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敏申
编辑同志:
这是一个留澳学习的青年从香港寄回的家信。据我所知,这孩子在国内时动辄就要对他不满意的东西反对一番,有不少牢骚。当我们得知他被选送出国后,还曾担心他会“受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更多的影响”。但他的来信并非如此。我想,给广大青年看看,给中老年人看看,都会有益处的。
韦君宜
姐姐:
您好!你们一定在想,怎么小敏没音信了?会不会一出去就把北京忘了?其实哪能呢?人越是在外,心越是在内。就象小孩子一样,整天和妈妈在一起,不觉得什么;一离开妈妈,就格外地想,和妈妈在一起是多么高兴呵!
我于23日进入香港,本想在48小时内同教授一会合就走,但教授说,澳学校正放假,不如跟他在香港中文大学先研究起来。所以,我在香港可停留到下月14日。
为什么当时没给您写信呢?那是想把您买书的事办妥了再写。香港这个地方,满街都是铺子,从摩天大厦的商场、超级市场,到夫妻老婆店、小摊,应有尽有。书店也不少,我已跑过近二十家,但是,说来好笑,几乎有三分之二的书店里,关于算命、风水的书占了大半。其余的呢,倒也不算黄色下流,主要是一些武侠之类的小市民文学。严肃的书店如凤毛麟角。大公报一位同志告诉我,只有我们开的商务、中华,有严肃的书可买。昨天,我去中文大学,一位先生告诉我,中大和港大有一批教师自己出资,开了一家“天地书局”,是卖学问书的,那里的书也是严肃的。我今天找到了,果然如此,经济管理类的书有两大架。您要的书发现了三部。这样,跑了一个多星期,您交给的购书任务我只完成了一半。余下一个多星期,我再继续努力吧!有消息我即会告诉您。
我从买书的过程深深体会到,物质文明确确实实不等于精神文明。李昌同志建议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有必要的。我想,我们内地总有一天物质生活能象香港一样丰富。但是,精神生活如象香港这样贫乏,书店里全是算命看相看风水的书,那还了得!
还有电影也是这样。一般电影院放的电影,倒也不是黄色的,大多是武打胡闹无聊,不值得花两个小时去光顾。我只看了一部文艺片,是亨利·方达主演的《战争与和平》,极其严肃,演技精湛之至,但上座率只有三成。另外,我买了一张星期天的票,放黑泽明的成名作《罗生门》。这不是电影院放的,是香港电影分会“世界名流精选”的学术活动。
总之,到这里后,对什么叫资本主义社会看得很透了。这里什么能学,什么不能学,看得很分明。这次香港之行,我的很大一点收获,是增强了对这类社会的适应力,也证明了这个花花世界对我们这一类型的青年人来说,是没有吸引力的。我们居住的闹市区,有的是稀奇古怪的场所,但自己从未想过要去光顾。
我差不多天天去香港大学和中文大学看书,访学人。前天下午,中文大学中文系邀我作了一次演讲,内容是介绍国内中文系的教学体制和科研概况。讲完以后,有几位教师和同学提问。一位问:“国内有没有学术自由?”我说:“只要在政治上不反对四项基本原则,学术上是自由的。”又一位问:“那为什么要批判人性论和人道主义?”我说:“如果不把人性论或人道主义当作反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工具,那在学术上完全可以探讨。”还有人问:“那为什么批判现代派的写作技巧?”我说:“主要是看内容,我个人认为,技巧不过是表现形式和手段。如王蒙的小说,他的写法,我认为没有人说不可以。”……哈哈,我真是当起外交家来了。
今天在香港大学又访问了一位华裔学者。他说认识这么一位国内的人,出国前觉得中国什么都了不起,一切比外国好;出国后又觉得外国什么都了不起,一切比中国好。这种人,连海外的华人也看不起他。
我觉得,我们的头脑始终是清醒的。在国内时,充分认识我们的优越性和不足之处两个方面;出来了,也能看到资本主义生产发达和社会腐朽两方面,并不崇洋媚外。我觉得,在这种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共产主义信仰和爱国感情才是真正坚强的。您说是吗?
弟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