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 吴希文
我们读书时,即别人在代我们思考:我们只是重踏他的思路。这就好象学写字时,学生拿着钢笔照着老师铅笔笔划涂鸦。因此,我们阅读时免除了很大部分思维活动。但这样的话,我们的大脑在阅读过程中就如同他人思维的嬉游之地。事情正是这样:那整日价读书读得既多且速的人,在无所思索中得以消时自遣,却也逐渐失却了自己思维的能力——如同一个终年栖身马鞍者,最终竟不省步行之方。不幸许许多多求学者都未脱此厄:他们糊里糊涂读了一辈子书。因为持续不断的、随时任意地重新捡起的读书比之持续不断的手工劳动还要更易导致精神瘫痪:我们在从事后者时尚可追踪自己的思路。恰如一根弹簧由于外物持续的压力最终失却弹性一样,人们的头脑也由于外来思维的长期侵占而生气全无。又如同过多的营养伤脾败胃,进而危及全身一样,繁赘的精神食粮也填塞大脑,令其窒息。因而读得越多,所读在大脑中留下的印象就越淡:它就好比一块黑板,上面彼此重叠地写满了粉笔字。这样一来,所读之物就没有得到加工和消化。人们一个劲儿读下去,读后对书中内容毫不思考,于是所读就成了无本之木,大多归于凋零。其实,精神的营养犹如身体的营养,毫无二致:人所摄取的几乎只有二分之一被吸收,其余的则复被排泄。
综上所述:实际上,诉诸文字的思想与步行者的沙地脚印可等量齐观。步行者所取的路径旁人一目了然,但是要细究他途中所见,旁人就不能不使用自己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