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 临 〔美〕莫蒂默·阿德勒
你懂得读书应当读出“字里行间”的意思。我劝你做一件同样重要的事情——在书本的“字里行间”写写画画。
我坚决认为,在书上做记号并非是肢解它而是爱惜它。当然,你可不要在借来的书上这么干。
拥有一本书,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所有权,就是花钱把它买来,象花钱买来衣服和家具一样。但这不过是占有一本书的前奏曲。要完全占有一本书,你就必须把它变成你的一部分,或者说,把你自己变成书的一部分。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它上面写写画画。打个比方说,你买了一块牛排,把它从肉铺的冰箱里搬到你自己的冰箱里。但是从最重要的意义上来说,你还没有占有这块牛排,除非你把它吃掉,把它融化在你的血液里,使你得到营养。
由于在什么叫“拥有”一本书这个问题上存在着糊涂看法,使得人们错误地去崇拜书籍的物质方面——纸张啊,装订啊,排版啊,对印刷工人技艺的尊敬超过对作者天才的尊敬。他们忘记了,即使不在一本巨著上面盖上藏书者的印记,也照样可以获得它的思想,掌握它的妙处。拥有一个漂亮的图书馆,并不能证明它的主人拥有渊博的学问,只不过证明他自己,他的老子,或者他的老婆有钱买得起书。
书籍的拥有者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人拥有一切权威著作和畅销书,却不去读,也不去碰。第二种人有大量的书,只有少数几本读过,大多数只是粗粗翻阅了一下,而全部书籍都象刚刚买来那样整洁和光彩。第三种人拥有的书不论多少,每一本都由于经常不断地使用而弄得书边卷起,书页破烂,装订松动,从正面到背面都做满了记号,写满了字句。这第三种人,才称得上是书籍的主人。
为什么读书必须做记号?首先是因为它能经常提醒你。其次,如果说阅读是一种能动的行为,那么它就是思维,而思维一般表现为说和写。一本做过记号的书通常是一本阅读时经过深思熟虑的书。最后,写出来,能够帮助你记住阅读时的思想或者作者所表达的思想。
读书应当是你同作者的对话。也许作者在有关的问题上比你懂得多,你表示谦恭是很自然的,但你可别相信读者是唯一得到好处的一方。理解是一种双向活动;学习并不是仅仅往空坛子里装东西。学生应当向他自己也向教师提问题。当他理解了教师所讲的东西以后,他甚至应当同教师争论。而在书上做记号;恰恰是你同意或者不同意作者的一种表现。
你也许会说,在书上做记号会放慢阅读的速度。这是有可能的。但这恰恰是应该做记号的一个理由。许多人有一种误解,似乎阅读的速度如何是衡量智力高低的标志。其实并不存在这样一种固定的速度。有的东西可以读得快一点,不费力一点,有的东西则需要读得慢一点,艰苦一点。在阅读方面,智力的标志乃是按照不同书籍的价值用不同的方式去阅读的能力。至于那些好书,关键不在于你读了多少本,而在于你理解了多少本。几个知心朋友胜过一千个泛泛之交。因此,你不要因为读一部鸿篇巨著要比读一张报纸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不耐烦。
〔译者附记:本文作者是美国哲学教授,此文写于1940年,原题《怎样在书上做记号》。这里是摘译。我认为文中讲“怎样”的部分并不重要,故把标题改了一下。作者有些看法,似乎失之偏颇。但是一些简单的道理,一经作者道破,对有志于读书者倒很有启发。读过列宁《哲学笔记》的人,看到书上那么多的各种各样记号,都会惊叹列宁读书的认真和仔细,那也不妨拿此文做个参考。〕
(上海刘荣华推荐,摘自1983年4月1日《解放日报》)
(题图:孙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