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肌体”到“细胞”

1984-08-20 05:13侯才
中国青年 1984年6期
关键词:肌体婚姻家庭

侯才

在《圣经·创世纪》中,描写了上帝用亚当的肋骨造夏娃的情形,并借亚当之口说,女人是男人的骨中之肉、肉中之骨。所以,男人离开父母后要娶女人为妻,男女合为一体。这种富有宗教传奇色彩的描述,不免会使人问:家庭到底是什么?它究竟是怎样起源和演变的?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人们对家庭进行过各种各样类似《圣经》的解释和猜测。但是,对家庭这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作出科学、系统的解释和说明,则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特别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他们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阐述和概括了美国社会历史学家摩尔根关于原始社会的研究成果以后的事情。

家庭形式的历史演变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家庭是人们社会生活的一种组织形式,它是按照血缘和婚姻关系建立起来的,体现着人们间的多种多样的复杂的关系。不但有丈夫和妻子、父母和子女间感情的、心理的关系,还存在着经济的关系、法律的关系、思想的关系以及道德的关系。人类家庭与动物“家庭”的不同就在于,尽管它也体现两性间的自然关系,但不能把它简单归结为“生儿育女”,它首先具有一定的文化和社会的内容。

家庭与社会及其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又有一定的独立性。它的本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关系规定的,同时,也要受到社会上层建筑,首先是政治、法律、道德等因素的影响。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婚姻不是家庭的基础,那么它就会象友谊一样,也不是立法的对象了。”

在历史上,家庭经历了由“肌体”到“细胞”的演化。

人类婚姻家庭关系的最初形式是群婚制。即一群男子和一群女子互为所有,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几乎是同一的。因而,在一定意义上说,社会就是家庭,而家庭就是社会的“肌体”。群婚制在不同程度上带有血亲婚配色彩。当血亲婚配被彻底排除以后,群婚制就发展为对偶婚制。对偶婚制是群婚制向一夫一妻制过渡的中间形式。

一夫一妻制的个体家庭是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生而出现的。原始社会末期,畜牧业迅速发展,社会财富不断增加,男子在家庭生活中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有了继承私有财产的要求。于是,原来按母系计算世系和继承公有财产的制度就逐渐被废除,产生了父系家长制的一夫一妻制家庭。这种家庭包含了私有制的萌芽和原始形态,古希腊“最博学的人物”亚里士多德曾正确地把它称为男女关系加主奴关系。所以,这时的家庭,就由原来的社会“肌体”转化为“文明社会的细胞形态”,成为阶级社会社会矛盾和对立的缩影。

可见,一夫一妻制的个体家庭是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不是什么上帝的旨意,也不是从来就有的。《圣经·创世纪》中关于亚当和夏娃式的家庭的描述,实际上是对一夫一妻制个体家庭形成的一种超现实的、虚幻的反映,它带有明显的父权制痕迹。

无爱的婚姻、金钱关系和家庭危机

在剥削阶级社会里,一夫一妻制个体家庭的特点,是在男性与被奴役的女性之间、以自私自利为基础的婚姻与感情之间,都存在着尖锐的矛盾。这使多妻制、卖淫、通奸等等群婚制的残余往往成为这种家庭形式的“补充”。在奴隶甚至封建社会,作为婚姻基础的现代意义上的爱情是谈不到的,婚姻的缔结完全以经济或家庭的利害为转移,往往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封建贵族甚至干脆把它变成一种扩大自己权势的手段,即使有某种例外,也不免酿成陆游与唐婉、林黛玉与贾宝玉式的爱情悲剧。

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也完全保留了这种取决于经济利害关系的功利主义婚姻家庭关系基础。资产阶级虽然在口头上把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宣布为人权,但实际上不过是把家庭关系变成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在资产阶级那里,“买卖婚姻正在消失,但它的实质却在愈来愈大的范围内实现,以致不仅对妇女、而且对男子……都根据他们的财产来规定价格”(恩格斯语,下同)。在资本主义发达的美国,报纸上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求偶启示:“某女士发色金黄,肉感迷人,现欲征求一终身伴侣,年龄不限,如有愿者需立交付定洋三千美元,并将财产目录单寄来。”这种权衡利弊的婚姻,“即使拿一般最好的场合来看,也只不过是导致被叫做家庭幸福的极端枯燥无聊的夫妇同居罢了。”

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私有财产原则使家庭关系进一步遭到了破坏,家庭内部以及家庭和社会之间的矛盾都日益尖锐化。离婚、私生子和青少年犯罪的数字不断增加,家庭内部的联系日益松散,儿童和老人受到虐待,性行为放荡和卖淫现象愈发泛滥,如此等等,使家庭问题成为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突出的社会问题。资产阶级的一些社会学家甚至不止一次地发出人类文明可能告终的哀叹。在美国,就把家庭问题列为十大社会问题之一。这都说明,资本主义的家庭关系已经要走到尽头,要求有更合理的、高级的历史形式取代它。

但是,要使这种家庭关系向新的、合理的形式过渡,首先必须使它摆脱私有财产制度。美国社会学家、《第三次浪潮》一书的作者托夫勒,把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家庭关系的改善寄希望于科学技术革命,寄希望于“电子化”。然而家庭关系不仅受生产力的决定,而且还要受生产关系的直接制约。因此,新型的、合理的家庭关系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显然无法建立和发展起来,尽管这种家庭关系的萌芽在资本主义内部的无产阶级中间已经开始形成和出现了。

社会主义的新型的家庭关系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建立,从根本上消除了私有财产原则同家庭原则的矛盾,男女在经济上、政治上以及社会生活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平等的。作为社会主义家庭的婚姻的主要动机,不再是那种权衡利害的唯利是图的打算,而是婚姻自由、男女平等、相互尊重、着重考虑个人感情等等了。家庭成员中,不仅有两性、血缘和亲属的关系,而且有建立在共同的共产主义事业和理想基础上的同志关系。这样,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家庭成员之间的利益、家庭和社会的利益,从根本上说都是一致的。因而,爱情和婚姻的统一,个人权利和家庭义务、社会责任的统一,就成为社会主义婚姻和家庭道德的基础。

可见,社会主义家庭确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种崭新的家庭关系。当然,这并不是说,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婚姻和家庭关系都是十分完满的了。相反,在某些方面,情况远不是尽如人意的。譬如,目前社会上还存在着包办、强迫和买卖婚姻的现象;在婚姻关系的缔结上,“郎才女貌”、‘‘门当户对”特别是“金钱至上”等等,在一些人中间仍有相当程度的影响。一段相声中曾提到姑娘结婚的条件:一套家具带沙发,二老退休有补差,三转两扭和彩电……七十元工资带“附加”。另外,有些人追求“性自由”和“性解放”,对恋爱、婚姻持轻率态度,甚至不顾人格,淫乱犯罪。这些情况说明,社会主义的家庭关系并不是自然而然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我国,由于封建思想和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由于近年来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不可避免地伴随而来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影响,在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的新型家庭关系方面,还需我们做出长期不懈的努力,需要社会主义法制的约束,特别是共产主义道德风尚的引导。在解决这类问题时,不是仅有感情的要求,也有理智的约束。不是仅追求个人的幸福,还要考虑到他人的幸福和社会的利益。不仅讲个人的权利,更要讲个人所担负的道义责任和义务。

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家庭关系或婚姻制度将失掉因起源于财产关系而被打上的一切烙印。虽然仍将保留社会对婚姻核准和支持的一定形式,但婚姻或家庭将不再是一种法律制度。作为婚姻动机的物质上的一切考虑将最终消除,而爱情将成为婚姻的唯一的道德标准。

然而这种未来的婚姻或家庭形式并不是脱离今天现实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它要以社会主义家庭关系的完善和发展为基础。因此,它不仅是一种理想,而且也是现实的运动,即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头脑里,而且也存在于我们发扬共产主义道德的行动中,存在于我们为四化建设而辛勤劳作的双手中。

思考题:

1. 家庭形式是怎样演变的?

2.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家庭关系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种崭新的家庭关系?(题图:崔维)

猜你喜欢
肌体婚姻家庭
婚姻是一门沟通课
春绽
家庭“煮”夫
婚姻中要“看见”彼此
人不是有病时才“病”的
恋练有词
叩问(外一首)
寻找最美家庭
那场猝不及防的婚姻 外一篇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