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福
碧波同志算了一笔经济帐,认为高中生参加农业生产不合算。我感到这里牵涉到一个怎样算帐的问题:是算大帐还是算小帐;是从全国人民长远的、根本的利益来算帐,还是仅从个人眼前的利益来算帐。我认为碧波同志算的正是眼前的小帐,所以那种算帐法是不正确的。碧波同志以目前农业生产水平较低,每个农民生产的粮食还不太多,作为反对知识青年下乡参加农业生产的根据。这是站不住脚的。应该看到正因为目前农业生产水平较低,就更需要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下农村,把知识贡献出来,和广大农民一起尽快地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一个知识青年到了农村,和农民一起改变穷山恶水、低产田,向农民宣传社会主义思想,传播文化,积极参加阶级斗争,坚守农村社会主义阵地,这就是说,他能为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出大力,那他的贡献就根本不止于只给国家交售三百斤还是四百斤的粮食。
碧波同志还认为高中生参加农业生产会妨碍国家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理由是:有的在校学生,就因为想到毕业后要参加农业生产,总觉得没有奔头,而不再好好学习了;有些作父母的人,干脆不让孩子读书了。这样下去,大家都不上高中了,我们的科学技术人材将无法培养,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伟大任务将难于实现。
碧波同志从“有的学生”“有些作父母的人”对高中生参加农业生产有不正确的认识这样个别的前提出发,却作出了“大家都不上高中了”这样一个普遍性的结论,这不仅不合逻辑,而且也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事实上,认为要参加农业劳动而不好好学习的学生和不让子女读书的家长只是一部分,我国广大青年学生和家长是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许多家长把自己的儿女到农村去当作自己的莫大光荣。很多在校学生为了将来参加农业劳动而奋发读书。我们看问题怎么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怎么能以局部代整体呢?
说到奔头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什么叫“奔头”。上大学,做技术员,当专家,当工程师……才算有奔头?那么,上大学当工程师,当专家又是为了什么呢?如果说,真正是为了祖国需要,为了将来更好地为劳动人民服务,而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那当然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如果把上大学,当专家……当作个人向上爬的阶梯,当作摆脱体力劳动的手段,这样的人,走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老路,又有什么奔头可言呢?
再说,实现国家的科学技术现代化,确实需要从高等学校培养一批专门人材。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上高等学校,培养专门人材在相当长时期内,只能是一定数量,不可能人人都上大学。象我们这样一个大的国家的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问题,是不可能单纯靠高等学校培养的专门人材来解决。还必须在生产战线上造就大批的科学技术人材,才能满足国家的需要。目前党号召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下农村,正是实现国家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一个有力步骤。高中生是在农村大搞科学试验的新生力量,他们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农民的传统经验结合起来,就能促进农业的技术革命,有力地推动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而事实上不少知识青年,在农村这所劳动大学中,已成了优秀的专门技术人材。例如高中毕业生宋喜明,在农村由于虚心向老农学习,刻苦钻研,就为改良土壤做出了出色的成绩,成了江西省农业科学研究所的特约研究员。在我们全国何止一个宋喜明呀!
所以,不管从经济意义、政治意义还是从实现祖国的科学技术现代化来说,高中生下农村参加生产是大大合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