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限度地把青年团结和组织起来(一)

1964-08-29 02:54
中国青年 1964年17期
关键词:支委广大青年团支部

古家子生产大队团支部是辽宁省农村的一个四好团支部。这个团支部在党的领导下,常年地坚持了团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工作,紧密地团结了广大青年群众,真正成了党的有力助手和带领青年走革命化道路的核心。我们准备把他们对广大青年群众进行团结教育工作的经验,连续介绍给大家。

——编者

古家子生产大队有一百零一名青年,其中共青团员二十九名。这个大队团支部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为引导青年走革命化的道路,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在三大革命运动中做了许许多多的工作。通过这些工作把绝大多数青年团结和组织起来了,大大地活跃了团的生活,加强了团与青年的联系,提高了团的战斗力,并进一步推动了各项工作。

没有打不开的“锈锁”

耐心、细致地做后进青年的工作,使他们赶上先进,这是古家子团支部几年来坚持的一项重要工作。

先从一个故事说起。青年于跃江一九五五年高小毕业回乡后,不愿意参加集体生产,整天抱着《封神演义》《三侠剑》等书,幻想自己“腾云驾雾”。群众叫他“二孔明”。当时,团支委也找他谈过话,团支部还发动一些青年和他交朋友、订立互教互学合同。但是,所有这些都没有打动他的心,订立的互教合同,他废弃了;送给他的毛主席著作,他也不看。他父亲由于管教不了,曾想把他撵走。村子里的人都说于跃江是一把打不开的“锈锁”,没法挽救了。

真是一把打不开的“锈锁”吗?团支委会专门讨论了这个问题。会上也有的支委有些灰心,但团支部书记王久云同志却说:“我过去也是很调皮的,是团员曹喜林成天和我在一起,教我干活,和我谈心,不断给我指出前进方向,我才一天天进步的。于跃江是贫农子弟,是我们的阶级弟兄,我们不能不管。”王久云这一席话引起大家深思,经过讨论支委们意见一致了,他们说:“人要是都先进,还用你做什么工作?没有打不开的‘锈锁,我们应该积极做工作。”

从此,在团支部每个委员的心上,都刻上了于跃江这个名字。他们从各方面关心他,经常找他谈心,交流思想,并向群众解释,不要对于跃江另眼看待。就是这样,于跃江和大家逐渐靠近了。

但是,于跃江的思想问题并没有解决。支书王久云想:要帮助于跃江进步最主要的是先找到他的思想病根。有一次于跃江病了,王久云同他一起进城买药,俩人一路谈心,最后跃江说出心里话:“我从回村那天起,就想要干一番大事业,我曾想:心里一想庄稼就长出来;再不就写上一本厚厚的小说;我也想当个名演员。可是,条条路都走不通呀!”久云听到后心里亮堂了,原来病根就在这里。王久云耐心地说:“要想办大事这对,但要看你办这件事是为了什么?再说,不管干什么样的大事,也要从脚下做起,要从实际出发。”第二天他就给他送来《为人民服务》、《实践论》,笑着对他说:“我给你找个‘秘方,它会告诉你怎样才能走上光明大道!”于跃江看了一遍又一遍,最后他明白了,他说:“只有为人民利益着想,才是伟大的理想;一个人的理想只有合乎客观发展规律才能实现。过去,我的理想是从‘我字出发,是脱离实际的,这条路走不通。”从此,他积极参加劳动,经常学习毛主席著作,思想进步很快,今年二月,光荣地参加了共青团。

于跃江的进步,增强了团支部做好后进青年工作的信心。他们召开了几次支委会议研究后进青年的情况,采取说服教育,启发诱导,耐心等待等办法,又先后帮助九名后进青年提高了觉悟,成为参加三大革命运动的积极分子。一个人进步了,他又去帮助和自己接近的人,这就像滚雪球一样,先进思想越传越广,先进队伍越来越大。

猜你喜欢
支委广大青年团支部
基层党组织“支委+团队”工作法的实践与思考
新发展阶段要践行“两个维护”
“支委+”党建管理模式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团总支)”名单(共四百三十一个)
创建“雷锋团支部”立足岗位学雷锋
实行轮值制度,发挥支委特长
这是一个深得青年之心的决定
本刊从明年起交邮局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