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宽

  • 视知觉角度下谈范宽《溪山行旅图》
    4)一、作品信息范宽是北宋时期的画家,生于950年,卒于1032年,又名中立(或仲立),华原人,由于喜欢喝酒,性格宽厚,所以人们叫他“范宽”。范宽最开始学习李成的画法,后学习荆浩,是北宋三大山水画家之一,代表作品有《溪山行旅图》《雪山萧寺图》和《雪景寒林图》等。范宽喜欢表现墨韵,开创积墨法,技法上也开创了“雨点皴”。《溪山行旅图》(图1)[1],该画作尺寸为纵206.3厘米,横103.3厘米,绢本设色,是北宋时期范宽的一幅绢本水墨山水画,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收藏与投资 2023年10期2023-10-25

  • 看见
    行色匆匆。作画者范宽似在用观察蝼蚁的角度来描绘他们,我不由觉得这位绘者有些孤高自傲。后来,我又见到了那似曾相识的渺渺人影、亘古青山——是在外地的一处博物馆亲眼所见。在博物馆昏明交织的灯光下,我才看见长卷上细细的、淡淡的图像。这幅画并没有我记忆中看见的那般浓墨重彩,反而多了几分恬淡静谧,我不知怎地想起佛堂里汉白玉观音那抹安详神秘的微笑,藏着对人世的悲悯垂怜。长久凝望着,我好像在朦胧中看见了那座神秘的山,它雄奇壮丽,过路的旅人商贩都不得不匍匐在它的脚下绕道而行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3年6期2023-08-04

  • 宋元山水之异 ——当溪山行旅图遇上富春山居图
    令人望而却步。“范宽(950~1027)字仲立,又名中正。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初学李成,继法荆浩,后移居终南山、太华山对景选意,不取繁饰,自成一家。”;“黄公望平江常熟(今属江苏)人,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晚号井西老人。宗法董源、巨然,受过赵孟頫教导,取众长,晚年大变其法,卓然成家。”黄公望虽是江苏人却常常生活在浙江杭州一带,作为一个很有天赋的画家。他虽然学画较晚,但却有着很大的成就,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正好响应了山水画上产生的巨变,开始转向文人画

    艺术品鉴 2023年8期2023-04-14

  • 以境取胜
    非北宋山水画大师范宽莫属。艺术鉴赏《溪山行旅图》中的景为典型的北方山水。一眼望去,巨峰壁立的山体几乎占据了整个画面,凸显了山河的壮美,给人以气势磅礴之感。图中每一处都有画家精巧的布局和设计:山上树木繁茂,山间一条瀑布自上而下,急流飞落,溅入山脚;山下怪石嶙峋,造型各异的树木与石头相互倚从,交替穿插,体式错综,形成了天然的节奏韵律。前景中一条淙淙流淌的溪流与远景中的飞流瀑布交相成趣。在山径小路上,一队旅客,四头骡马载着货物从右至左行来。在静谧的大自然中,水流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2023年2期2023-02-15

  • 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的美学意境
    □魏慧慧范宽,华原人(今陕西耀县人),生卒年不详,北宋时期书画家,善画山水题材,其代表作《溪山行旅图》为巨立轴绢本,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是笔墨特质与艺术高度相结合的绘画巨作,其山水技法的精彩之处,在于用笔力度雄健苍劲,勾勒线条轮廓分明,整幅画面给人以雄浑厚重、深沉劲健之感,充分体现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绘画理念,体现出天人合一、物我俱生的精神。整幅作品下笔雄浑、墨色苍劲、气势凌人,具有震天骇地的魅力。徐悲鸿极度推崇范宽的《溪山

    西夏研究 2022年1期2022-11-21

  • 见山
    山。那一天,隐士范宽的心门一开,一座山毫无遮挡地显现。这座山,即《溪山行旅图》中的山。这座山,值得你久久凝视。范宽与这样一座大山面对面,一点儿也没拘谨和自惭形秽。他自信、坦然,像一面镜子,消弭了人欲的俗气,映现了这座山的崇高。随着整座山的呈现,他整个人也随之崇高起来。你可以想象,如果有一只蚂蚁站在一个人的脚下,以蚂蚁的身量,它最多只能看到这个人的脚尖,可能连大脚趾都看不全。而范宽,却可以跟一座山较量。更奇妙的是,致广大之后,他仍能尽精微。眼里装下一座山的范

    读者 2022年18期2022-09-06

  • 终南山造就的全景山水 ——范宽《溪山行旅图》及其影响
    文=范静源北宋 范宽《溪山行旅图》立轴 绢本 浅设色206.3×103.3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山水画自魏晋南北朝时开始萌芽,五代时出现以荆浩、关仝为代表的北方山水画派和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南方山水画派。荆浩所创立全景式山水新的图式,开创了北派山水画新的雄健风格。⑴陈池瑜.荆浩笔法记中的绘画美学思想[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5(02).这一改变影响了后世的画家如李成、范宽等。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云:“画山水唯营丘李成、长安关仝、

    艺术品鉴 2022年10期2022-07-21

  • 范宽的笔墨时代精神探析
    期的新一代画家有范宽和开创“燕家景致”的燕文贵。通过范宽的现存典型作品,如《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雪山萧寺图》等,对范宽的绘画思想、笔墨技法,以及范宽画风的影响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范宽的笔墨精神于时代的写照。关键词:范宽;绘画思想;笔墨技法一、三家鼎峙,百代标程自魏晋南北朝起,山水绘画逐步脱离作为人物背景的地位而独立存在。唐代画家对山水本体进行表现,通过水墨和淡彩山水对山水画进行了进一步探讨,使得山水画展现出了基本的形式。至五代和北宋时期,这样的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2年6期2022-05-30

  • 范宽的高峰与朱锐的南渡两宋《溪山行旅图》
    文=郑朝辉北宋 范宽《溪山行旅图》(局部)行旅题材的中国绘画,知名度最高的非范宽《溪山行旅图》莫属。北宋刘道醇在《圣朝名画评》中这样评价范宽:“性温厚,有大度,故时人目为范宽。居山林间,常危坐终日,纵目四顾,以求其妙。”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也说他:“进止疏野,性嗜酒好道。”由此看来,范宽确是位个性落拓的求道者。宋人崇尚天人合一,他们知道,人不能自大到认为可以征服宇宙,我们只是宇宙的过客,所以,用“行旅”,不是“旅行”,人要尊敬自然,要留下谦卑。范宽尤深

    艺术品鉴 2022年1期2022-04-13

  • 黄秋园山水画课徒稿(二十九)
    □ 黄秋园▲范宽雨点皴石法 此法纯属直点,如雨之点滴形态。点皴山石法所谓点皴法,即以直点或横点绘成山体。黄秋园以点皴绘成的名家山石法,有范宽的雨点皴石法、米芾的米点皴石法和高克恭的米点皴石法。三家点皴,笔法纯熟,气势高古。范宽笔法纯用中锋垂直短线点凿而成,如雨之点滴,下笔雄强老辣,气壮雄健。米芾的米点皴石法,系其与子米友仁所独创,是用饱含水墨的横点,密集点山,以表现江南山水的云雾变化及烟树迷茫之景色。黄秋园所绘之米芾米点皴石法,先勾轮廓,再以中锋蘸浓淡不同

    老年教育 2022年12期2022-03-05

  • 郑辉的大山情怀
    和元朝,相继出现范宽与黄公望两位山水画大家,他们也对山这一题材进行过中国式的独特阐述和理解。范宽以丰碑式的《溪山行旅图》承载着中国人的理想。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以时间流淌式的表达方式,为我们呈现出一幅独具中国人生命史观的动人画卷。我的“山系列”画作,是汲取前人在构图上横向或纵向的表达方式,以及在时间和空间理念的思考启发下,展现的山是一座被凿开的山体,视点聚焦于山体被解剖后的筋、骨、皮、肉,从中体悟大山袒露出的心声。画面中被孤立凿开的山峰为构图的视觉中心,

    乡村地理 2021年3期2021-11-19

  • 论《溪山行旅图》的绘画风格
    尧栋生一、范宽生平范宽,生卒年不详,又名中正,字中立,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范宽本名中正,由于他宽厚待人,不会拘束于人情世故,所以人们都称他为范宽,是宋代著名的北派山水画大师。他主要画山水画,喜欢喝酒,能够深入大自然中感受生活,思考和研究自然的变迁。五代的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分别开创了南北山水画派。北方以荆浩、关仝为代表,南方以董源、巨然为代表,形成两种不同的风格和画派,体现了这一时期山水画的巨大成就。范宽早年的时候跟随荆浩、李成学习,后感悟“前人

    名家名作 2021年5期2021-11-13

  • 范宽《溪山行旅图》赏论
    的最为典范的就是范宽与他的名作《溪山行旅图》。皴法的方式特别丰富多彩,尤其在董源和荆浩皴法的影响之下,后来慢慢发展演化出了三十多种不同类型的皴法,而范宽所使用皴法被许多人称为“枪笔”,因为豆瓣皴与雨点皴都是作为“点皴法”的代表皴法。利用点点滴滴,把这些事物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完整的图画,通收集点而形成了一个整体。雨点皴是范宽的标准皴法,也是《溪山行旅图》上的基调笔触,山体碎石,无处不见这种雨点皴法,这种皴法线条极短,但若对原画细看,每一笔都还有轻重浓

    名家名作 2021年1期2021-11-13

  • 简析《溪山行旅图》
    直观表达,还包括范宽寓情于景的超然洒脱。多角度来看该画的创造与表达更像是上帝对自然美的一种总结与升华。范宽寓情于景,多描绘心中真实的景观,源于积累却高于现实,把绘画意境深度的展现给观者,引发大家更深层次的思考。关键词:范宽 技法 自然 意境一、作品简介及作者介绍作者,范宽(950—1032)。宋代绘画大师,又名中正,字中立,汉族,陕西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性疏野,嗜酒好道。擅画山水,为山水画“北宋三大家”之一。《溪山行旅图》(台北故宫博物馆藏)绢本双

    文学天地 2021年8期2021-11-12

  • 范宽:百代宗师
    山行旅图 北宋 范宽中国山水画兴起于五代,真正崛起壮大在北宋,范宽是最具代表性和成就最大的画家。范宽上承五代,师从荆浩、李成,自己又辟蹊径,独树一帜,成为大家,将北方山水画发展壮大,推向一个高峰。自此以降,后世历代山水画家受其影响巨大。北宋有纪真、宁涛等师法范宽;南宋有李唐师承范宽,马远、夏圭等又继承李唐,是范宽再传弟子,使得南宋一朝的山水画家几乎都出自范宽一系;元代倪瓒、王蒙、赵孟頫;明代董其昌、唐寅;清代四王;近现代大家黄宾虹;直至今日,还有众多山水画

    美文 2021年19期2021-10-12

  • 《溪山行旅图》暗藏不止“范宽”二字考辨
    的树丛中,发现“范宽”二字的签款。由此可证,该画卷为范宽真迹确定无疑。这项发现也让《溪山行旅图》成为中国绘画史上屹立不摇的巨作。然而一千年前北宋大画家在尚未落款“范宽”二字时,事先于画眼处隐藏了另外几个字,既作记载又阐述他对道的理解,此“亦瀑亦字”之法可谓旷世古今,迄今为止依然鲜有人发现,值得我们考究。关键词:瀑布;道德经;一古人;范宽;华山庙碑;金石味范宽(950—1032),宋代绘画大师,又名中正,字中立,汉族,陕西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性疏野,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15期2021-09-17

  • 范宽《雪景寒林图》相关问题研究
    。天津博物馆现藏范宽《雪景寒林图》一幅,绢本浅设色,纵193.5厘米,横160.3厘米,落款有“臣范宽制”(如图1)。最初是北宋宫廷内府的藏品,至清代经梁清标、安岐与内府鉴藏。后在英法联军入侵时被劫,为天津张翼购得秘藏,文革期间意外地再发现。此作是否为范宽真迹这一点上存有异议,但是此画在风格上确实趋近于范宽,是研究范宽笔墨技法与绘画风格的绝佳素材。图1 《雪景寒林图》一、范宽师承及其风格在北宋初期画家延续五代强调如实描述景色原貌的“写生”技法的风气下,范宽

    流行色 2021年6期2021-09-02

  • 黄秋园山水画课徒稿(十一)
    蟹爪画法的特色。范宽画树法范宽画树,师法李成而略有变化。树枝出枝似丁香,夹以蟹爪,再配以繁密多变的树叶,成浑然华滋、雄奇苍茫之风韵。黄秋园所绘范宽画树法,树干折落有致,树枝酷似丁香,配以繁密的夹叶、点叶画法,分别安插在似骷髅皴法绘成的坡脚上,显得繁密多变,严峻逼人。范宽画树法

    老年教育 2021年6期2021-07-12

  • 领受
    图》,相传为北宋范宽所作——因无名款,只能是历代“相传”。此画既为国宝,不知被多少人看过多少遍,倘若有名款藏匿,早该被发现了。某日,艺术史家李霖灿突发奇想:何不用画网格找网球的方法,也许能找到原作者的名款。他一小格、一小格比画着搜过去,在一列行旅人影之后,夹叶树荫之下,两个字一闪,“范宽”赫然呈现。决千古之大疑,李霖灿竟靠如此“笨”法。李济讲找网球的故事,很容易被概括和提升。不过一旦被概括和提升为做学问要有“笨”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这类训诫之后,“笨”和

    润·文摘 2020年10期2020-12-14

  • 论山水画的“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
    画的发展历程中,范宽便是很好地体现了“无我之境”的画家。在山水画发展史上,范宽的作品具有深远影响。明人王世贞将山水画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其中“北宋李成、范宽为一变”。不同于朱耷,生活在北宋这样安稳和平的年代,也对范宽的绘画发展方向选择具有一定的影响。范宽选择了“师法自然造化”。大自然形态各异,带给我们赏不尽的美景。范宽常年居住在终南山、太华山,游赏自然风光,对景凝望,观察自然山水。或许他曾无数次为山水的壮美而折服震撼。性格宽厚的范宽,耐得住寂寞,对着自然景观

    艺术家 2020年5期2020-12-07

  • 从李霖灿作品解读其玉龙看雪及故宫赏画
    卷》;东巴文化;范宽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更多地关注那些救国救民的画家,但是除了用抗日内容表现对祖国的热爱之外,抢救中国历史文化、传播中国传统美术也是热爱国家的表现。提到云南的历史,让本地人引以为傲的首先是南诏、大理国的历史。而在美术研究方面,不得不提到南诏的《南诏中兴画卷》和大理国的《张胜温画卷》,前者藏于日本的京都友邻馆,后者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实际上,能够看到这两幅作品原件的研究者寥寥无几。这时,我们要感谢李霖灿先生,李霖灿先生的《南诏大理国资料新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0年3期2020-06-29

  • 范宽:画山画骨更画魂
    中国古代山水画,范宽是一个谁都绕不开的人物。范宽是北宋初年最杰出的山水画家之一,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946—1026年间,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他本名中正,字中立(一作仲立),形貌峭拔,举止疏野,嗜好喝酒,崇尚道家。因其性格宽厚大度,不拘世故,当时人以“宽”称之,遂以自名。对景造意出机杼范宽生活在由动荡转向稳定、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五代末至北宋前期。宋朝建立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为文化艺术的全面繁荣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山水画在此时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中华瑰宝 2020年5期2020-05-21

  • 现实主义对艺术风格的影响
    而可以更好地了解范宽艺术风格的成因,为山水画的发展和传承提供了参考价值。〔关键词〕溪山行旅图;山水画;艺术风格;现实主义范宽(约967年之前~约1027年之后)字中立,今陕西耀县人。《溪山行旅图》(图例)是北宋画家范宽的代表作之一,是最能代表范宽绘画风格的作品。画中有近、中、远景,中间云气隔开,远山高耸入云,画面上方有一巨大山石顶天居中而立,巍然耸立于天地之间,占据了整个画面三分之二。山的顶端有繁茂密林,宽厚雄壮,峰峦凝重。画面右方深处有一飞泉流下,画面下

    艺海 2020年1期2020-03-31

  • 逆水行舟:魏云飞的山水写生
    非常喜欢。一个是范宽,一个是黄公望。先说范宽,宋代的《圣朝名画评》说他“居山林间,常危坐终日,纵目四顾,以求其趣。虽雪月之际,必徘徊凝览,以发思虑”。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范宽跑到山中居住,经常一天天坐着,放眼四周的景物,希望能有所发现。要是雪天月夜的时候,就一定要反复地观察,启发自己的思考和灵感。“危坐”,即正身而跪,这里有态度严肃而恭敬的意味。再看黄公望。关于黄公望,魏云飞在他的文章中也提到了,说荆浩和黄公望都喜欢携纸笔骑驴游览山水,遇到古木怪石之类,就会

    书画艺术 2020年4期2020-01-21

  • 浅谈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关键词:中国画;范宽;民族性和世界性1、民族性与艺术世界的关系如果要探讨中国画的民族性与艺术世界的关系,一般来说,艺术的民族性是一个具体而抽象的概念。其代表性主要体现在中国水墨画、欧洲油画、波斯、印度美术等民族艺术作品中常用的传统乡土创作方法和表现彤式上,主要运用传统艺术形式进行创作,运用民族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立足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和审美意识,反映人们的现实生活、思想感情、愿望和艺术审美趣昧,使文学作品具有民族风格和民族风格。艺术的世界主义融人

    快乐学习报·教研周刊 2020年11期2020-01-03

  • 用笨办法找范宽
    旅图》为宋代画家范宽之作,但画作上没有名款,作者是谁一直是个谜。李霖灿想起一件事,一只网球掉进杂乱无章的草丛,用什么办法找到它呢?将草丛分成若干小块,一块接着一块去找,最终一定能够找到丢失的网球,这个办法被李济称为“笨办法”。 李霖灿决定用笨办法试一试。他将复制的《溪山行旅图》分成几百个大小相等的小格,然后用放大镜在真迹对应的地方查找,石隙、树缝、崖边是排查的重点。每查完一个小格,李霖灿就在复制图上画上一个对号。几天后,标记对号的地方已经超过半幅画作,但没

    做人与处世 2019年19期2019-12-02

  • 范宽《溪山行旅图》看中华美学
    水画的黄金时期,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被誉为北宋时期山水画的典范。文章通过对范宽《溪山行旅图》进行构图分析,笔墨的运用,留白等折射当时的宋时期美学特征,反观今天的中华美学。【关键词】宋代;范宽;溪山行旅图;中华美学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5-0139-01在今天的美术学者,越来越多的人仅仅从西方美学的角度甚至研究中华美学。这固然有当代美学体系的成因,但更多的艺术类院校中美学的观点都

    戏剧之家 2019年25期2019-10-06

  • 范宽的中国画中浅析艺术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关系
    关键词:中国画;范宽;民族性和世界性一、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如果要论述中国画中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艺术的民族性总的来说就是一个即具象又抽象的概念,其具象性主要体现在民族艺术作品一般采用的是本土的传统的创作手法及表现形式,如中国的水墨画、欧洲油画、波斯及印度的细密画等。主要采用传统艺术形式创作,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艺术的手法,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及审美意识来反映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思想感情、愿望和艺术审美情趣,使文艺作品有民族

    大东方 2019年5期2019-09-10

  • 笨办法解开千年谜团
    旅图》为宋代画家范宽之作,但画作上没有名款,作者是谁一直是个谜。 李霖灿想起一件事,一只网球掉进了杂乱无章的草丛,用什么办法找到它呢?将草丛分成若干小块,一块接着一块去找,最终一定能找到丢失的网球,这个办法被李济称为“笨办法”。李霖灿决定用笨办法试一试。他将复制的《溪山行旅图》分成几百个大小相等的小格,然后用放大镜在真迹对应之处查找,石隙、树缝、崖边是排查的重点。每查完一个小格,李霖灿就在复制图上画上一个对号。几天后,标记对号的地方已经超过半幅画作,但没

    文萃报·周二版 2019年42期2019-09-10

  • 范宽《溪山行旅图》看中国画的意象构成
    白洋本文以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为切入点,针对中国画的意象构成展开了分析,试图通过笔者的粗鄙分析来为现代中国画的艺术创作带来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1 前言范宽是一位宋代画家,他所创作的《溪山行旅图》至今为止已经有了千余年历史,跨越漫长的时空给现代人以艺术的享受。《溪山行旅图》不仅构图巧妙,整个画面十分灵动且富有生机,有着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虽然这幅作品是在一千年之前的宋代所完成,但是却仍然对当代的绘画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值得我们去深入学习。2 范宽的《溪山行

    知识文库 2019年1期2019-06-11

  • 浅析范宽《溪山行旅图》的绘画风格与意境
    结合并存于此,而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就是把道与自然之美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经典之作。关键词:山水画 道与自然 范宽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5-0048-02一、形成《溪山行旅图》绘画风格与意境的缘由(一)崇尚道家范宽喜欢喝酒并好道,古今不少画家、书法家都与酒有着不解之缘,因酒而产生了许多灵感,下笔如有神,所以创作出了许多佳作。所谓“好道”,好就是爱好、喜好的意思,道就是道家思想。其中玩世不恭,好酒任性,

    艺术评鉴 2018年15期2018-12-27

  • 北宋第一神品 ——范宽《溪山行旅图》赏析
    神品”,北宋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就是这样一幅千年已成定论、毫无争议的神品。《溪山行旅图》充分体现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中国绘画理论,画意表现了画家个人身心与自然融合一体的理想境界,下笔雄浑,墨色苍劲,峰峦高峻,气势逼人,具有摄人心魄的魅力。范宽感悟“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于是常流连在终南、太华等北方大山间,危坐终日,默与神遇,所以世人皆称范宽“善与山水传神”。可见范宽作品并非凭空想象,乃取法自然。站在巨作前,一

    初中生世界 2018年43期2018-11-26

  • 范宽笔墨风格的解读
    性和冷静的态度。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虽然距今又一千多年的历史,但这幅旷世巨作依然创造了山水画无可匹敌的“高峰”,其浑然与宇宙一体,朴实庄严的雄伟气象,给世人留下深深的烙印。关键词:范宽;溪山行旅图;笔墨语言一、时代风格与个人风格之间的关系北宋之前,唐末、五代这段时期战事频发、社会动荡,文人画家们要么归隐田园深山,要么隐忍而行,文官长期得不到重用。宋太祖建立北宋后,统治者开始大力实施重文抑武的政策,北宋文化教育事业也得到空前繁荣,推动了社会的开化。北宋统治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6期2018-09-29

  • 恢弘壮美的北宋山水画
    院山水巨匠---范宽与郭熙的主要作品作为鉴赏对象,浅谈如何在高中课堂开展国画山水作品鉴赏教学活动。关键词:高中鉴赏;中国画;北宋;范宽;郭熙时光飞逝,本人从事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也已经有18个年头了。高中美术鉴赏课对于每一位高中学生所具有的重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高中美术新大纲要求:高中学生应当具备基本的审美鉴赏能力。而高中美术鉴赏《绘画》模块中的国画鉴赏部分,因其种类多,表现手法、风格多样,历史背景复杂,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进入宋朝,恢弘壮美的巨制山水画

    北方文学 2018年15期2018-07-21

  • 论《雪景寒林图》在山水画中的地位
    宝西周太保鼎、宋范宽雪景寒林图轴、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玉壶春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就是北宋范宽的《雪景寒林图》。这次展览是继六年前首次展出之后又一次以真迹展出,展期仅10天。这对于中国画的研习者来说无疑一次近距离感受北宋绘画的最好机会。一、来历不凡《雪景寒林图》是一件三拼绢巨制,描绘了北方雪山的壮美景色。清代著名收藏家安岐在其所著《墨缘汇观》中盛赞此画为“华原(范宽)生平之杰作”,在“宋画中当为无上神品”。此画在明末清初曾图历经清代著名收藏家梁清标、安岐

    大众文艺 2018年16期2018-07-12

  • 范宽山水画的山石笔法研究综述
    摘 要:范宽的作品一直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以范宽的山石笔法为研究对象,将关于研究范宽山石笔法的著作资料进行整理,论述。关键词:范宽;山石;笔法;研究综述一、对范宽山石笔法产生原因的研究1、范宽山水画师承关于文征明山水画师承的问题,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史教研室的著作中做了论述,文中说范宽画山水初学荆浩及李成已甚精妙。朱辉主编的《美苑文集》(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0月,第93页)里,也记载了范宽师承荆关用豆瓣皴作《溪山行旅图》。而在徐英槐的《中国

    世界家苑 2018年3期2018-04-27

  • 范宽与山对坐
    正崛起于北宋,而范宽则将山水画重新带回了真山真水之中,通过对自然山水进行细心的观察体会,他开创的“雨点皴”技法和对空间透视的关注将写实主义山水画在北宋推向了一个高峰,影响了身后的大批画家。但随着宋代宫廷画院和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兴起,这段写实主义画风也由此衰落,中国山水画随后转向了另一种风格。《临流独坐图》北宋 范宽 绘(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山的现实范本虽然从西安往南不过百来公里,但说起耀州,乃至整个铜川,如今许多人的印象总是灰沉沉的样子,这种印象来自久负盛名

    三联生活周刊 2018年5期2018-01-27

  • 从点景人物看《溪山行旅图》
    是北宋山水画大师范宽的代表作品,这幅作品虽历经千年,却依然是山水画史上难以逾越的一座“高峰”,被后人奉为经典。无数的学者研究、临摹过它,有从构图角度去研究的,有从技法角度去研究的,有从笔墨与意境角度去研究的,等等,本文是笔者在临摹学习后,对画中的人物有感,从山水画点景人物角度去研究它,分析“人骡旅行队”在此幅画中的重要作用。【关键词】:范宽;溪山行旅图;点景人物;1、 范宽及《溪山行旅图》概述范宽,字中立,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北宋初期山水画家,据资料《宣

    中国绿色画报 2017年9期2017-09-16

  • 得意忘形
    水画的高峰时期。范宽是初期山水画家的代表,师承李成,以表现北方雄浑壮阔的自然山水为主。他的创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宋代画家中,范宽深入大自然,进行观察体会,创造了自己独有的风格。所作之画,峰峦浑厚,笔墨雄奇,常以雄奇浑厚的笔墨,塑造峻拔雄伟、气势逼人的山水境界,是范宽山水画的典型特色。关键词:宋代;山水画;范宽中图分类号:J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3-0168-01一、历史背景北宋年间,政治稳定,经济兴盛,绘画呈现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8期2017-09-15

  • 范宽《溪山行旅图》笔法探析
    678400)范宽《溪山行旅图》笔法探析蚌小云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678400)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画作是我国重要的山水画经典佳作。本文基于宋代水墨画的笔法构图方式,以及《溪山行旅图》绘制理念,探析其构图笔法运用的模式与方法。从构图比例、形象表达、艺术特质三个方面阐述其笔法的精妙之处,旨在为现代风水画作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溪山行旅图;范宽;勾画笔法一、范宽《溪山行旅图》画作概述(一)范宽简介范宽是我国宋代著名山水画大师,又名中正,字中立,陕西华原人

    大众文艺 2017年20期2017-07-15

  • 范宽《溪山行旅》与终南山水的图画互文
    150000)范宽《溪山行旅》与终南山水的图画互文王陆健 (西安美术学院 150000)本文从范宽《溪山行旅》图与终南山树石的图像比较出发,通过实地考察、图像分析、文献梳理等研究手段,分析宋代典型的崇高山水绘画代表图像的写真精神,最终完成对终南山地域文化背景下最具代表性的山水图画写真与象征隐喻进行探究。范宽;溪山行旅;终南山;图画互文本文为西北大学现代学院西安市2016年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终南山与古代归隐图画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6XD17。一、

    大众文艺 2017年17期2017-07-13

  • 浅析中国山水画中的道家思想
    托。本文主要通过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来分析中国山水画中的道家思想。关键词:中国山水画;道家思想;范宽;《溪山行旅图》中国山水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后人对山水画有这样的评价,“非画也,真道也。”在历史上把中国山水画与道家思想联系起来的第一人是宗炳,在他心中,画山水和观山水是一种体道的方式,道家思想是中国山水画的依托。中国山水画在北宋时期趋于成熟,而范宽是北宋时期山水画集大成者,历史上有记载称范宽“性嗜酒,好道。理通神会,

    东方教育 2017年8期2017-06-29

  • 范 宽 《雪景寒林图》
    景寒林图》 宋·范宽 绢本水墨 193.5cm×160.3cm 天津市博物馆藏《雪景寒林图》,采用全景式构图,画面层次分明,中心突出。画中群峰屏立,山势高耸,深谷寒柯间,萧寺掩映,古木结林,板桥寒泉,流水从远方萦回而下,真实而生动地表现出秦地山川雪后的磅礴气势。作品境界深远,动人心魄,为范宽的山水画代表作品之一。此画笔墨浓重润泽,层次分明,皴擦、渲染并用,以粗壮的线条勾勒山石、林树,结实、严紧,用细密的“雨点皴”表现山石的质感。皴擦烘染时,作者注意留出坡石

    老年教育 2017年2期2017-03-08

  • 范宽《溪山行旅图》评析
    王任波范宽《溪山行旅图》评析王任波北宋时期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达到了巅峰,本文以范宽的代表名作《溪山行旅图》为着眼点,探讨其为描绘秦陇山川面貌特点等与之相关的艺术规律。分析这幅名作细节严谨、气场浑厚、构景诗意等方面的艺术特点,为了解学习中国传统山水画艺术提供一定的借鉴。溪山行旅;传统山水;范宽山水绘画的发展远逾千年,名作甚多,但一提起“大气磅礴、沉雄高古”,首先所想到的必是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巍峨挺立的高山、扑面而来的雄浑、荒寒深沉的幽寂、凝练厚重的笔触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17年2期2017-02-13

  • 古典艺术欣赏
    一幅伟大的作品: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溪山行旅图》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也是中国山水画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它的作者范宽(?—1031,也称范中立)是北宋画家,陕西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嗜酒好道,擅画山水,为一代名家。他在长期的学习和摸索之后,对艺术有了很深的感悟:“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造化(画山水与其向别人学习,还不如向大自然本身学习)”,于是他隐居陕西终南山,对景造意,自成一家。《溪山行旅图》是范宽山水艺术的典型范例,国画大师徐悲鸿在世

    探索科学 2016年11期2017-01-17

  • 夏圭《雪后观景图》探究—兼谈夏圭与范宽、李唐、孙君泽的承续关系
    探究—兼谈夏圭与范宽、李唐、孙君泽的承续关系Exploring Xia Gui’s View after Snowfall—Also on Inheritance Relationships between Xia Gui and Fan Kuan, Li Tang, and Sun Junze文 康耀仁[图1]《雪后观景图》 94cm×44cm 绢本 榕溪园藏《雪后观景图》来自日本,绢本,尺幅为94cm×44cm,其前景丘壑跌宕,寒林错杂,房舍掩映其间,

    中国美术 2016年5期2016-12-27

  • 《雪霁里的故事》
    施嵩摘 要:范宽和黄公望两人都是性情随和豁达之人,受到道教思想的熏陶,两人对待绘画都是近乎痴迷的心态。相比之下,黄公望更具仙人之气,超凡脱俗:范宽则更为厚重,所谓“画山画骨更画魂”,有着对自然无限的热爱与膜拜。如此反观两位大家的雪景山水画,自不难领悟出其中的奥妙。范宽之作,大气凌然,山峦浑厚,势状雄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公望之画,超凡脱俗,树木苍秀,意态忽忽,平中寓险,风格雄奇。关键词:范宽;黄公望;雪景山水画;元代;对比谈到中国古代雪景山水画,不得不提

    艺术科技 2016年9期2016-11-18

  • 范宽 ——《雪景寒林图》
    【文学评论】品范宽 ——《雪景寒林图》程绍君(成都市双流区文化馆,四川 成都 610200)五代、宋初山水画名家辈出,风格多样,为中国古代山水画发展到“颠峰阶段”的过渡时期。范宽亦是“颠峰”的创造者之一,用不凡的画技为中国古代山水画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以其气势、内涵、画技雄居重要的历史地位,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画家。范宽;雪景寒林图;山水画一范宽,又名中正,字中立,华原人(今陕西耀县)。确切的生卒年不详,北宋前期杰出的山水画家,宋仁宗天圣年(1023—1

    文化学刊 2016年7期2016-10-12

  • 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及其构图特点探微
    摘 要:范宽是北宋初期的山水画家,他继承和发扬了北方山水画派,因而宋人将其与关仝、李成并列誉为“三家鼎峙,百代标程”,以至于影响了之后历朝历代的众多画家。通过对范宽以及《溪山行旅图》构图特点的研究分析,来更全面地了解范宽的艺术生涯及其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溪山行旅图》中的细微特点。关键词:范宽;溪山行旅图;构图山水画,从文献记载和现存实物看,山水形象出现在战国之前,起萌于东晋,确立于南北朝,独立形式发展于隋唐,兴盛于五代、北宋,在宋代达到了顶峰。传统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6年6期2016-05-14

  • —轴雪景,寒了一千载
    出自北宋绘画大家范宽之手,整幅画气势恢弘,散发寒气逼人的气氛,让无数观画者驻足停留,一探究竟。自成一家,雨点积墨写山骨范宽名中正,字仲立,陕西华原人,因其性情温厚,人称“范宽”。他主要活动期在北宋前期,是北宋山水画代宗师,与李成、关仝合称“三家山水”,而和这两位大家相比,范宽算是晚辈,当李成享誉画坛之时,他还无人问津。其时,人们学画多是模仿李成,范宽当然也不例外,他认真研习李成的画法,画技日益精进。但不久,范宽就遇到了创作瓶颈,时人在评价他的作品时只赞美画

    收藏·拍卖 2016年7期2016-05-14

  • 画山画骨更画魂
    他就是山水画大家范宽范宽,一名中正,字中立,陕西华原(今陕西耀县)人,生卒未详,略晚于李成。有资料考证他约生于950年前后,卒于1026年左右。北宋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说范宽“仪状峭古,进止疏野,性嗜酒,好道”。《宣和画谱》也记载,范宽“风仪峭古,进止疏野,性嗜酒,落魄不拘世故”,我们可以得知范宽是一位形貌高大瘦削,好着古装,举止不拘小节,喜欢喝酒并好老庄之道的民间画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是艺术创作的普遍规律,艺术的本源都是来自于大自然的神奇造

    国学 2015年5期2015-05-30

  • 隐藏的范宽签名
    ,其中有一幅宋朝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被定位成台北故宫的镇宫之宝。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是,都说《溪山行旅图》是宋朝的范宽画的,可是整幅画上没有画家本人的签名。1985年,台北故宫博物院一个叫李霖灿的专家,他在研究这幅画的时候发现,在画面右下角的一小块地方有一群驴走过去,驴后面有一些树,其中一棵树的叶子里面有两个小字——范宽。字很模糊,隐约之间才能看到。台湾有个物理学家吴大猷,后来做了“中央研究院”的院长。他有两个有名的学生,一个是杨振宁,一个是李政道,他们都得

    读者·校园版 2014年4期2014-05-14

  • 范宽 独辟蹊径,画山画骨更画魂
    他就是山水画大家范宽范宽,一名中正,字中立,陕西华原(今陕西耀县)人,生卒未详,略晚于李成。有资料考证他约生于950年前后,卒于1026年左右。北宋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说范宽“仪状峭古,进止疏野,性嗜酒,好道”。《宣和画谱》也记载,范宽“风仪峭古,进止疏野,性嗜酒,落魄不拘世故”,我们可以得知范宽是一位形貌高大瘦削,好着古装,举止不拘小节,喜欢喝酒并好老庄之道的民间画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是艺术创作的普遍规律,艺术的本源都是来自于大自然的神奇造

    中华儿女 2014年4期2014-02-26

  • 溪山行旅图
    图》北宋著名画家范宽的代表作品,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溪山行旅图水墨设色·绢本206.3cm×103.3cm 《溪山行旅图》北宋著名画家范宽的代表作品,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溪山行旅图》北宋著名画家范宽的代表作品,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范宽,北宋著名画家。本名中正,字仲立,陕西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因嗜酒好道,性情宽厚大度,时人便以“范宽”相称。他主张“与其师人,不若师诸造化”,所以常居山林,将关陕雄浑的高原景象跃然于绢素之上。画坛历来对他评价甚高:对景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年3期2010-09-11

  • 神飞扬兮思浩荡(上)
    蔡 友范宽的这幅《溪山行旅图》(见上图),是中国山水画的经典代表作。画的正中央,一座方方正正的巨峰巍然耸立,顶天立地,气势无比恢宏。山顶林木茂密,峰石边有瀑布飞流直下,瀑布的茫茫水汽,将巨峰下部遮盖,越显其高峻难匹。前景山丘的下方,是一条道路,一只驴子运输队正从这里款款而行。站在这幅一人多高的巨构面前,扑面而来的崇山峻岭,森然逼人的磅礴气势,有谁还能不神飞扬,思浩荡!此画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绢本墨画,高206.3公分,宽103.3公分。徐悲鸿云,“中国所有

    全国新书目 2009年19期2009-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