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传一 梁从偼
我在美国的学术访问进行了将近十个月。临返国前,一位有影响的华裔学者为我饯行。席间,他指着一位看起来精明强干的美国年轻人对我说:“中国一再声言,今后将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那么,中国的青年一代,就要和他这样的人打交道了。中国有一批能跟他较量一下的青年人吗?”
他指的这位美国青年,不久前曾受到美国总统的接见,因为他虽然只有29岁,却已是一位远近驰名的经营企业有方的“百万富翁”了。据说,他代表了美国青年一代企业家,有丰富的经营企业和经济知识,长于应付各种有利与不利的环境和各式各样的对手。
一时间,宾主都沉默不语,估量着我如何回答。
我的目光转向一位中国姑娘。“我想有,小岚就是其中的一个!”我指着那位姑娘说。
小岚,是一位普通的中国自费留美学生。
(一)
我不想讳言,结识小岚之前,我对于所谓自费留学生,有着一种笼统的偏见,对于他们出国的动机和今后的志向,有点说不清楚的怀疑。
人们也常常认为,留学国外,特别是到美国这样的国家,是“享洋福”去了。但事实上,大多数自费生来到美国后,等待着他们的,并不是可以坐享其成的现代化物质享受,而是一连串毫不客气的考验。
在美国,生活上能不能自立,是一个外来者能否站住脚的首要考验。在这里,虽是至亲好友,多数并不会轻易解囊;何况,人们也不尊重只知依赖别人过日子的人。亲戚朋友帮你来到这里,安顿下来,就算尽到了人情,剩下的,就看你的“自由竞争”了。
我这次见小岚的时候,她正在一家旅馆做扫客房的临时工。这已是她来美国后的第五个工作。资助她出国的亲戚,从机场把她接回家的第三天,就安排她在他开的餐馆里洗碗盘了。这位亲戚对她说,目前只能对她提供伙食,再暂借她一干美元,作为补习英语的学费,看在亲戚份上,免付利息。几个月洗碗盘的生活,使她多少尝到了一点雇佣劳动的滋味。小岚饮食不习惯,肠胃不好,老板娘却阴沉着脸质问:“干活的时候为什么老往厕所跑?”她端碗盘时被人撞倒,那位长辈老板却冷冷地递来一张照价赔偿的帐单。小岚开始明白,支配着这个社会人与人关系的是金钱。于是,当她对环境稍为熟悉之后,便作出来美国后的第一个勇敢的抉择——摆脱这位长辈的“照顾”,到另一家餐馆去自食其力了。
她靠出卖劳动力换取在这个社会中生活和读书的权利。为了多挣一点钱,她常常不得不同时在两个地方干。为了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她学会了同精明的老板娘算细帐,也学会了和不怀好意的领工周旋。
在美国,怯懦者没有地位。有一次我去看她,正好遇到她受了旅馆领工的刁难。她在我面前默默地揩着眼泪。我没有体验过她生活中的种种艰辛,又怎能用几句空话来安慰她呢?我只能说:“我懂得你的难处,只是千万不能在那种人面前流露出你的软弱。”她回到了自己的卧室,不久便从里面传出了她的歌声。后来,她有点难为情地对我说:“你不要笑我。我想通了,眼泪最不值钱,没人要看。在这个社会,你越软弱,有人就越要欺侮你!”
在她进入大学一学期后,由于“打工”的收入不够交付学费和偿清债务,她决定缀学一学期以专门工作。爱国侨胞中有人决定赠给她一笔钱,然而,小岚却婉言谢绝了。她说:“我立志学会凭自己的双手,在这里闯出一条路来,这是对我意志和精神的考验。”
(二)
出国的目的,不是谋生,而是求学。在国内,有些青年把升人大学看作是通过竞争得来的一种特权,考进了大学之门,就算拿到了“铁饭碗”的合格证。而在美国,上大学却是一种昂贵的投资。在这里,特别是对于半工半读的学生来说,选一门课,得几个学分,都要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作为代价。
小岚出国前是“工农兵学员”,专业底子和英语基础都比较差,所以,她进入美国大学读书是十分吃力的。在这里,没有什么捷径可循,她只有加倍勤奋。美国学生用一小时可以完成的作业,她往往要用两三个小时来应付。时间不够,她只能挤睡眠。因而,每天紧张的劳动、学习之后,她常常只有三四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了。就是经过这样艰苦的努力,她到美国后门门功课的考分都是“优秀”。
小岚学校的一位美国教授,在访华时得知她父亲是在中国教育界富有声望的人,便动员小岚做他的研究生。最初,这位教授细心帮助她,为她在校内安排了一个报酬优厚的教学辅助工作,还答应在今后给她奖学金,解脱她过分的劳动。这些曾使小岚颇为感激。但后来,小岚逐渐了解到这位教授人品恶劣,得知他企图以和中国教育界的交往来提高自己的身份。于是她又作出了来到美国后的第二个勇敢的抉择——摆脱这位对她“关怀备至”的教授,转入了另一所大学。
小岚的大学本科即将结束了,要不要继续攻读硕士学位?这对已年近三十、国内的男朋友一再请求她早日回来结婚的小岚来说,是更为尖锐的考验。她当然渴望爱情,渴望幸福的家庭生活。然而,眷念亲人的感情并没有改变她出国时就下定的决心,她在给男朋友的信中写道:“我的心你是理解的。我请求你,支持我继续念下去。我相信,我学习上更大的收获,是可以弥补我们被耽误了的幸福生活的……”
(三)
初次踏入美国这样一个陌生的社会,怎样处理人际关系,是小岚和所有留学生面临的又一个新的课题。过去,她只听说美国的人情淡如水,这一点,她初到这里时已经领教过了。然而,在美国的一年多中,她也看到了美国普通人民的热情和友爱,从而看到了“另一个美国”。由于专业关系,她所接触的,常常是低收入的美国劳动者,包括许多献身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中、小学教师。这些人同那些老板、领工迥然不同,他们热情、豪爽、见义勇为,待她如姐妹。透过这些人,小岚更深刻地看到了充斥于美国社会的种种矛盾现象,也看到了蕴于其中的良知和希望。
然而,她也并没有放松警惕。在美国那些犯罪率极高的城市里,象她这样的单身女青年所面临的危险是很多的:从餐馆中“嬉皮士”们的无礼戏弄,到深夜街头歹徒的袭击,从处心积虑的胁迫,到萍水相逢的诱惑。但是,在我见到她的时候,她已开始把自己锻炼成一个能适应环境、严谨朴实,同时又落落大方的女性了,并赢得了周围人们的敬重。
(四)
我曾问过小岚:“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你在这里奋斗呢?”她想了半天,最后沉思地说:“归根到底,是对祖国、对我逝去的母亲和年迈的父亲的怀念,也是想为中国人争口气。”
象小岚一样,有许多留学生,他们在国内时常常为官僚主义、不正之风而愤慨,也常常为祖国的经济落后而感叹,但是一到异国,他们却都变成了“狂热的爱国主义者”。因为他们深深地感受到:你是一个中国人,你永远也改变不了你的黄皮肤,那么只有你自己的祖国强大了,你在异国才可能被人瞧得起,你的祖国才可能有她应有的地位。只有到了国外,他们才深深地理解了“尊严”和“祖国”这两个词的含义。中国的唯一希望在于自强、奋斗。
使我感到欣慰的是,不管是小岚那样的留学生,还是国内的有为青年,新中国培养的这一代人,已经意识到自己肩上的重担,开始为迎接世界性的挑战而艰苦奋斗了。如果说,十年浩劫使这一代人失去了许多,那么在这挑战中,他们将奉献的更多!(题图、插图,崔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