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法

  • 关于立法法修改的认识与思考
    罗师立法法作为对宪法的续造,是规定立法体制和立法权限等基本问题的宪法性法律,因此亦被称为“小宪法”。2022年,立法法的修改被列入全国人大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启动了相关修改工作,在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深入调研之后,形成了立法法修正草案,正式提请第十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审议。一部法律的修改,交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决定,就足以说明这部法律的地位和重要性。笔者有幸参与服务和保障本次全国代表大会,见证了从立法法修正草案到公布施行的全过程。以下是

    人大研究 2023年5期2023-06-28

  • 与时代“同步” 与改革“同频”
    我国现行立法法于2000 年制定,2015 年作了部分修改。时隔8 年后,立法法再次迎来修改。回眸立法法的修正历程,我国立法始终与时代“同步”、与改革“同频”,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汇聚起强大法治力量。立法法诞生及修改历程●2000 年3 月15 日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2014 年8 月25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初次审议了立法法修正案草案。修正案草案一审稿共28 条。一审后草案全文公布,征求社会

    上海人大月刊 2023年4期2023-03-30

  • 设区的市人大的立法边界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对设区的市人大的立法边界的界定并不明确,这也无疑扩大了立法权主体扩容的风险。本文在分析其立法边界限缩的原因后,提出必须进一步明其立法边界,开展立法能力建设,加强事后立法监督,减少立法权主体扩容带来的不利影响。关键词:设区的市;立法边界;立法法;限缩中图分类号:D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1)05-0059-06作者简介:曾文忠,江西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鼎君,江西理工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为了适应深化改

    领导科学论坛 2021年5期2021-07-14

  • 论地方立法的可执行性
    :2015年《立法法》进行了修改,第六条第二款的规定将可执行性作为标准以衡量立法质量。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进程中,加强并改进立法工作是本源问题,是内在要求。但是在实践中享有立法权的机关制定的法律缺乏可执行性,阻碍了司法进程。因此本文以《盘锦市城市市容与环境管理条例》为例,将从地方立法可执行性的含义、目前地方立法可执行性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提高地方立法可执行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关键词:立法法;可执行性;建议一、立法的可执行性如何理解地方立法

    科学与财富 2020年26期2020-11-16

  • 法制机构审查的局限性及其突破
    制机构审查是《立法法》确立的重要立法制度,被赋予确保立法必要性与可行性、保障法制统一、阻断不当部门利益、提高立法质量的法定功能。从兑现法定功能的角度看,法制机构审查至少存在体制、组织和专业三方面的局限。突破体制局限,应考虑使法制机构回归中立身份,并强化外部程序,扩大立法过程性信息公开;突破组织局限,须更大程度地引入集体理性,形成“审查组织+质询+说明+公开”的制度组合,并建立审查辅助机制,由第三方专业机构承担审查的大量基础性工作;突破专业局限,必须形成与法

    东方法学 2020年3期2020-05-21

  • 法律硕士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模式的广西实践与改革创新 ——以《立法法》全面扩容地方立法主体为研究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全面扩容地方立法主体背景下,法律硕士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教学模式等也亟待进行转型和创新。一、广西法律硕士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比较考察(一)广西各高校法律硕士人才培养目标设计目前,广西有法律硕士学位授予权且正在持续招生的高校,包括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通过比较以上各高校法律硕士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设置规定,发现关于法律硕士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具有以下共性特征:第一,培养目标设置均是根据国家指导性培养方案进

    法制与经济 2020年6期2020-02-25

  • 省人大审查批准设区的市的地方性法规:问题之争及应对策略
    要〕 根据新《立法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设区的市的地方性法规在实施前需提交所在省、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进行审查批准方可施行。《立法法》实施后,各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的批准在实践中存在着诸多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各省对批准权运行制度的规定和省人大对批准的实际处理两大方面,这对设区的市地方立法的运行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与此同时,近年来,学者关于设区的市法规审批权的法律属性、审查范围等问题也存在各种争议,这些争议凸显了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在实际运行中的差异

    理论探索 2019年6期2019-12-16

  • 论立法中的公民参与
    15年修订的《立法法》确立了公民参与立法的制度,无疑,法律制定过程中的公民参与程度是检验法律民意基础的重要指标,也是其科学性来源的重要依据。因此,从新的立法法文本出发,对此文本进行适度的解读,以发现公民参与立法过程中存在的瑕疵,在提出在现有公民参与立法的方式的基础上,完善相应方式的程序,使公民参与立法更具有操作性。关键词:立法法;合宪性;公民参与;程序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21-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21期2019-10-16

  • 浅析新《立法法》地方立法权的改革
    2015年对《立法法》的修改,在相当程度上回应了目前地方法制建设的诸多需求,2015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此次《立法法》在原来的基础上共做了46处修改。《立法法》的修订标志着我国立法工作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对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特别是加强民族区域自治有重要影响。民族自治地区如何尽快适应新的《立法法》并按要求整理、完善相关法规、规章及条例,是实现依法治国、推进民族区域自治的关键所在。关键词:立法

    广告大观 2019年9期2019-09-10

  • 设区市立法事项中“历史文化”的范围
    关键词 立法法 设区市 “历史文化” 拓展外延基金项目:作者主持的2015年江苏省社科基金“江苏省设区的市立法权研究”(15FXB001)、2019年苏州市社科基金“《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实施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Y2019LX043)。作者简介:赵杰宏,常熟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法、知识产权法。中图分类号:D922.1                                                    

    法制与社会 2019年22期2019-08-26

  • 自贸区金融立法创新的困境与对策
    词】 自贸区;立法法;金融The Dilemma and Countermeasures of Financial legislationInnovation in Free Trade areaWang Jiasu   Zhang Yu[Abstract]  The perfection of FTZ financial legislation system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hina's legal constr

    现代农业研究 2019年8期2019-08-20

  • 浅析立法法的修改与完善
    通过的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立法制度。但是,无论是修改前的立法法,还是新通过的修正案,都未能解决立法法的合性问题。因此,完善宪法,为地方立法权提供宪法依据,妥善处理立法法与其他相关法律之间存在的不一致现象,是立法法急需解决的问题。【关键词】立法法 宪法依据 地方组织宪法是立法法修改的基础和依据,依据宪法、符合宪法,是所有国家权力行使的基本要求,更是规范立法活动的基本法——立法法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然而,只要仔细考察现行的立法法,就可以发

    商情 2018年11期2018-03-30

  • 立法视野下的良法善治
    2015年新《立法法》的许多内容都体现了,既制定了“良法”,也有利于“善治”,全面推进了法治建设的进程。在这之后的立法工作,都应该在《立法法》这部“管法之法”的约束下,开展新形势的立法工作。关键词:法治;良法;善治;立法法一、良法善治的含义亚里士多德关于“法治”的界定:“法治应当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本身又应该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从现代法治背景下解读“法治”的意义,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7年12期2018-02-26

  • 论技术标准的法律效力 ——以 《立法法》的法规范体系为参照
    它既不能与 《立法法》中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一一对应,也不完全等同于普通的“规章以下规范性文件”。事实上,通行的法规范体系有着严格的职能分工、等级匹配和监督机制,技术标准的游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混乱。所以,出于制度协调的考虑,厘清技术标准以何种类型的法产生法律效力以及产生什么样的法律效力,是至关重要的。1 技术标准的法律效力现状当下的技术标准体制有两个特征:一是 《标准化法》进行的特殊处理,使其区别于其他类型的法规范;二是部分规范效果带来的

    中国科技论坛 2018年12期2018-02-06

  • 新《立法法》第6条的立法设计功能之解析
    条件之一。新《立法法》第72条第4款的规定,开启了充分考虑设区的市立法(设计)能力的先河。立法实践中,立法设计能力的高低,取决于立法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思索、剖析和归纳,取决于对制度设计的把握和揭示。有效激发立法主体的立法设计能力、对于提高立法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立法设计是《立法法》第6条意蕴的内核(一)立法设计系立法实践中的主体的选择良法的基地在于立法实践。完整地看待立法实践,在面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自主性、自足性领域、方式、机制上,应当克制和谦抑,

    天津法学 2018年1期2018-01-27

  • 论公民启动宪法监督机制的建立 ——基于《立法法》第99条第2款的规范性思考*
    者公民。我国《立法法》第99条第2款规定:公民认为法规、条例同宪法、法律相抵触时,可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建议。近年来,公民据此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审查建议的事件时有发生。例如,2003年提出的《关于审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建议书》与2014年提出的《关于废止收容教育制度的建议书》等。这些颇具影响力的事件,实际上就是以“公民启动宪法监督”的形式表现出来。然而,《立法法》第99条第2款的规定过于宽泛,缺乏实施规范,易导致公民启动宪法

    时代法学 2018年1期2018-01-18

  • 论新《立法法》中授权立法的问题探讨
    制度之一。新《立法法》中关于授权立法的修改,既有其特定的经济改革背景,也有立法机关对于多年授权立法中遇到各项问题的解决。在这次修改中,授权立法的法律条文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对于旧《立法法》所构建的法律体系也有所突破。经过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授权立法有了较深远的发展,同时也存在的不足之处。为此,新《立法法》中授权立法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研究的。关键词:授权立法;立法规则;《立法法》一、授权立法的概述2015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

    科学与财富 2018年31期2018-01-02

  • 关于批准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相关问题的探讨
    15年新修订的立法法的重要内容。立法法修改后,原49个较大的市地方立法权一举扩容到全国284个设区的市,力度不可谓不大。同时,立法法也明确规定,设区的市的地方性法规须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虽然原立法法对较大的市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也设定了前置批准程序,但因为立法法修改后对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的审查内容及标准相较之前发生了明显变化,立足于省、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工作视角,结合当前的地方立法实践,对批准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相关问题进

    人大研究 2017年10期2017-10-26

  • 试评《立法法》之修改
    :本文从我国《立法法》修订的内容进行分析,通过修订前与修订后的法律内容的比较分析出我国新修订的立法法所体现的进步之处、但是,本文也细致地分析了新修订的立法法所存在的不足,从而全面分析修订后的法律。关键词:立法法;公开;立法主导;设区的市;备案1 《立法法》修改内容归纳2015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通过修改前后的全本比较归纳出以下几点。(一)修改后的立法法确立了立法公开原则在总则部分第五条增加了“

    卷宗 2017年17期2017-08-27

  • 论《立法法》修改之加强对“两高”司法解释的规范
    摘 要:《立法法》的修改无疑是2015年发生的一件大事,本次修改结合实践的需要对众多的内容都进行了改动,加强对“两高”司法解释的规范无疑是该次修改的亮点之一,也是本文的关注点所在。本文首先对修改的情况进行简单介绍,接着对解释主体规范化以及解释内容规范化进行阐述,来体现本款的增加,对“两高”的司法解释权的规范具有重要的意义。最后笔者基于实践的分析,提出增加本款后仍存在不足的地方,在实践中仍会有“两高”司法解释权存在冲突,以及立法解释过多介入导致与实践需要相脱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7年8期2017-07-24

  • 对网约车车辆准入法律问题的分析
    权。根据我国《立法法》《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地方政府既没有为网约车车辆准入新设限制条件的权利,也没有设置网约车车辆准入数量的权利。关键词:网约车;行政许可法;立法法网约车是网络预约出租车的简称,是伴随着互联网共享经济发展的结晶。为了规制这种新兴的互联网共享经济,2016年7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同时,交通部、公安部、国家质检总局等部门也颁布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管理暂行办法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7年8期2017-07-24

  • “试验性立法”的理论建构与实证分析* ——以我国《立法法》第13条为中心
    ——以我国《立法法》第13条为中心黎 娟(中南大学法学院,湖南长沙 410083)“试验性立法”即“暂停适用法律条文”,是我国试点改革中的创新之举,该创新之举通过我国《立法法》第13条的修订而得以正式确立。试验性立法缓解了我国长期以来改革与法治间的对立紧张关系,赋予了地方试点改革以合法性和正当性,展现了立法者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让改革在法律的轨道上运行”的立法智慧。实践中的立法创新至今未能上升到立法理论与制度设计层面。我国的试验性立法“基于经验理性

    政治与法律 2017年7期2017-07-07

  • 浅谈立法法修改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了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此次《立法法》的修改有很多亮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将从立法法修改的不足方面浅谈自己的拙见。关键词:立法法立法法修改;优势;不足一、立法法修改的时代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以下简称《立法法》)颁布实施15年来,尽管这次修改只是部分修改,仍然算是首次大修,融入了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的改革理念和法治思想,充实了科学民主和良法善治的新时代内涵。本次修改有不少呼应时代背景的亮点值得细述并深挖其背后蕴含的全新法治

    山东青年 2017年3期2017-07-05

  • 我国立法法修改解读
    观需要,我国对立法法进行了修改。内容涉及到完善税收法定、确立人大在立法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等亮点,但是由于时间短、任务重,准备不够完全充分,本次修改法律仍然有很多语言、文体结构方面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的反思。关键词:《立法法》修改;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立法法的修改对于我国法制体系的完善是重大的一步,新修改的立法法不仅融入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的精神,更加将党的改革理念和法治思想体现在新法的修改之中,充实进去了科学、民主立法和善法良治的新内涵。为了防止立

    青年时代 2017年12期2017-06-02

  • 立法法》修改后我国环境立法体系的完善
    汉)摘 要:《立法法》修改之后,我国立法工作将朝着更高的目标而努力,我国整个立法体系都将得到完善和发展。近几年,我国环境立法工作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我国环境立法体系也借此契机得到调整,不断发展和完善,从而推进我国立法事业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和谐发展。关键词:《立法法》;环境立法;环境立法体系一、将生态文明和公众环境权写入《宪法》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今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过程中将成为实现“美丽中国”的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6年5期2017-05-31

  • 立法需求的生成与确立问题探究 ——析《立法法》第72条第4款
    探究 ——析《立法法》第72条第4款石东坡(浙江工业大学 文化与法制研究中心,浙江杭州 310014)摘要:《立法法》第72条第4款将“立法需求”作为一个衡量设区的市立法权获得实际行使“资质”的法定裁量因素和事实基础条件,使之成为了一个法律概念,但却是一个“不确定法律概念”。为此,在《立法法》的解释和实施中,立法需求不仅成为针对设区的市,而且成为各种立法主体特别是立法职权主体在评判立法项目及其制度设计的全过程中的目标指向,具有了普遍意义。在其本源和生成的过

    法学论坛 2016年1期2016-12-15

  • 立法法》修订视域下的税收法治进步初探
    通过梳理我国《立法法》对税收法定的修订,分析探讨了我国税收法治进步的三方面具体表现,提出了推进税收法治的可行路径。【关键词】《立法法》修订;税收法定;法治进步;可行路径党的十五大确定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依法治税是依法治国在税收领域的具体体现,是法治行政、依法纳税的基本前提。一、我国《立法法》对税收法定的修订我国现行18个税种中只有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车船税是由全国人大立法征收,其余15个税种都是依据国务院颁布的相关条例。20

    新西部 2016年10期2016-12-09

  • 立法法》修改之规范行政规章的权限
    通过了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此次《立法法》的修改有很多亮点,本文主要针对行政规章部分进行讨论。本文通过对《立法法》修改前后关于行政规章的条文进行对比,修改后的《立法法》对部门规章规定,并增加了保护公民基本权利的条款,但同时修改后的《立法法》仍然没有解决行政规章制定主体资格不明确、中央和地方立法权限模糊的问题。关键词:《立法法》修改;行政规章;规范权限中图分类号:D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6)32-0235-01作者简介:高

    法制博览 2016年11期2016-11-14

  • 自治州立法现状简评
    角色,在此次《立法法》新规中对民族立法的规定形成新的契机,如要充分利用民族立法权、要有强烈的时代感、要包含区域特色和民族特色、要具有时代的超前性等。但是,目前自治立法在立法质量等方面普遍存在问题,为了适应并实现立法法的要求,也将会对自治州带来一次空前的考验,本文主要从公众参与,部门立法和立法质量三个方面讨论自治州立法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关键词:立法法;自治立法;部门立法;公众参与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重要政治制度,它承载了民族自治和地方自

    商 2016年25期2016-07-29

  • 新《立法法》视角下山东地方立法问题研究
    大难题,在新《立法法》出台的形势下,各沿海设区的市多了一把治理海洋环境污染的利器——立法权。【关键词】:海洋;环境保护;立法1.新《立法法》关于地方立法权的定位分析1.1地方立法权的法律规定新修订的《立法法》第七十二条明确规定,“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法律对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

    西江文艺 2016年19期2016-05-30

  • 有关民族自治立法的若干问题研究
    和事项范围,《立法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应当结合自治立法权的权力、权利的双重属性,进一步完善民族自治地方自治立法权。【关键词】立法法;民族自治;自治立法权一、民族自治立法的概念界定“民族自治地方”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较为重要的基础性概念之一,但是这一概念却不甚清晰和明确,追根溯源,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现行法律文件同时从行政建制和行政辖区两种不同的角度对“民族自治地方”这一概念进行了涵读。从行政建制意义方面解读“民族自治地方”概念,是从建立“民族自

    青春岁月 2016年7期2016-05-14

  • 法学专家参与立法论证的审视与改进
    立法专家顾问;立法法DOl:10.11965/xbew20160106一、问题提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要“深入推进科学立法”,要“探索建立有关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专家学者等对立法中涉及的重大利益调整论证咨询机制”;修订后的《立法法》对专家参与立法论证作出了诸多刚性设置;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要“健全立法机关主导,有关部门参加,专家学者、企业事业单位、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立法工作机制”,研究落实“立法专家顾问制度。”[1]专家学者成为型构中国特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2016-04-13

  • 论我国法律规范冲突及其解决 ——基于《立法法》中法官“选择适用权”的分析
    决 ——基于《立法法》中法官“选择适用权”的分析宋菲(华东师范大学,上海 200042)摘要:转型中国,法律规范冲突(法律冲突)对法治建设的影响愈加显著。在“司法中心主义”的要求下,此冲突也不再仅仅只是一个立法问题而具有了更多的司法面向。此时,法官如何行使其“选择适用权”就提供了一条重要的冲突解决路径。区别于传统的立法方式,该路径以法律思维为引导,强调具体案件裁判中法律解释方法的运用,以避免法官恣意积极探寻解释活动的适用规则和标准。关键词:法律规范冲突;选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6年3期2016-04-11

  • 论新《立法法》修订后的市级立法权
    72)论新《立法法》修订后的市级立法权徐亚文,邵 敏 (武汉大学法学院,武汉430072)摘 要:依循结构功能主义的观点,可以将《立法法》中主体扩容与权力限缩的规则视为市级立法权分配系统。在这一系统中,“中央—省—市”形成了立法权纵向分配的基本架构。这种架构一方面有利于中央意志的地方贯彻,另一方面导致市级立法权的应然功能难以有效发挥。市级立法权分配系统的形成与维持依赖于法律规范与政策规范,在深层则是由于文化的指令作用。对其负面作用的消除,则应从扩大自主立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03-07

  • 重要条款单独表决制度探析
    摘要:在本次《立法法》修改中明文规定了重要条款单独表决制度,这一制度对于提高立法质量,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该制度具体规定的探析可以促进该制度的进一步健全和发展,从而使我国的法律表决制度更加健全与完善。关键词:立法法;单独表决;重要条款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问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建立重要条款单独表决制度。此次《立法法》的修改也对这一决定作出了回应,在《立法法》第41条对该制度作出了具体的

    邢台学院学报 2016年2期2016-03-03

  • 论我国税收法定主义 ——以《立法法》第八条为视角
    主义 ——以《立法法》第八条为视角高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100872摘要:税收法定主义是财税法中的基本原则,该原则起源于西方“无代表不纳税”的民主思潮,根本目的在于控制和规范国家的强制征税权,保护公民财产权益免受非法侵害。我国2015年《立法法》第八条进行重大修改,通过立法全面贯彻实施税收法定原则,使国家征税权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此外,税收法定主义还关系到地方税收立法权的问题,也关系到财政预算的问题。从税收立法、执法、守法层面出发,在形式和实质上践行

    法制博览 2016年14期2016-02-02

  • 设区的市立法权限的明晰性与模糊性
    023摘要:《立法法》修改后,享有地方立法权的主体从原有的49个城市扩大至全国284个设区的市。赋予设区的市立法权限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但要想地方发挥更好的作用,则必须解决设区的市的立法权限问题。本文通过对72条的“等”以及“城乡建设与管理”进行分析,提出综合界定的范围,以期在地方立法实践中实现立法权的公平合理配置。关键词:立法法;设区的市;立法权限;城乡建设与管理2015年3月15日,全国人大会议上正式表决通过了对《立法法》的修订,全面赋予了

    法制博览 2016年24期2016-02-01

  • 立法法》修改之规范行政规章的权限
    11105《立法法》修改之规范行政规章的权限高雪花湘潭大学,湖南 湘潭 411105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此次《立法法》的修改有很多亮点,本文主要针对行政规章部分进行讨论。本文通过对《立法法》修改前后关于行政规章的条文进行对比,修改后的《立法法》对部门规章规定,并增加了保护公民基本权利的条款,但同时修改后的《立法法》仍然没有解决行政规章制定主体资格不明确、中央和地方立法权限模糊的问题。《立法法》修改;行政规章;规范权限在我

    法制博览 2016年32期2016-02-01

  • 《动物防疫法》配套规定制定情况研究
    要:本文按照《立法法》新增要求,对现行《动物防疫法》及其配套规章进行了系统梳理,总结了其中授权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法律条文接口及完成情况,查找当前立法中存在的漏洞,提出了研究制定尚存空白的规定、完善现有的规定和研究修订《动物防疫法》等建议,以期为完善兽医法律体系提供参考。关键词:兽医;立法;《立法法》;《动物防疫法》;配套规章2008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是我国当前兽医工作的基本法,为近年来兽医工作依法行政,有效

    中国动物检疫 2016年2期2016-01-30

  • 立法法》修改:点赞与检讨
    杰内容摘要:《立法法》修改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始推进的新时期。这次修改围绕科学立法、保障改革这条主线,从扩权(利)与限权(力)两翼展开,体现了问题导向、人民主体、尊重规律、引领改革和同步配套等新思维新理念。或由于时间仓促、准备不足,这次修法在顶层设计、整体建构、具体制度措施以及文本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值得认真总结和检讨。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在这次修法中或存在“部门化”倾向,也值得关注。关键词:《立法法》修改 部门化倾向 科学立法 后法律

    东方法学 2015年6期2015-09-10

  • 从有法可依迈向良法之治
    通过了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2000年3月15日,同样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诞生这部“立法的法”。15年时光荏苒,我国从有法可依向着良法之治大踏步迈进。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立法工作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部“管法的法”的颁布施行,对规范立法活动,推动形成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立法法确立

    人大研究 2015年7期2015-07-25

  • 立法法,离我们很近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随之,“立法法”这个陌生的名词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其实,这部法律早在2000年就颁布施行了,已伴随我们走过了15载春秋。颁布之时,不少人尚不清楚这部法律的意义,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意識到,法律的立、改、废,关乎每个公民的切身权益。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老朋友”吧。立法法解决的是立法主体和立法程序的问题,根据宪法的原则和精神,总结立法工作的实践经验,把宪法的规定具体化,对各类立法活动本身

    女性天地 2015年4期2015-05-30

  • 立法法15年来首次“大修”
    过了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副秘书长、发言人傅莹的话来说,《立法法》是规范所有立法行为的法,被称为“管法的法”。去年,多地“连夜出台”的机动车限号或限购政策、“说涨就涨”的燃油税、“土法大于国法”的地方政府红头文件,等等,都为《立法法》的备受关注,埋下了伏笔。此次修订,是《立法法》颁布15年以来的首次“大修”。2000年开始施行的《立法法》共94个条款,本次修改增设11条、35处,修改条款占1/3。

    党员生活 2015年4期2015-05-20

  • 当代本土法治进程中法律续造空间的可能性——基于新《立法法》第一百零四条对司法解释的限定
    性——基于新《立法法》第一百零四条对司法解释的限定石东坡(浙江工业大学文化与法制研究中心,杭州310023)摘要:对于我国法治中是否容许法律续造,学界存在争议。法律续造,是司法解释的特殊情形。法律续造的“权力”是一种“造法”的创制权、创设权、拟制权。新《立法法》第一百零四条规定表明司法解释必须恪守其边界、限度,即严令司法解释不得越界,使不在“法律续造”之际回转启动释法或变法、修法的衔接环节得以贯通,搭建、弥合了法律实施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回路与法律更新途径,将

    江汉学术 2015年4期2015-04-18

  • 立法法修改与完善的几个问题
    330013)立法法是规范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法律,2015年3月15日通过的立法法修正案,标志着我国立法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修正案总结了立法法颁行十余年来的经验,回应了立法实务的问题与需要,对于完善我国立法制度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如何解决立法法的合宪性,如何使立法法与其他相关法律形成一个自洽的体系等方面,仍然存在可为商榷或完善之处。一、宪法是立法法修改的基础和依据依据宪法、符合宪法,是所有国家权力行使的基本要求,更是规范立法活动的基本法——立法法所必

    学术交流 2015年4期2015-02-25

  • 立法法修法中的法治理念
    胡利明论立法法修法中的法治理念胡利明摘要立法法修法贯彻落实“四个全面”理念。立法法修法中蕴含着规范理念、科学理念、法定理念、平等理念、民主理念、权利理念、程序理念。关键词立法法立法法修法四个全面依法治国法治理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以下简称“立法法修法”或“修法”)于2015年3月15日通过,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以下简称《立法法》)生效15年后第一次全面修法,这也成为新中国立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立法法》是

    新疆社科论坛 2015年6期2015-02-24

  • 论当代本土法治进程中法律续造空间的可能性 ——基于新《立法法》第104条对司法解释的限定
    ——基于新《立法法》第104条对司法解释的限定石东坡∗审慎地进行法律续造,是广义法律解释中的特殊情形,是法官裁判中的抽象拟制和类型思维的必然体现。司法机关对法律的“续造”是一个理论问题,那么它是不是一个现实问题?这可能是一个在有关法律文化传统、法律文明类型的国家或地区的一个极具挑战的深邃而前沿的问题,那么其是不是一个在“法治”“中国”的实践中应予采纳和焕发的举措?有没有在法治中国建设进程中随着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得以容许和作用的制度空间?假

    中国宪法年刊 2015年0期2015-01-30

  • 石东坡:新《立法法》确立的立法理念
    石东坡:新《立法法》确立的立法理念《立法法》修正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高票通过,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进程提供了立法规范上的直接前提。这次《立法法》的修改,确立了今后立法工作的理念。首先是法治的理念。《立法法》着眼进一步增进地方法治的适应性、能动性,突出立法的引领和规范功能。在立法与改革之间的关系上以更加融合的视角看待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之间的依存性、互动性;更加强调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在调整立法权限、注重立法质量、落实法律保留、实现税收法

    中国司法 2015年5期2015-01-30

  • “后体系时代”的立法实践范畴新论 ——基于修改《立法法》的思考
    缺失,近年来对立法法理学的研究尚且处于起步阶段。其次,国内对“后体系时代”的立法进行的反思和前瞻同样处于伊始阶段,而且如果没有在一个更高的刻度上标示立法的本质、结构和功能,那将在操作层面严重制约对立法本身的改革和完善。再次,对政策科学的理论方法和基础的汲取与运用,固然可以更加复合地考察立法实践活动,但也同时有着将立法与政策相混同的缺憾。立法与其他政策工具之间的差异何在?立法实践活动在政策制定和实施的系统中的特殊性质有哪些?则是需要进一步解释的。又次,对立法

    江汉学术 2014年1期2014-04-16

  • 论法律体系的和谐构建
    词 法律体系 立法法 法律解释中图分类号:D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10-007-02一、法律体系的基本语境“法律体系”是学者们研究其他法律问题的基础。对于法律体系的外延,即我国法律体系究竟包括那些形式的法律,在理论上还是有争议的。根据我国《立法法》的规定,我国法律体系的外延包括:宪法、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等六种形式。有的学者认为法律体系所包含的法律形式除了立法法所规定的六种形式之外,还包括国际

    法制与社会 2009年28期2009-12-17

  • 从《立法法》探析我国违宪审查制度
    重要的作用。《立法法》对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有所发展和完善,但中国目前的违宪审查制度缺乏独立的专门机构,缺少相应的违宪审查诉讼程序。因此笔者主张建立相对独立的违宪审查机构,在立法上扩大违宪审查的范围,建立违宪审查诉讼机制和审查程序,完善我国的违宪审查机制。关键词违宪审查 违宪审查制度 立法法中图分类号:D92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9)11-018-03从齐玉苓的“宪法司法化第一案”到孙志刚的“中国违宪审查第一案”,人们的

    法制与社会 2009年33期2009-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