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列宁的生活与工作作风

1952-08-16 02:34李致远
中国青年 1952年2期
关键词:列宁同志

李致远

列宁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后最伟大的革命家。他是革命的圣人,是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的领袖、导师和朋友。他光辉灿烂地体现出了:“无畏的智慧、不屈不挠的无攻不克的坚强的铁的意志,对于奴役和压迫制度所怀抱的不共戴天的神圣恨心,挟山超海的革命热忱,对于群众创造力量的无限确信,巨大的组织天才。……列宁比任何人都更善于洞瞩一切细大无遗,预言各种极其巨大的历史转变,同时又估计并利用每一个微小的细节;他善于在需要进攻的时候,就猛烈地进攻,而当需要退却的时候,则实行退却,以便准备新的进攻。他不承认任何死板的公式,在他的洞察一切的圣明眼睛上没有任何的眼幕。”(“联共中央关于列宁逝世的讣闻”)这是列宁的崇高革命品质的表现。这也可作为列宁性格和列宁工作作风的综合概述。

现在再用一些实例申述一下列宁的生活与工作作风,以便于我们来向他学习。

生活朴素、态度谦逊

列宁的生活是很朴素的。十月革命以前,他常常和他的夫人(克鲁普斯卡娅)住在工人区。十月革命以后,他已经是国家的元首了,但还在一个女教员住过的房子里住了几个月;吃的是从公共食堂里领来的粗茶淡饭。后来搬到莫斯科,白己住的也是一个小房间。有的农民代表在看过列宁后说:“我寻思列宁是住在沙皇的皇宫里,不料想他住了那样朴素的一个小房间,真是使我大吃一惊!”

斯·基尔(列宁的汽车司机)为了一本书叫“六年随从列宁”。书里曾谈到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九二○年十二月的一个星期日,列宁到离莫斯科很远的郊外去玩耍,在回来的的路上,忽然汽车坏了。于是列车就走到附近的火车站想改坐火车回去。到了车站,人们发觉了他是列宁。有一个当地苏维埃的领导人提议,从莫斯科专门调一个火车头来,可是列宁坚决地拒绝了。他说道:

“为什么要专门调一个火车头呢?这完全是多余的。我们坐货车回去就很好了。同志们,请你们不要多费心吧,”

这位伟大的领袖、国家的元首在严寒中等了一大会才坐上了货车回到莫斯科去了。

列宁的生活艰苦朴素,决不是苦行主义,而全是为了人民的幸福。有一天,一个同志着急地扯住他的破烂外套说:“报告,人民委员长列宁同志,请你马上脱下来,不然严寒会冻坏你的。”列宁紧握着他的手,严肃地说:“是的,我们胜利了,可是我们还得把更大的资财用到国内的各种建设上,扩大我们的生产,武装我们的部队!”他更兴奋地高声说:“一切为着苏维埃人民的幸福;而不要只顾个人享受。”

高尔基在谈到列宁的性格时说:“在一九一九这灾荒的年头,列宁羞于享用各省同志、兵士和农民所寄给他的食物。当包裹来到他的寒伧的房间里的时候,他皱着眉头,以致窘迫不安,催促着把那些麦粉、糖和牛油,送给害病的同志和缺乏食品的、病人们。……他完全没有一切个人的嗜好,对于烟酒是无缘的,从早到晚都尽力于繁复而困难的工作,他没有想到照顾他自己,而对于同志们的健康却时常仔细地留心着。”(《和列相处的口子》)确实是这样,列宁虽然自己很艰苦,但对同志们却很关心。有一次斯大林病了,他对给斯大林施手术的医生说:“如果斯大林底病沈重了,那不论是白天夜间,都可以叫我到病院中来。”另一次,在一个会议上,列宁看到粮务人民委员秋鲁巴有病时,立刻就给他写了一个字条,要他必须如爱护“公家财产”一样珍重身体,至于列宁对高尔基的深挚友谊和对他的关怀,更是大家所熟知的。

列宁自己过着俭朴的生活,同时对于别人的贪污浪费行为,对于那些盗窃国家财产的行为是非常痛恨的。他采取最严厉的办法惩处浪费公款和盗窃国家财产的罪恶分子。如一九二一年一个红军战士向列宁报告,说顿河省有某些工作人员越权行事和盗公肥私,使劳动农民大为不满。列宁即刻将报告转交中央书记莫洛托夫同志;提议由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指定几个人和二十个其他同志组织一个特别委员会到顿河区调查,把那些证实为确犯盗窃罪者就地枪毙。

列宁反对浮夸、虚荣和装腔作势的作风,要求人人都具有朴素和谦逊的态度,他自己也就是这种朴素和谦逊的模范。工人常用这样一句话:“如真理一样朴素”来形容列宁。

列宁在理发室里的故事,是众所周知的。

有一次列宁到理发馆里去理发。那里已等着好多人。列宁问谁是末了的一位,意思是按次等候。大家都认识列宁,觉着“他是政府的首脑,每一分钟对他都是宝贵的”;不约而同地都争着对列宁说:“弗拉基米尔·伊里奇,谁是末了的一位。这不要紧。现在空出位子来,我们请你不按班次地先理发吧。”列宁说:“谢谢各位同志们,不过这要不得的。应该排班次和守秩序。我们自定的法律,应该在一切琐碎的生活里去遵守它。”列宁一面说着,一面拉了一个椅子坐下,并从衣袋里掏出一张报纸,开始看起来。

还有一次,列宁走进斯莫尔尼宫,卫兵不认识他,要检查他的通行证,这时旁边有一个人气惯地嚷道:“他是列宁啊!你还要检查吗?”列宁听到了赶快说:“不要责备他,卫兵做的是完全对的。秩序对一切人都是一样的。”他一面说着,一面拿出通行证。卫兵看见列宁的通行证,有点怕起来,行着敬礼对列宁说:“请原谅,要了你的通行证,列宁同志。”列宁回答说:“你做的很对,谢谢你认真服务,卫兵同志!”

真的,列宁是如何谦逊呀!他具有了多么严格的纪律性呀!

斯大林曾赞扬列宁决不像那些“大人物”一样开会时总是迟到。列宁“比代表们到的还早,躲在屋角里很谦恭朴质地同那些参加代表会议的最平常的代表们进行最平常的谈话……”斯大林说:“列宁这样朴质谦逊,这样很想不露头角,至少是不惹人注目,不摆架子的特性,正是列宁底一个壮大长处,正是他之为新群众底新式领袖,即人类最“下层”平凡大众底新式领袖所固有的最大长处。”(斯大林:《论列宁》)

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不知疲倦的作热情

列宁的工作态度是实事求是的典范。

列宁处理任何事情,最反对“粗枝大叶”,对每一个革命工作者都要求细心与踏实。

他为了写《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曾读了约六百本以三种外国语言写的书。他的著作里包含着大量的实际材料,而这些材料多半是他在读书时自己笔记下来的。他的记忆力很强,但他仍然重视摘录和笔记。他是非常聪明的,但他仍苦心读书。他看书时,要文书上划许多符号;有的划着重号;有的书页上做上评注并在书面上记上有重要材料的页数。他读书是这样的仔细!

列宁最不喜欢空谈家和夸大狂。他常常毫不犹豫地打断那些只讲空洞原则的讲演者,向他们严厉地说:“讲事实,讲事实!”他认为革命工作要从点滴做起。斯大林曾在《工人报》上发表过一封信说:“在工作中无论何时都不要拒绝小事情,因为大事是由小事积成的,——这是依里奇底重要遗训之一。”列宁曾教导人说:“少说些漂亮话,多做些日常平凡的事情……少发些政治喧声,多注意些极平凡的,可是生动的……共产主义建设事实……“列宁自己在这方面做的确是一个模范。当出版《火星报》时,他对每一期报的内容都深思熟虑,对于稿件一句一字都要反覆推敲。甚至还常常亲自做校对工作,这绝不是列宁抓不住工作中心。恰恰相反,他是极善于抓住工作重要环节的。办《火星报》,在当时就是着手建党的最重要的环节。他给《火星报》作校对时,正说明了他“对某种工作愈认为重要,他就愈加深入到这工作的各种细节中去”(纳·克鲁普斯卡娅)。

列宁激烈反对官僚主义和任何拖延习气。他要求把关于官僚主义和延滞误事的案件提交法庭审判,认为必须使法官严厉惩处延滞误事的官僚主义者。列宁善于支配时间,讲究工作效率。伏蒂也娃在《列宁论苏维埃机关工作人员应如何工作》一文里提到了不少关于这方面的材料。她谈到,列宁没有一分钟是白白过去的,他从没有表现过急躁,但他也从没有拖延时间,他对作息时间总是支配得很科学的。在星期日,他经常到郊外游玩、打猎,以锻炼身体,更好地为党工作。“列宁不仅善于珍惜自己的时间,而且也善于珍惜别人的时间。列宁领导下的会议,不管到会者有多少人,总是准时开会。人民委员会及联邦劳动国防会议迟到委员的姓名。按照列宁的吩咐都登上了记录簿、并且注明说迟到了几分钟。如果无故一再迟到,列宁就斥责迟到者,警告说:再犯就登报。”一九二一年十月十三日,列宁给人民委员会管理处长一个书面指示,要他周密地打好一个召集汇报人的次序。他认为让汇报人白白等几个钟头,简直是一种丑恶和野蛮。

列宁实事求是的另一重要表现,就是他很重视自我批评和互相批评。他说:“公开承认错误,揭露错娱底原因。分析产生错误的环境,仔细讨论改正错误的方法——这才是郑重的党底标志,这才是党执行自己的义务,这才是教育和训练阶级,以至于群众。”(转引自《论列宁主义基础》)

列宁又具有不知疲倦的工作热情。

一八九三年十二月,列宁被捕,一八九七年被放逐到西伯利亚。他在放逐中仍设法联系群众,指导工人斗争;在狱中仍不疲倦地在学习和著作。他机警和热情地用牛奶作墨水,用面包作墨水瓶,用旧书报作稿纸,这样竟写成了伟大著作《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这确是不容易呀!狱里是不允许写字的,狱卒来了,列宁就只得赶快把墨水瓶(面包)吞下。出狱后,列宁常笑着对家里的人和同志们说:“有一次,我倒霉极了,在两个钟头中,我竟吃了六个墨水瓶哩!”说得大家都笑了。

十月革命时,在十月二十五日的整天整夜,列宁和斯大林都在斯莫尔尼指挥武装起义。这次起义的时候列宁认为《迟缓就是死亡》,一直到冬宫攻下,一直到长时间的惊人的劳动过后,列宁才到离斯莫尔尼不远的一位同志家里稍微躺了几小时。可是他也没有睡着。他又静悄悄地起来,坐到桌边来起草土地法令。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的工作更繁重了,一九一九年一月,人民委员会的执行书记发出凭证,说明:“人民委员会主席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杨诺夫(列宁)每日从事脑力工作,漫无节制,应予第一等食物与面包之配给。”

从一九二二年起,列宁因以前遇刺负伤利繁重的工作。就常常害病。这年十一月二十日他还抱病在莫斯科市苏维埃全体会议上发表演说,论述苏联对内对外政策。这是他最后一次的演说。

从一九二二年末起,列宁的病势加重了,但一九二三年他还写了一系列的指示性的论文。如《论合作制》、《我们应如何改组工农检查院》、《论我国革命》、《宁肯少些,但要好些》。

高度的原则性,顽强的斗争意志

列宁是很尊重党内多数底意见的,但“列宁从来也没有做过多数底俘虏,尤其是当这个多数没有原则立场的时候。在这种情形下,列宁总是毫不犹疑,毅然决然站在原则性方面反对党内多数底意见。而且在这种情形下,他甚至不怕简直独自一人去反对全体,因为他认为——正如他自己所常说的那样——“原则的政策是唯一正确的政策”。(斯大林:《论列宁》)一九○九至一九一一年关于党性的

争论和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七年开放建立新的共产国际的争论,就是两个明显的例子。在这两场争论中,开始赞成列宁的意见的是少数,但由于他顽强地坚持原则,结果都是他获得了胜利。

一九○六年,在党的斯托哥尔摩代表大会上,布尔什维克仅占少数,遭了失败。但列宁丝毫也不因失败而灰心。相反,失败倒更使他精神倍增,他鼓舞同志们说:“同志们,不要灰心吧,我们一定会获得胜利,因为我们是正确有理的”。

一九○七年在伦敦举行的党代表大会上,布尔什维克已成为胜利者了。但列宁丝毫也不因胜利而骄傲。相反,胜利倒更使他警惕起来。他严肃地向代表们说:“第一件事,就是不要因胜利而昏迷,不要自骄自傲;第二件事,就是要巩固自己的胜利;第三件事,就是要彻底消灭敌人,因为敌人还只受到打击,可是尚还未被彻底消灭。”(以上两例见斯大林:《论列宁》)

困难,在列宁面前是绝对摆不起威风来的,列宁从来不向困难低头,他把那些害怕斗争不敢勇敢坚持原则的人,称为动摇的泥潭分子,毫不留情地嘲笑他们。他在重重困难中,领导俄国人民战胜了沙皇和资产阶级,击败了党内外一切机会主义者,胜利地完成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以后,又是一连串的反动分子叛乱:邓尼金在南,高尔察克在东,尤登尼奇在西,另外还有英、法帝国主义分子在北。富农在囤粮居奇,莫斯科和彼得格勒的工人两天仅能得到八分之一磅的面包,这是何等严重的困难呀!但这些困难丝毫没唬住列宁。列宁领导着苏联人民迅速地战胜了这些困难,粉碎了敌人,巩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伟大的创造精神

“列宁所最喜欢的是活的事业。他毫不留情地斥责那种懒散从事,草率从事。崇尚空谈而不愿进行创造工作的习气。”(列宁生平事业简史)他具有着伟大的创造精神。他创立了具有高度组织性和战斗性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他创立了百战百胜的苏联工农红军,他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他组成了新式的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组织——共产国际,他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列宁是极其重视理论和学习的。是他常说的“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也是他教导我们的:“学习,学习,再学习!”而他同时也着重指示:马克思主义并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向前推进,在各方面加以发展。他说:“当环境已经改变而要求采取新决定时,就不能拘守马克思主义底旧决定;必须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来分析新的历史条件,新的环境。”(列车生平事业简史)

列宁正是依据了新的历史条件,新的环境,新的实践经验,在许多问题上向前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比如: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山最高阶段,无产阶级专政,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的形式与方法,无产阶级在一切人民革命中的领导权,民族问题与殖民地问题,无产阶级政党等等问题上,列宁都有了新的发展,把它们提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其中最主要的是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学说。他根据在研究帝国主义时发现的资本主义政治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法则,得出结论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不能在单独一个国家中胜利和关于放社会主义只有经过无产阶级革命在一切先进资本主义国内同时胜利才能胜利的旧公式,巳经不适合于新的历史环境,而应当用社会主义可能在单独一个国家中胜利和社会主义不能在一切国家内同时胜利的新公式来代替之。”

这一新的理论是现代最伟大的发现,是列宁对于马克思主义最光辉的发展。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完全证实了列宁这一伟大的科学预见。

热爱、信任群众,为群众所热爱、信任

列宁是非常关心和热爱群众的。比如,当铁路运输工作特别繁重时,他就提议给铁路工作人员增加口粮份额。他像父亲一样地关心着儿童的健康,关心他们的给养,供给他们充分的牛奶和牛油。对于学者物质方面的供给,列宁也很关心。列宁经常参加妇女群众大会和代表会议,号召他们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国家底国防和其他各种建设事业。列宁又是青年底最好朋友,是青年工农底父亲和教师,他经常帮助和指示青年团的工作。一九二○年,在俄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列宁作了《青年团底任务》的演说。他号召青年积极参加建设苏维埃国家的全部工作,要认真探寻全部人类的文化宝藏。他说,只有拿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丰富知识把自己的智慧丰富起来时,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

有一泣工人回忆列宁在普梯洛夫(现在是基洛夫)工厂的演讲时说道:“列宁的话使我们鼓舞,使我们激发。畏惧逝去了,疲倦消除了。这似乎不独是列宁一个人的声音,而且是四千个——坐着的、站着的、贴着屋顶的——工人的呼声,一种表达他们内心思想的呼声。”(魏拉·英贝尔:《读列宁传的扎记》)

列宁的演说和宣传是生动有力,感人至深的,列宁其所以能这样也不是偶然的。最主要的是“他对工人、农民、贫农、中农和红军的态度,不是高高在上,而是以一种平等的同志关系来对待他们。在列宁看来。他们并不是‘宣传底对象,而是许多历尽艰辛,熟思苦虑,要求对其需求加以注意的活的人物。……听众看到,他所解释的问题,正是他们亲身感觉到的,使他们兴奋的问题,这样一来就使听众更加信服。”(纳·克鲁普斯卡亚)

“善于简明地解释自己的意思,用同志的态度来对待听众,这就是列宁宣传力量底所在,就使这种宣传特别卓著成效。”(同上)

列宁有着深厚的向群众学习和信任群众的革命感情。列宁会反覆地说到:“为了要善于接近群众,就必须研究群众。”在彼得格勒时期,列宁一面教育工人,一面向工人学习,对有关工人生活状况的每件细小事情,他都详加调查。当时列宁感到“最愿意最希望的:就是有写工人读物的机会。”当他被迫流浪住在日内瓦时,仍给国内工人写信,平均每月要写三百封。因此,列宁对国内革命运动的情况了解得很清楚,大大便利了他指导国内革命运动。在十月革命胜利的困难时期中,列宁始终信任群众的力量,他依靠群众战胜了饥荒和国内外敌

人的武装干涉。在伟大的建设时期中,列宁更虚心地向群众学习。一九二二年一月,列宁给《贫农》报的编辑写道:“是否可以简略示知(最多两三页):《贫农》报收到了多少农民书信?在这些信中有什么重要的(特别重要的)和新的东西?情绪怎样?迫切问题?是否可以每两个月得到一次农民信件?”在群众起来帮助揭发工作的缺点时,列宁更是非常坚决地支持和忠实地执行群众的意见,因而大大地发挥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斯大林有一段回忆说:“我不知道有第二个革命者,如像列宁这样深信无产阶级底创造能力,深信无产阶级底阶级本能适合于革命目的。我不知道还有那一个革命者如像列宁这样大胆无情打击过那些傲然责难,‘革命紊乱状态和‘群众擅自胡闹的分子。我记得在一次谈话中曾有一位同志说‘在革命以后就会奠定正常秩序,于是列宁就讽刺地说:‘一个想做革命者的人,而竟忘记革命秩序是历史上最正常的秩序,那就糟糕了。”(斯大林:《论列宁》)

列宁热爱群众,确信群众,而群众也以无比的热情爱戴列宁和信赖列宁。工人们说道:“列宁就是我们自己。”(列宁生平事业简史)

一九一七年四月三日晚上,彼得格勒的工人代表团偕同斯大林同志,在靠彼得格勒的俄国土地上欢迎列宁,工人们见了列宁高兴得把列宁举起来,背在肩头上走,列宁深深感动地说:“别这样子,朋友!”

在《列宁在十月》电影片中,最突出地表现出来的,也是人民对列宁的热爱,他们都渴望着自己能看见列宁。

列宁在一九一八年养伤时,不少工人、农民和红军兵士恐怕列宁受饿,把自己领得不多的口粮分出一部分寄给他。很多人都曾表示愿意把自己的鲜血注射在列宁的身上。劳动群众在写给列宁的信里一致希望列宁赶快恢复健康,好使敌人胆寒,使劳动者欢喜。

列宁逝世时(一九二四年一月二十一日)的情形,表明了工人和全体党员是如何爱戴列宁,和如何爱

戴列宁底党。一月二十六日在一个追悼会上,斯大林发表了一篇最有力的演说,代表全党立下誓言要遵守列宁的遗嘱,要一定完成伟大的共度主义事业。接着在很短一个时期内就有二十四万以上的工人加入了列宁党的队伍。

现在千百万人士从全世界各处络绎不绝地到莫斯科红场列宁墓屋,瞻仰人类圣哲列宁的伟大容颜。列宁墓所在的红场,已成了全世界劳动人民所永远敬爱和景仰的地方。它对于全世界劳动人民,不仅是凭吊这位伟大人物的圣地,而且是力量、刚毅和勇敢的源泉。

江布尔有一首写列宁墓的诗,其中有一段说:

你的墓成了地球的心脏,

人民的浪潮,无穷无尽地奔向他

这块地方。

你没有死去!你不是躺在灵堂!

你每天都活着,

和自己亲近的人民拉短长!……

当我瞻望克里姆林宫的星,

我就看见了——

在星底上面闪耀着你的生命

和你的最后遗音。

我就听到了——

在京里姆林宫里跳着你的心声,

那里栖息着你心爱的山鹰——

你的伟大的继承人。

(史巴尔斯基:“列宁墓”)这首诗生动地说明了列宁给人类所启发的伟大力量。

列宁确是永垂不朽的“环球整个劳动界底领袖”(斯大林语)。

我们要坚决地在列宁旗帜下前进!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认真学习人类伟大领袖——列宁同志底伟大作风。

猜你喜欢
列宁同志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同志
侯宗骐同志逝世
林向义同志逝世
OVER THE RAINBOW
FOR YOU, O DEMOCRACY
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严良堃同志逝世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列宁的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