历史面前碰得头破血流。

当前,全国人民最大的心愿就是实现“四化”,民富国强。所以,在今天要想把自己和人民群众结合起来,就要把自己置身于人民群众建设新中国的洪流中去。我们不能站在人民之上,自以为有知识就瞧不起人民群众;我们也不能站在人民之外,对人民的事业,对前进中的问题评头品足,冷嘲热讽。而是应该与人民群众休戚相关,急民之急,乐民之乐。只有摆好这个位置,才能随着时代和人民一起前进。

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就要认清时代的舵手

凡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都知道旧中国是一盘散沙,四分五裂。中国的这条历史航船要想破浪前进,舵手只能是中国共产党。

旧中国有许多党,有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党,有孙中山的国民党,有蒋介石的反动的国民党,还有什么青年党、国家社会党,以及“民盟”等民主党派。几十年来,谁也没有把中国统一起来。只有中国共产党结束了四分五裂的局面,建立了团结、强大的新中国。历史证明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历史还将证明,没有共产党也没有四个现代化伟大事业。

有些青年,看到党犯了这样、那样的一些错误,就产生了对党不信任的情绪。一个党和一个人一样,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何况我们从事的又是前所未有的崭新的事业。一个党是否可以信任,关键是看它到底是为人民的利益奋斗呢?还是为少数人谋私利?它对自己的错误是掩盖、粉饰呢?还是采取积极的自我批评。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政党,能象我们党这样有勇气揭露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世界上也没有哪一个政党,能象我们这样凭自身的力量克服这些缺点和错误。《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同学们都读过吧。从这里我们能看到中国共产党人的气魄和力量。

我们党内的健康力量是强大的。党已经自觉地认识到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正因为党中央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才下决心整党。看待这些问题,一要看本质,分清现象和实质,分清支流和主流;二要看发展,看清是向好的方向前进,还是向坏的方向发展。有了这两条,思考就不会迷失方向。“跟着共产党走”,这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一茬又一茬革命者得出的结论,这决不是简单的盲从,这同样是思考的结果。每一个真正树立了共产主义人生观的人,都应自觉地集合在党的旗帜下。

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就要掌握最好的思想武器

回顾四十年前,我们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也有过一段探索。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当时被认为政治学泰斗的拉斯基的社会改良主义,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到凯恩斯的《货币论》,从古希腊哲学到康德、黑格尔,我们接触了西方政治、哲学、经济方面的一些东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也曾向西方寻求真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不就是从林肯、杰弗逊的“民治、民有、民享”这个模式中转变而来的吗?他所提出的“五权宪法”不就是从孟德斯鸠的“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学说再加上“考试”、“监察”两权而创立起来的吗r但是,历史已经无情地证明此路不通。孙中山先生到了晚年,转而“以俄为师”,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新三民主义。我们的前辈中还有些人想“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等,但都以失败告终。正当我们思想苦闷时,我们从苏联的小说中看到十月革命的故乡;我们从斯诺的《西行漫记》中看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和陕甘宁边区。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新的世界。当时,我们在昆明还能看到重庆出版的《新华日报》,感到呼吸进了新鲜空气。从《共产党宣言》、《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革命文献中,我们渐渐地找到了思想武器,踏上了革命征途。

今天的青年人,喜欢说自己是思考的一代。爱思考,这是好事,但思考本身不是目的。思考本身也不说明什么,重要的是思考的结果,看你是否能得到一个正确的结论。大家都希望追求真理。有的人仅仅从个人的经历中寻求真理;有的人简单地从十年动乱中寻求真理;有的人盲目地从西方哲学中寻求真理。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人认为能引起个人共鸣的就是真理;有的人认为合自己口味的就是真理;也有人认为时髦的论调就是真理。什么是真理?真理是客观的,它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思考不是胡思乱想。没有思想武器,我们就会缺乏分辨能力,没有是非标准,就会谈什么就信什么,听什么就觉得什么有理。这样,就会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不设防的城市”。思想上没有武装,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思潮就会乘虚而入。

抵制精神污染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思想武器。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面对各种思潮就会有分析,有鉴别。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思潮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讲人的社会性,只讲人的自然属性。以自然属性遮盖剥削阶级的各种丑恶思想和行为。不要以为自己没有见过的东西,就是新东西、好东西。其实这些陈腐的东西在马列经典著作中早就批判过了。

有的青年说:“我愿意独立思考,不愿意接受现成的结论。”不愿人云亦云,要自己动脑筋想问题,这当然好。但是思考并不等于什么事情都要自己亲自去实践才能相信结论。如果认识事物都要采用这种亲身实,践,拒绝间接经验,拒绝学习前人的成果,那我们只有退到远古社会去了。人需要“独立思考”,但“独立”总是相对的。今人之所以比古人聪明,就是因为他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共产党人宣传马克思主义真理决不象神父和牧师宣传“圣经”那样。宗教是一种“迷信”,信仰马克思主义靠科学。我们常讲“提高觉悟”,“觉悟”就是真正懂得真理。“觉悟”与“迷信”是对立的,完全是两码事儿。当然,这里也要提醒一下,有些同学对马克思主义还一无所知,就要说“破除迷信”,认为它过时了、不灵了;而对西方思潮,不加任何分析就觉得可信、可行。显然,这并未经过认真思考,而恰恰是迷信,是盲从。在认识真理的道路上,无数先驱者的探索和奋斗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年轻人,只有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锐利的思想武器,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

未来属于青年,未来属于共产主义。只有树立了共产主义人生观的人,才真正是未来的历史的主人!

(注:这篇文章是根据作者在北京大学的一次讲话整理的。)

猜你喜欢
人生观共产主义历史
黄龙飞: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观
将疫情当作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契机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
人生观(一)
新历史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