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祖国需要而学习,是我们这一代青年的幸福

1954-08-29 02:54佘名华
中国青年 1954年10期
关键词:祖国劳动同学

佘名华

为了帮助今年暑假即将升入大学的高中毕业生更好地选择志愿,本刊编辑部特邀请北京市几个大、专学校的同学开了一个座谈会,漫谈他们在选择志愿方面的体会和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

在会上,同学们发言很热烈,每一个人的发言中都表现出对于自己所学专业的无限热爱和自豪感。北京矿业学院采煤系三年级吴健同学热情、激动地说:“那一个工厂不冒烟?那一家炉子不烧煤?不管是工业建设和人民生活,一时一刻也离不了我们采煤工作者。”清华大学给水及下水工程专修科二年级王旭光同学说:给水工程是工业建设不可缺少的,那一个工厂少了水都开不了工,这种事业的发展前途是不可限量的!”北京医学院公共卫生专修科二年级季国梅同学说:“在我来说,发展祖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就是我终身最有兴趣的职业;使祖国人民因为我们的劳动而减少疾病的痛苦,就是我们公共卫生工作者的理想和荣誉。”北京政法学院岳德安同学说:“司法是人民的刀把子,只要阶级存在,只要在世界范围内还有帝国主义对我们的包围存在,就必须大力加强司法工作。”

同学们对于自己所学的专业建立起这种浓厚的感情,并不是每一个人一开始就有的。有许多同学谈到在初入校学习时,由于对某些专业不够了解,或者从个人名利思想出发,对于组织所分配的专业不满意、不热爱,他们的学习成绩曾经一度不好。

清华大学给水及下水工程专修科二年级刘鸿亮同学说:“我原先以为给水及下水工程专业就是挖臭沟埋水管子,工作成绩都埋在地下,没有人看得见,不如在地上山建筑物能刻上自己的名字,多么威风有气魄。我们班上许多同学也都有这样的思想,因此学习的动力不足。第一学期第一次考试结果,全班二十多个人只有三人全部功课及格。当然,这种清况是不允许存在的,党及时地对我们进行了教育。首先是号召全体同学学习志愿军的英雄品质,很多同学才认识到志愿军在朝鲜前线克服各种困难挖了几百里长的大坑道,度长年累月地坚持在阴暗潮湿的地下与敌人战斗,他们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保卫世界和平和祖国的安全。正因为他们这样艰苦地、英勇地战斗,才使我们能够幸福地学习和生活。因此,人们虽然看不见朝鲜前线的地下坑道,但却无比地尊敬与热爱他们。志愿军的优秀品质深深地教育了我们:一切工作、学习都不是为了给别人看,以博得个人的名誉、地位,而是为了一个崇高的目的——为祖国、为人民服务。去年暑假,我们曾去天津实习,参观了很多工厂,亲眼看见那一个工厂都离不开水。譬如造纸厂,造一吨纸就需要一两千吨水;钢铁厂没有水,轧钢机就要溶化,锅炉也要爆炸。另外,同学们还参观了天津在解放前的下水道工程,它充分反映了帝国主义对我国劳动人民的迫害。解放前,在帝国主义租界区是广阔的马路,漂亮的卫生设备,他们把污水排泻到劳动人民的住宅区,天津有名的臭河臭沟——墙子河、精忠河和南开五马路的蓄水池的周围都住着劳动人民,他们长年累月地被臭气所熏染,呼吸着难堪的污秽空气。尤其是到了夏天涨水的时候,混浊的臭水带着蛆虫流入屋内,桌子、椅子、柜子和灶台上,到处都爬满了蛆虫。还有跟随臭水而来的蚊虫、苍蝇和可怕的流行病的威胁。因此,人们把这些臭沟叫做‘恶霸。解放以后,人民政府即着手向‘恶霸进攻,把污水通过排水管流到海里,改善了劳动人民的生活环境。现在精忠河已经填平,上面修了大马路;南开五马路的蓄水池正在动工填塞,在填塞后即将在此建筑一个大公园;墙子河也将在一、三年内修建成为美丽的风景区。实习生活使我们看到给水及下水工程专业,就是这样具体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劳动人民服务;使大家对专业建立了真正的感情。我们还作了一首这种的诗来歌颂自己的专业。

‘我要带给工厂以新鲜的血流,

给城市以醇美的甘露。

我要把一切污秽从祖国的地图上抹掉,

让幸福把疾病永远赶走!”

刘鸿亮同志说:我现在走到校园里正在施工的下水道工地上,就情不自禁地爬进沟去,举起铁锹铲几锹土,摸一摸水管子,对于水管子流露出一种自然的感情。现在我才体会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不能建立在空洞的幻想上,祖国需要我们学什么,就应该学什么,在学习中去寻找兴趣,去建立宏大的志愿。”

北京俄文专科学校二年级季延宗同学谈到:他原来是不安心学俄文的、认为将来当一个翻译,无非是起一个传声筒的作用,感到很不光彩。但他在经过一年的学习以后,端正了自己的认识。他说:“苏联帮助我国建设的一百四十一项企业,是我国工业化的基础,是全国人民所极为关怀的社会主义事业,但这些企业的建成是离不开翻译工作的。苏联

专家必须通过翻译来进行工作,而我们所需要苏联专家解决的问题,都是工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我们是否能正确地翻译出来,对于工程的建设有着很大的关系。这难道还能说翻译只是起个传声筒的作用吗?如果我们把翻译工作做好,也就是在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设中,直接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毛主席曾指示:‘我们要进行伟大的国家建设,我们面前的工作是艰苦的,我们的经验是不够的,因此,要认真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我们要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学习苏联的高潮,来建设我们的国家。这些话时常盘旋在我的脑子里。每当我经过国际书店的时候,看见川流不息的人们是那么贪婪地寻找着苏联的宝贵知识来充实自己,然而这只是极少数的幸运的人,在国际书店里有许多书因为没有中译本。使得我国在各种岗位上的干部不能更好地向苏联学习。因此,及时地翻译这些书籍以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难道这不是我们翻译工作者最迫切最光荣的任务吗!”同学们的发言都这样一致地表示:祖国建设需要各方面的人材,学校所设立的专业,都是祖国迫切需要的,因而都有着远大的、无限的发展前途。

怕在毕业后做艰苦的工作,这也是有些同学在选择志愿时的一种错误思想。座谈会上有几位同学都谈到自己在这方面的体会:北京矿业学院矿山企业建筑系三年级阎凤举同学说:“我开始不愿意学习这个专业,就是因为怕将来做矿山建筑工作太累、太脏。去年七月,当我去阜新煤矿实习时,头一次和矿工同志们坐在吊笼垂下四、五百公尺的矿井,举目所见只是乌黑的岩石,人们在岩层的包围中工作着,石缝中渗出的水不断滴在人身上,空气是混浊的,阳光照不到,这样的工作条件比起地面来当然是艰苦的。但是矿工同志们却完全没有计较这些,做铲煤工作的、做支柱工作的和做运输工作的,每一个人都是那么聚精会神,动作迅速地互相配合着,结成紧密的劳动组织,把一车车乌黑发亮的煤运到地面上来。这样一幅紧张的劳动画面,深深感动了我。我当时想:就是这些平凡的劳动者,通过他们的艰苦劳动,才使鞍钢的高炉倾泻出千百万吨的钢铁,使机器转动,使电灯发出光辉,使得人们在严寒的冬季能得到春天的温暖。这里,我就深深地体会到:越是艰苦的劳动就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荣誉和幸福。我们将是未来的矿山建筑工作者,我们要向自然界的岩石和流砂作斗争,作矿井的开创工作。当一个矿山建筑起来以后,又必须到一个新的地方,建设新的矿井,我们永远是新生活的开辟者。”

清华大学给水及下水工程专修科二年级王旭光同学说:“一个给水及下水工程工作者,为了给工业寻找水源,必须经常在野外到处奔走,收集水文资料,地质资料,人口生活情况,并且实行野外钻探,测量地势等。在暑假实习的时候,我们也亲身体验过臭水沟的臭味,但是我们不怕臭,因为我们闻了臭味,排除污水,清澈河流,就可以使广大人民不闻臭,使他们能在舒适的环境下过着幸福的生活。”

同学们都觉得越是艰苦就越光荣,青年人不应该回避艰苦,而应该充分运用自己的生命力,从事辛勤的劳动,来为集体创造最大的幸福。

每一个专业都包含着极丰富的学问。钻进去,就学不完,这也是到会的同学们感触很深的一点。北京俄文专科学校二年级季延宗同学说:“一般同学在初学俄文时,往往误认为俄文并非科学,没有什么可以学习、钻研的。其实,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俄文是一种极优美丰富的语言科学,要正确地用中文来表达它是很不容易的。一个好的翻译工作者,不但要精通俄语,而且还要有极好的中文修养,还要懂得一些有关的业务知识,所以他需要学习的东西是非常广泛的。”清华大学暖气通风专修科二年级赵荣义同学开始分配在这个专业的时候,他的看法是:暖气通风顾名思义就是安暖气管和开窗户罢了,这一行随便那个建筑工人都可以做,有什么知识可学的!但是,当他刚刚学习入门之后,才发觉这门科学确实不简单。它所研究的对象就是空气流体,然而空气的性格却不是容易掌握的。因此他们要学习流体学,传热学,水力学,电工学,高等数学等基础科学,尤其是“通风”工程,研究空气流动的情况,必须用数学计算出其变化的轨迹方程式,不是简单地用表格和米达尺量量房间大小,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在我国,暖气通风还是比较新的科学,因此同学们都表示了最大的决心,要把这一项科学事业的发展担负在自己的肩上,使自己的生命在这方面发出光彩!正如北京矿业学院采矿系二年级朱永德同学所说:能否学到东西,不决定于那一门专业,而在于自己所花的劳动。是的,许多新的丰富的知识展开在我们面前,只要我们热爱自己的专业,钻进去,踏踏实实地学习,是可以学到无穷尽的知识的。

在座谈会上,同学们在发言中都认为今天祖国为青年准备了美好的学习环境,明天祖国的建设岗位在迫切地等待着他们。能为祖国的需要而学习,是这一代青年很大的幸福,因此,在入学之前选择科系时,必须将自己的条件、兴趣与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入学之后必须热爱专业,努力学习,牢固掌握知识。这样,才能完成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任务。

猜你喜欢
祖国劳动同学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我和我的祖国
对祖国唱出爱
我和我的祖国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我爱我的祖国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