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诗的结合

1983-07-15 05:54
读书 1983年2期
关键词:鱼游牵牛花科普

明 程

黎先耀的科学小品谨严优美,力求做到科学与诗的结合

黎先耀同志先是写诗的,但历年从事的是自然博物馆工作。博物馆,拉丁语源文字大抵写作Museum,源自希腊神话中司文艺和科学的女神Muse,他置身这样的园地,再加潜心钻研,博闻广采,缀合成篇,自然引人入胜。《鱼游春水》是他近年来科普作品的结集。

科普作品,一忌干巴巴地照本宣“科”,述而不作,类似论文。作者力救此弊,叙事多用第一人称,娓娓清谈,倍增亲切。其风格,显然受到秦牧同志杂文的影响,面铺得很广,曲折起伏,摇曳生姿。他介绍手的进化,可以从罗丹的维纳丝雕像说起;他描述蝴蝶的婚礼,却以话剧《关汉卿》开场。古今中外,旁征博引,力求联系现实,创立新意,赋予思想性。

二忌不加选择地滥引旧诗词,碌碌“丽”辞,昏睡耳目。写科普文章,为阐明论点或添注情致,少量引述诗词,殊为必要;若不着边际,一味拉来装点门面,实为败笔。作者当然也有称引,但大多经过筛选,切合题旨,恰到好处。象《蝴蝶诗画》那样的题材,落笔稍稍慷慨大方,便有可能堕入獭祭鱼的恶趣。他引用的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诗语“儿童急起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又另一首的“酴蝴蝶浑难辨,飞去方知不是花”,一般只赏其描写田园风光如画和童稚的天真,作者却说前者咏的是昆虫的保护色,后者咏的是拟态,令人于诗情画意之外,更领会到大自然的哲理。文艺与科学相结合,自是科普作品的上乘笔墨。

我们对于自然界,往往多凭自身的感情和经验去认识,自以为是,实则其中充满着偏见。一经作者点破,茅塞顿开,不禁哑然失笑。鸳鸯蝴蝶,其为卿卿我我的情侣,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了,殊不知有时蝴蝶成双作对,飞舞回翔,却是雌蝶在奋力摆脱雄蝶的无赖纠缠。宋代画院的试题“踏花归去马蹄香”,画家画几只蝴蝶追随马蹄,无不欣赏其想象丰富,如闻十里花香,谁会料到有的蝴蝶死劲追逐,为的是等待马儿排泄大小便,品尝美味,彼翩翩浊世佳公子竟是逐臭之夫。这看来大煞风景,但领略大自然的本质较诸仅赏其表象,来得更美。诸如此类可新耳目者尚多。

倘加吹求,我以为,有的篇章,说理似尚可深入一间,由表象进而剖析自然现象的内在规律,更能启发想象,增加读者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如《艺林改错》文中提到牵牛花的须蔓总是一顺儿往右缠的,为什么呢?牵牛花的情况我不知道,我曾经受人指点观察过丝瓜、黄瓜之类攀缘植物的蔓子,都是先向一边缠,中途倒卷过来往另一方向缠。一顺儿缠绕蔓子会扭歪,中间倒过来缠,则蔓子向相反方向松开,受拉均衡而自然生长。电话听筒和电话机连接的电话线就是仿照这个原理创制的。往一边卷,倒怕是蔓子找不到支持物体的退缩现象吧?

有个别处所,解释不够全面。《龙吟凤舞》的脚注:“图腾是原始社会的人看作跟本部族起源有特别关系的某种动物或其它生物的现象,并常以此形象作为本部族的标志”。图腾崇拜也有以日月星云等自然现象或非生物作对象的,尽管为数寥寥如川北羌族的白石崇拜便是。有两篇文中提到苏州的玉带桥,应作宝带桥。《生命的足迹》中称牦牛为高原之车,车恐是舟字的形误,它是跟沙漠之舟的骆驼排名的。

(《鱼游春水》,黎先耀著,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二年六月第一版,0.77元)

猜你喜欢
鱼游牵牛花科普
春天的安排
鱼的背后
科普侠:古代历险 (八)
科普侠:古代历险(七)
27《鱼游到纸上》
渔歌子·忆小河夏趣
牵牛花
牵牛花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