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虫

  • 黄帚橐吾乙醇提取物对黏虫毒力及其解毒酶系活性的影响
    荣 王萍摘要:黏虫(Mythimna separata)是典型的杂食性迁飞性农业害虫,每年都给我国的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测定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乙醇提取物对黏虫幼虫的毒力,并从细胞色素P450(CYP450)、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羧酸酯酶(CarE)、酸性磷酸酯酶(ACP)和碱性磷酸酯酶(ALP)等解毒酶系活性的角度研究黏虫幼虫对该药物的生理生化响应。结果表明,黄帚橐吾乙醇提取物对黏虫幼虫有较强的生物活性

    杂草学报 2023年1期2023-07-10

  • 李光博院士在中国黏虫越冬迁飞规律与行为机制研究中的贡献
    李光博院士在我国黏虫越冬迁飞规律与行为机制研究中的杰出贡献,包括:带领全国越冬调查协作组,首次提出我国黏虫越冬区划;首创黏虫大规模“标记-释放-回收”试验,揭示了季节性远距离南北往返迁飞规律;开启黏虫迁飞行为机制研究先河,发现黏虫迁飞与生殖生活史适应特征。李先生对黏虫越冬迁飞规律与机制的研究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引领国内外其他迁飞害虫研究与治理,为迁飞害虫的监测预警和综合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做出了重大贡献。结合李光博院士的研究成果,简要介绍了现阶段我国主

    植物保护 2022年3期2022-06-07

  • 2016年-2019年河南信阳黏虫的种群动态及虫源性质分析
    为了解河南信阳黏虫的发生情况,本研究利用高空探照灯对2016年-2019年黏虫成虫的种群动态进行了监测及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2019年在河南信阳监测的黏虫成虫主要为东方黏虫(又称为黏虫)和劳氏黏虫,均一年发生5代,整个监测期间均出现多个高峰期。其中,东方黏虫以一代为主,占全年总诱虫量的54.62%~82.96%,并且大部分虫源向外迁出,少部分留在本地;劳氏黏虫以三代或四代为主,以留在本地或迁入为主,只有少数向外迁出。本研究为河南省信阳地区黏虫的预

    植物保护 2022年3期2022-06-07

  • 李光博院士在迁飞性害虫监测预警中的学术贡献
    60年代,在揭示黏虫远距离迁飞规律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黏虫“异地”测报技术,被农业农村部批准列入全国统一测报办法推广应用并传承至今,成为迁飞性害虫预测预报的经典理论;20世纪80年代,李光博院士又领导研究团队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黏虫“异地”测报中,成功研制出黏虫测报专家系统,进一步提高了黏虫的预测预报理论和技术水平。同时也在迁飞性害虫预测预报信息化方面做出新的探索,研发了昆虫飞行数据微机采集分析系统,为昆虫迁飞行为和机理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也为我国迁

    植物保护 2022年3期2022-06-07

  • 不同饲料对黏虫繁殖力的影响
    饲养的蠋蝽一般以黏虫为猎物,黏虫的质量影响蠋蝽的繁殖能力。黏虫属鳞翅目夜蛾科,俗称五彩虫、麦蚕,经过成虫、卵、幼虫、蛹等4个发育阶段,其幼虫以小麦、玉米、高粱、牧草等为食物,具有繁殖力强、无自残性、无休眠和滞育等特点[4]。因此,黏虫常用来饲养天敌昆虫蠋蝽。不同饲料饲养的黏虫幼虫体质量、繁殖力以及成本不同,间接影响蠋蝽规模化繁育。笔者通过不同饲料饲养黏虫,并对黏虫的生长发育及繁殖力进行研究,以期筛选出适宜的饲料,为蠋蝽在贵州烤烟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1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9期2022-05-19

  • 蠋蝽猎物—黏虫的室内种群复壮
    目前蠋蝽主要依靠黏虫来饲养。但在长期室内饲养过程中黏虫种群出现衰退现象,进而制约了蠋蝽规模化繁育。本文旨在研究黏虫种群复壮措施,为蠋蝽的规模化繁育提供技术支撑。为此,采用回接自然寄主和室内与室外种群杂交的方式评价了黏虫的种群复壮效果。结果表明,回接自然寄主玉米叶后黏虫的幼虫发育历期(18.03 d)较人工饲料饲养组(21.26 d)显著缩短,蛹重(369.00 mg)和成虫产卵量(770.88 粒/雌)显著高于人工饲料饲养组(323.56 mg,532.7

    植物保护 2022年1期2022-02-10

  • 洛宁县一代黏虫的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
    镇的麦田出现一代黏虫重发现象;2022年,一代黏虫又在3 个乡镇中度发生,局部地块偏重发生。一代黏虫的出现均对洛宁县小麦的正常生长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为此,笔者对其发生规律及重发原因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经过试验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防治对策。一、黏虫的发生规律由于黏虫无滞育现象,发生代数因地区而异。在北纬33°以北地区,任何虫态都不能越冬。受气温和湿度的影响,黏虫主要随气流作季节性往返迁飞活动,春季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迁飞,秋季又从高纬度地区向低纬度地区

    河南农业 2022年12期2022-02-09

  • 洛阳市科技特派员到偃师市开展科技服务
    主要病虫害调查及黏虫防治技术宣传工作。2021年4月下旬以来,洛阳市有几次分布不均匀的降水天气,造成黏虫成虫下沉降落,部分县个别地块麦田黏虫发生较重。针对2021年黏虫发生危害情况,科技特派员印发了《黏虫防治技术》,用以指导黏虫田间防治工作。据近期田间调查,洛阳市部分县区一代黏虫在局部麦田发生较重,呈暴发态势,个别田块已成光杆,路上出现大量黑色幼虫迁移现象,部分已经转移到春玉米田。当前部分黏虫已经化蛹,多为4~6龄幼虫,而小麦已接近收获期,不提倡进行药物防

    乡村科技 2021年16期2021-12-05

  • 省农业农村厅发布全省草地贪夜蛾、黏虫病虫害防治提醒
    全省草地贪夜蛾、黏虫发生面积大,局部区域发生严重。草地贪夜蛾在全省121个县累计发生51.86万hm2,比上年同期增加11.17万hm2,增27.45%。发生面积超过3.33万hm2的州(市)有普洱、文山、临沧、红河、玉溪。部分地区防治不及时的田块发生严重,上穗为害,严重影响产量。二代黏虫在全省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4.17万hm2,同比增加8.96%。二代黏虫在曲靖、文山、红河、昆明、玉溪、丽江6个州(市)偏重发生,易门、华宁、元江、澄江、开远、建水、弥

    云南农业 2021年8期2021-11-30

  • 2015年—2019年河南原阳黏虫和劳氏黏虫的种群动态
    .2020208黏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属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劳氏黏虫Mythim-na loreyi(Duponchel)是黏虫的近缘种。这两种害虫均具有广食性、暴食性、群聚性和迁飞性等特点,发生为害均具有突发性和暴发性,2020年被我国列入一类农作物害虫名录。黏虫和劳氏黏虫的幼虫食性杂,尤其喜食禾本科作物和杂草,是小麦和玉米等农作物上的重要害蟲。这两种害虫均以幼虫食叶,大发生时可将作物叶片

    植物保护 2021年4期2021-11-12

  • 蜕皮激素对黑化黏虫体液免疫的影响
    节昆虫体液免疫。黏虫是严重威胁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安全的重大农业害虫。由于近年来黏虫在我国局部地区常常暴发,对粮食生产安全带来重大威胁。暴发的黏虫幼虫发生黑化现象已成常态,其免疫能力显著增强。但这种免疫能力是否受到内分泌激素的影响还不清楚,关于黑化黏虫内分泌激素MH如何调控免疫反应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旨在明确黑化黏虫6龄幼虫被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侵染后其内分泌激素MH的含量变化。注射20E稀释液后,明确被白僵菌侵染的黑化黏虫

    植物保护 2021年4期2021-11-12

  • 6龄黏虫幼虫受球孢白僵菌侵染后生长发育及体内成瘤反应的变化
    保平摘要 為探讨黏虫被球孢白僵菌侵染后生长发育情况及其体内的免疫反应,设置孢子浓度为104、5×104、105、5×105、106个/mL及5×106个/mL的球孢白僵菌菌液注射黏虫6龄初幼虫,研究球孢白僵菌对黏虫校正死亡率、羽化率、蛹重等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以及成瘤反应的浓度依赖效应。结果表明,6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随菌液浓度升高而逐渐增加。蛹重随菌液浓度增加而下降,但仅在106、5×106个/mL浓度处理时蛹重显著低于对照。同时,在孢子浓度为5×105、1

    植物保护 2021年5期2021-10-12

  • 四种药剂及其复配组合对黏虫的室内毒力测定与田间防效试验
    以明确不同药剂对黏虫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筛选防治黏虫的有效杀虫剂。结果表明,甲基阿维菌素与高效氯氟氰菊酯、联苯菊酯复配为增效,氯虫苯甲酰胺与高效氯氟氰菊酯、联苯菊酯复配为增效;在黏虫发生盛期,使用“氯虫苯甲酰胺+联苯菊酯4∶1(30+7.5)”“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 4∶1(20+5)”“甲基阿维菌素+ 高效氯氟氰菊酯 1∶2(3+6)”“氯虫苯甲酰胺+联苯菊酯4∶1(20+5)”“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 4∶1(15+4)”防效在87.5

    南方农业·上旬 2021年5期2021-07-28

  • 黏虫MagR和Cry2基因的时空表达分析
    摘要 :为了明确黏虫MagR、Cry2基因在定向行为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基因序列分析及实时荧光定量技术,研究了黏虫MagR、Cry2基因的基因序列特征及其表达模式。结果表明,黏虫MagR基因编码131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14.17 kD,等电点为9.3,具有多个铁硫簇结合位点;黏虫Cry2基因编码757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87.04 kD,等电点为8.73。羽化后不同日龄迁飞型黏虫成虫各部位Cry2基因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羽化后3 d成虫头部和胸部Cr

    植物保护 2021年3期2021-06-29

  • 河南信阳、漯河黏虫种群对6种杀虫剂的敏感性
    了信阳和漯河两地黏虫种群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和氯虫苯甲酰胺等6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信阳种群对6种药剂的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辛硫磷、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高效氯氟氰菊酯,LC50分别为:0.035、0.230、3.566、3.716、5.025、13.315 mg/L;漯河种群的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毒死蜱、辛硫磷、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LC50分别为:0.053、0.734、3.0

    植物保护 2021年3期2021-06-29

  • 漯河市高空灯下迁飞性蛾类害虫监测与分析
    Hübner)、黏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小地老虎Agrotis ipsilon (Rottemberg)、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 (Mschler)和草地贪夜蛾Sfrugiperda (J.E.Smith),螟蛾科主要包括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不同种类间年诱虫量差异较大。从5年的诱虫总量来看

    植物保护 2021年3期2021-06-29

  • 农林病虫自动测控物联网系统(ATCSP)对吉林省4种主要鳞翅目害虫的监测效果
    地螟、小地老虎、黏虫4种主要鳞翅目害虫的监测效果,2019年5月21日—10月10日在吉林省公主岭市陶家屯开展了该系统对上述4种害虫的监测试验,对比远程监测识别害虫与实地调查确认害虫的种类、数量与发生动态。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自动拍摄上传害虫照片,两种方式得到的4种害虫监测数据基本一致,成虫动态曲线基本一致,峰期及峰日一致。可以利用ATCSP系统远程监测上述4种鳞翅目害虫的发生数量和发生动态,具有减少虫情监测人员的下地次数、提高监测预警自动化水平等作用,在完

    植物保护 2021年3期2021-06-29

  • 河南漯河黏虫的越冬与寄生性天敌
    451450)黏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是我国玉米、小麦和水稻三大主要粮食作物的重大害虫,每年在我国南北往返迁飞为害,具有突发性、暴发性、毁灭性的特点,对我国粮食安全有重大威胁[1]。黏虫的耐低温能力较弱,且无滞育特性。20世纪中后期,我国对黏虫越冬情况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地区的南方(大致为27°N以南),黏虫可终年繁殖为害;1月份0~8℃等温线间(大致为27°~33°N)黏虫多以幼虫或蛹越冬,1月份0℃等温

    山东农业科学 2021年4期2021-05-13

  • 黏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祥盛摘要 综述了黏虫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介绍了黏虫主要天敌种类,论述了植物源提取物、性信息素、昆虫不育技术、转基因技术在防治黏虫中的运用,并讨论了生物防治现在存在的一些弊端和往后有效持续控制黏虫的发展趋势。关键词 黏虫;生物防治;天敌中图分类号 S47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04-0010-06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04.004Research Progress on Bio

    安徽农业科学 2021年4期2021-03-18

  • 3种植物饲料对黏虫生长发育及饲喂蠋蝽效果的影响
    种植物饲料饲养对黏虫生长发育、繁殖及饲喂蠋蝽的影响,为指导人工大规模饲养黏虫、蠋蝽,优化黏虫、蠋蝽饲养方案以及探索新的黏虫人工饲料配方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用室内人工饲养的方法,以人工饲料作为对照,比较3种植物饲料饲喂黏虫的生育历期、死亡率、化蛹率、羽化率、产卵量及饲养蠋蝽的生育历期、死亡率、平均取食量和单雌平均产卵量。[结果]白菜叶饲喂的黏虫生育历期为21.33 d,3龄以下死亡率低,黏虫化蛹率95.33%,羽化率73.81%,平均产卵量16.14粒/

    安徽农业科学 2021年1期2021-03-01

  • 3种绿肥对黏虫营养生理的影响
    索绿肥推广种植对黏虫暴发可能带来的风险,本研究测定了黏虫对绿肥的营养利用情况及绿肥中营养物质和次生物质对黏虫取食量的影响。分别测定了黏虫对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 Roth、箭筈豌豆V.sativa L.等3种绿肥的营养利用情况,并用玉米Zea mays L.作为对照,对这4种植物的相关营养物质和次生物质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种植物对黏虫幼虫的取食、食物利用、食物转化、消化以及幼虫的生长

    植物保护 2020年6期2020-12-28

  • 保护性耕作中玉米螟虫和玉米旋心虫的为害特点及其防治分析
    玉米螟;旋心虫;黏虫;玉米蚜虫;蝼蛄由于保护性耕作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土壤有机体,不同的机器类型、作业时间(秋季或春季)、深度和作业次数对虫害的生存有不同的影响。由于昆虫是冷血生物体,所以它的生长速度受周围温度调节。作物残茬通过反射阳光和减轻土壤水分蒸发,可以缓和湿度,所以生活在土壤中的昆虫在保护性耕作条件下,要生长得相对慢些。例如免耕制玉米地中,玉米食根虫成虫的最初出现就得到了延迟。作物残茬对土壤温度的调节作用,也影响昆虫的越冬。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冬季积雪不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0年5期2020-11-03

  • 陆良县黏虫种群监测与卵巢发育特征
    良655600)黏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又名行军虫、剃枝虫,为鳞翅目,夜蛾科昆虫,主要危害稻、玉米等作物,具有群聚性、迁飞性、杂食性等特点,是云南省主要的粮食作物害虫之一。仅2013年云南省12个州(市)黏虫发生面积为16.04万hm2,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1]。陆良坝子是云南省第一大坝区,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63 hm2,是云南省的重要粮仓之一。近年来,虽然农作物种植结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但黏虫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造

    云南农业科技 2020年5期2020-10-14

  • 探索以黄粉虫蛹为食物繁育蠋蝽的可行性
    别取食黄粉虫蛹、黏虫(Mythimna separata)蛹和幼虫3种不同食物后的发育历期、死亡率、成虫体重及产卵量等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蠋蝽取食黄粉虫蛹能正常完成世代发育,其中,取食3种食物的蠋蝽成虫体重无显著性差异。蠋蝽取食黄粉虫蛹,若虫历期为27.97 d,显著低于黏虫蛹组的25.30 d,与黏虫幼虫组31.27 d之间差异显著;若虫期死亡率为26.67%,明显低于取食黏虫蛹和黏虫幼虫的33.33%、83.33%,与黏虫幼虫组之间差异显著;世代单雌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14期2020-10-09

  • 凌海市三代黏虫发生趋势与防治建议
    19年凌海市三代黏虫中等偏重发生,同时,草荒地、杨树林地及其周围农田存在点片暴发为害成灾的风险。三代黏虫主要为害玉米、谷子、高粱、花生、水稻等农作物,防治适期在8月初至8月中旬。广大农民应密切注视虫情动态,及时防治,一旦发现大面积高密度虫情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1 虫情特点一是蛾量大。凌海监测点虫情测报灯监测,7月17日至28日单台测报灯共计诱蛾1546头,雌雄比为970∶576,蛾峰日为7月22日386头。二是虫龄不整齐。剖卵检测虫情发育进度不整齐,

    新农业 2020年5期2020-06-01

  • 两种虫蛹冷藏存活率及其作为配对期食物对蠋蝽产卵的影响
    物的优化,研究了黏虫蛹和黄粉虫蛹低温保藏后的存活率及其作为配对期食物对蠋蝽产卵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粉虫蛹和黏虫蛹在6 ℃保藏30 d后的存活率分别为89.33%、22.67%;蠋蝽配对期以冷藏黄粉虫蛹为食物,其总产卵量、单次平均产卵量、孵化率均显著高于以冷藏黏虫蛹为食物;蠋蝽对冷藏黄粉虫蛹的捕食偏好高于冷藏黏虫蛹。以冷藏的黄粉虫蛹作为配对期食物对提高蠋蝽人工扩繁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黏虫;黄粉虫;蠋蝽;产卵;冷藏Survival Rate of Two

    中国烟草科学 2020年2期2020-05-25

  • 玉米黏虫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暴苗苗摘 要:黏虫是常年危害禾本科作物主产区的重要害虫之一,防治玉米黏虫对禾本科作物的稳产和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玉米黏虫的发生规律,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技术。关键词:玉米;黏虫;综合防治文章编号:1004-7026(2020)06-0108-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435.132        文献标志码:A玉米是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黏虫是常年危害禾本科作物主产区的害虫之一,因此防治玉米黏虫对粮食稳产和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随着“

    山西农经 2020年6期2020-04-29

  • 龙胜县黏虫发生概况及综合防治技术
    农业)科研专项“黏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取得了很好的防控效果。本文介绍了龙胜县黏虫的发生情况,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包括水稻健身栽培、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以期为黏虫综合防治提供参考。关键词    黏虫;发生概况;综合防治技术;广西龙胜中图分类号    S435.112.9        文献标识码    B黏虫(Mythimna separata),俗称五色虫、虸蚄,谷类作物害虫,属昆虫纲鳞翅目夜蛾科。成虫淡灰褐色,雌蛾体长约17~20 mm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5期2020-04-09

  • 玉米粘虫发生、危害及综合防治方法
    5300)对玉米黏虫进行有效的防治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减低其对于玉米产量以及质量的影响。本文在对玉米粘虫的防治工作进行讨论的过程中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进行讨论。第一阶段,对玉米粘虫的危害性进行讨论。第二阶段对玉米粘虫的发生原因进行讨论。第三部分对现阶段有效的玉米粘虫防治方法进行讨论。以保证文章能够尽可能全面的对玉米粘虫的防治工作进行讨论,并能够为人们的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1 玉米粘虫的危害性玉米粘虫又被称为五色虫,行军虫等等,其是我国玉米生长过程中的主要病

    农家科技中旬版 2020年2期2020-03-18

  • 短序醉鱼草提取物对3种鳞翅目昆虫杀虫活性研究
    6种植物提取物对黏虫3龄幼虫和小菜蛾3龄幼虫的拒食和毒杀活性,发现短序醉鱼草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拒食和毒杀作用。进一步测定了短序醉鱼草提取物对3种鳞翅目昆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短序醉鱼草提取物对黏虫幼虫和小菜蛾幼虫均具有拒食和毒杀作用,其24 和48 h的AFC50分别为0.401 、0.288和1.291 、0.898 mg/mL,7 d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6.25%和63.75%。对菜青虫则主要表现为毒杀作用,其48 和72 h的LC50分别是0.246

    安徽农业科学 2020年1期2020-02-02

  • 草地螟和黏虫突发应急防控技术措施
    发性害虫草地螟和黏虫在我国部分省份时有发生,甚至有的省份会大范围发生,对种植业威胁极大,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草地螟和黏虫的迁飞性、突发性强,具有间歇性暴发、杂食、集中和迁徙危害的特点。为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各地要做好预防突发性害虫为害的宣传,使广大农户掌握草地螟和黏虫突发防控技术措施,及时、主动、有效地控制其危害。关键词:草地螟;黏虫;突发;应急;防控技术措施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01-0081-02       中图分类号:

    种子科技 2019年1期2019-09-10

  • 黏虫CYP9A113基因的克隆及外源物质对基因表达的诱导效应
    琪 樊东摘要 黏虫是我国作物上最重要的害虫之一。细胞色素P450能够参与昆虫外源物质代谢。本研究采用RACE技术克隆了一条编码黏虫P450基因的cDNA序列,并通过Real-time PCR技术,检测了4种外源物质对该基因表达的诱导效应。该基因被国际P450命名委员会命名为CYP9A113,GenBank登录号为KY436739。利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的LD50处理黏虫3 h,LD10、LD30和LD50处理12 h和24 h,可诱导表达CYP9

    植物保护 2019年4期2019-09-04

  • 草地贪夜蛾形态特征及与3种玉米田为害特征和形态相近鳞翅目昆虫的比较
    .litura和黏虫Mythimna separata在玉米上往往混合发生,且形态相近,容易混淆。本文详细描述了草地贪夜蛾卵、幼虫、蛹和成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并比较了其与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和黏虫的幼虫和成虫的形态差异。本文为草地贪夜蛾的准确鉴别和田间调查提供依据,并为草地贪夜蛾的精准测报奠定基础。关键词草地贪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黏虫;形态特征中图分类号:S435.132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88/j.zwbh.2019080草地贪夜蛾Sp

    植物保护 2019年2期2019-07-23

  • 绿僵菌侵染对黏虫免疫反应的影响
    罗礼智摘要为揭示黏虫被病原菌侵染后的免疫应答机制,本试验分析比较了黏虫幼虫被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anisopliae侵染后不同时间其血淋巴蛋白含量、免疫关键酶系(酚氧化酶PO,溶菌酶)活性、抗菌活力以及血细胞数量等免疫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受绿僵菌侵染后,黏虫6龄幼虫血淋巴蛋白含量在侵染初期(6h和24h)显著高于对照,侵染48、72和96h后幼虫血淋巴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对照。且侵染后幼虫血淋巴PO活性也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侵染初期(

    植物保护 2019年2期2019-07-23

  • 不同寄主植物对黏虫体内能源物质的影响
    萍 王丹阳摘要黏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是一种世界性害虫。为了明确不同寄主植物对黏虫幼虫体内能源物质的影响,选取了玉米、小麦、燕麦、老芒麦4种黏虫的禾本科寄主植物对黏虫进行饲喂,并测定黏虫3、4、5龄期幼虫体内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及甘油酯的含量;测定了4种寄主植物粗蛋白及粗纤维的含量,并与黏虫能源物质含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喂食燕麦的黏虫体内可溶性蛋白含量达到263.84ug/mg,显著高于其他3种植物(P0.05);

    植物保护 2019年2期2019-07-23

  • 黏虫蛹性别的快速鉴别方法
    李世民摘要根据黏虫mythimna separta(Walker)蛹生殖孔的位置、腹部腹节的外部形态学特征、生殖孔(产卵孔)至排泄孔之间的距离,快速、准确鉴别黏虫蛹性别。雌蛹第8腹节腹面中央的生殖孔与第9腹节的产卵孔连接形成一纵裂缝,裂缝两侧平坦,无突起。生殖孔下端与第9腹节的前缘连接、产卵孔下端与第10腹节的前缘连接,形成2个明显的“人”字纹。雄蛹第8腹节无纵裂缝,在第9腹节腹面中央的生殖孔呈现的纵裂缝连接第10腹节,裂缝两边各有一个半圆形瘤状突起。雌

    植物保护 2019年2期2019-07-23

  • 奇异的黏虫
    讲述,使我了解了黏虫对农业生产危害的严重性、识别的基本要点、主要生活习性、在一年中的简要发生规律和及时有效防治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妈妈认真细心的工作态度,使我认识到了细节决定成败的深刻含义。【关键词】黏虫  黏虫饲养  发生规律【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166-02我的妈妈是一个养虫工,她在一所国家重点高校的害虫防治实验室养虫,这个实验室不大,但每年也有20多个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在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13期2019-06-20

  • 转聚合cry1A.105、cry2Ab2和cp4epsps基因抗虫耐除草剂玉米的田间抗性评价
    种对亚洲玉米螟、黏虫和棉铃虫的抗虫效果;通过喷施除草剂后调查玉米植株的存活率,评价上述品种对除草剂的耐受性。田间试验结果表明:‘ND6708YGRR和‘ND6515YGRR两个转基因玉米品种对亚洲玉米螟、黏虫及棉铃虫的抗性水平均为高抗,且在4叶期和8叶期喷施草甘膦后其受害率均为0,而同型对照品种和当地对照品种喷施同剂量草甘膦后受害率为100%。综上,聚合cry1A.105、cry2Ab2和cp4epsps基因,具有抗虫耐除草剂复合性状的玉米品种‘ND670

    植物保护 2019年1期2019-06-11

  • 茶小绿叶蝉天敌友好型黏虫色板的研发及应用技术
    ,茶园中广泛应用黏虫色板对一些害虫进行监测和诱杀。随着植保技术的发展,高效精准和环境友好已成为茶产业害虫无公害防治策略的必然趋势。传统的黏虫色板在茶园中应用已存在缺陷,例如大量诱杀非目标害虫、基板难以降解或降解周期长等。因此,需对黏虫色板进行改进来降低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一、黏虫色板简介1.设计原理相当一部分取食嫩叶的害虫,其视觉感器对颜色非常敏感,尤其是对长波可见光的强度变化异常灵敏,其中的一部分对黄色表现出强烈的偏爱性,有些害虫甚至对蓝色也表现出偏爱性

    中国茶叶 2019年3期2019-03-20

  • Met基因在黏虫生殖中的功能分析
    沉默Met基因后黏虫Mythimna separata的Vg基因表达、卵巢发育和生殖行为,旨在探究Met基因在黏虫生殖过程中的功能。结果表明当Met基因沉默后,与卵巢发育密切相关的卵黄原蛋白(vitellogenin, Vg)基因表达量下调了50%,从而显著抑制了卵巢发育,并导致产卵显著延迟、产卵历期显著缩短,产卵量显著下降。结果表明Met基因是黏虫生殖发育过程中的关键受体基因,它通过调节后续Vg的表达和沉积,来达到控制卵巢发育,从而调控生殖作用。关键词

    植物保护 2019年6期2019-02-10

  • 植物挥发物对黏虫性诱剂引诱效果的影响
    江幸福摘要 :黏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是一种重要的季节性、远距离迁飞害虫,近些年在我国的发生有明显加重的趋势。本试验运用电生理学技术和风洞技术,测定黏虫的触角对5种植物挥发物的反应,并进一步评价了植物挥发物与黏虫性诱剂在田间联合应用对成虫的诱捕效果,为黏虫性诱剂的高效利用和虫情监测提供依据。电生理学试验结果表明,黏虫雌、雄蛾对苯乙醛、芳樟醇、Z 3 己烯基乙酸酯的反应有显著差异(P關键词 :黏虫; 性诱剂; 植物源挥发物;

    植物保护 2019年6期2019-02-10

  • 昆虫病原线虫与Bt联用对黏虫的防治效果
    虫与Bt联用后对黏虫致病力的协同增效作用,本研究分别测定了自主分离获得的一种新嗜菌异小杆属线虫Heterorhabditis sp.(LF)和实验室保存的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Hb)线虫对黏虫的致病力;比较了两种Bt菌株(HD1和G03)对黏虫的毒力差异,开展了G03对黏虫的毒力测定试验;明确了室内和田间试验条件下两种线虫(LF和Hb)与G03联用对黏虫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黏虫的死亡率随两种线虫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在1

    植物保护 2019年6期2019-02-10

  • 柬埔寨农林渔业部提醒农民提防玉米黏虫
    发现有一种新玉米黏虫正在大肆破坏玉米,截至11日已有1万多hm2的玉米田受到影响。据农林渔业部的消息指出,玉米黏虫已影响了1.11万hm2的玉米田,其中拜灵省2 544 hm2、马德望省3 033 hm2、卜迭棉芷省4 715 hm2、特本克蒙省850 hm2。消息还指出,为了预防该害虫继续破坏更多玉米田,农业总局必须采取消灭玉米黏虫措施,通过防治该害虫来保护农作物。全国各省市农业局必须定时检查,如发现疑是有玉米黏虫,必须立即向上级汇报,以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19年7期2019-01-05

  • 北票地区玉米黏虫综合防治措施
    每年都有不同程度黏虫发生。玉米黏虫不同于一般的害虫,其存在潜伏期长且具有迁移性,阴雨时间大规模爆发,杂食偏爱玉米,经常爆发于我国的东北和华北一带,北票地区恰好在七八月份降水比较多,这个降水量适合黏虫的生存,并且在七八月份的气候、温度和土地条件,都很适合黏虫的习性。一旦爆发,范围是十分大的,并且很难找到源头,因此防治是必要的。1 虫情监测及预测预报方法首先要严密监测二代黏虫发展动态,迅速组织技术人员对本市虫情开展全面普查,尤其对谷子、玉米等作物田要深入田内逐

    现代农业 2018年9期2018-10-09

  • 辽宁省北票市黏虫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
    0)1 形态特征黏虫学名 (Pseudaletia separata Walker)属鳞翅目夜蛾科,又称剃枝虫、行军虫。成虫体长17~20mm,翅展35~45mm,淡黄色或淡灰褐色,前翅中央近前缘有2个淡黄色圆斑,外侧圆斑较大,其下方有1小白点,白点两侧各有1小黑点,由翅尖斜向后伸有1暗色条纹。卵呈馒头形,卵粒排列成链状卵块。幼虫头有暗褐色网纹,头正面有近八字形黑褐色纵纹,体色多变,背面的底色有黄褐色、淡绿色、黑褐色至黑色,大发生时多呈黑色。蛹黄褐色至红褐

    现代农业 2018年8期2018-09-05

  • 黏虫咽侧体抑制神经肽基因克隆与成虫期表达模式分析
    罗礼智摘要为明确黏虫咽侧体抑制神经肽基因(allatostatin, AST)在调控黏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 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 JH)中的功能,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获得的黏虫AST基因cDNA全长序列902 bp,开放阅读框378 bp,编码125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14.33 kD,等电点为9.25,具有C型AST典型的PISCF序列。进化树分析表明,黏虫AST氨基酸序列与一点黏虫

    植物保护 2018年1期2018-05-14

  • 新嫁接枣树对枣黏虫越冬场所和虫态的影响
    探索枣树嫁接对枣黏虫越冬场所和虫态的影响,调查了枣树主干、主枝、侧枝嫁接部位、主干绑缚防虫带部位枣黏虫的越冬情况。结果表明,在10~15年生枣树(尚未形成老翘皮)的新嫁接区,枣黏虫已向新越冬场所转移,在4个调查部位均有越冬蛹,以主干防虫带处越冬蛹数最高,平均达16头左右,其次为主干和主枝嫁接部位,平均达6~8头,越冬蛹存活率均在60%以上。另发现枣黏虫除以蛹越冬外,在新嫁接处还有越冬幼虫存在,这些幼虫可能会对枣树的新愈伤组织造成危害。本研究表明枣树栽培模式

    植物保护 2018年1期2018-05-14

  • 二三代黏虫发生规律调查及绿色防控技术应用
    0)1 形态特征黏虫学名 (Pseudaletia separata Walker)属鳞翅目夜蛾科,又称剃枝虫、行军虫。成虫体长17~20mm,翅展35~45mm,淡黄色或淡灰褐色,前翅中央近前缘有2个淡黄色圆斑,外侧圆斑较大,其下方有1小白点,白点两侧各有1小黑点,由翅尖斜向后伸有1暗色条纹。卵呈馒头形,卵粒排列成链状卵块。幼虫头有暗褐色网纹,头正面有近八字形黑褐色纵纹,体色多变,背面的底色有黄褐色、淡绿色、黑褐色至黑色,大发生时多呈黑色。蛹黄褐色至红褐

    现代农业 2018年1期2018-02-01

  • 湖北省汉江中游黏虫成虫种群动态监测与分析
    振式杀虫灯调查了黏虫(Mythimna separata)成虫种群的发生动态。根据调查结果推测湖北省境内汉江中游流域均可能为黏虫常年越冬地,蛹及成虫均可越冬,为1代黏虫多发区;越冬代成虫在3月中下旬出现峰值,4月为1代黏虫幼虫期,幼虫大量发生,主要为害小麦,5月中下旬至6月中上旬为1代黏虫成虫高峰期,此后在7月上中旬成虫可能会有个小峰值,但8月之后基本不再出现成虫峰值。关键词:黏虫(Mythimna separata);成虫;种群动态;迁飞中图分类号:Q9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21期2017-11-30

  • 柳河县黏虫的发生与防治
    关键词:柳河县;黏虫;趋势;防治中图分类号: S433.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14.028通过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公主岭院区和通化市农业科学院区设置的测蛾器、草把等设施的监测结果以及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各地监测结果分析,对2017年吉林省局部地区二代粘虫发生情况及发生趋势进行预测:1 监测情况5月24日~6月1日,公主岭诱蛾器诱得粘虫成虫数量148头,相同处理条件下,数量为近年来同时期最高(2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7年7期2017-07-15

  • 玉米田三代黏虫防治要点
    常永霞玉米田三代黏虫防治要点鹿邑县农业局 常永霞2017年7月因河南省强对流天气偏多,局部出现暴雨等灾害性天气,致使二代黏虫成虫随下旋气流降落河南省,加之滞留本地的虫源,三代黏虫在河南省多地玉米田发生为害,严重地块每平方米虫量在20~30头。因此,河南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于2017年7月25日,向全省下发了《关于迅速开展3代黏虫查治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务必充分认识三代黏虫危害的严重性和防治工作的紧迫性,立即行动起来,迅速掀起查治高潮。为方便大家及早着

    河南农业 2017年12期2017-02-01

  • 山西:吉县多措并举统防统治果园黏虫
    并举统防统治果园黏虫本刊讯 山西省吉县部分果园8月2日发现黏虫以来,县果业中心及时采取措施,组织技术人员下乡核实灾情,制定黏虫防治方案,利用各种平台广泛宣传,并进村入园进行指导,防治工作扎实有效。8月8日,县果业中心邀请全国植保专家马恩正教授在柏山寺乡西岭示范园区对黏虫等病虫害防治与当前土肥水管理等技术进行培训。培训现场,专家带领大家实地查看黏虫为害情况,分析原因,并对具体的防治方法进行了演示。培训期间,县果业中心还组织无人机植保企业现场试验高空喷洒黏虫

    中国果业信息 2017年8期2017-01-13

  • 黏虫和劳氏黏虫形态特征比较
    02)基础知识黏虫和劳氏黏虫形态特征比较马丽1#,高丽娜2#,黄建荣2,李国平2,田彩红2,封洪强2*(1.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郑州451450; 2. 河南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华北南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郑州450002)黏虫和劳氏黏虫往往混合发生,给小麦、玉米和水稻等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本文从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虫态分别描述了这两种黏虫在形态特征上的差异。两种黏虫卵无差异。低龄幼虫

    植物保护 2016年4期2016-09-14

  • 黏虫幼虫和蛹过冷却点及结冰点的测定
    02)研究简报黏虫幼虫和蛹过冷却点及结冰点的测定段云,巩中军,李慧玲,苗进,蒋月丽,李彤,武予清*(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河南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华北南部有害生物治理重点实验室, 郑州450002)为初步探明黏虫的耐寒能力,对室内饲养黏虫不同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蛹期过冷却点和结冰点与性别及蛹重的关系。结果表明,黏虫不同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幼虫期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的平均值分别为

    植物保护 2016年4期2016-09-14

  • 一代多发区黏虫发生偏早,二代多发区需提前防控
    93)一代多发区黏虫发生偏早,二代多发区需提前防控江幸福*, 张 蕾, 程云霞(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当前,一代多发区黏虫正在我国江淮流域等地陆续化蛹、羽化,这代黏虫羽化后除少部分继续滞留在原地外,其余大部分成虫将向东北、西北和西南等二代多发区迁飞,其中东北地区是这代黏虫的主要迁入地。因此,该世代黏虫的发生情况、虫源基数和发育进度等直接影响二代多发区黏虫的发生为害程度。根据2012-2013连续两

    植物保护 2014年3期2014-02-06

  • 警惕3代黏虫发生,立即做好监测和防治工作
    20个省市发生了黏虫为害,包括近期发生严重的山西省。由于今年2代黏虫幼虫的发生范围广、密度高,部分地区还出现了作物被吃光的惨状,因此,潜在的3代黏虫的虫源数量可能较大。另外,进入2代黏虫羽化期,即7月中下旬以来,北方地区降雨量偏大,适宜黏虫产卵的生境增多。目前已经进入了3代黏虫发生为害期,将发生的为害高峰期是作物的生长后期,一旦黏虫暴发成灾,便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做好今年3代黏虫的监测、防治工作,减少黏虫造成的灾害损失,十分紧迫和重要。1 做好黏虫

    植物保护 2013年4期2013-01-27

  • 2012年三代黏虫大发生原因初步分析
    )2012年三代黏虫大发生原因初步分析张云慧1, 张 智1, 姜玉英2, 曾 娟2, 高月波3, 程登发1*(1.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2.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北京 100026;3.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公主岭 136100)黏虫是我国粮食作物重要迁飞性害虫之一,2012年8月上旬三代黏虫在我国华北北部和东北部分地区突然暴发,发生面积和为害程度为近十年罕见。本文通过探照灯的多年连

    植物保护 2012年5期2012-08-27

  • 三代黏虫局部暴发对北京市秋粮生产无大的影响
    三代黏虫局部暴发对北京市秋粮生产无大的影响受特殊气象条件影响,2012年7月下旬以来,东北、华北等地三代黏虫相继暴发,发生面积之大、范围之广、密度之高为近10年罕见,三代黏虫发生面积累计达373万hm2,严重虫害面积43.3万hm2,对玉米等秋季农作物生产安全形成严重威胁。8月上旬以来,北京市大面积发生三代黏虫,局部发生较重(封面照片),全市发生面积约4万hm2,达到防治指标(百株虫量≥30头)面积2.6万hm2,分别占夏玉米播种面积的60%和40%。发生

    植物保护 2012年5期201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