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期

  • 油菜茬后4个播期对杂交籼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6月5日等4个播期,研究油菜茬后不同播期对杂交籼稻品种生育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生育时期随播期推迟而相应顺延,且播抽天数逐渐缩短,灌浆天数逐渐延长,全生育期天数呈先缩短后延长再缩短的趋势;随着播期的推迟,各品种产量表现不同,其中旌1优华珍、宜优1611、隆两优534产量逐渐下降,而甬优4949、C两优华占和神9优28产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C两优华占在播期5月15日产量最高;随着播期推迟,各品种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不同程度降低,而

    南方农业·上旬 2023年7期2023-10-09

  • 鲁东地区小麦茎基腐病防控技术应用试验初报
    同药剂拌种、不同播期播种,以及选择不同小麦品种,研究确定小麦茎基腐病的有效防治方法。结果表明:1)用300 mL三氟吡啶胺混合200 mL酷拉斯进行拌种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最佳。2)山农38、邯郸14-4610等小麦品种的抗茎基腐病能力较强。3)适当晚播可显著降低病菌的侵染率。关键词 小麦;茎基腐病;药剂;播期;品种选择;鲁东地区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1.033

    南方农业·上旬 2023年6期2023-09-03

  • 播期对大豆产量及品质影响研究进展
    趋势。因此,适宜播期地确定在大豆栽培技术中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形成。文章详细综述了播期对大豆农艺性状、光合性能、干物质积累、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关键词:大豆;播期;产量;品质;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S565.1                            文献标志码:A大豆属典型短日照、高植物蛋白的经济和油料作物,因其富含营养物质、用途多样化使大豆在国民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豆科

    甘肃科技纵横 2023年1期2023-06-21

  • 不同密度与播期对马铃薯原种产量的影响
    ~50 g)不同播期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以庄薯3号为指示品种,在甘肃省庄浪县马铃薯主产区通化镇通边村进行了原原种不同栽培密度与播期对马铃薯植株生长发育及原种产量影响试验。结果表明,5月5日播种,当原原种播种密度为14.7万株/hm2时,马铃薯生物学性状表现最好,原种产量和中薯率最高,分别为3.572 1万kg/hm2、45.53%,可在类似高寒阴湿区推广小型化原种繁育栽培。关键词   马铃薯;密度;播期;产量1   试验目的探究马铃薯原原种在不同

    西北园艺·蔬菜 2023年1期2023-06-14

  • 不同播期对食用向日葵产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
    要:为了研究不同播期对食用向日葵的影响,为酒泉及同类地区食用向日葵栽培技术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以食用向日葵新品种酒葵130为指示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7个播种期对生育期、出苗率、单株产量、单盘粒数、百粒重、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4月21日播种的食用向日葵产量最高,折合4 266.9 kg/hm2。其次是4月14日播种处理,折合产量4 187.5 kg/hm2; 4月28日播种处理的折合产量为4 062.5 kg/hm2。综合分析,在酒泉市及同类地

    甘肃农业科技 2023年2期2023-05-30

  • 不同播期对胡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试材,研究了不同播期对胡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胡麻生长发育影响显著,生育期随着播期的延后而缩短,生育进程则加快,播期每推迟7 d,生育期则缩短3~4 d。播期延后对胡麻出苗率、株高、单株分茎数、主茎分枝数、单株果数、单株粒重等主要农艺性状影响较大,且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而对蒴果大小、千粒重影响则不显著。不同播期处理对胡麻品种的折合产量影响显著,陇亚10号、定亚24号、陇亚13号的折合产量均以3月24日播期处理最高,分别为2 493.3、

    甘肃农业科技 2023年4期2023-05-07

  • 气候变化下播期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调控研究进展
    热点。可通过调整播期,形成玉米生育期与原有气候因子时间上的错位,探究气候变化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综述播期对玉米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研究进展,着重分析温度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播期对玉米关键生育期(苗期、穗期、花期、灌浆期)的影响,以及播期对玉米光合作用、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展望未来,可通过模拟不同播期条件下光温因子的变化,探究播期调控下玉米生育后期氮素积累、分配规律与光合生产之间的影响机制,揭示不同播期下玉米生长发育与

    南方农业·上旬 2022年6期2022-07-07

  • 不同播期下京农科728机械粒收质量性状研究
    月14日6个不同播期处理,研究了在不同播期处理下京农科728在阜南县种植的生育进程、农艺性状、机械粒收质量性状等表现,以期为当地玉米高产提供理论借鉴。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期延迟,京农科728玉米的生育期逐渐缩短,出苗率、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等整体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籽粒破碎率、含水率均逐渐增加,产量先增加后降低,5月30日和6月4日播期的产量高、籽粒适合机收、倒伏率及空秆率均较低,因此建议阜南县种植京农科728玉米品种的最佳播期为5月30日— 6月4日。关键

    种子科技 2022年9期2022-06-21

  • 不同播期对优质专用小麦新麦26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草沟镇种植适宜的播期,选择10月5日、10月10日、10月15日、10月20日、10月25日、10月30日等6个不同的时间进行播种,比较各播期处理下新麦26越冬期植株生长发育的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产量、籽粒品质等。结果表明:10月15日、20日、25日播种处理下新麦26的产量相对较高,分别达到8284.50、8422.50、8122.50kg/hm2,秕籽率及黑胚率均较低。因此,新麦26在草沟镇种植,10月15—25日是适宜的播种期。关键词:新麦26;播期

    安徽农学通报 2022年9期2022-06-14

  • 播期和密度对小麦百农207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
    县推广种植适合的播期、密度,特开展了田间试验,以穗长、株高、全生育期、产量结构、产量等主要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百农207小麦在上蔡县适合的播期在10月10—20日、适宜的基本苗密度在375~425万/hm2;在此播期、密度下,百农207的产量结构协调、生育进程合理,有利于发挥出品种的增产潜力。关键词:播期;密度;小麦;百农207;产量;农艺性状中图分类号 S512.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2)09-0039-03小麦是我国重

    安徽农学通报 2022年9期2022-06-14

  • 北京房山区山地景观荞麦适宜播期研究
    作用,开展了荞麦播期试验,研究播期对荞麦观赏期和株高的影响。结果表明,房山区荞麦春播适宜播期为4月5 — 16日,花期为70 d左右,初花至倒伏亦为70 d左右,封行至倒伏为60 d左右,盛花至倒伏可以持续60 d左右,观赏持续期最长;夏秋播适宜播期为7月20日至8月25日,植株不易发生倒伏,花期在34~57 d,其中7月20日左右播种最佳,花期达57 d;5月7日至6月9日也可播种,初花至倒伏在21~49 d;6月25日至7月5日不适合播种。关键词:荞麦

    甘肃农业科技 2022年5期2022-06-09

  •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春玉米品种“镇玉208”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验材料,研究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其生育进程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播期一致的情况下,种植密度不会明显改变“镇玉208”的生育进程;种植密度一致的情况下,播期推迟会导致“镇玉208”全生育期缩短。通过对产量结构及产量的分析,发现适合镇坪县当地气候的播期为4月16—23日,适宜的种植密度为5.25万~6.00万株·hm-2。关键词 春玉米;“镇玉208”;播期;种植密度;产量中圖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

    南方农业·上旬 2022年8期2022-05-30

  • 不同播期与栽培密度对“淮麦22”生育进程及产量的影响
    市阜南县种植中的播期、栽培密度与生育期、产量之间的关系,于2020—2021年设置了5个播期、5个栽培密度共25个处理,比较了不同播期与栽培密度对“淮麦22”的生育进程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生育进程有一定的影响,栽培密度对生育进程没有明显的影响;播期不变的基础上,随着栽植密度的增加,产量先增加后降低;栽植密度不变的基础上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先增加后降低;以10月26日播种、密度340万株·hm-2的处理产量最高。关键词 淮麦22;播期;栽培密度;產

    南方农业·下旬 2022年4期2022-05-24

  • 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运转与稻米品质对播期和行距配置的响应
    为材料,进行4个播期(B1、B2、B3、B4)和2种行距配置处理,以期寻求优质食味品质形成的栽培调控技术途径。结果表明,大穗型水稻茎鞘NSC积累、运转和穗质量显著高于常规穗粒兼顾性品种;播期对茎鞘NSC积累运转影响较大,除杂交晚粳甬优1526成熟期含量无显著差异外,抽穗、成熟期NSC含量及转运量、穗干质量表现为B2>B1>B3>B4,B2处理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播期;B2播期处理NSC转运率显著高于其他播期,其他播期品种类型间存在差异;随播期延迟,碾米品

    江苏农业科学 2022年8期2022-05-13

  • 山西中部小麦套种青贮玉米栽培技术研究
    的套种种植密度和播期是实现小麦玉米双增产的关键因素。 试验结果显示,大京九26在所有参试青贮玉米品种中产量位居第1,是比较适合小麦套种的青贮玉米品种;大京九26在该套种模式下的最佳种植密度是75 000株/hm 2,其最佳播期 5月22日。关键词 小麦套种青贮玉米;品种;密度;播期;产量;山西中部中图分类号 S 34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08-0033-03doi:10.3969/j.issn.0517-661

    安徽农业科学 2022年8期2022-05-09

  • 播种期对鲜食糯玉米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验材料,进行6个播期处理试验,播期设置分别为4月29日、5月9日、5月19日、5月29日、6月8日、6月18日。测定生育期、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秃尖长、单穗重、鲜整穗产量、鲜籽粒产量。结果表明,播期对鲜食糯玉米产量及相关性状均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播期的延迟,生育期缩短,播种至出苗期缩短,出苗至散粉的生理日期也缩短。株高、穗位高、穗长、单穗重、鲜整穗产量及鲜籽粒产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勢,在5月29日处理达到最大值,5月19日处理次之,6月18日处理最小

    安徽农业科学 2022年8期2022-05-09

  • 播期密度互作对红小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为材料,采用3个播期(主区)和5个密度(副区)的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播期和密度对连作红小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播期下随播种密度的增加,红小豆株高呈增加趋势,而茎粗、主茎分枝、主茎节数均呈减少趋势,荚长和荚宽变化不大且没有规律。随着播期推迟,红小豆株高、茎粗、主茎分枝、主茎节数和荚长均以5月29日播期处理最高。相同播期下,随着密度增加红小豆产量构成因素除5月14日播种处理的百粒重外,其余产量构成因素均呈降低趋势。红小豆单株荚数、荚粒

    甘肃农业科技 2022年2期2022-03-23

  • 高粱幼穗分化与叶龄指数的关联研究
    试材料,设置3个播期,观察幼穗分化进程及对应的叶龄,分析各分化阶段与叶龄及叶龄指数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1)高粱幼穗分化过程可划分为5个时期(营养生长期、生长锥伸长期、枝梗分化期、小穗小花分化期和雌雄蕊分化期),不育的有柄小穗可发育到雌雄蕊分化期。(2)随着播期的推迟,幼穗分化开始日期提前,持续时间缩短,穗分化各时期的叶龄和叶龄指数减小,但品种间存在差异。(3)高粱幼穗分化各时期与对应的叶龄指数存在直线回归关系,其方程通式为Yi=bXi+a(Yi:幼穗分

    广西植物 2022年2期2022-03-16

  • 圣豆24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分配和产量对播期的响应研究
    验材料,通过3个播期处理(6月5、15、25日),研究不同播期条件下大豆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大豆植株总生育期逐渐缩短,尤其对出苗至开花阶段生育期影响最大,对生殖阶段生育期影响较小。在开花期、鼓粒期、结荚期、成熟期,6月15日处理下的根、茎、叶片、叶柄、豆荚及单株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最高,且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干物质分配由营养器官逐渐向生殖器官过渡。大豆产量在6月15日处理达到最高,为3 310.27 kg/hm2,比

    安徽农业科学 2022年3期2022-03-04

  • 施用菌糠条件下播期对糯玉米籽粒营养品质的影响
    决定了玉米的适宜播期播期变化会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通过设置不同播期,研究施用菌糠条件下糯玉米籽粒营养及品质成分,为菌糠循环利用及高品质糯玉米生产提供理论指导。在施用双孢蘑菇菌糠条件下,以晋糯18为试验材料,设5个播期,研究其对晋糯18籽粒鲜食期和完熟期营养品质的影响。糯玉米籽粒不同生育期的营养及品质成分对播期的响应各有不同。晋糯18籽粒鲜食期和完熟期蛋白质和脂肪相对含量随播期的推迟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即B1>B2>B3>B4>B5。在B4播期条件下鲜食期

    江苏农业科学 2021年21期2021-12-09

  • 不同播期对马铃薯泉云4号生长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9日(Ⅳ期)5个播期试验,研究不同播期对马铃薯生育期、产量、生物学特性、茎叶生长和块茎发育的影响,并对各播期的气象资源量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泉云4号在闽南冬季种植,各播期间株高、茎粗和单株鲜薯质量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早播茎叶易徒长,晚播植株前期生长较缓慢、长势弱,后期块茎均膨大缓慢,产量偏低,均不利于丰产。11月19日(Ⅱ期)种植的马铃薯茎粗最粗(12.4 mm),播后75~90 d日增鲜重快速增重,单株块茎质量(683.0 g·株-1  )最重、

    福建农业科技 2021年9期2021-11-20

  • 不同播期播量对小麦中育9302产量及部分性状的影响
    为研究对象,采用播期、播量2个因素互作裂区试验方法,分析10月7日、10月14日、10月21日3个不同播期,112.5、187.5、262.5 kg/hm2 3个不同播量互作条件下对产量及一些性状的影响,并探讨中育9302在豫北地区的最佳播种时期和播种量。结果表明,播期为10月14日且播量为187.5 kg/hm2处理组合(A2B2)的产量最高,为8 811.56 kg/hm2。播期对中育9302的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影响不大。播期延迟后,千粒质量降低,穗

    江苏农业科学 2021年20期2021-11-19

  • 不同播期播量对小麦中育9302产量及部分性状的影响
    为研究对象,采用播期、播量2个因素互作裂区试验方法,分析10月7日、10月14日、10月21日3个不同播期,112.5、187.5、262.5 kg/hm2 3个不同播量互作条件下对产量及一些性状的影响,并探讨中育9302在豫北地区的最佳播种时期和播种量。结果表明,播期为10月14日且播量为187.5 kg/hm2处理组合(A2B2)的产量最高,为8 811.56 kg/hm2。播期对中育9302的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影响不大。播期延迟后,千粒质量降低,穗

    江苏农业科学 2021年20期2021-11-19

  • 秣食豆播期和混播比例对玉米叶倾角的影响
    结果表明,秣食豆播期对玉米叶倾角无显著影响;混播比例对玉米叶倾角影响显著,叶倾角均表现出随混播比例的增加而增大,混作的叶倾角均高于单作玉米的趋势;播种时期与比例互作显著,从大喇叭口期、抽雄期、吐丝期和灌浆期4个玉米生育期来看,均表现为单作下叶倾角最小,混播3株秣食豆的玉米叶倾角最大,下层叶叶倾角均大于上层叶叶倾角。关键词:玉米;秣食豆;播期;混播;叶倾角中图分类号:S513.04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21)17-0087-

    江苏农业科学 2021年17期2021-09-26

  • 青冈县汉大麻不同播期试验性对比
    :开展汉大麻不同播期试验,结果表明春播区处理2在4月29日播种的汉麻,无论后期产量还是品质表现较为突出,比较适宜青冈县与试验区相同自然环境下的汉麻种植区播种;同时表明秋播越冬播种的汉麻可以在试验区的自然环境条件下正常生长发育。关键词:播期;汉大麻;试验;青冈县随着青冈县汉麻产业的发展,汉麻种植面积逐年加大,但是汉麻产量一直保持在前几年的水平上,为了进一步探讨汉麻产量形成因素,青冈县农技部门从汉麻播期入手,通过不同播期试验性对比,找寻出适宜青冈县汉麻种植的最

    新农民 2021年23期2021-09-17

  • 不同播期对玉米生育时期和产量的影响
    在大兴农场的最晚播期为6月5日可以安全成熟,以5月25日笌播产量最高达668.3㎏/667㎡。关键词:德美亚1号;播期;产量性状玉米是黑龙江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近267万hm2。玉米具有产量高、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强、用途广等特点,其产量受环境因素、地理条件及栽培方式等影响很大,人为调控播种时期一直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因此,了解不同播期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在生产上具有重要的意义。1  试验材料与方法1.1  試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设在

    新农民 2021年13期2021-09-16

  • 播期、播量对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水平的影响
    。关键词:小麦;播期;播量;农艺性状;产量前言当下我国的传统农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过渡阶段,而小麦是我国当下重要的粮食之一,保障小麦的生产和产量是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由于小麦的生长发育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经过反复试验和研究,才能够得以提升小麥的产量,本篇文章立足于不同播种时期以及播种量的前提之下,对小麦农艺性状和产量水平进行了研究分析,现阐述如下1.材料和方法本篇文章主要参照近些年来小麦在生产过程当中的各个品种应用现状进行冬、春品种的试验。试

    科技研究 2021年20期2021-09-10

  • 烟后食粒豌豆不同播期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多重分析
    区域食粒豌豆不同播期生育进程、最佳播期及产量表现,采取相关分析、通径分析、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研究不同播期烟后食粒豌豆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相互间的关系,确定不同播期烟后食粒豌豆产量的主要决定因子及最佳播期。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山地食粒豌豆的生育进程也相应顺延,且生育进程有逐渐变慢的趋势;产量呈先增加后又下降的变化趋势;烟后山地食粒豌豆最佳播期为9月10—30日;滇中山区烟后种植食粒豌豆的单株生产力、有效株数、有效荚数、全生育期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关键词

    安徽农业科学 2021年14期2021-09-03

  • 芝麻杂交制种机械化生产技术研究
    绕亲本组合选配、播期、父母本行比配置、水肥管理等开展相关试验。结果表明,亲本组合配对中,以WA18073×皖芝2181的产量最高,比其他组合平均产量提高28.65%;18万株/hm2密度处理较为适宜;春播有利于提高制种产量,比夏播增产36.29%;父母本行比以1∶3处理较合理。参考试验结果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芝麻杂交制种机械化生产技术要点。关键词 芝麻;杂交制种;播期;父母本行比;水肥耦合中图分类号 S 2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

    安徽农业科学 2021年16期2021-08-30

  • 播期对桂椒12号五彩椒病毒病、果实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秋播和冬播的8个播期对五彩椒病毒病、果实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为桂南低海拔地区五彩椒高产栽培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次调查的秋播和冬播病毒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相似,第二次调查秋播五彩椒病毒病发病率均低于冬播,且秋播各播期病情指数变化幅度小。不同播期五彩椒商品果横径差异不显著,播期越晚果实纵径、纵横径比及单果质量越小。播期对五彩椒产量影响较大,产量随播期推迟呈下降趋势,其中秋播D1(7月24日)和D4(9月26日)播期小区产量分别为6.70 kg和6.40 kg,均

    中国瓜菜 2021年7期2021-08-23

  • 沿江地区不同播期与移栽密度对机插隆两优866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试品种,设置5个播期处理(4月20日、4月30日、5月10日、5月20日、5月30日)和5个移栽密度处理(30cm×12cm、30cm×14cm、30cm×16cm、30cm×18cm、30cm×22cm),通过对不同处理产量及其构成指标等生育特征的考察,探索沿江地区隆两优866毯苗机插条件下的适宜播期和移栽密度。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延迟,隆两优866的产量先增加后降低,5月10日播种处理的单位面积有效穗和结实率最高,较其他播期处理增产5.3%以上;随着栽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7期2021-08-16

  • 不同播期对超强筋小麦新麦26产量及抗逆性的影响
    果。为了探索不同播期对优质强筋小麦新麦26产量及抗逆性的影响,在固定播量的基础上,进行了不同播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播期不同,新麦26的产量受到很大影响。新麦26最佳播期,在黄淮麦区生产以10月5—15日最优,期间最佳播量应控制在187.5 kg/hm2左右。如遇特殊年份,需要进行晚期播种,适当加大新麦26的播量,春季早做田间管理,加大肥料、水分等的供应,通过以上措施,提高群体组成,改善群体结构,实现适时播种增加产量、晚期播种不减少产量或者最大限度地提升

    种子科技 2021年9期2021-08-09

  • 播期和密度对白银沿黄灌区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黄灌区试验分析了播期与密度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小麦产量降低;在一定范围内,通过增加密度可以提高小麦成穗数,进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小麦产量在6 300 kg/hm2以上时,95%的置信区间播期为-0.855 9~0.054 7,密度为-0.275 4~0.672 8,相应的播期在9月17日至9月29日、密度为231.52~338.19 kg/hm2时增产效果为佳。关键词:冬小麦;播期;密度;产量;饱和D最优设计中图分类号:S512

    甘肃农业科技 2021年6期2021-07-25

  • 宿松县稻后油直播品种筛选试验
    品种,人工直播适播期在10月20—25日,栽培密度宜在22.5万~24.5万株/hm2。关键词:稻后油;直播;品种筛选;播期;密度中图分类号 S634.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2-0075-02宿松县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属长江流域优质油菜产业发展带,全县油菜常年种植面积在2万hm2以上,近年来该县丘陵、沿湖区水稻-油菜熟制发展较快。由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需求以及土地耕养修复政策的实施,宿松县开始探索稻麦轮作,调节部分稻油轮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12期2021-07-25

  • 不同播期与移栽密度对浙沣糯188机插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高产栽培技术,以播期、移栽密度2个因素开展试验,分析不同播期、移栽密度处理对浙沣糯188毯苗机插的产量构成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浙丰糯188在枞阳县毯苗机插,播期适宜安排在5月20日左右,最佳的移栽株行距为25cm×14cm,折合移栽密度为28.57万穴/hm2。关键词:浙沣糯188;播期;移栽密度;机插中图分类号 S51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1-0049-02近些年来,枞阳县水稻生产中毯苗机插技术推广速度较快,大幅度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11期2021-07-15

  • 张北地区不同播期对马铃薯生育期、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播期对马铃薯生育期、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不同的播期处理,在5月1日、5月10日、5月21日分别播种马铃薯早熟品种“荷兰十五”,均以开花后30 d进行收获,研究在不同播期的温度下马铃薯块茎及产量形成的规律。结果:随着温度的升高,不同播期间株高差异不显著;随着播期的不断推后,5月10日播种的马铃薯“荷兰十五”分枝数和5月21日与5月1日播种的存在显著差异;5月21日播期块茎干物质含量在0.05水平上显著低于5月1日和5月10

    种子科技 2021年8期2021-07-11

  • 黄河流域冀南棉区无膜种植下播期对棉花产量及株型性状的影响
    究无膜栽培条件下播期对棉花产量及其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明确各目标性状对籽棉产量的影响,为黄河流域无膜棉的高效推广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试验于2018—2019年在河北省邯郸市开展,均为无膜棉种植。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播期,分4月20日、4月25日、4月30日、5月5日等4个播期;裂区为不同类型品种,以生产上主推的常规早熟棉、中早熟棉和晚熟棉等3个类型品种为材料,分析分期播种对不同棉花品种产量、株型及其相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年份和播期对籽棉产量有显著

    江苏农业科学 2021年9期2021-07-01

  • 东台市小麦播期与播量比较分析试验
    块,开展小麦不同播期和播量试验,考察出苗时间、基本苗数、越冬总茎蘖数等,进行统计分析,对照往年高产田块的越冬总茎蘖数,选择合适的播期与播量,既可以保证基本苗充足,避免群体过高徒长,又可以节省用种,利于培育壮苗,为翌年足穗高产打下基础。结果表明:播期与播量、土壤类型与播量密切相关。在茬口允许的情况下,沿海沙壤土区适宜播种时间在10月21日至11月21日,最适播期为11月2~8日,最适播量为10千克/亩;西部里下河黏土区播种适期在10月17日至11月18日,最

    科学种养 2021年3期2021-07-01

  • 寿县直播稻种植关键技术
    主要包括:确定适播期,确保安全灌浆;精选品种,精准播量;控制水肥,防止倒伏;控制农田杂草和自生稻危害;加强中后期病虫害绿色防控。关键词:直播稻;播期;播量;绿色防控中图分类号 S51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06-0028-02寿县是农业大县,地处安徽省中部,淮河南岸,东南部地处江淮分水岭,是典型的丘陵地貌,水资源缺乏,水稻直播种植模式在寿县境内由东南部开启。寿县主要的农作物为水稻、小麦、油菜,农业种植模式为稻-麦和稻-油一年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6期2021-04-20

  • 播期对膜下滴灌水稻品种特性的影响
    疆石河子垦区最佳播期及最适的品种,以膜下滴灌水稻品系T-66、T-69、T-294和T-43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播期试验膜下滴灌水稻产量、生育期、产量构成因素及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膜下滴灌水稻的生育进程也相应顺延,但整体来说生育期缩短;播期对各个品种的实粒数、千粒重和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对T-66各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最大;播期对T-66的结实率有影响,但对其他3个水稻品种的影响不显著。4个品种适宜播期综合评价显示,膜下滴灌水稻品系T-66

    安徽农业科学 2021年3期2021-03-01

  • 关于小麦播期与播量控制技术分析
    种工作,无论是其播期还是其播量,都需要结合相应的播种技术对其加以把控。本文通过对小麦播种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了相关小麦的播期控制技术以及播量控制技术,以供参考。关键词:小麦;播期;播量;控制技术引言小麦的种植过程中,前期的播种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优质的播期和播量控制技术可以在极大程度上提升其生产质量,给种植人员和种植地区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精准把握小麦的播种技术,需要相关种植者选用优良的小麦品种及适合其种植的土地,对其进行精细化管理。基于此,有关地区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6期2021-01-10

  • 桂西北地区百香果栽培技术研究
    本试验探讨了不同播期、不同施肥配比和不同栽培架式对百香果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桂西北地区种植百香果,应在4月上旬之前定植;全年复合肥施用量1 350 g/株时,百香果产量最高;三线式架栽培与平棚式架栽培对比,三线式架栽培百香果产量较高。关键词    百香果;播期;施肥配比;栽培架式;产量;桂西北地区中图分类号    S667.9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22-0041-03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22期2020-12-15

  • 不同播期藜麦主要营养及抗氧化成分分析
    素含量,研究不同播期对藜麦主要营养成分和抗氧化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红藜的营养品质和保健功能均优于白藜,且红藜的主要营养成分和抗氧化成分含量较高;播期对藜麦营养品质和抗氧化成分有较大影响,藜麦成熟期温度逐渐降低,氨基酸含量降低,可溶性蛋白质、类黄酮、维生素E、皂苷和花青素含量增加。适宜的播期能有效改善藜麦的品质性状,以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最适播期。关键词:藜麦;播期;营养品质;抗氧化成分中图分类号:S51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440

    江苏农业学报 2020年5期2020-12-09

  • 衢州市鲜食玉米适宜播期及品种筛选试验
    品种及确定适宜的播期,开展了品比试验及播期试验。结果表明,泰密玉米品种产量、甜度等性状表现优良,较受消费者喜爱;白甜糯12号、京科糯928、杭4玉糯21号、金糯1607等品种表现也较好,耐旱性、抗病性较强。鲜食玉米应错开7月下旬至8月上旬的播种期,尽量提早播种,提前上市,如果错过前期播种,也可选择8月下旬播种。关键词    鲜食玉米;品种;播期;产量;产值;浙江衢州中图分类号    S513.03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19期2020-12-07

  • 胡萝卜不同播期及播种方式的对比试验
    胡萝卜种植中最佳播期及播种方式,开展了胡萝卜不同播期及播种方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萧县胡萝卜在温室内1月15日播种,可以缩短胡萝卜生长周期,田间长势表现佳,叶色深绿,肉质根光洁度高,色泽橙黄,产量最高;播种方式选择起垄撒播方式,植株田间长势强,肉质根长,肉质根表面光、色泽橙黄,劣根、分叉数少,产量最高。关键词:胡萝卜;播期;播种方式;萧县中图分类号 S6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16-0076-02胡萝卜,素有“小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16期2020-10-30

  • 不同播期施用双孢蘑菇菌渣对糯玉米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验材料,设置5个播期,研究不同播期对晋糯20成熟籽粒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对晋糯20成熟籽粒精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含量无显著影响,对天门冬氨酸、赖氨酸、酪氨酸、总氨基酸含量有显著影响。随着播期的推迟,天门冬氨酸、赖氨酸含量逐渐降低,其中B5播期显著低于其他播期。酪氨酸、总氨基酸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其中B4播期酪氨酸含量显著低于B1播期,B4播期总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播期。在山西中晚熟地区,适当提前播期有利于糯玉米籽粒酪氨酸含量的提高,推迟播期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18期2020-10-26

  • 不同播期对日光温室越冬茄子产量的影响
    试验,研究了不同播期对不同品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日光温室越冬茄子产量的影响较大,其中4个品种均在7月15日播期产量最高,产量随播期的延迟呈递减趋势。因此,吉林省日光温室越冬茄子生产选择7月中旬进行播种最为适宜。关键词 播期;茄子;产量;抗病性中图分类号:S64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3.074近年来,随着国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新型日光温室面积迅速增加,为解

    南方农业·中旬 2020年8期2020-10-14

  • 播期和密度对鄱阳湖植棉区不同熟性棉花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3个播期2种密度水平下的各处理平均子棉产量为2 513.5~3 072.0 kg/hm2,其中以A1B1C1和A1B2C1产量相对较高,以A2B2C2产量最低,且A3播期各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播期对纤维品质有显著影响,播期A3处理的棉纤维品质均优于A1和A2处理。综上所述,在鄱阳湖植棉区,中早熟品种适当晚播(5月底之前),只要密度适宜再加上合理的化学调控,可以通过自身的自动调节机制进行生长发育,能够取得和早熟品种相当的产量,且纤维品质较好,可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15期2020-10-09

  • 不同播期对江苏徐州地区冬小麦土壤水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麦分期播种试验,播期为10月10日、10月20日、10月30日和11月9日,研究不同播期条件下土壤水分和产量的差异。研究结果,适当推迟播期有利于改善0~30 cm土壤墒情,在小麦生育后期尤为明显,但对30~50 cm土壤墒情无明显影响。推迟播期对小麦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累积均有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产量随播期的推迟而递减,播期为10月10日与10月20日、10月30日、11月9日播种的比较产量分别降低9.7%、18.0%、26.1%。但从水分利用效率方面来看,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15期2020-09-22

  • 冷凉气候条件下卷丹百合珠芽春播和秋播生长性状研究
    合珠芽,研究不同播期条件下卷丹百合各项生长性状。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对卷丹百合的形态指标(株高、珠芽位置、珠芽数量、叶数)有明显影响,秋播条件下,珠芽成熟初期株高平均为49.31 cm,叶数为57.67枚,珠芽数量平均为17.23粒,到全株珠芽形成期株高平均达63.97 cm,叶数达64.8枚,珠芽数量平均达22.46粒,珠芽产量平均达844.64 g/m2。春播条件下,珠芽成熟初期株高平均为34.7 cm,叶数为48.47枚,珠芽数量平均为11.57粒;整

    安徽农业科学 2020年15期2020-09-06

  • 中棉425在长江流域棉区夏播的适宜播期研究
    赣北地区进行田间播期试验,研究不同播期条件对中棉425冠层PAR截获率空间分布、农艺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长江流域棉区,5月10日和5月30日播期处理在一定时期内均不利于冠层对PAR的截获,5月10日和5月20日播期处理在生育后期仍能保持较高的生物量;中棉425籽棉产量、单铃重和衣分随播期的推迟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不同播期对棉花纤维长度、整齐度、比强度、马克隆值均没有显著的影响。可以看出,5月10~20日是短季棉中棉425在长江流域棉区较为适宜

    棉花科学 2020年4期2020-09-06

  • 广西中和镇西洋南瓜秋种技术要点
    南瓜;品种选择;播期;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玉朝重. 广西中和镇西洋南瓜秋种技术要点[J]. 农业工程技术,2020,40(17):72-73.南瓜原产中南美洲,在中国也有较长的种植历史。中和镇2002年引种了西洋南瓜,其品质明显优于常见的在全国已经长期种植的南瓜品种。一、品种选择西洋南瓜品种皮色有绿色、墨绿色、红色、金红色,经过过多个品种进行种植试验与播期试验,最后选择西洋南瓜主推品种为东升南瓜。该品种是中国台湾省农友种苗公司培育的一代杂交种,为长蔓早中熟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20年6期2020-09-01

  • 稻虾共作模式不同水稻播期土壤还原性物质含量及经济效益分析
    摘要:设置不同播期搭配不同生育期水稻品种,进而改变稻前土壤淹水时长,探讨稻虾共作模式下稻田耕作层土壤还原性状态,并采用投入产出法研究其经济效益情况。结果表明,在稻虾共作模式中,改变水稻播种时间,稻田耕作层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并不会发生显著变化,但土壤活性还原性物质、活性有机还原性物质和Fe2+含量均会随着淹水时间延长而增加,特别是Fe2+含量增长达显著水平。水稻种植能明顯改善耕作层土壤还原性状态,并降低土壤Fe2+含量,水稻收获后,3个模式Fe2+含量趋于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11期2020-08-11

  • 播期对重庆饲草高粱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本试验设置3个播期,对引进的4个饲草高粱品种在重庆地区的生长和产量表现进行评价,以期筛选出适宜重庆地区种植的饲草高粱品种及播期。结果表明:1)超级糖王株高、茎粗最小,F10株高最大,大力士茎粗最大,4个饲草高粱品种仅超级糖王有分枝,不同品种的农艺性状对播期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2)超级糖王和青贮大师的生育期最短,大力士生育期最长,4个饲草高粱品种第一季的生育期均随播期推迟而缩短。3)饲草高粱产量随播期的变化因品种而异,超级糖王和青贮大师第一季产量随播期推迟

    南方农业·上旬 2020年6期2020-07-17

  • 播期对山旱地甘蓝型冬油菜的影响
    岷江摘要:研究了播期对山旱地甘蓝型冬油菜生长发育、越冬率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数、叶鲜重、叶干重、主根长、主根颈直径、根鲜重、根干重、株高、单株角果数、千粒重、单株产量等随着播期推迟而减小,越冬率和折合产量随播期推迟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陇东南山旱地甘蓝型冬油菜适宜播期8月28日,折合产量最高,为5 245.03 kg/hm2,其苗期叶片数6.6片、主根长16.78 cm、主根颈直径0.58 cm、叶干重3.63 g/株、根干重0.82 g/株

    甘肃农业科技 2020年6期2020-07-16

  • 施肥·密度与播期对鲜食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及倒伏性的影响
    同施肥量、密度、播期对鲜食大豆浙鲜豆5号产量、主要农艺性状及倒伏性的影响研究,为重庆鲜食大豆栽培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浙鲜豆5号为材料。其中施肥量设3个水平(0、225、450 kg/hm2);播种密度设3个水平(25万、30万、35万株/hm2);播期设3个水平(4月1、11、21日);分别测定各处理下产量、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百粒鲜重等指标。[结果]不同施肥量对株高、单株粒重有显著影响,主茎节数与有效分枝及鲜百粒重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20年13期2020-07-14

  •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白黍子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贵江摘要 为探讨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糜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隆化县中关镇农家种白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置5个播期和5个密度水平。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和密度的增大,白黍子的生育期逐渐缩短,株高、主茎节数、主茎粗、主穗长、单穗粒重、千粒重、出谷率等性状呈不同程度下降趋势,密度因素较播期影响更加明显。白黍子在播期为5月23日、密度为60万株/hm2时,产量水平最高,为2 883.5 kg/hm2。综合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得出,承德中北部种植白黍子

    安徽农业科学 2020年12期2020-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