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期
刊物介绍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创刊于1987年4月,自1994年至今为季刊,从1998年底,刊号改为全国统一刊号。从2002年12月起,《学报》进一步扩大至国内外公开发行。2005年2月,《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被总参、总政批准为全军军事学重点建设学术期刊,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凡在重点建设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同等对待。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是以反映装甲兵装备工程技术、军事理论等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装甲车辆工程、兵器系统及运用工程、装备表面工程与材料、车辆电子控制工程、信息工程、坦克武器工程、指挥自动化工程、军事指挥与战场勤务、装备综合保障、车辆仿真工程研究,以及与此相关的基础研究、开发应用研究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开设的栏目有:装备保障与管理、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车辆工程、电子工程与火力控制工程、装备再制造工程、基础理论与应用等栏目。 期刊按国际标准编排,并印有英文版权页、目次和摘要等。 《学报》曾先后获得总参第一届优秀期刊奖、全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评比三等奖、北京市高校系统自然科学学报评比一等奖。 1998年学报取得国内统一刊号,发行范围进一步扩大。从全军装甲机械化部队到各军兵种,从院校到科研院所以及全国各大图书馆都有订阅或赠阅。几年间,先后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英国“科学文摘(INSPEC)”等国内外知名期刊源与数据库收录。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逐年有所提高。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主编为徐滨士教授。徐滨士教授现任装甲兵工程学院装备再制造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少将军衔,同时兼任总装备部科技委顾问、国家产学研设备工程开发推广中心主任、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副会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徐教授长期从事维修工程、表面工程和再制造工程研究,是我国表面工程学科和再制造工程学科的倡导者和开拓者之一。1996年获得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科技成就奖,2004年6月获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工程奖,2004年10月在第十四届国际热处理与表面工程联合会大会上获得了“最高学术成就奖”。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
-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网络空间作战指挥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 面向系统效能评估的装备性能试验改进
- 核心保障能力确定方法研究
- 基于ARIMA模型的装备器材需求预测方法
- 军品包装生产质量的演化博弈模型与仿真分析
- 磁流变减振器力学建模研究综述
- 信息处理中乘员认知行为形成主因子辨识方法
- 行星变速箱故障模拟试验台设计及故障特征提取
- 火炮身管传热数值模拟及温度分布规律
- 基于混合相似度的反导作战案例检索方法
- 涡流热像无损检测技术综述
- 装甲车辆供电系统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基于指数脉冲函数复调制的滤波器组设计
- 飞机地面空调保障装备模拟负载设计
- 一种基于改进ORB的视觉SLAM图像匹配算法
- 装备体系任务可靠性建模方法
- 面向自动仿真实验的作战方案数据化研究
- 超声辅助喷射电沉积Ni-CNTs复合镀层制备工艺
- 热胀工艺对20Cr2Ni4A渗碳齿轮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 20钢热浸镀铝工艺及力学性能研究
-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第30卷(2016年)总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