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北京高等学校反浪费展览会以后/浪费是光荣吗?

1952-08-16 02:34昌沧
中国青年 1952年5期
关键词:桂兰盲目光荣

为了保护人民的工厂,赵桂兰同志失去了一只手膀;为了抢救装弹药的车辆,王景洲同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爱护祖国和人民的资财,甚过自己的生命。他们表现了共产主义的优良品质。可是,在有些人中间,对待祖国和人民的资财却采取着极端的不爱惜的态度。从北京市高等学校反浪费展览会里,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事情:

在北京各大学校里,争经费好比一场激烈的战斗。当学校当局向教育部领下一笔经费后,各院系都显得非常紧张,都派遣了“能言善辩”的“大将”出席分配经费的会议,以便争取大量的经费。于是在会上,大家往往舌枪唇剑,争得面红耳赤,经费给少了,有的就当场拂袖而去。有的为了能多打预算,竟把铁锤也算作“消耗品”。

大量经费弄到了,年终结账没用完又怎么办呢?他们的办法不是缴回国库,却是发动大批人马,去盲目抢购,直到把钱花光而后止。如北京大学博物馆专修科,在一九五○年年终,因为经费有结余,就发动全体学生,限三天完成“采购任务”。结果把大批与业务无关的电影机、解剖器、刨子、锯子、锤子、老虎钳都买回来了。更可笑的是北京工业学院的“盲目采购团”,从组织、采购、到分配都是盲目的。在“我们有的是钱”的“气魄”下,半路上拉来了“采购员”,见有“说明卡”的东西就买。结果买回来的磁性采矿仪缺少磁针,灵敏安培计不灵,真空泵、温度指示计都是不能用的。在分配时,更是一团糟,化学系分配到了摩托车,电机系分得了一些火车零件,探矿系竟分得了一堆“不知何物”。还有:中央美术学院,也常常把每月结余经费,拿去乱花,他们把这叫作“月底打猎”。有一次,一位先生竟把一只活的猫头鹰也“涉猎”了回来。

另外,他们为了追逐所谓“全国第一”和“世界第一”,而不惜大量地挥霍国家财富。对教学到底有无帮助,他们是不管的!北京工业学院航空系只有四十个学生,却申请拨发八十架飞机。物理实验室只需要再添置一套仪器,但却花四亿元买齐了六套,因为北京大学有六套,不能“落后”;后来听说沈阳工业学院有十五套,他们又赶紧筹划想买十五套。

很显然,从这些事情中说明了在我们高等学校里,有某些行政负责人和教授,对爱护人民财产和国家的观念是薄弱的。他们成天处心积虑的不是怎样用人民最少的金钱,培养出更多的为祖国建设的人才,而是怎样去为自己小单位,争得更多的经费(也就是劳动人民的血汗),来“摆排场”,“要阔绰”,甚至把它乱肆挥霍。如果还要以为这才算是“光荣”的话,那更说明了:这是沾染了资产阶级铺张浪费的恶劣作风有多么深厚!

我们应该站在劳动人民的立场,向赵桂兰、王景洲学习,把每个钱都用在有用的地方,以最少的钱,拿出任多的精力,来办好我们的学校。这才是真正的光荣。(昌沧)

猜你喜欢
桂兰盲目光荣
巧解含三角函数的导数问题
光荣升旗手
盲目剃“满月头”可能对宝宝造成什么伤害
海外游学别因焦虑而盲目跟风
永远的光荣
盲目自大的小蚂蚁
还有多少光荣正在远去
既不能崇洋媚外,也不能盲目排外
光荣少年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