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新宙
1935年12月26日下午,一位国民党高级将领在南京中山陵剖腹自杀。人们从他的衣袋里发现了五首“绝命诗”,他那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跃然纸上。其中一首诗写道:“赤膊条条任去留,丈夫于世何所求?窃恐民气摧残尽,愿将身躯易自由。”
这位爱国志士就是国民党西安绥靖公署驻甘肃行署参谋长兼新一军中将总参议续范亭。
1893年,续范亭出生在山西省崞县的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在太原陆军学校读书时,他就从事民主革命活动,追随孙中山先生,加入了同盟会。辛亥革命时,18岁的续范亭担任革命军山西远征队队长,率部参加占领雁北军事重镇大同的战役,为推翻清王朝立下了战功。辛亥革命后,阎锡山背叛革命,投靠窃国大盗袁世凯。续范亭义愤填膺,怒斥阎锡山是“左手提着同志头,右手换取一等侯”。他不顾袁、阎二人对他的迫害和通缉,毅然坚持民主革命,先后参加护国队伍和陕西靖国军,同北洋军阀进行了长达七年的斗争。然而,中国依然是军阀连年混战,民不聊生,这使他十分痛心。
大革命前夕,他是北方民主革命武装——国民联军的组织者之一,担任第三军第六混成旅旅长。为了救国,他踏遍了京、津、绥、冀、鲁等地;为了援助被北洋军阀围困在西安八个月之久的杨虎城将军,他曾远征陕西;为了呼吁停止内战,他曾到南京见蒋介石,劝谏不纳,他两次退回了蒋介石派人送来的“高级参议”委任状。大革命失败了,他倍感苦恼、徬徨。
“九·一八”事变后,国家民族处在危急关头。但是,国民党政府却采取了不抵抗主义和“先安内后攘外”的反动政策。续范亭忧国忧民,愤恨不已,于1935年冬前往南京呼吁团结抗日,蒋介石对此置之不理。在南京,他目睹国民党统治集团的腐败堕落和反共反人民的反动本质,悲愤欲绝,誓以一死震惊国人,竟到中山陵前用短剑剖腹明志。他在《哭陵》一诗中写道:“战死无将军,可耻此为最;靦颜事仇敌,瓦全安足贵?”表达了他徒有爱国之心却不能征战沙场、保国卫民的悲愤和痛楚。
续范亭自杀遇救后,他认真地总结自己的过去,探索今后应走的道路。他刺向自身的一剑,虽然未能拯救国难于万一,却宣布了他与蒋介石政府的彻底决裂。但他仍然看不见国家民族的出路和前途,正是“愧我空留一腔血,依然国难又秋深”。所以他曾一度深感精神空虚,前途渺茫,经历了一段惆怅徬徨的时期。他曾对友人说:“今后或出家为僧,或投奔共产党。”
续范亭伤愈出院后,到来苏州,三次拜访报国寺的印光大师,诵经念佛。这位大师还赐他个法名“范慧”。有一次,他问印光大师:“日本人来了怎么办?”印光无法回答,只说是“大劫难逃”。续范亭看到诵经念佛解不了自己的痛苦,也救不了民族之危,遂决定抛弃虚妄的佛学出世思想,到现实社会中去寻找真理。
国难当头,续范亭无心养病,他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念念不忘“何时擒海寇,献捷祭灵台”;“东海狂潮响霹雳,而今谁是岳家军”。他利用养病的机会,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阅读了不少进步的社会科学书籍,并认真研究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开始对共产党有了认识。1936年11月底,续范亭应杨虎城将军之邀,怀着一颗火热的心返回西北,继续从事抗日救国活动。
续范亭回到西安不久,便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中,他积极热情地帮助张学良、杨虎城出谋献策。当周恩来副主席率领中共代表团到达西安后,他感到欢欣鼓舞,认为共产党一定会杀掉蒋介石,领导和团结全国军民奋起抗日救国。后来,他得知共产党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不但不杀蒋介石,而且只要他答应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等条件,就释放他。这使续范亭感到十分意外和迷惑不解。
正在这时,同续范亭阔别多年的好友南汉宸,奉周副主席之命前来西安工作。南汉宸经常看望续范亭,同他促膝谈心,不但解答了为什么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全面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不记前仇、团结抗日的统一战线政策,还给他带来毛泽东同志的著作和党中央机关报《新中华》给他看。不久,续范亭又在南汉宸的陪同下,会见了周恩来同志,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续范亭十分敬佩共产党制定的国共合作、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英明决策。这不仅坚定了他的革命信念,更使他相信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才有前途,革命才能成功。续范亭作为一个爱国主义者,作为一个忠于孙中山遗嘱的国民党员,在他1936年12月28日的日记中,无限感慨地写道:“……民十六年分家殊为可惜,损伤了多少元气,牺牲了多少青年,展转奋斗至于今天,吾党之野心家实亦罪无可逃……”续范亭在经历了长久的艰难困苦的求索之后,终于找到了真理。
“七·七事变”前不久,续范亭受中国共产党的委托,以杨虎城将军代表的身份,回到山西做争取阎锡山抗日的工作。开始,他以为日军打入山西境内,作为土皇帝的阎锡山为了保卫自己的利益,多少也会抵抗一下吧。可是,平型关战役时,晋绥军一名师长逃避战斗,当续范亭提出要处分这个师长时,阎锡山只是轻轻踏了踏脚说:“唉,刚才我忘了给他个钉子碰碰!”通过这件事,他进一步认识了封建军阀的反动本质。
由于续范亭在山西人民中早就享有盛誉,所以当周恩来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提议成立“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简称“动委会”),推举续范亭为总会主任委员时,阎锡山不得不表示同意。在实际斗争中,续范亭的思想有了飞跃进步,他把平生的理想同共产党的事业紧密地结合起来了。太原沦陷后,他同“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阎锡山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率领“动委会”组织的抗日武装转战敌后,协助八路军一二0师从日伪军手中收复了七座县城。
1939年春,阎锡山召开了长达两个月的“第二战区军政区高级干部会议”(简称“秋林会议”),确定进一步对日妥协,限制共产党和抗日力量的活动。会上,续范亭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会后,他急渡黄河赴延安,亲自向毛泽东同志详细汇报了“秋林会议”的情况。这对于毛主席分析当时形势,制定斗争策略,有着重要价值。不久,毛主席就在延安高干会议上作了“反投降提纲”的报告。
1939年冬,阎锡山断然撕下了抗日的假面具,向决死队、八路军进攻,制造了“晋西事变”。12月16日,阎锡山召开秘密军事会议。续范亭以陆军暂编第一师师长的身份出席了会议。当获悉阎锡山勾结日军、调动军队企图消灭八路军时,他不顾个人安危,中途逃席,迅速将他所属的部队,部署在阎军和八路军的中间地带,首当要冲,保护八路军,以便八路军迅速集中,反击阎军。战斗打响后,续范亭毅然率部配合我军进行反击。为我军取得胜利,为粉碎蒋阎反共高潮,作出了极其卓越的贡献。在革命的紧要关头,他表现了一个爱国者的铮铮铁骨。
续范亭身患肺结核病,经过长期的忧愤摧残,健康状况大为恶化。后来肠胃也有了病。加之好几年紧张的战斗生活,病情更加严重了,曾几次发烧、咯血。1941年夏天,中共中央安排他到延安治疗、休养。这是他生命的最后阶段,也是他历史上光辉的一页。
续范亭来到了革命圣地,这里的一切新鲜事物大大地开拓了他的精神领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周恩来等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关怀与帮助下,他的思想起了飞跃的变化,对共产党有了更加明晰的认识。他以一颗不断追求进步的纯真的心,诚挚地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对革命事业有了更高昂的信心,更加坚定了他为人类解放事业而献身的宏愿。
续范亭在病中十分关心民族解放战争的形势,注视着解放区、国统区、沦陷区的军事政治变化。他努力学习马列主义,积极参加延安整风学习。通过对整风文件的学习,续范亭认真回顾和检查了自己走过的道路,他在《寄山西土皇帝阎锡山的一封五千言书》中,曾感慨地说:“十年前,我还是一个颇信佛学的人,四书五经、诸子百家我多少读了些,认为世界任何的坏人都能感化而转变的。我的陵园自杀和又回到山西的做事,都是想拿我区区的个人影响你们。我现在才知道我这个观念是错了,不但收效甚微,而且自苦太甚。”他还曾诚恳地对同志们说:“如果我早找到共产党,早认识马列主义,我就不会自杀了。”是的,续范亭早年并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而是经过不断探索和追求真理,经过长期的奋斗之后,才从一个国民党的高级将领,转变成为一个唯物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的。
1947年9月12日,续范亭在山西省临县病逝,终年55岁。中共中央根据他生前的表现和请求,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毛主席还亲书挽联:“为民族解放,为阶级翻身,事业垂成,公胡遽死?有云水襟怀,有松柏气节,典型顿遽,人尽含悲!”挽词表露了毛主席对续范亭的深深哀痛,和对这位著名爱国者一生的赞誉。
(题图:崔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