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史

  • 初探中国科技图书研究的历史维度
    图书 出版史 科技史 科技与社会 科学传播【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687(2023)1-058-06【DOI】 10.13786/j.cnki.cn14-1066/g2.2023.1.008科技图书是对三类图书的统称,包括专业理论图书/科技辞书、科技类教材、科学文化类图书(从科普、社会、政策、人文等角度开展的科学研究被科学社会学者统称为科学文化研究,相关的图书则统称为科学文化图书)。目前,以“科技图书/科技类图书”

    编辑之友 2023年1期2023-05-30

  • 科技史融入高校中国特色通识教育体系的思考
    才不足等问题。科技史先天具有通识教育的功能,在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社会思潮日渐多元的当下,为促进学生对科学技术进步意义的理解,缓解专业教育造成的广度不足、社会性欠缺的矛盾,教师需要将科技史融入中国特色通识教育,有针对性地丰富思政教育内容。要开设科学类通识、专业通识课程和多元的实践课程,提高教育成效,以满足现实需要,从而培养面向未来的“通识”人才。关键词:高校;科技史;通识教育;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

    成才之路 2023年3期2023-05-30

  • 文理交融共育人:科学技术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与路径探析
    史(以下简称“科技史”)被普遍认为是沟通科学和人文的重要桥梁,在科学精神培养和人文素质培育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关于科学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软载体的意 义[2]、科学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3]、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与人文方法融合[4]等问题,学界已有探讨。在此基础上,本文对科技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进行剖析,并对融入路径进行探讨。一、科技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科学技术史是研究人类科技活动发展历史的一门文理交叉性学科。”[5]它揭示科学技术发展的

    文教资料 2022年17期2022-12-28

  • 科技史少儿科普读物出版特点与方向探析
    摘要:科技史记录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科技和各社会领域之间的互动关系。一方面,从历史的角度回顾科技,读史明智,启发现在,探索未来,对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培养起着独特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少儿科普读物热销,需求日盛。因此,科技史少儿科普读物有其特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该类出版物不可或缺。文章回顾了科技史少儿科普读物的出版历程,通过列举、对比和总结的方法,针对其内容呈现方式、出版形式、市场表现力等进行分析,反思和探析这一类少兒科普读物的出版特点及方向。文章基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16期2022-09-13

  • 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史学科发展的几点思考
    100190)科技史研究在中国已有百年历史,其职业化和建制化也经历了六十几个春秋[1]。目前,科技史学科发展态势良好,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有诸多问题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讨。在此,我谈谈个人的看法。1 科学家与学科创建科学家是中国科技史学科创建的主要倡导者和推手。在20世纪的前40年,一些科学家以及少数人文专家开创了中国的科技史研究。1957年,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成立并开始招收科学史研究生,这标志着科技史研究的职业化和建制化[2]。在这个研究室的筹备阶段,李俨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21年1期2021-04-12

  • 科技史在小学科学中的教育价值
    摘要:科技史是人类文明成果的记录者。本文以小学科学教学为例,通过举例实际教学案例和教科书编排设计,体现科技史的教育价值。并根据实际教学情景,提出适当的课堂教学实施建议。关键词:科技史、小学教育、小学科学科技史作为人类文明成果的记录者,对学生的教育价值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帮助学生感悟科学的人文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探究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沟通交流、探索科学等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文主要讨论科技史的科学精神和科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7期2021-01-11

  • 北朝科技史研究的奠基之作 ——《北朝科技史》评介
    资料,都为北朝科技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山西大同大学李海教授充分利用了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对北朝科技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撰写了这部被关建增教授称之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之作”的《北朝科技史》。下面就其内容及特点作一简单的介绍和探讨。1 《北朝科技史》内容概要李海老师作为一位大学物理专业的教授,一直致力于科技史的教学和研究,成绩斐然。几十年来,笔耕不辍,仅有关北朝科技史方面的论文发表了几十篇,譬如,1995 年刊发于《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北魏铁浑仪考”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4期2020-12-08

  • 韩启德:科技史研究重在揭示规律指导当今
    日前,中国科技史学会2020 年度学术年会开幕式上,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中科院院士韩启德致辞时,提了一个他最想和大家探讨的问题:要做有意义的研究。他认为,科技史研究“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史料揭示规律、明白道理,指导当今”。韩启德说,科技史研究要按时间来建构,史料是基础,文献学乃至考古学是基本功,没有丰富的史料,尤其是新发现的史料,要做出原创性的研究成果是很难的。但是不能停留于此,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些史料揭示规律、明白道理,指导当今。我们常说“以史为鉴”,研究历史

    科技传播 2020年23期2020-11-29

  • 科技史出发构建“以事为中心”的展览设计
    的演变。然后从科技史蕴含丰富和跨学科概念、科技史是学科核心概念的缘起、科技史要求科学与工程实践三个方面论述了科技史在科技馆教育中的作用。之后,从科技史与展览主题、展览脉络、展品选择间的关系阐述了基于科技史的展览设计思想。最后,以湖北省科技馆新馆“科学风暴”展厅为例,分析从科技史出发构建“以事为中心”的展览设计思路。关键词 科技史 科技馆 展览设计 HPS NGSS0 引言据科技部统计,2018年全国共有包括科技馆518个、科学技术类博物馆943个,全国平均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20年5期2020-11-09

  • 浅谈科技史在小学科学课中的作用
    摘  要:整合科技史于科学教育之中,已经成为国际上重要的科学教育趋势,因为科技史能真实、丰富地反映科学家的学术生涯和科学的演变过程。在科学课程与教学中融入科技史,让学生在历史背景中学习科学,可以使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他们不仅能获得具体的知识,而且可以学到科学的方法,提高科学思维能力,端正科学态度,熏陶科学精神。关键词:科技史;有效性;作用科技史是关于科学技术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是湘版《科学》教材的一大特色。通过组织和引领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8期2020-10-21

  • 李迪:从少数民族科技史到非物质文化遗产*
    2)从少数民族科技史的视角研究李迪先生的学者主要有万辅彬、咏梅等.文章从李迪先生举办会议、出版专著、主编丛书、发表论文等活动中阐述他为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学科的建设所做的开创性贡献.在他挽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想影响下,一些后继的科技史工作者也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申遗”的工作中.因此,由李迪先生开拓的少数民族科技史领域,被后继学者延伸至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既说明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进入新境界,也衬托出李迪先生的前瞻性智慧.1 投身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1.1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2期2020-05-25

  • 纪念我的父亲樊洪业
    以及他对近现代科技史做的一些正本清源、去伪存真的工作。关键词    樊洪业    竺可桢全集    科技史中图分类号   N092文献标识码   A纪念父亲,我与诸位的感受和视角会有些不同。一是我们相处的时间长,二是我的角色更为多样化。作为儿子,父亲的关爱不必多述。在我的学生时代和工作时期,社会竞争非常激烈。父亲对自己严格要求,但对我并没有施加更多的压力,令我的家庭生活長期保持宽松的氛围。家庭不仅是我避风的港湾,也是我培养和保持众多兴趣爱好、潜心阅读、思绪

    科学文化评论 2020年5期2020-04-27

  • 基于技术实验的科技史校本课程开发
    关键词 科技史,青铜冶铸,校本课程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20)03-0045-07在阐述整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首先说明科技史的内涵与意义:科技史,即科学与技术的历史,其中“科学”探究的是内在的原理,而“技术”则是以生产为目标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中国历史上的大多数时间,科学与技术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多数情况下它们处于相互分离的状态。矿场的工人精通冶炼技术,但他们大多数并不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所以,单从历史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20年2期2020-04-10

  • 关于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与思考
    实践活动课程 科技史 开发 思考【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4-108-0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改革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的要求”,“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4期2020-03-08

  • 基于OBE理念的中国高校科技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律的学科.中国科技史学科发展70年来,全国已有12家高校院所具有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权”.[1-2]多数高校已将科学技术史列为本科通识教育的选修课程,为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弘扬中华文化做出贡献.然而,目前中国科学技术史学科的发展仍面临一系列困难,如在高校学科里位置边缘化、已有学位点萎缩(部分科技史硕士授权点被整合)、科研力量不足、生源质量不高、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等.目前,除清华大学开设科技史本科辅修专业外,其他高校的科技史专业均只涵盖硕士或博士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4期2020-03-02

  • “非织造科技史”课程的开设及教学探讨
    ,因此“非织造科技史”课程的开设对于非织造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一、 “非织造科技史”课程现状1. “非织造科技史”课程开设状况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72所大学开设纺织相关专业,其中42所开设纺织工程专业,17所开设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42 所开设纺织工程专业的高校中有7所在本科教学中开设“纺织科技史”课程,目前国内尚没有开设“非织造科技史”课程的大学。由此可知,目前大部分高校在本科教学中对于“纺织科技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对“非织造科技史”课程

    纺织服装教育 2020年2期2020-02-25

  • 科技史教育对党员干部科学精神的影响及启示
    重要内容,推进科技史教育走进党员教育课堂,让广大党员干部对于科学精神有更为深刻的认知,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投入到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之中。一、科技史教育走进党员干部培训课堂的重要意义科技史教育是提升党员干部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方式和途径,通过科技史教育可以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的思维能力,有利于推进科学决策。首先,实施党员干部科技史教育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既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相关内容,同时还要不断提升科技

    世纪桥 2020年5期2020-02-22

  • 中国古代科技文献整理出版七十年回望 (1949—2019)
    ] 科技文献 科技史 文献整理 文献出版[中图分类号] G23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9) 05-0022-08[Abstract] The large-scale,systematic coll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ocuments dates from 1949.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出版科学 2019年5期2019-12-18

  • 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创新人才
    式 课堂讨论 科技史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1创新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高等教育的根本职能是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断地培养所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对于以知识经济为中心的21世纪,人的创造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知识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核心内容。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普遍比较低,在创新观念、创新欲望、创新毅力、创新兴趣、创新所需的观察力合创新性思维这些方面,还是比较缺乏。但是许多大学生是具有创新潜能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3期2019-10-31

  • 基于科技史与科技文化分析的高职院校思想教育研究
    思想观念。融合科技史以及科技文化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不仅彰显时代特征,而且让思想教育的路径更为广阔。本文就基于科技史与科技文化分析的高职院校思想教育开展路径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高职院校思想教育的开展提供借鉴。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教育;科技史;科技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教育已经引起人们高度重视,多元化的教育路径不仅丰富了人们的学识,也让人们的学习理念更为深刻。高职院校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很多学生和家长的选择。而在引导学生在高职院校进行学

    科技风 2019年4期2019-10-21

  • 科技史引入工科教学的实践
    具体专业教学。科技史研究的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解决何时何地何人如何做出了怎样的成果的问题。将科技史引入到工科教学,可解决理工科学生人文素养缺乏和思维模式单一的问题,也可使学生更加多元化地理解公式与定理。分析将科技史引入工科教学的现实需要,结合《电磁场与电磁波》的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带入电磁学发展史的讲授,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并论述此项教学改革的意义。关键词:教学;科技史;电磁学发展史;思维培养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高教学刊 2019年26期2019-09-10

  • 中国科技普及的范畴和性质
    普;科学传播;科技史;传播;普及中图分类号:N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19-0000-001 定义科普是“科学技术普及”的简称,是指科学技术作为文化元素在社会中大规模传播的过程,特点是影响、改变和扬弃,社会和人是主体,科学是客体。科学技术是构成现代社会文化的重要特征和元素。文化指社会成员共享的价值、信仰和对世界的认识,他们用文化解释经验、发起行为,而且文化也反映在他们的行为之中。文化是共享的、习得的、以符号为基

    海外文摘·学术 2019年19期2019-09-10

  • 科技史看“李约瑟难题”
    学;原因分析;科技史The Needham Problem Seen from the History ofScience and TechnologyLi Wenjie[Abstract] Chinese anci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highly developed and fruitful, far ahead of the world. However, China's modern science has

    现代农业研究 2019年8期2019-08-20

  • 地方科技史的编撰模式探索
    独的一卷:巴蜀科技史卷。本文通过介绍巴蜀科技史卷的编写,从而一般地探索“地方科技史的编撰模式”。巴蜀科技史属于“地方科技史”。撰写科技史有三种模式:通史模式;学科模式;融合模式,即分科(或分领域)通史模式。我们认为采用“融合模式”比较适合。具体论述了巴蜀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子文化”;巴蜀科学技术成就的内涵;巴蜀科技史有独特的世界意义;巴蜀科技史研究的现状。提出编撰地方科技史的模式探索与选择,指出我们的差距和今后努力的方向。〔关键词〕 地方科技史;巴蜀科技史;

    社会科学研究 2019年2期2019-05-13

  • 批判性思维视野下医学史教育的两个视域及其课程实现
    别的视域:医学科技史与医学社会史。辩证处理两者关系对培养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至关重要。当前我国医学院校普遍开设的“医学史”课程偏重医学科技史,注重医学科学及医疗技术的发展变化。但科技发明并非产生于“社会真空”,其总要受到当时医疗制度、医学思想、医疗习俗乃至整个时代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医学社会史”的内容在当前我国医学院校受到较为普遍的轻视甚至忽视,课程规划亟待落实,这是培养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必要途径。关键词 批判性思维 科技史 社会史 医学史教育 课程实

    科教导刊 2019年2期2019-04-20

  •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科的春天已经到来 ——在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2019年度学术年会上的致辞
    猎飘动写有庆祝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成立20周年的红旗,感到十分兴奋.首先热烈祝贺年会隆重召开!祝贺中科大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成立20周年!三年前有一批学校学科调整,取消了科学技术史(以下简称科技史)专业的硕士点,科技史界的同仁(包括我在内)曾一度对科技史一级学科的发展前景产生了忧虑.三年后的今天已经云消雾散,形势大好,君不见清华大学成立了科学史系,有杨振宁先生和清华大学校长邱勇站台;北京大学也成立了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由中科院院士韩启德出任创系主任.北京大学校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4期2019-03-19

  • 前贤筚路蓝缕开基业后辈不忘使命争一流* ——石云里教授访谈录
    年一次,国内外科技史会议也很多,今年仍然有这么多同行前来参会,这表明,科技史虽是一个小学科,但近年来学术队伍确实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次参会代表中既有您这样年高德劭的资深学者,也有许多中生代专家,但更多的是年轻的面孔,研究生占比非常高.这些都是非常好的现象,也说明中国的科技史学科发展的后备人才储备已经有了更好的保障.现在不仅北大、清华等学校开始大力发展科技史学科,一些大学的历史系也把科技史作为新的生长点.前不久在青岛召开的教育部高等学校历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4期2019-03-19

  • “科学技术史学科建设再出发”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召开
    ,本校80余名科技史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也全程参会。中国科学院是我国专业科技史人才培养的主要发源地和重要机构,从1956年首次招收研究生至今已逾60年。1978年,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前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北京)建立并恢复招收科学技术史专业的研究生,至今已连续招生40年。2015年以来,通过科教融合,科学技术史成为人文学院的重点建设学科,重组建立了科学技术史系、历史系、考古学与人类学系,成立了中国现代科学家研究中心、丝绸之路科学与文明中心和中国科学院院史

    中国科技史杂志 2018年4期2019-01-25

  • 天津科技史料发掘与研究现状及意义
    云摘 要 随着科技史本体论学术研究热潮日渐兴起,尤其是自2010年中国科协牵头发起的“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的实施,区域科技史志的探索与开拓也恰逢其时。文章以从事天津市科技史料发掘、保存技术课题研究一己体会与思考出发,试图探究区域科技发展史研究与普及之路。关键词 科技史;史料修复;区域科技。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09-0155-02科技史的研究,第一次引起热议,应属英国学者李约瑟的多卷本著作《中

    科技传播 2018年8期2018-05-21

  • 论历史教学中的科学精神养成
    践。以中国古代科技史教学为例,应理性审视“四大发明”说,用科学实证法反观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机制,用敬畏开放的心态梳理中国古代科技的现代价值。关键词:历史教学;科学精神;养成;科技史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06-0095-01中国古代科技史教学有两大倾向:一是侧重于科技的经济功能,宣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二是侧重于科技成就的教化功能,体现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往往弱化了科技史教育的独特人文维度即科学精神

    成才之路 2018年6期2018-03-24

  • 基于化学氮肥看中国近代肥料科技的发展
    肥;化学肥料;科技史中图分类号: S14-09;K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24-0146-002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24.0700 引言中国在近代时期的发展史就是现代与传统的不断碰撞。在农业上的表现也尤为明显,在这个时期,以粪便、油渣、骨粉等的传统肥料为基础进一步发展,在此过程中以化学制品为主的新型肥料也逐渐进入了中国社会。传统的肥料制作技术和新兴的化学氮肥

    科技视界 2018年24期2018-01-03

  • 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研究的门径 ——对《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论著目录》的评论与补遗
    录;评述;补遗科技史的现代研究在中国,是从二十世纪初开始的,经由老一辈科学史家李俨、钱宝琮、刘仙洲和张子高等开拓,到目前为止,已经成为了一个从业者众多的学术研究领域。但可惜的是,直到上世纪末,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中国古代科技史方面,对更有现实意义的中国现代科技史研究,研究成果显得非常单薄。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国最重要的科技史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发起了系统研究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的大型研究计划。该计划且于2000年列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4期2017-12-20

  • 从天文学的发展看李约瑟难题
    学;科学技术;科技史中图分类号:TP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26-0212-03李约瑟是20世纪世界著名的生物化学家和科学史家。他倾毕生精力编撰的鸿篇巨著《中国的科学与文明》(中文通常译为《中国科学技术史》),从多角度、多层面对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明进行了概括,整理和总结,不仅成为我国古代文明史研究方面的著作,对研究我国古代的科学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大影响作用,而且也对我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和普及工作带来了广泛影响,甚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7年26期2017-11-20

  • 气象和科学史的融合 ——中国科技史学会气象科技史委员会成立综述
    融合 ——中国科技史学会气象科技史委员会成立综述王邦中 陈正洪(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北京 100081)1 气象科技史委员会成立2017年2月28日,中国科技史学会第一届气象科技史委员会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紫光阁网站刊登了会议消息:http://www.zgg.org.cn/bwdj_5137/gbwjgdwzzq/qgrdcwjg_10318/zfzx/201703/t20170301_634520.html。。中国气象局党组副书

    中国科技史杂志 2017年2期2017-09-05

  • 中国科技史与考古学:历史回顾
    潜 伟中国科技史与考古学:历史回顾潜 伟(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 100083)中国科技史的建制化略晚于中国考古学,并从中得到了许多滋养。尽管目前中国考古学对科技史的容纳程度有限,但从历史角度来看,两者曾经的密切关系也有迹可循。中国科技史与考古学的关系可分为四个时期,分别以1957年、1980年、2004年为节点。早期科技史家与考古学家保持着良好关系,王琎、梁思成、竺可桢、王振铎等是其中代表。夏鼐与柯俊的交往是中国考古学家和科技史家交往的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17年2期2017-07-18

  • 关于科技史的教学思考
    杨枫[关键词]科技史,概念,科学传统[中图分类号]G63[文獻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7)05—0052—07近代以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难点,很多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把重点放在属于史实层面的近代以来的科技发展历程上,而没有在史识层面进行拓展和深入。甚至还有老师在课堂上花了很大精力去讲解经典力学和相对论的内容,把历史课上出了物理课的味道,既失去了科技史教学的特点和魅力,也有违课标“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的要求和勇于探索创新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17年3期2017-06-29

  • 科技史维度下科普从业人员科学素养测评研究
    +张娜摘 要:科技史是科普从业人员科学素养重要维度之一,通过科学史教育,有助于科普从业人员更好地了解科学知识、科学过程和方法及科学对社会的影响。针对科普从业人员科技史,设计了反映科普从业人员职业特点的测评方案,对科普从业人员以及非科普从业人员对照人群开展了实际测评,结果表明科普从业人员对科技史的总体认知程度偏低,略高于对照人群。关键词:科普从业人员;科技史;科学素养;测评中图分类号:G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4-02

    中国科技纵横 2017年4期2017-05-16

  • 例谈核心素养引领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一)
    着密切的联系,科技史则是人类社会与自然对话的历史。学生通过历史课程学习,拓展历史视野,形成历史意识,发展历史思维,提高历史素养。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人类对自身发展的追求推动科技不断社会化,科技社会化程度加深反过来推动科技更加迅猛地发展。以《从蒸汽机到互联网》一课为例探讨如何在科技史教学中促使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养成,完整呈现任课教师驾驭科技史新课堂的教学过程。[关键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科技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7年1期2017-03-30

  • 北科科学技术史,钢铁上开出的花
    术史(以下简称科技史)。学术大师心血浇灌谈起科技史这个专业,就不得不提到科技史发展过程中的几位重要人物。北科大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潜伟老师向我们介绍说:“北科大科技史专业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时任钢院图书馆馆长的冶金学家胡庶华先生将《二十四史》中一些与采矿、冶金有关的内容工整地手抄摘录下来,冶金科技史研究从此开端。”而对北科大科技史影响最大的一个人,就是柯俊院士。1978年,他作为“重要的专家”,参与到《中国冶金简史》的编写中,對中国冶金史做

    大学生 2017年2期2017-02-22

  • 把握时代脉搏,开拓学术新境: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60年
    100190)科技史在20世纪50年代成为新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议题,中国科学院在1951年筹划科技史研究,1956年制订十二年研究规划,1957年创建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1975年扩建为研究所)。研究所(室)遵循50年代提出的研究范式,撰写了许多学术论著,形成了自己的学术传统。1978年以来,研究所提出新的学术问题,实现由古代到现代、由中国到世界的拓展,促进学科交叉及“应用科技史”研究,尝试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面向未来的机遇与挑战,研究所将继续追求科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17年2期2017-01-22

  • 高中科技史教学的困境和出路
    目前,我国高中科技史教育存在困境和不足。原因是教师的知识体系不足,教学方法存在缺陷。为了解决该问题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提高教师学科素养、科技的人文主义、科技两面性、课堂教学策略、科技教学设计。目的是提高科技史教育水平,加强学生科学素养,使科技史课堂走出困境。关键词:科技史;困境;出路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2-0047-01信息时代科技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尤为重要,它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但如

    亚太教育 2016年4期2016-11-19

  • 试论我国高校《科技史》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因此,推进高校科技史教育的发展十分必要。但是由于我国高校开展科技史的教学时间较短,来自教师队伍、学生自身以及社会方面等因素的限制,导致目前存在一些教育阻碍。本文从研究高校的《科技史》课程教学出发,发现其目前存在的困难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关键词:高校;科技史;教学;困境;对策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196-01一、引言科学技术史(后简称科技史)研究的是其内在联系、规律以及与社会各因素的关系问题,

    人间 2016年25期2016-10-27

  • 试论我国高校《科技史》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试论我国高校《科技史》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李翔(陕西师范大学,陕西 西安 710000)在高等教育中,科学技术地位的重要性愈加明显。因此,推进高校科技史教育的发展十分必要。但是由于我国高校开展科技史的教学时间较短,来自教师队伍、学生自身以及社会方面等因素的限制,导致目前存在一些教育阻碍。本文从研究高校的《科技史》课程教学出发,发现其目前存在的困难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高校;科技史;教学;困境;对策一、引言科学技术史(后简称科技史)研究的是其内在联系、规

    人间 2016年25期2016-10-27

  • 科技史教学与文科大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构;科学素养;科技史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7-0059-02科学素养,主要指熟知科学本质,掌握科学规范和科学方法,了解主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术语,全面认识科技对社会和生活的影响。即在日常的生活实践中,能够自觉地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研究能力。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高等院校培养学生的基本模式也在不断改进,整个社会认识到培养一个能够全面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的重要性。一个合格人才的培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47期2016-10-21

  • 科技史引入小学科学教学的可行性探微
    一定的变化,将科技史融入到小学科学教学中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就在对科技史融入到小学科学教学可行性进行探究的基础上,对融入措施进行了简要分析,希望能够对科技史融入小学科学教学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借鉴。【关键词】科技史 小学教育 科学教学 可行性【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19-02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国家教育部门对小学科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教学内容能够多样化、适当对教学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3期2016-04-19

  • 试论科技史在理工农医院校通识教育中的作用*
    100)试论科技史在理工农医院校通识教育中的作用*李荣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人文社会发展学院,陕西 咸阳 712100)摘要:通识教育作为大学培育人才的主要模式,在课程体系的设计方面,须兼顾不同专业学生的基本特点。针对理工农医院校学生的基本特点,结合他们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认知以及科学技术史的特征,在制定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中,加大科技史的教学力度,全面提升学生的科研水平与人文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关键词:通识教育;理工农医院校;科技史通识

    高教学刊 2016年14期2016-03-19

  • 中国瓷器凝结的科技思想
    关键词:瓷器;科技史;科技思想;瓷文化中图分类号: J52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944(2015)060356031 引言瓷器,同茶叶、丝绸等共同构成中国印象,但是只有瓷器独享与国同名的尊荣,这足以证明瓷器无与伦比的地位,同时也是中国古代科技辉煌的佐证。对于瓷器的出现,台北故宫博物院博士周功鑫如是评价:“在科学史上面是一个很大的跃进,那是中国固有的工艺[1]。”中国独特制瓷工艺进一步奠定了中国古代科技大国的地位。日常生活中常把瓷与陶合为

    绿色科技 2015年6期2015-08-05

  • 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访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张柏春先生
    名词(以下简称科技史名词)审定工作的主要参与者之一,不仅在确定科技史名词的学科结构设置方面做了工作,还亲自编写了机械史名词。提到他为科技史名词所付出的努力,张先生谦虚地说:“工作是项目组的同事们共同做的,自然科学史所既然承担了科技史名词的编写工作,我们就一起尽力把它做好。我以前是学机械的,就做了机械史名词这部分。”谈起科技史名词,张先生娓娓道来:“中国是文明古国,在古代农医天算等学科就已经比较成熟,但目前的情况是人们对这方面的历史了解仍然不够。我们要做的就

    中国科技术语 2014年1期2014-12-22

  • 竺可桢与中国科技史事业
    其中,他对中国科技史事业的突出贡献,值得特别关注。他倡导古为今用、以史为鉴,在科技史研究方面成果卓著,还为中国科技史事业的建制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筚路蓝缕:中国科技史研究的初步开展竺可桢是开展中国科技史研究的先驱人物。据不完全统计,从20世纪初到70年代,竺可桢共留下了90多篇科技史方面的论文、讲稿和信件。其中学术论文有30多篇,有不少具有开创性意义。另外,在现存的近千万字的“竺可桢日记”中,关于科技史的内容更是随处可见。1913年,已在伊利诺大学获得学士

    民主与科学 2014年5期2014-12-09

  • 中职学生应该了解点历史
    乡史;爱国史;科技史;名人史“读史可以使人明智”,历史教育是中学教育阶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当前由于初中升学的压力,在中考中许多地区的历史考试是开卷考试。再加之中职生本身对历史学习缺乏兴趣,因此现阶段中职生的历史知识几乎等于零,这对中职生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中职学生应该了解点历史,一是作为国情教育的一部分是必需的,作为一个中国人,对祖国的历史多少总要有所了解。二是中职学生本身的人文素质较低,作为一个合格的技术工,不仅仅要掌握一定的技术,更重要的是有健全的人

    教师·中 2014年6期2014-07-25

  • 原来如此
    【摘 要】初中科技史的知识枯燥零碎,对科技史的教学可以从探索生活中的历史入手,整合教材,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在探索的基础上了解科技史的发展过程,总结归纳科技史的发展规律,理解科技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关键词】初中历史;科技史;生活化;探索初中科技史知识枯燥难记,如何将这些零碎的知识串联起来让学生记忆深刻,并理解科技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与相互作用,这是初中历史教学中令人头疼的问题。一天早晨,女儿刷牙时,突然问我,牙刷是谁发明的啊

    文理导航 2014年4期2014-03-18

  • 科技史教育的基本向度
    讲师,主要从事科技史和哲学研究。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3.1044.S.20120929.1543.201205.92_047.html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12, 6(5): 92-9410.3969/j.issn.1004-390X(s).2012.05.020科技史教育的基本向度李 强(云南农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云南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2年5期2012-12-08

  • 中学科技史教育载体不足及对策
    要:当前,中学科技史主要囿于历史课本中,中学科技史教育载体存在不足,教育载体弱化,不利于中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理性指出中学科技史教育载体不足,建设性地提出对策,促进中学科技史教育,提升中学生科学素养。关键词:中学;科技史;科技知识;科学素养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5-0272-02当前,国家深入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国家需要大量科技人才支撑,科技人才来源于教育,诚然,中学科技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中学科技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25期2012-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