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纯信 葛家友
一、一九六八年初春,上海知识青年朱辉和她的战友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来到吉林省长白山下安家落户,受到天桥岭大队党支书朴大叔的热烈欢迎。朴大叔意味深长地说:“金达菜花不怕春寒,希望你们象它一样,扎根在长白山上,漫山遍岭地开起来。”
二、四月初,江南已是早稻插秧季节,长白山下才开始冷床育苗。水田里结着薄冰,寒气袭人。朴大叔和贫下中农挽起裤腿就下田劳动。朱辉望着崖头上的金达菜,想起进村时朴大叔说的话,和同学们一起也脱了鞋袜跳进水田。
三、干了一会儿,下起了雨,朴大叔和社员劝他们回家。朱辉说:“你们也等天晴了再干吧。”朴大叔说:“咱这儿无霜期短哪,早育苗,早插秧,才能为革命多打粮。”朱辉听了跟社员们一起干的更欢了。
四、这件事对朱辉触动很深。她重新学习了毛主席的光辉著作《青年运动的方向》。想到朴大叔的腿在抗美援朝时负过伤,但他不顾自己,一心想为革命多打粮。想想自己,在这方面同朴大叔相比还有不少差距。
五、从此,她在党支部和贫下中农的教育下,自觉地刻苦磨炼。为了更好地为贫下中农服务,她经过努力,学会了朝鲜族语言。看到队里缺医少药,她当了大队的赤脚医生,精心为贫下中农看病。群众夸她是贫下中农的贴心人。
六、山区的艰苦劳动考验人,但是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一次农忙插秧季节,需要拖拉机耙地,但有人却要把拖拉机开到城里跑运输。朱辉早就听说贫下中农对这种做法不满意,她向队委会尖锐地提出了意见。
七、这时,有人劝她:还是少得罪人好。朱辉想:重副轻农是路线问题,决不能眼看集体经济受损失。在党支部支持下,她和队干部一起学习了党的基本路线,纠正了错误作法。这次斗争使她认识到农村两条道路的斗争是十分尖锐的。
八、一天,朱辉和女社员在地里干活,突然接到上海来的电报,说母亲病重住院,要她回上海。朴大叔和贫下中农都劝她回去看看,并一直把她送到汽车站。但也有个别人散布:这一下朱辉再也不会回来了。
九、她母亲的病经过住院治疗很快就好转了。朱辉回上海期间,有的亲友提出要给她找工作,有人要给她介绍对象,叫她不要再回农村了。母亲也希望她留在身边好互相照顾。
十、朱辉想到天桥岭贫下中农学大寨大干苦干的情景,想到朴大叔几十年如一日,永远保持革命精神的高大形象。她决心和贫下中农一起改变天桥岭的面貌,为缩小三大差别作贡献。她和父母一起学习了《共产党宣言》,终于得到父母的支持。
十一、朱辉回到她日夜战斗过的天桥岭,感到格外亲切。贫下中农和朴大叔从心眼里欢迎她,高兴地对她说:“我们知道你会回来的。”但也有人不愿她回来,嫌她好提意见,“管得宽”,妨碍他们搞重副轻农多赚钱。
(图像请参见原版面)
十二、朱辉回来后干得更积极了。她带领女社员打破旧习惯,挑粪积肥,还带头参加宣传队演出,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在农村三大革命运动中,她和青年社员金昌路建立了感情。
十三、朱辉和金昌路要结婚的消息震动了天桥岭,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赞成,有人反对,有人劝她:“父母养大了你,你真忍心远离父母一辈子吗?”朱辉响亮地回答:“我离父母远了点,但腐毛主席革命路线更近了,和工农结合的道路我走定了。”
十四、有人嘲笑说:“你真傻,结婚落户一辈子就离不开这穷山沟了。”朱辉回答说:“我就是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奋斗终身。”朴大叔和贫下中农看到朱辉这个城市姑娘锻炼得十分坚强,从心眼里感到高兴。
十五、讽刺、嘲笑都动摇不了朱辉的决心,她坚决同一切旧的传统观念彻底决裂。又是一个金达菜花开的春天,在党支部和贫下中农的支持下,朱辉和金昌路结了婚。
十六、批林批孔运动中,在党支部领导下,朱辉和青年一起努力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狠批了林彪反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反动谬论,狠批了复辟倒退的孔孟之道。个别队干部也检查了重副轻农的错误思想,提出向她学习。朱辉表示要一起团结战斗。
十七、斗争锻炼了朱辉,朱辉在斗争中成长。一九七四年,在金达菜花开的红五月里,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了生产队长。党支部书记朴大叔热情地鼓励她要继续革命,永远沿着毛主席革命路线前进!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