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革命千传万代传下去

1966-08-17 03:19陈文珍
中国青年 1966年8期
关键词:丁家塘坝亩产量

陈文珍

按照毛主席的教导,培养青年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革命精神,这是突出政治、促进青年革命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这一代青年甜里生,甜里长,常常不懂得创业的艰难。我们不但要使青年了解战争年代革命前辈怎样为人民流血牺牲的,还要使青年了解社会主义事业的艰巨性,使一茬茬青年把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接过来,传下去。

解放前俺这里是穷山恶水,山大部分是光秃秃的,地是一揸厚的薄沙,河里长年没水,夏季山洪成灾,好年景亩产二百斤左右。现在变了,一座座山绿了,一片片斜坡地平了。沟沟有水,低水上山。平均亩产量达到了九百五十斤。这个变化是怎么得来的呢?这全是靠下丁家的社员听毛主席的话,苦干穷干实干巧干,一步一步干出来的。

为了使下丁家的青年永远不忘记创业的艰难,党总支根据老贫农的建议,在大吕家村北留下一棵“历史树”。这棵枯小的树四周的土地都加高了土层二尺多,树象掉在井里一样。只要抓一抓树根下面的沙石,就会看到根都是扎在石头缝里。原来过去这里是一块“硬骨头”地,亩产只一百七八十斤。现在是硬干出来的“客土地”了,土全是从山那面坡上一担担挑过来的。党总支还在全队第一块治理好的土地“一大地”附近留下一块地不治理,作为“历史地”。每年同样耕种、浇水、管理,它的亩产量是二百来斤,“一大地”亩产量却是九百五十斤。我们有意识组织团员青年到这里参观,一边看一边讲,讲述改造土地时艰苦奋战的情形,讲当时与旧的习惯势力、落后思想进行斗争的经过。青年们深受教育,纷纷表示决心,要继承发扬老

一代青年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

现在全大队已经用抽水机、水库自流灌溉了,我们还特意留了一眼架着辘轳的“历史井”。去年秋天,我们组织青年不用机器抽水,不用自流灌溉,还是用肩一担担挑水,种上了四十亩小麦。开始有的青年不理解,不高兴,说:“一开机器水就来,为啥叫咱挑,累得呼哧呼哧,是非累累咱不可?”干完后我们组织学习《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并展开讨论。青年都明白了,说这么干干好,永远不忘老一辈就是这么过来的。不记住这些,就不知道为什么要听毛主席的话,为什么要革命,为了旧戏不重演,要立志革命到底。当时还有百分之三十的地浇不上水,水库、塘坝也不是完全过得硬,青年就想,如果三、五年大旱,能不能经起考验,这样,一个加深加宽水库、塘坝的兴修水利新热潮又掀起来了。

猜你喜欢
丁家塘坝亩产量
江淮分水岭地区塘坝系统空间格局及效应分析
优质杂交水稻品种对比试验
江淮丘陵区塘坝灌溉能力估算及其演变特征
谈山西蒲县烟草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推介三个优良小麦品种
2016年河南省己建成水库、塘坝、窖池数量
浅谈江淮分水岭两侧易旱地区塘坝水资源调节作用与合理利用
种蒜达人:亩产轻松超过2000千克
毒计
圆梦大银幕——电影《下丁家大队》创作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