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出版工作日益发展,新书越来越多。本刊每期只能容纳不足十篇书评,多数新作未能向读者推荐、评述,为一憾事。读者建议多发表短小的书评,于是有“品书录”之设。
品,犹浅尝也。所谓“品书”,就如品茶、品酒,只是对新出书刊略一品味,述说感想,并不是深入的评论。我们希望品尝者能直抒己见,好就好,坏就坏。但是一本书价值究竟如何,有时需要反复讨论研究,不能做到一品即准。从一定意义上说,这里只不过谈了某本书读者的最初印象。
我们尽量组织有关研究者、专业工作者、编辑人员参加这一工作,更希望广大读者参加品评。来稿最好在千字以内,尽量做到开门见山,言之有物,文体、形式不拘。
——编者
《泰州学派》,杨天石著,中华书局一九八○年十月第一版,0.45元。
泰州学派是王阳明学派的一个分支,它和王学既有共同点,又有自己的特点。长期以来,这个学派被认为是一个具有丰富人民性和异端色彩的唯物主义学派。这本《泰州学派》的看法,与此相反。对它的创始人王艮及其一部分弟子的思想体系,究竟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他们是否代表劳动人民或新兴市民阶层?本书有自己的独到分析。
作者阐述了王艮的“百姓日用是道”,他儿子王襞的“自然之为道”,认为都存在“认欲为理”的可能;但是,王艮父子把人的主观精神当作人的肉体甚至宇宙和社会的本原和主宰,这和王学没有根本区别。他们把人的视、听、持、行等日常生理动作和人的道德观念都看成是精神性本原——“心之本体”的作用,这种认识论同样是先验论,是王学唯心主义思想体系的一部分,不是唯物主义命题。
泰州学派的创造人王艮出身劳动阶层,后来经济地位改变,产生了为地主阶级服务的哲学思想。他的思想在劳动人民中有过较多的传播,窑夫韩贞是个突出的代表。从韩贞言行可以看出他有严重的封建意识,是个奴才道德的鼓吹者。至于颜钧、何心隐以及罗汝芳、耿定向,有的本身就是大官僚,则是泰州学派的末流。
当然,任何思想都有两重性,由于泰州学派把“心之本体”强调到过分的、绝对的地步,宣传“百姓日用是道”,“满街都是圣人”,对地主阶级用“圣贤经传”来控制人们的思想,起了破坏作用。所以泰州学派既使王学向下层传播,扩大毒害人民的深度和广度,却也破坏着宋明道学,使李贽的道学反对派思想应运而生,甚至为明清之际出现的唯物主义思想高潮准备了条件。
本书对深奥的哲学问题作了生动的描述,使读者易读能懂,是不可多得的。
(盈)
《康有为的哲学思想》,邝柏林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一九八○年五月第一版,0.53元。
这本书篇幅不大,对我国近代哲学思想史上很少有人探讨的一个课题——康有为哲学思想进行了研究,具有一定学术价值。
作者把康的哲学分为前期与后期,指出前期的基本倾向是进步的,具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因素;后期则完全堕落为唯心主义和反动哲学。而在前期哲学中,唯物论因素和泛神论倾向又与其唯心主义体系相矛盾。这一特征反映了康所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两面性。
十九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初期,近代科学在中国开始传播。康对它有热烈的追求。康的“三世说”历史进化观是在严复翻译《天演论》以前就已形成的。
作者认为,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是康的“大同”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础;“大同”社会理想的基本性质不是社会主义,而是理想化了的资本主义。它的核心是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它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明确宣告:人类的历史将必然由封建专制的“据乱世”进化到资产阶级君主立宪的“升平世”,最后到达彻底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制的“太平世”。
以上这些论述都是应当肯定的。本书的不足之处是,没有把康有为哲学的历史地位集中论述,对其历史影响讲得不够,关于“大同”理想的渊源也未予注意。
(黄德志)
《匈牙利的经济改革》,马蒂雅斯·蒂玛尔著,宫著铭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一九八○年九月第一版,0.65元。
匈牙利部长会议副主席、国家银行行长、一九六八年匈经济改革的主要发起人之一——马蒂雅斯·蒂玛尔著的这本著作,是一本很富有启发性的书。
匈牙利的经济改革发动稍迟,却进行得相当平稳,收效比较显著,西方世界也都公认为东欧国家中最成功的。不少人士正怀着浓厚的兴趣在进行研究。
近年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改革”,概括起来说,大致是:推行领导的经济方法,以代替一向偏重的行政方法;提高国民经济计划的科学性,以遏止主观决定和唯意志论的各种表现;发挥市场机制所能起到的积极作用,增强对企业集体及其成员的经济刺激的效果。《改革》一书不仅评介了匈改革最初七年的历程,而且探讨了涉及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重要课题和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的一些理论论断与实际做法。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匈牙利经济改革的特点,它既不象南斯拉夫步子迈得那么大,做起来却又显得比罗马尼亚灵活,在一定意义上似乎可以看作是南、罗经验的综合。
不侈谈成绩收获,不回避缺点错误;勇于探索,善于总结——这种求真务实的精神,是本书的另一特点。
匈牙利的改革,迄今已逾十年,其间在一九七三年和一九七六年曾随着情况的变化相应地对某些具体措施做过局部调整。本书只讲到一九七三年。这当然是个缺陷。不过,本书将受到我国经济界的欢迎,因为在内容、学风或文风上对我们都有可借鉴之处。
(林青)
《经济数学方法和模型》,[苏]涅姆钦诺夫著,乌家培等译,商务印书馆一九八O年十一月第一版,1.30元。
这本书反映苏联研究经济数学方法上的成果,对我国经济专业工作者有参考价值。
以前,我国的经济工作由于忽视数量研究和分析而吃了一些苦头。近年来,已总结经验,开始重视数量经济学的研究工作。当前,我国的国民经济要调整,要选择发展国民经济的最优方案,数量经济学的研究便越见重要。
《经济数学方法和模型》既从理论上阐述经济数学方法和经济数学模型,用大量的实际应用例子来作进一步论证,又从历史上系统地进行总结,为我们在经济工作中应用数学方法提供了经验。
书中提出数量分析应以质量分析为前提,数学方法只能作为经济研究的辅助工具。这一点十分重要。社会经济过程中客观地存在着各种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各种经济范畴,体现着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因此,在经济研究和计划工作中运用数学方法,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经济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理论为依据,紧密联系社会经济现象的质量来研究其数量表现,以掌握它们的本质和特点。
作者又提醒要批判地对待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两个流派——经济计量学和数理经济学。这两个流派往往以纯数学方法的研究来偷换社会经济关系的分析,忽视经济技术条件的变化,所以,尽管它们所运用的数学方法对我们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它们之根本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的数学方法仍是显而易见的。
书中对诸如部门联系平衡、经济区计划、劳动产品、社会劳动分工等各种模型的探讨,提供了各种参考实例。我们在确定合理的经济结构,制定中、长期计划方面,在价格、利润、基本建设投资等方面,在人口、能源、就业、资源最优利用方面,在对国内外市场供求平衡方面,在社会劳动分工、劳动产品等方面,都可以应用数学方法编制模型,帮助我们预测未来。
(王林)
《光荣与梦想》,[美]曼彻斯特著,董乐山等译校,共四册,商务印书馆出版,第一册一九七八年八月第一版,1.30元;第二册一九七九年五月第一版,1,20元;第三册一九七九年九月第一版,1.40元;第四册一九八O年十月第一版,1.95元。
这部书叙述罗斯福总统在美国经济大危机中上台,到尼克松总统水门事件暴露为止,七个总统任内整整四十年的历史。在这四十年中,美国经历了因经济危机引起的严重社会动乱,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称霸世界,因出兵侵朝、侵越而急骤衰落的历史过程。举凡在这一历史时期内美国统治集团的内讧,两党的勾心斗角,工人运动和种族斗争的此起彼落,社会风尚的变迁,生活习惯的变化,以及上自达官贵人、财阀豪门,下至贩夫走卒、流氓阿飞,都有所描述。因为作者是运用自己采访的材料和大量美国报刊资料编撰的,所以这部作品不能算“正史”,可视为“史话”,但较一般“史话”翔实丰富,生动有趣。
这本书涉及的年代里,有一半以上时间正值我国与美国隔绝的年代。由于隔绝,我们对美国几乎一无所知。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美国闻所未闻的朝政民情。
建国三十年来,我国走了不少弯路;十年动乱期间,又办了不少错事。但是,社会主义制度毕竟还是比资本主义制度好。如果不信,请看这部美国人自己写的《光荣与梦想》。号称自由世界领袖的美国,五十年代麦卡锡主义就是反民主、反自由的最典型的例子。书中描述的麦卡锡迫害狂,令人不寒而栗,揭示了资产阶级民主的真相。
美国又在“民主”的招牌下,一方面纵容种族主义者迫害有色人种,另一方面又成为一切罪恶活动的渊薮,什么嬉皮士群居村,什么色情商品,以及形形色色的酗酒、吸毒、凶杀、强奸、抢劫、诈骗、盗窃案,层出不穷,既破坏社会治安,又危害了安分守己老百姓的正常生活。这在七十年代里显得更为严重(见中译本第四分册)。作者给本书取的书名叫《光荣与梦想》,正是哀叹这是一个“伟大的梦”,“但光荣二字实在无从说起”。
当然,美国是有好的民主传统的,但不要忘记也有本书所写的不好的传统的一面。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应当是比任何资产阶级民主更民主百倍的民主。
(汪守本)
《梁启超传》,孟祥才著,北京出版社一九八○年十一月第一版,1.35元。
梁启超逝世五十多年,这才在国内出现了第一部长篇的关于他的传记著作。
梁启超在中国近代史上起过重要作用。从政治上看,他几乎与一八九五——一九二八年间我国历史上发生的任何重大事件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他又经常处在“以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战”的反复之中,言论行动往往前后抵牾,这就造成研究他政治态度的困难。从学术上看,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涉及领域极广,著述数量甚大。因而,要从总体上把握和解剖这个人物,实在不太容易。本书一方面肯定了梁启超在戊戌变法运动中的进步作用,肯定了他在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历史功绩;同时,也用梁氏的生平说明:他之“所以成为一个把伟大和渺小、光荣和耻辱结合于一身的历史人物,就是因为他的思想和活动没有一直反映历史的要求”。
本书最大的特色,是对梁启超晚年的讲学和著述的研究。这一章在全书中占的比重最大。通过这一章,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在戊戌变法之后(特别是一九○五年之后)梁在政治上逐渐堕落为反动派,思想上日益变成了一个侏儒,以致“先前那光荣的纪念碑上,蒙上了层层的尘埃”,但他在学术上却依然不失为一个大师和巨人。学者的梁启超对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所做的贡献,值得后人珍视。这样的评价,是比较公平的。
(闻性真)
《一个革命士兵的回忆》,[德]威廉·李卜克内西著,舒昌善译,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年九月第一版,1.25元。
这里选辑的二十一篇回忆录,没有企图哗众取宠的豪言壮语,却有充满革命激情的肺腑之言;难得一本正经的正面说教,反多冷嘲热讽和自我揶揄。从他的文采可以看出他的为人:纯朴、敦厚、达观、幽默,而又意志坚定,刚正不阿,确实是个非凡的“革命士兵”——普通一兵。
这些回忆录都是八十多年前威廉·李卜克内西在其晚年写成的,其中有许多篇在他本国还是第一次重新发表。由于他的逝世,回忆录只写到一八七○年初就终止了。他最后(也是他对革命贡献最大的)三十年的活动,只在个别地方偶尔附笔涉及,语焉不详,这是一大憾事。但编选者在其所写的《后记》中稍稍给予了弥补,中译者也为他整理出,一个生平大事年表。
作为教育青年一代的材料来说,这些回忆录表现出作者对革命道路的选择,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以及从善如流,嫉恶如仇;憎恨敌人和变节者,赞美勇士而嘲笑懦夫;关心同志安危祸福,不计个人利害得失;在工作上热情负责,在斗争中机智勇敢;诸如此类的优秀品质,都是值得去很好领会的。不过有少数篇章对缺少历史背景知识的一般青少年读者来说,也许会感到索然寡味或不易接受,需要有人辅导才行。至于其中《恩格斯是我们公认的卡诺和毛奇》、《难堪的一刻钟》、《爱琳娜·马克思》、《一个女子和一个男子汉》、《罗伯特·施维舍尔》等篇,恐怕是最适合青少年独立阅读的了。
最后,值得提到的是本书的装帧设计,从封面、环衬、扉页和插图来看,都给人以考究而简朴、活泼而庄重之感。
(王复加)
《莫斯科的岁月》,[南]米丘诺维奇著,达洲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一九八○年九月第一版,2.05元。
这部有关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回忆录,主人公可以说是赫鲁晓夫。作者以南斯拉夫驻苏大使的身份,目击赫鲁晓夫执政年代苏联的种种情况,大多为中国读者过去所未知。例如,书中叙述赫鲁晓夫怎样不接受历史教训,当斯大林去世以后,一方面感到与“兄弟党”之间的关系孕育尖锐的矛盾,就急忙作出妥协的姿态,与南共进行和解,撤销了共产党情报局,在表面上不再担任“领导党”的角色了,但在实际上却仍然打算继续指挥各国“兄弟党”。
在一九五七年莫斯科各国党的会议上,毛泽东同志作了重要发言,而且是唯一没有上讲台的人,他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讲话。所有的代表团对毛泽东同志的发言都有很大的兴趣,唯有在苏联代表团中发生了一阵阵骚乱。了解这些情况,对我们是有益的。
这本书可以称为实录。它对于历史上所发生的事件和有关人物,基本上没有虚构,也没有有意制造假相。它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评价过去。
(金作善)
《中国古代文选》,四川师范学院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O年九月第一版,2.0元。
我认为本书自具手眼,颇见功力,有长出市上同类书之处。举例如下。
选文应该照顾到传统影响,如《左传》上的《郑共叔段之乱》、《孟子》上的《齐人有一妻一妾》、李密的《陈情事表》、庾信的《哀江南赋序》,早先的选本格于种种“左”的清规戒律,一般不入选,本书收入了。选文不该囿于传统,更应该有选者的主见,韩非《孤愤》、向秀《思旧赋并序》、陆机《吊魏武帝文》、杜牧《李贺集序》、汪中《先母邹孺人灵表》、康有为《强学会序》等,收得也是好的。我想特别推荐一下柳宗元的《憎王孙文》。此文从来选本不收,但读来妙趣横生,对“四人帮”一伙搞的“评法批儒”的闹剧,有清秽解毒之效。
“人主所以谓齐亡者,非地与城亡也,吕氏勿制而田氏用之”(韩非《孤愤》),中间这个“主”字实在无理,但各本皆然,无可据改,编选者交代说:“孙治让《札
最值得称道的,我以为还是注释。陶潜的《归去来辞》是众所周知的名文,其中“策扶老以流憩”一语,《古文观止》失注,初学恐怕是要望文生义地误解为“拐杖扶着(我这个)老人走走停停”的,作者其时不过四十一岁,文情事理全不相合。有的选本注出“策,拄”,“扶老,手杖”,却未载所以。本书注云:“策扶老:即拄杖。《易林》有‘鸠杖扶老(《萃之井》)的话,以扶老代指杖,这是魏晋六朝的修辞习惯。”虽稍费辞,然而透辟。李清照《金石录后序》“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何谓“仰取俯拾”?或不注,或含糊地解为“资财取于上下”。本书注云:“犹言治家俭约。《史记·货殖列传》说曹人邴氏家里很富有,但极俭啬,父兄子孙相约,‘
难字僻典,或能自觉存疑待考,常见的虚字如失解,即不免茫然,甚至误会终生。欧阳修《醉翁亭记》“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其乐”有的选本注为“自乐其乐”,也就是成语的“自得其乐”。本书注云:“其乐:指众人之乐,太守为他们(游人)的快乐而感到快乐。”这样理解是正确的,“乐其乐”与下句紧顶着的“同其乐”一样,“其”字都指别人,不指自己。须知文章的摇曳唱叹中,欧阳修是寓有作为“太守”“与民同乐”的气度和身份的。归有光《项脊轩志》“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诸小妹”,解为“小妹们”就大错了。“小妹”即最小的妹妹,文言如此,今常语亦如此,不可以加表复数的“诸”字。本书特为注明:“诸:指示代词,犹‘之,她的,指归妻。”
本书也有某些较明显的不足之处。如祖君彦的《为李密檄洛州文》,也许是应予珍视的农民起义的历史文献,但我总难以确信这是一篇可供诵习的好文章。金元两代,少有脍炙人口的名篇,这是选家的难处。现在入选的二家二文,平庸寡淡,无多可观,几近充数。
(夏闳)
《杜甫诗选》,山东大学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年八月第一版,1.00元。
俗说“千家注杜,百家注韩”,杜诗注家之多,在文学史上是罕见的。这个注本在注释上有些独到见解,据我初步阅读印象,可以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1.《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中的“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二句,近人的各种选本都认为“葵”是向日葵,“藿”是豆叶,不向日,“葵藿”是偏义复词。《杜甫诗选》(53页注14)则纠正了两个错误:一是指出“倾叶向日”的葵并不是向日葵,而是一种蔬菜;二是“葵藿”并不是偏义复词,蕾也是向日的。注中引曹植的《求通亲表》:“若葵藿之倾叶,太阳虽不为之回光,然终乡之者,诚也”,和六朝至唐宋人的诗文中所用的“葵藿”排比见义,可以得到证明。“藿”也有向日性,即倾叶向日,有些留心豆棵生长的人已经观察到这种自然现象。
2.同上首“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二句注(54页注15),“蝼蚁辈”指什么人?王嗣
3.《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酒酣夸新尹,畜眼未见有”句,“畜眼”作何解,旧注本多失注,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把“畜眼”译为“牛眼睛”,将“畜”理解为牲畜之“畜”。该书197页注4,谓“畜”为生长,并引北宋陈师道《寄滕县李奉议》“畜眼未见耳不闻”等诗句佐证,将“畜眼”释为阅历多,见识广的眼睛,是较为可信的。
4.《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鼓瑟至今悲帝子”(340页注20),注谓:“帝子,即二妃,传说为舜之女,这里比拟李
(闻钟)
《文学:回忆与思考》,《文艺报》编辑部编,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年十二月第一版,1.60元。
《文学:回忆与思考》,以别开生面的方式对建国以来文学发展进行了总结。三十年来,我国文学的发展,和我们的共和国一样,走过了一条曲折、崎岖、艰难的道路。它的经验和教训都是极其丰富、深刻的,也是亟待从理论上加以概括和总结的。但正如编者在《前言》中所说的:“这样的总结似乎一时还难于做得出来。”然而,总结是必须作的。在思想解放浪潮推拥下的编者,并不囿于过往的俗套,而是约请作家们对个人三十年创作道路进行回顾,并把六十多位新老作家的这些文章汇集成册。这可使读者在阅读这些带有总结性的文章时,用自己的历史经验和对文学的认识来加以补充,勾画出尽管并非全貌,然而却是我国当代文学历程的重要侧面。这种不落常套的总结,看得出编者们的独具匠心。
这个集子之所以异于一般,还在于它对“双百”方针的正确理解和努力贯彻。本来,一部总结某一历史时期文学发展的集子,它应该有系统的思想,并有加以阐述这一思想的明确观点。但是,这本请作家们“题目自定,文体和篇幅不拘”的集子,各篇文章,在风格以至内容上都难相同。因为,作家们是环绕着自己三十年创作道路来下笔的,也不同程度地触及了当前文艺界所争议的问题:如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文艺方向、“双百”方针,以及歌颂与暴露、流派的浮沉等等。对这些问题,作家们又是按照自己对文学的理解和认识来加以阐述的。因此,他们的观点自然就各不相同,有些甚至是针锋相对的。对此,编者都采取了一视同仁的态度,以纳百家言的精神一并汇集。正是这种努力贯彻“双百”方针的结果,使集子超出于同类文章之上,从而更真实地反映出三十年文学发展的状况。这种不作结论的总结,不只开阔了读者的思路,也诱发读者去对当代文学发展进行探求,从思考中明辨是非。
(罗君策)
《老舍文集》(一),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0年十一月第一版,1.85元。
老舍的作品使我入了迷,不是因为他在书中写出了多么深奥的革命道理(坦白地说,我从来不想从任何文学作品中去寻求革命指南),而在于,他以一个真正艺术家的卓越才华,在作品中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真实感与语言美,能使我在艺术陶醉之中,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眼泪与笑声掺和在一起。在泪眼模糊中,偏能深切地感受到:黑暗的旧中国实在不是个玩艺儿,老百姓要想过上好日子,是得把那不公平的世道兜着底儿翻过来!最近出版的这本《老舍文集》第一卷收进的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从最初在《小说月报》上登载到现在,都已超过五十个年头了。半个世纪的沧桑之变,把老舍先生当年为之深恶痛绝的“老张”、“南飞生”(《老张的哲学》),“欧阳天风”(《赵子曰》),“老马先生”(《二马》)之流,统统扫进了历史垃圾箱,受苦的人,好人,终于做了国家的主人。社会的巨变,不仅没有使这几部小说的社会意义化为乌有,相反,往日的罪孽恰恰反衬出今日的光明。二十年代末,我国新文学的长篇小说创作还在萌芽时期,老舍先生一马当先,拿出三部起手不凡的长篇,写出了北洋军阀时期中国社会的真情实况,应该说,实在是了不起。
然而,老舍作品的迷人力量绝不仅限于此;如果仅此一点的话,大概齐地知道书的内容也就够了,不会吸引人们去一读再读。这里,就显出艺术技巧的重要作用来了。
老舍作品的语言之美,教人没法儿不佩服。“五四”以来,大家都,在使用白话写小说,不过,似乎人人会说、人人会写的那些个大白话,到了老舍笔下,一个个都变成小妖精似的,那么神通广大,变化多端,无论是叙事还是状物,特别是用来刻画人物,都是十成的维妙维肖,逼真生动。他的语言,字面上平淡无奇,包含的意思却一层套一层,越咂摸越有味道,隽永传神。请看,《老张的哲学》中,一帮子小政客、小劣绅们要成立什么“代表民众”的“郊外自治干成会”,老百姓围过来看热闹,负责警戒的巡兵们不住的喊:“闪开!闪开!这里挤,有碍代表的出入!家去看看死了人没有,开自治会与你们何干!去!去!”
多干净的几句话!但是,你敢说一眼便能把其中的意思全看清楚了吗?!在老舍先生的作品中,如此漂亮的语言艺术,俯拾即是。这样的地道艺术品,才具有醇香浓烈的后劲儿呀!
(王行之)
《外国现代派作品选》(一),袁可嘉、董衡巽、郑克鲁编选,上海文艺出版社一九八○年十月第一版,2.85元。
竞说多年的外国五花八门的现代派作品,现在在中国文坛上终算出现了一个象样的选本。
同古典文学相比,现代派呈现出更为纷繁的特点,不仅支派多,作品繁杂,而且不少支派在创作方法上有所革新,技巧不断发展。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整个西方文坛好象成了现代派的一个大实验场。有的在实验中失败了,某些支派或作家犹如昙花一现。也有不少实验留下了成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意识流、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垮掉的一代、黑色幽默、新小说派等。这些支派中产生了一大批颇有国际影响的作家及作品,成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它们和在文艺上所作的探索,我国过去介绍研究甚少。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曾被视为令人毛骨悚然的怪物,不分青红皂白地斥之为一堆腐朽的“垃圾”。实际上,现代主义文学是一个总称,其内涵错综复杂,既有一些具有进步倾向的作品,也有不少反动的颓废的作品,更有大量介乎其间的、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反映了现实生活的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选本是值得大大欢迎的。
这个选集大体上反映了现代派文学的总面貌。除第一册介绍了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和未来主义三个流派外,第二册将选收意识流、超现实主义和存在主义作家的作品。第三册将选收荒诞派文学、垮掉的一代、黑色幽默和新小说派等当代作家的作品。第四册将选收虽不属于某个特殊的现代派,但有过较大影响、属于广义的现代派的作品。现在已出的,只是第一册。
(万奉祥)
《论遗产及其它》,柳鸣九著,上海文艺出版社一九八○年六月第一版,0.97元。
柳鸣九从六十年代起就从事文艺理论和外国文学的研究工作,写出了不少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文章,是位写作勤奋、成绩卓著的中年评论家。《论遗产及其它》一书主要汇集作者近几年发表的论述有关外国文学遗产和文艺理论问题的一些重要文章。
全书给人突出的印象是它的反“左”的倾向。早在一九七六年十一月,作者就发表了《四人帮“彻底批判”论必须批判》一文,批判了“四人帮”推行的一条不要遗产、“彻底批判”的文化路线,鲜明地提出批“左”的观点。此后,又陆续写出《文化遗产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斗争》、《论十八世纪启蒙文学》、《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历史地位与“四人帮”文化专制主义的破产》、《四人帮的攀附与<红与黑>的意义》等文章,从文学理论和文学实践两个方面较全面地论述了外国优秀文化遗产继承批判的必要性和如何进行批判继承等问题。在肯定资产阶级进步文学历史地位的同时又指出其历史的局限性,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
《遗产》给人的第二个突出印象,是作者坚持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如对“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与批判继承关系的阐述;对资产阶级文学的重要思潮如启蒙文学、批判现实主义乃至现代派文学的一分为二的科学分析;对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既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思想基础,也是现当代资产阶级进步作家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尺度的见解,对世界观与创作方法关系中规律性问题的探讨;以及对才能、性格、生活经验与创作方法关系的论述等等;此外,论文集的作者对一些重要作家如司汤达、巴尔扎克、雨果、萨特等的分析,也都有独到的见地。使人感到,《遗产》是一本具有较高学术性的论文集。
可惜的是,书中有的论文篇幅过大,稍嫌拖沓。在有的问题上辩证的分析似乎也嫌不足。对一些作家及其作品肯定颇多评价颇高而批评不够。但总的说来,这还是一本解放思想、开阔眼界,使人受益非浅的好书。
(晓春)
《欧洲近代文学思潮简编》,上海师大、上海师院中文系本书编写组编,安徽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年一月第一版,0.78元。
几百年来,欧洲文学中的各种文学思潮,各自标榜,流派众多,形成文学史中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现象。《简编》突出几种影响最大的思潮进行论述,如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学思潮、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启蒙时期、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大体上表现了文艺复兴后欧洲文学思潮所经历的变迁,了解了它们,也就初步把握了欧洲文学发展的线索。同时,《简编》每章对文学思潮的分析,都首先揭示其产生的社会原因,接着是这种思潮的发展概貌,基本特征和代表作家。这种方式看起来似乎显得单一,但其好处是条理清楚,论述易于统一,便于教学。此外,《简编》还比较注意顾及各种思潮之间的联系、相互影响和它们的批判继承关系,以及各种思潮代表人物的作品的艺术特征,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
但还有一些地方我以为值得商榷。首先涉及书名问题。《简编》把文艺复兴以来的六、七百年的文学思潮,统称为近代文学思潮。在我看来,把十四到十八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学思潮划入近代,界限似乎过宽了些。其次是文艺思潮发展的规律性问题。过去一般认为批判现实主义到了十九世纪末就衰落了,《简编》沿袭了这一观点。这种观点如果从实践的角度加以检验,根据似乎不足。现代文学思潮是以多元化为其特征的,因此《简编》虽然只限于近代,但对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就不能一刀切。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在某个国家经历了衰落的过程,但就总体来说,在欧洲不少国家至今仍显示着其旺盛的生命力。再次,在欧洲,一种文学思潮的出现,不仅有一批作家,而且还总有一批文学批评家、理论家为之呼号奔走,他们的文学主张和思想对文学思潮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而成为思潮本身的组成部分。而目前的《简编》对各种文学思潮的理论思想的介绍与评述,普遍过于简略。再其次,《简编》对同一文学思潮在不同国家之间文学中的相互影响关系,似乎注意少了些。如对俄国文学。《简编》过分强调了俄国古典文学思潮的“纯洁性”,而未指出其所受的外来影响。又如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英国、法国既影响过俄国,而俄国作家也影响过法国文学。如果做些这样的比较研究,则会有助于读者了解某一思潮发展中所呈现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它的“全景”。
此外,在写作上,似乎政治术语多了些。如称鲁滨逊为“资产阶级人物”,说哈姆雷特有患得患失的个人主义思想等等。
(钱中文)
《胡安·鲁尔弗中短篇小说集》,屠孟超译,外国文学出版社一九八○年十二月第一版,1.20,0.79元。
墨西哥作家胡安·鲁尔弗的中篇小说《佩德罗·巴拉莫》读后,使你仿佛置身于一个满目荒凉的山村,断垣残壁,杂草丛生,屈死的鬼魂在诉冤、啼哭。这一切都是半月庄的地主巴拉莫对农民的残暴压榨所造成。小说从巴拉莫一个被遗弃的儿子回乡寻找父亲写起,写出了这个专横地主罪恶的一生。由于作者使用的是一种新颖的技巧,它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界线,它使现实与幻景相揉合,它不使用第三者眼睛所见的描写,而是呈现一个个生动的场景,因而造成了一种浓郁的气氛,其艺术感染力是很强烈的。
胡安·鲁尔弗还有一个短篇小说集《平原上的火焰》,则有另外的一些特色。它们都是字数不多,没有繁琐的描写,也没有多余的对话,也不过是一个个生动场景的呈现,然而却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以平凡的日常生活和突出的人物形象,反映一九一0年墨西哥民主革命前后的农村面貌。
现在外国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译本《胡安·鲁尔弗中短篇小说集》收进了以上两个作品,以及其他一些零星短篇,大概已包括了他迄今为止已发表的全部作品。书前译者所写的序言,对于了解作家和作品很有帮助。据说胡安·鲁尔弗写的《佩德罗·巴拉莫》第一稿,有二十多万字,后来每修改一次,就删去一点,最后完成,只剩下了一半。这样的写作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在拉丁美洲,揭露庄园地主罪恶的小说岂止一种两种,胡安·鲁尔弗的《佩德罗·巴拉莫》之所以与众不同,就是因为它具备着它的艺术特色。这不仅仅是看看新鲜而已,难道我们不会因此而得到启发,创造出我们自己的有特色的艺术作品来吗?
品书录
盈/黄德志/林青/王林/汪守本/闻性真/王复加/金作善/夏闳/闻钟/罗君策/王行之/万奉祥/晓春/钱中文/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