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新
宽银幕电影是电影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片到彩色片以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不少国家都已上映宽银幕电影:在中国,它也在北京首都电影院跟观众见面了。第一个放映的是苏联彩色艺术片“革命的前奏”。我国自己也已在准备拍摄宽银幕电影。
宽银幕电影和普通电影有什么两样呢?
我们看普通电影的时候,眼睛总是呆视在一小块银幕上,头部可以完全不动。看到的景象,或则是很片断,好像是站在房间的深处看窗外的风景,或则是虽然很完整,但是比例被缩少了很多。在看大场面的时候,这种感觉就更加明显。但是,看宽银幕电影呢?因为银幕比普通宽一两倍,观众的眼界很宽阔,好像是在看舞台剧。演员在银幕左边的时候,观众就得转过头去把视线射向左边;演员走到银幕右边,观众也得把头转过来看右边。这样,人们不再感觉到自己是在看银幕上忽大忽小的影子,而是在看真实发生的故事。用宽银幕电影来拍摄节日的天安门前的伟大群众场面,各地人民看了电影,就会有亲自来到天安门前的感觉。
那么,这么宽的电影是怎样拍摄和放映的呢?
现在有好几种办法。一种办法是用具有三个镜头的特种摄影机来拍摄,用三架放映机同时放映一个场面。这种办法容易出毛病:放映的时候,三架机器配合不好,就会使画面差错不齐。所以,一般是采用另一种办法:用拍摄普通电影的机器和胶片来拍摄宽银幕,所不同的是,必须加添一种特制的镜头——变形镜头。这种镜头,像“哈哈镜”把胖子变成瘦子那样,可把拍摄的对象,在高度不变的情况下,大大缩小其宽度。这样,在不宽的胶片上,就可以把宽广的场面拍摄下来。当然,这种底片看起来很不像样;方脸的人变成了长脸,斗大的口变成了樱桃小嘴。放映的时候,必须在放映机的镜头前加上另一种变形镜头,使缩小了的形象向两边扩张,还它一个本来面目。
不过,这里又发生了一个问题。普通电影的声音是从装在银幕旁的喇叭中传出来的,而且只有一个喇叭。演员不论是在银幕的左边或右边说话,声音总是从同一个喇叭中傅出来,表现不出方向。现在,宽银幕的画面比普通电影宽了许多,如果发音仍跟从前一样,就会产生很不真实的感觉。
于是,科学家又发明了“立体声”来克服这个缺陷。它与宽银幕组成了宽银幕立体声电影。“立体声”可以使我们感觉到,影片上的声音就跟日常生活中一样逼真。人在左边说话,声音就从左边发出来。人在一边走路一边讲话,声音也随着人的前进后退而显出远近高低。如果一架飞机迎面飞来,隆隆的声音就从观众的头顶掠过。如果一门大炮对准观众那一方放炮,观众的背后就会发出振耳欲聋的隆随声,不由得使你想到自己是置身在炮火之中。
立体声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的效果呢?原来,立体声的装置是这样的。声音不是像普通电影那样用一根声带录下来,而是用几根(通常是四根)声带在远近不同的地下录下来,再分别从放在影院中不同地方的喇叭中放出去。这些喇叭不很大,但是很多,不只一个两个,而有几十个;不只在银幕旁有喇叭,在观众的头顶、背后也有,观众的左方、右方也有。这样,观众坐在影院里,听到的声音,完全分得出远近左右。即使闭上眼睛,也能清楚地分辨出讲话的演员是在银幕的哪一地方。当你听见鸟啼啾啾的时候,好像这只鸟就在你的头上盘旋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