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面前逞英雄

1966-08-17 03:19曹宪文
中国青年 1966年5期
关键词:三害群众观点兰考

曹宪文

焦裕禄同志的模范事迹,章章页页都闪烁着强烈的毛泽东思想的光辉!

应当如何对待困难?——是其中重要的一章。

焦裕禄同志是在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来到兰考的。风沙打毁了二十万亩麦子,水涝淹坏了三十多万亩庄稼,盐碱地上有十万亩禾苗碱死,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了历年的最低水平。困难是多么大呵!

面对这么大的困难,焦裕禄同志是怎么想的呢?“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这就是他的想法,他的回答,他的态度。“困难面前逞英雄”,这句话说得多好啊!它反映了无产阶级的革命坚定性,它显示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它洋溢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困难面前逞英雄”这种精神,是建立在深厚的阶级感情基础上的。焦裕禄同志,对劳动人民,对阶级兄弟,满怀着深情。他说:“我们对兰考的一草一木都有深厚的感情。”一草一木寄深情,是他对人民怀有深厚的阶级感情的表现。正是这种深厚的阶级感情,使他产生了“困难面前逞英雄”的高度责任感。“三害”不除,决不罢休;“不达目的,死不瞑目”。自然灾害严重么,没有什么了不起,这正“是个大有作为的地方”。在他看来,困难越大,英雄就越有“用武之地”,就可以为阶级兄弟更好地“鞠躬尽瘁”。缺乏这种深厚的阶级感情的同志,如果在三年前被分配到兰考这样的地区工作,那他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在这么一个鬼地方工作,真是倒了八辈子霉啦”,哪里还谈得上什么“困难面前逞英雄”呢!

“困难面前逞英雄”这种气概,又是建立在牢固的群众观点基础上的。在焦裕禄同志看来,群众的力量是最伟大的,只要依靠群众,就能在“困难面前逞英雄”。他认为,兰考“有三十六万勤劳的人民”,天大的困难,也能“杀出条路来”。他说:“我们运用人民公社的力量,一百人,一千人,一万人,十几万人,干一年,二年,三年……,岂不是把骇人听闻的沙丘变成了锦绣!”这些话说明他的群众观点是多么的强。常言道:“人定胜天。”我们今天的“人”,是集体的“人”,是革命的“人”,是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难道还有什么“天”不能战胜的吗!“英雄不识艰难字”,就是因为英雄“目中有人”——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组织起来的革命群众;依靠这样的群众,世上任何的艰难都能够战胜。在困难面前强调“条件太差,没有办法”的人,原因之一就是他们“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看不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困难面前逞英雄”这种豪情,又是建立在辩证的思想方法基础上的。焦裕禄同志是用全面的和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客观条件的。他不仅“见到”沙丘、涝洼窝、碱地的不利的一面,而且“见到”这些地方可以栽树、种蒲等有利的一面;他不止是想到“三害”的困难,而是进一步想到治住“三害”后就能变成一片绿林、鱼塘、一片青。这就是他看问题“高人一着棋”的地方。这“一着棋”,就是辩证法的观点。正是因为他“高人一着棋”,所以他能从困难中看到希望,能从不利条件中看到有利因素,信心百倍,勇气十足,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人们的脑子里,如果没有这着“棋”,只是片面地、静止地看问题,那他就会被困难所吓倒,垂头丧气,失掉信心。

这种阶级感情,这种群众观点,这种思想方法,来自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使焦裕禄同志建立了深厚的阶级感情;毛泽东思想,使焦裕禄同志具有了牢固的群众观点;毛泽东思想,使焦裕禄同志掌握了辩证的思想方法。

学习焦裕禄同志的事迹,一定要把如何对待困难这一章学到手;学习焦裕禄同志“困难面前逞英雄”的革命气概,一定要把毛泽东思想学到手。

猜你喜欢
三害群众观点兰考
《世说新语》:周处除三害
又访兰考
“三清一改”靓兰考 人大代表作示范
周处除三害
“互联网+履职”:兰考人大代表的新行动
兰考交卷
周处勇除“三害”(下)
周处勇除“三害”(上)
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现代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