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一强
中篇小说《人生》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聪明英俊的小伙子高加林突然落魄了,因为有人靠着权势顶替了他的民办教师职务。他只得回乡当了农民,精神极度痛苦。这时,美丽善良的农村姑娘巧珍,以纯真的爱情慰藉了他那颗孤寂的心,点燃了他对土地的热情。但是不久,他的叔叔转业任地区劳动局长,有人帮他走了“后门”,于是一夜之间,高加林摇身变为县委通讯干事。接着,高中同学黄亚萍,一位“现代型”的少女倾慕于他,并有办法把他弄进大城市。在权衡利害得失之后,他便断然作了这样的人生抉择:中断与巧珍的爱情关系,和黄亚萍相好。然而,好景不长,“开后门”一事败露了,高加林重返农村,他的美妙的生活远景顷刻化为泡影……
高加林是面镜子,他的思想气质、性格特征和生活道路,在目前农村青年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因而,小说引起了人们的深思:面对新旧变革的时代,高加林波峰浪谷般的“奋斗史”,能使人悟出一些什么人生哲理呢?
高加林身上糅合着较多的杂质。在黄亚萍眼中,他象保尔·柯察金,可是更象《红与黑》中的于连·索黑尔。他天性敏感而聪颖,有知识而又积极进取。但是,他的人生观却是模糊的,他的思想行为始终贯穿着一种谋求个人发展的强烈欲望和由此产生的坚韧意志。因而,知识和进取精神一方面培育了他的不安现状的思想,同时又暗合了他的自私思想,催生了他身上那股贪图虚荣的品性。他总感到当农民低人一等。回乡后,迫于生计,他进城卖馍,碰上昔日同窗,立即躲躲闪闪,羞于见面;结果,一个馍也没卖掉。幸亏巧珍勇敢相助,才得以解脱。尽管他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儿子,却并没有打算踏踏实实做个农民;他深深热爱着养育他的故乡,却又巴望着离开这个贫瘠落后的地方,将个人的前途,生活的幸福统统压在“进城”上。所以,他被人排挤后表现出狂热的愤懑,认为这下全完了;而一有机会,他便远走高飞,甚至不惜背弃曾那样真诚相爱的巧珍。
可见,高加林缺乏正确的思想指导。廉价的虚荣支撑起个人奋斗的追求,使他徘徊在人生的岔道口。应该看到,闭塞落后的农村正酝酿着变革,要求人们有所作为。只要高加林将自己置身于人民之中,他的人生必将闪射出光华。因为高加林对现代文明的追求正是整个高家村,整个农村的愿望;因为他身上具有传统农民所鲜见的精神素质——对新事物的追求和进取精神;因为他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易于掌握现代科学技术。老谋深算的高明楼曾经不无远见地和亲家刘立本说:“别看你我人称‘大能人‘二能人,将来村里真正的能人是他!”在得到巧珍的爱情后,高加林也曾感到,“他不该害怕在土地上生活,在这亲爱的土地上,生活依然能结出甜美的果实!”可惜,这种感情太薄弱,一晃便消失了。脱离人民和土地,高加林性格无论怎样富有个性魅力,充其量也只是一种悲剧性格。因为我们的时代决定了,社会主义和个人主义是水火不容的,脱离社会需要的个人奋斗终究没有前途,愈是敢作敢为,愈是暂时得意,也就愈是潜伏着更大的悲剧。
启示之一:一个有为青年,任何时刻,任何环境下,都应该立足于坚实的土地,在人民大众中,在振兴中华的伟业中,追寻人生的奋斗支点。只有这样,才可能实现强者的抱负,才不至于被浊流所吞没,被庸人气质所腐蚀。
由于高加林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他的进取精神中杂糅着较多的个人主义意识,并在处世态度上表现了深刻的矛盾:一面,他身上已经凸现出人们常说的“清高”,极端脾睨不正派的人,对仗着权势,欺上压下的“乡霸”深恶痛绝;另一面,他又难以脱俗,一旦碰上可以依权附势使自己飞黄腾达的机遇,便十分坦然地抓住不放,竟然干着“卖了良心”的事情。
高加林厌恶不正之风,又参与不正之风,这固然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但高加林本身也有着不容推卸的道德责任。直到最后他才渐渐意识到:靠侥幸或取巧,而不是脚踏实地、堂堂正正做人,不仅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如果他这样下去,他躲过了生活的这一次惩罚,也躲不过下一次惩罚——那时候,他也许就被彻底毁了……”可见,只有严肃地面对人生,在紧要处迈稳步子,才能走上事业和生活的坦途。
启示之二:一个有为青年,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下,都应做一个正直的人。为了一己私欲的满足而使用不正当的手段,必将受到生活的惩罚。
“在人心最软弱的时候,爱情最容易入侵,那就是当人春风得意,忘乎所以和处境窘困、孤独凄零的时候,虽然后者未必能得到爱情。”高加林在精神极其苦闷的时刻,炽热的爱情闯进了他的生活。巧珍的爱吹散了他心灵的乌云,使他骚乱的思绪很快趋于安宁。高加林第一次享受到爱情的甘美。但是,高加林进城后经不起“现代女性”的诱惑,在权衡个人的利害得失后,终于咬牙葬送了他与巧珍的爱情。
他爱巧珍,随着感情的不断发展,他越来越感受到了爱的珍贵,“巧珍已经怎样都不能从他的心灵里抹掉了”。同样,巧珍爱他,更是那样痴情,无私无畏,赤诚淳朴,摒弃了一切世俗的利益计较,即使遭遇被抛弃的可怜命运,也不变初衷,一如既往。但是他与黄亚萍的爱却不然,由于这种爱搀杂着利害得失的考虑,因而显得那么别扭,那么不自然。一旦高加林失去了“飞黄腾达”的基础,黄亚萍便没有勇气越过现实的鸿沟,不可能为了爱情陪着高加林吃苦受累。当高加林悔悟到这一点时,已是事后的理智了:他失去了金子般的巧珍。可见,为了爱情背后的目的而爱,是得不到爱情的幸福的。
启示之三:一个正直的青年,应该追求纯真的爱情,而搀杂世俗私利的选择不是真正的爱情。为了进城,为了金钱地位或其他物质利益而攀龙附凤,决不会得到人生的幸福。
高加林不仅在农村青年中,而且在当代青年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他们之中的不少人也有着高加林身上的弱点,但也许不象高加林这样被“命运”所“捉弄”,因而更多地显示出可贵的一面:有文化,思想敏锐,视野开阔,因而敢想敢做,不安现状,积极进取。然而我们应该看到,高加林的起落浮沉毕竟不是出于偶然,而是他人生观的必然产物。因此,时代不仅呼唤着青年肩负起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同时也深情地呼唤着高加林式的青年,克服弱点,带着自身特有的力量,跨进社会主义新人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