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装帧艺术家池宁和他的作品

1982-07-15 05:54
读书 1982年12期
关键词:高尔基出版社色彩

邱 陵

老共产党员、书籍装帧艺术家池宁离开我们将近十年了。作为他的一个老同志,每当看到他的作品,想起他的音容笑貌,总是不禁凄然。

一九一四年池宁生在浙江温州一个贫困的家庭里。他自幼好学,为人朴实、豪爽、耿直,富有正义感。表面上看,他常常是默默不语,落落寡合,然而他的是非界限非常分明,从不含糊。他为人正派,敢于仗义直言,因而不了解他的人便觉得他是冷若冰霜了。

池宁是一九三八年入党的,一直在当时充满着白色恐怖的十里洋场,为党的事业辛勤地工作。他争取和团结一批美术界、电影界和戏剧界的朋友在党的周围,从事进步活动。由于革命活动被敌人发觉,他也曾一度离开过上海。一九四八年经陈冰夷同志介绍进入时代出版社。

他热爱书,看过不少中外古典和现代的文学作品,收藏了许多画册和书刊。他酷爱戏剧和电影艺术,远在三十年代抗日战争前夕,就在上海参加了话剧运动,一面从事舞台设计、服装设计,一面参予书籍设计。在进入时代出版社之前,已先后为读书出版社、生活书店、辰光书店、光华书店等出版单位设计了很多书刊的封面。如:《殖民地,附属国新历史》、《科学历史观教程》、《西洋哲学史简编》、《中国及其未完成的革命》、《人怎样变成巨人》、《哲学杂志》等等。从这些书刊的设计中,已可看出他十分注意书籍封面长方形的画面分割,色彩构成、铅字字体和位置的安排。特别是书名字的书写,能利用老宋体的严谨结构,创出一种与古典书籍截然不同的清新、大方的书体字,这种字体造型设计成为三十年代的新出版物风格的主要特征之一。他的字体造型,从一九四○年的《哲学杂志》开始,经过四十年代末期的《高尔基研究年刊》直到五十年代初期的《怎么办?》,我们不难看出它从粗壮到挺拔的发展变化和成熟过程。今天的《世界文学》封面字,就是他遗留下来的手迹。

从抗日战争年代起,至解放后的一九五二年,时代出版社的任务,是以翻译和介绍苏联文艺及建设为主的。从这类书籍设计来说,如果仅以绘画形象表现,极少有发挥的余地。然而,池宁懂得俄国和苏联的装饰、绘画和文学,而且认真钻研书稿内容,往往能够别出心裁。如一九四九年出版高尔基著《忆列宁》,十四公分见方的小开本,封面用米色布纹纸,右上方黑色印列宁速写侧面像,面向左方(正文直排,书亦由左向右翻)。左下角红色印“忆列宁”三个变体长形书名字,下有著译者及出版社名,自成一组。红黑二色,简洁大方。封面飘口,扩在正文之外,携带阅读方便,更觉亲切。时代出版社的封面设计,多用红黑两色套印,著译者及社名,常用手写单线体扁字,也是池宁风格的一大特征。

没有整体设计也就没有装帧艺术。因为,装帧设计是装帧艺术家对一本书从里到外,运用具象的和抽象的视觉艺术手段、工艺手段,使一本书成为完整的实用艺术品。我们翻开池宁设计的书,无论是封面、书脊、扉页、正文版式、注释位置、插图、部首装饰、尾花、附录、版权页及出版社标志的设计等等,都无不经过他细心的考虑和安排。例如:以时代书报出版社名义,在一九四八年出版的《高尔基研究年刊》,封面以上白下红近于等量的分割,经书脊直到封底,显得安定稳重。白中右上有高尔基半侧面木刻头像,作沉思状,面向左方,似木口木刻,神情刻划也极细致,大小比例恰到好处。下半红底,印书名、年代及出版社名,只用字体及大小相区别,均反成阴文,不使用色彩交错方法,显得单纯朴实。书脊厚约1.8公分,分割及色彩安排均与封面相同,完整统一。里封前后各有一空白页以求过度,扉页用三色印刷,装饰框内,用浅色以海燕与狂风搏斗为背景,上边印书名、编者名及年代,下边有圆框,框中有高尔基侧面剪影像,上下并有桂叶及五星作为装饰。其后为版权页,上下中俄文对照,版式疏朗,再后为格拉西莫夫绘制的《斯大林和高尔基》油画像,然后进入正文,正文中有多幅高尔基生活写作照片,作为插图。每一章节前并有小面积版画。最后附有中国画家所作的高尔基画像及其作品的插图等。整本书的设计形成一个有机的和谐的总体。

在书的封面设计中,平面和色彩的分割,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也是突出内容、强调主题的需要,归纳完整、避免零乱的需要,是版面形式美感的基本原则。池宁在处理这个问题上独具特色。例如,时代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传记丛书:《高尔基传》、《莱蒙托夫传》、《普希金传》、《马雅可夫斯基传》及《克雷洛夫评传》等,池宁全用分割色块的办法来处理,安排成上题下图,下图中又以色彩套印的装饰框为陪衬,以黑色将作家的形象印在正中,主次分明,相得益彰。整体的分割构图,把不同的内容纳入成套的丛书之中,而每一本书又以作者形象及书名字相区别,这种又统一、又变化,寓变化于统一之中的艺术手段,完整而不呆滞,多样而不繁乱,各得其所。

又如一九四七年读书出版社在上海出版发行的艾思奇的《哲学选辑》,封面用红、黑二色套印,上端约五分之一宽,为红色反阴通栏书名字,下边用白线垂直等分为两部分,左边印黑色反阴文编者名,右边用平线分割,内容及附录印黑底白字,其他具体标题内容,根据字数不同作不等分的分割,印成红底黑字。并将要目号次反白在左边的黑版上。这本书没有形象,整个封面是平面的色彩分割和字体及制版印刷工艺的巧妙运用,作为一本哲学著作的设计,是堪称上乘的。

池宁的设计中,也不乏富丽堂皇的作品,如一九五一年版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和奥斯特罗夫斯基的几本戏剧集以及《高尔基早期作品集》等。

《怎么办?》(上、下册)的封面设计,是以鲜艳而沉着的红色为主调,以白、黄、绿的细线构成富丽的俄罗斯花纹装饰,花纹的分布组成框架式,以便安排书名字和作者像,并将繁杂的、强烈的色彩纹样统一在大面积的红色之中。

三本奥斯特罗夫斯基戏剧集都是平面分割,但又略有不同。因为书本为长方,所以仍使用横切画面为四段,三色套印,以俄罗斯古典纹样,由中线向左右对称展开,构成带状装饰,封面上端圆框内印有作者头像,位置适中突出。

《高尔基早期作品集》共三集,为薄本中俄文对照读物。三集封面同一构图,中间为一椭圆的图形,内置一高尔基青年时代像,这大概是为反映早期作品而选用的。外围饰以花框。三本分别用红、绿、黄三色为主调,以示区别。色彩较鲜的,也符合青年文学爱好者的欣赏习惯。

我与池宁曾同在时代出版社工作,但他在上海,我在北国。他的设计,使我得到不少启发和教益。不幸十年动乱夺走了他的短暂的生命,他的爱人徐清扬,一位曾经出生入死地为党工作的好同志,也在“四人帮”的残酷迫害下,一九六九年先他而去世。我所珍藏的池宁的设计作品,也已荡然无存。这篇短文不能反映池宁设计的全貌,只是表达我对一位有杰出贡献的书籍装帧艺术家的缅怀之情!

猜你喜欢
高尔基出版社色彩
我等待……
扑在书上的高尔基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嗜书如命的高尔基
神奇的色彩(上)
高尔基的苦难童年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石油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