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放
人们常常惊异于文艺家的创造性的才能,爱用“天才”和“灵感”这样的术语,去解释作家的智力。其实,作家的内省智慧,虽然与观察、记忆、想象、美感能力有关,但是,影响作家成才的条件,并非都是智力作用的结果。请看作家、艺术家他们对“天才”和“灵感”的解释。
布封有句名言:“天才即耐心。”
高尔基说:“天才就是劳动。”
歌德说:“天才所要求的最先和最后的东西,都是对真理的热爱。”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灵感——这是一个不喜欢拜访懒汉的客人。”
海涅说:“人们在那儿高谈阔论着天启和灵感之类的东西,而我却象首饰匠打链那样地精心地劳动着,把一个个小环非常合适地联结起来。”
显然,“精心劳动”,“耐心”,热爱真理,勤奋,对工作的坚持性,都在实践中促进了作家智力的发展。可见,在谈到作家、艺术家智能结构的时候,不能忽略其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又叫人格因素。我国民间有句成语:“笨鸟先飞”,“勤能补拙”。勤奋学习,坚持不懈,愚笨的人也可以变得聪明起来。我国学者曾查阅过中外五十三名学者(包括科学家、发明家、理论家)和四十七名艺术家(包括诗人、文学家、画家)的传记,发现他们除了本人聪慧以外,还有以下共同的人格品质:①勤奋好学,不知疲倦地工作;②为实现理想,勇于克服各种困难;③坚信自己的事业一定成功;④争强好胜,有进取心;⑤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感。可见,在文艺和科学上卓有成就的人,并非都是智力优越者。这与其本人主观上的艰苦奋斗,克服困难是分不开的。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家道贫寒。他曾想当演员,剧团经理嫌他太瘦;他又去拜访一位舞蹈家,结果被奚落一番轰了出来。他流浪街头,以顽强的毅力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
高尔基的童年,也并未表现出某种天才的特质。开始他想当演员,报考时,未被看中;他偷偷地学习写诗,把写下的一大本诗稿送给柯洛连科审阅,这位作家看了他的诗稿说:“我觉得你的诗很难懂。”高尔基伤心地把稿子烧了。在以后漫长的浪迹生活中,他发愤读书,不断积累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终于成为蜚声文坛的文豪。安徒生和高尔基成长的道路说明,艺术才能有极大的可塑性。正如马克·吐温所说:“人的思维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那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都感到吃惊的成绩来。”我国著名国画家齐白石,从小对画画入迷,二十七岁时才寻得名师指点,其间三十余年,他游历祖国名山,钻研绘画技法,五十岁后,他的一幅立轴“小虾”才被当代艺术大师徐悲鸿赏识。研究齐白石的成才之路,可以看到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付出的劳动实在惊人。他活到九十七岁,几乎是无日不练笔,一生作画四万多幅,诗千首,治印三千多方。
人才成长的非智力因素方面较多,有的表现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责任感,理想和志向,顺平时代潮流;有的表现为个人心理和人格特征,如,有志气,有恒心,有毅力,不自卑,在成绩面前永不止步;还有的表现为人生道路上的机遇。一般说来,伟大的作家、艺术家无不具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优秀品质。郭沫若写诗,深感于“民族积弱,振刷须才”。他的《女神》是一曲高亢激越的爱国主义的赞歌。鲁迅弃医学文,也是深感于“愚弱的国民”,只堪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的不幸,他立志要用文艺去改造“国民精神”。“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是支持鲁迅进行文艺创作的动力。
研究作家的成长道路,可以说几乎没有一个是一帆风顺的。列夫·托尔斯泰写《复活》,延续了十年,仅开头的构思就改动了二十余次。巴尔扎克开始写作诗体悲剧《克伦威尔》和十几篇小说,无人问津,只好放弃文学。他再次拿起笔来是二十九岁以后。他以每日伏案工作十小时以上的惊人毅力,完成一部又一部巨著。
在成才道路中,重要的是对自己的学识、才能、特点,有清醒的自我意识,努力争取主客观默然契合。实践告诉我们,成功永远光顾那些为理想付出了心血的实干家。
(王巾中摘自《黑龙江青年》1983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