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明
我们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青年同志,经常谈论自己的理想和抱负,都希望自己能在科学研究方面为祖国为人民做出一番丰功伟绩。但是,怎样实现这个远大理想?又怎样看待远大理想与平凡工作?这些同题,却不是每个人都解决得很好的。在学习雷锋同志的英雄事迹和品质中,我得到了很大的启发。雷锋同志是最有理想和抱负的人,他生活的全部目的,就是“为了人类的自由、解放、幸福”。他是怎样去实现这个远大理想和抱负的呢?他在日记中写道:“高楼大厦都是一砖一石砌起来的,我们何不做这一砖一石呢!我所以天天要做这些零碎事,就是为此。”雷锋同志的心目中既有“高楼大厦”——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而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他又甘愿做“一砖一石”。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雷锋在开拖拉机、推土机、汽车等看来是十分平凡的岗位上,以自己的全部热忱和青春活力,做出了出色的成绩,在每一件平凡的工作中,都渗透着伟大的理想和抱负。
我们有些青年,也有理想有抱负,想攀登科学高峰,做出惊人成果,却又看不起平凡的工作;不是把理想抱负建立在日常的平凡具体的工作上。我们单位有位同志,刚分配到计算所时,满腔热情,兴致勃勃,满以为到了这个研究尖端科学的部门,一定大有可为,可是当他接受了具体工作后,就觉得这些工作平凡、琐碎,不是他所想象的那样“尖端”。一年以后,尽管他所在的那个集体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可是他认为自己所担负的具体工作太平凡,“没出息”。其实,任何一项成果,或者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要经过多少次平凡的反复试验、重复劳动的。离开了平凡工作,也就不可能有尖端。比如,一部奇妙的每秒钟可以计算几十万次的电子计算机,是一项尖端课题,但是从设计到出成果的过程中,有极为细致的分工,从每件具体工作来看,大部分差不多都是属于平凡的:工人用烙铁把一个个电阻和电容器用一根根导线联结起来;工程师技术员坐在示波器旁边观察着波形,反复地改换各种参数;设计师们寻找各种各样的资料,比较各种设计方案。这些工作综合起来,就成了尖端的成果。如果看不起这些具体的平凡的工作,只是抽象地讲攻尖端,攀高峰,那不过是永远难以实现的幻想。有位大学毕业生,开始以为计算机既然是那么奥秘的尖端科学,那么研究计算机的每件工作也一定是很尖端很有趣了,后来分配他研究“触发器”,他干了一段时间,就对别人说:“有啥意思!整天‘触发器。”在我们青年科学研究人员中类似这样看不起平凡工作的还不是个别的。例如有的同志不愿做辅助性工作,不愿做实验。可以想见,抱着这样的态度,怎么可能在科学的道路上向前迈进呢?怎么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呢?
从雷锋同志的事迹和精神品质中,我们还看到了,伟大理想和抱负的实现,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不能只靠单枪匹马去奋斗。雷锋同志在如何对待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上,也为我们树立了典范。他有雄心壮志,而且已经作出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他始终认为自己不过是“沧海之一粟”,他认为“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因此他甘愿做一颗螺丝钉,把个人融化于集体之中,从集体之中获取力量,在集体事业中作出更大的贡献。有些青年同志却不是这样。他们往往把个人与集体对立起来,搞科学研究,总想单枪匹马,搞出成果,自己一鸣惊人,出人头地。其实,科学研究工作的复杂性,就决定了每一个成就的取得,都是集体劳动的结果。就以电子计算机来说,要经过多少个专家、工程师、技术员、工人的分工合作,集体劳动。尽管每个人的作用不同,有大有小,有主有次,但都是不可缺少的螺丝钉。在设计时,科学家和专家为主,而大量实验时技术员辅助人员就要担负最多的工作,按装的时候工人就成为保证机器是否正常地运行的重要角色。没有集体的力量,任何科学研究的课题都不能完成。但是,当每个成果做出来以后,代表这个成果出面的人,总只能是这个集体劳动中的少数。少数人出了名,大多数人做了无名英雄,这本来是很自然的。而有的同志却因此产生了追求个人出名的思想,不愿做无名英雄;在研究工作中不安于做螺丝钉,总想挑选自己认为可以出名的工作;在同志关系上,也为了个人出名不肯依靠集体通力合作,群策群力。事实上,脱离了集体去个人奋斗的人,在科学上往往也不可能做出多大成就。
我深深感到,对我们从事科学研究的青年来说,只有像雷锋同志那样,把远大理想和平凡工作转合起来,把个人和集体密切结合起来,置个人于集体之中,才能真正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也才能做出对人民有用的成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