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珍
最近,我在《中国青年》上看了董加耕的事迹,使我深受感动。加耕同志说得很好:“身居茅屋,眼看全球;脚踩污泥,心怀天下”。从他的事迹和日记里可以看出,加耕同志的确处处都把自己的远大理想和踏实苦干的精神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我应该好好向加耕同志学习。
我从1957年到农村来,已经六年了。六年来,我深深体会到,知识青年到农村,只有时时记住党和毛主席的话,才能更好地锻炼成长。和我一起到农村来的知识青年很多,几年的功夫,其中很多人已成了生产队的干部、会计、技术员,有的当了机械手,卫生员……不少人在农村入了党,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情,真正在农村生了根,并且开花结果。
我到农村来这六年,生活也给了我种种考验。有的人对我参加农业生产很惋惜,甚至劝我要求领导做点其他工作。这就提醒了我,在生活的道路上,要时时警惕旧思想的侵袭。遇到这种情况,我总是回答他们说:“我要在农村干一辈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奋斗到底!”加耕同志说:“和农民在一起,我并不觉得矮小!”正是这种荣誉感,使我在农村坚持战斗了六年。1960年春天,因工作需要,公社党委曾调我到公社团委工作。有人为我庆幸说:“王大姐这回可算熬出头了,不用再在庄稼地里受大累了!”我说:“我任何时候也不会忘记农民,忘记劳动!”当党提出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号召后,我便向领导上提出回到农业第一线的要求。党批准了我的请求。
离开公社的时候,领导上为了照顾我,本来打算叫我到条件比较好的赵连庄。但我觉得青年人应该到艰苦的地方锻炼自己,便要求到条件较差、收成不好的常流庄去,和农民一起同甘共苦,建设家乡。
这一年,常流庄遭到了前旱后涝的自然灾害,粮食欠收,社员生活较困难。婶婶、大娘见我都说:“当初可不该下到庄稼地来受这份苦。”我知道,这是她们对我的关心。我向她们讲党的政策,讲我们的困难是暂时的,只要大家按党的政策办事,齐心协力,鼓足干劲,艰苦奋斗,就一定能克服困难,取得丰收。为了战胜灾害,全体社员都行动起来了。我们每天风里来雨里去,抓季节,抢时间,精耕细作,开展劳动竞赛,终于取得了好收成。生产一年比一年强。1961年,我们卖给了国家一万三千多斤粮食,1962年就卖了将近十三万斤。当我们看到满载粮食的大车,结队前进的时候,我觉得我的劳动,也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添了一砖一瓦,心里真有说不出的高兴。
回想这六年多来,农村的变化,真使我不能平静。我刚到农村的时候,还是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时候,点的是小小的煤油灯,使的是人力水车,用小驴拉磨……。现在,公社化了,有了电力排灌设备,农民点上了电灯,不少人家还有了收音机,新房子越来越多,生活越来越好。这一切是怎么得来的呢?党的领导,国家的支援是决定性的因素。但也是我们风里雨里,“汗水洗脸,泥巴满身”,苦干得来的。没有艰苦,就没有欢乐;没有劳动,就没有幸福!加耕同志说:“没有一犁一锄的耕耘,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新农村!”这话是十分真切的。
但是,生活好了,如果思想不提高,也容易消磨人的意志。有的人对我说:“咱这里一年比一年强,吃的小站米、白面,生活比我在城里还强,当个农民也满足了!”我也看到有些在农村安家的知识青年,他们埋头劳动?满足于个人小家庭的安乐,忘记了自己刚到农村时的理想抱负。加耕同志说:要站得高,看得远;要透过云层看到广阔的社会主义前程。这对我们每个农村知识青年,都是很好的启发。我们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不断前进。
生活的确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收成一年比一年好。但是,今年正当遍地一片金黄的时候,我们遇到了空前的特大洪水。可是,洪水淹没不了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心。目前,我们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正在鼓起革命劲头,开展新的生产运动。毛主席号召:“一定要根治海河”,我们一定要在党的领导下和群众紧紧团结一起,为重建家园,为根治水害?建设新农村,尽最大的力,做最多的事。这也就是我们所应该具有的一个远大理想。我们要像加耕同志所说的那样:与天奋斗,向自然进军,战胜自然,成为驾驭自然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