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失

  • 需求动机影响社交媒体错失恐惧的机制探究:一个链式中介模型的实证检验*
    负面情绪[1],错失恐惧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热议[2]。据国外调查显示,约有75%的年轻人体验到错失恐惧,在我国这一比例为78.3%,随着网络化与智能化进程的推进,错失恐惧将变得愈加普遍。2013年Przybylski将错失恐惧定义为个体因担心错失他人的新奇经历或其他事物而产生的一种弥散性焦虑,它是个体害怕被外部的社会世界排斥的心理状态,担心错过外部世界发生变动或被自己的人际网络排斥在外[3]。Przybylski对错失恐惧的定义更适合Web1.0的信息环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3年5期2023-05-10

  • 大学生错失恐惧与微信成瘾的关系:一项交叉滞后分析
    研究[7]发现,错失恐惧与社交媒体使用之间存在密切关联。错失恐惧,是指当其他个体从社交媒体上获得了有意义的经历,而自身错过生活事件,感到焦虑的一种心理状态。有研究表明错失恐惧影响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8],但也有研究发现社交媒体使用会引发错失恐惧[9],两者可能存在显著正相关[10];而另外一些研究却发现两者相关性不显著[11]。因此,两者间的内在联系成了当下众多研究关注的焦点, 然而得出的结论却并不一致。第一种观点强调社交媒体的使用会影响个体错失恐惧的

    教育生物学杂志 2022年5期2022-10-21

  • 中学生错失恐惧的潜剖面分析
    010022)错失恐惧,也称错失焦虑(fear of missing out, FoMO),是一种由于担心错过他人新奇、有趣的经历或收获,而持续处于焦虑不安或恐惧的状态[1].患有错失恐惧的个体害怕他人正从事着自己不知道的正性事件,自己却一无所知,因而常常希望自己可以一直跟进他人所做之事[1-2].相关研究显示,错失恐惧水平较高往往会导致个体沉迷于社交媒体使用[3]、智能手机成瘾[4-6]、网络成瘾、低头行为[7-8]、学业不佳[9]、睡眠质量不好[10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5期2022-10-08

  • 大学生羞怯与自我损耗:消极应对方式和错失恐惧的链式中介效应
    介作用.1.3 错失恐惧与羞怯、自我损耗错失恐惧,也称错失焦虑,是指个体担心错过他人的新奇经历或其他信息而产生的一种弥漫性的焦虑[17].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是有限的,当个体有限的资源被消耗后,容易出现自我损耗[2].错失恐惧是个体自我调节受阻的一种表现,当个体自我调节能力下降时,会消耗其有限资源,产生自我损耗.根据错失恐惧整合模型,个体人格特质是错失恐惧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羞怯会导致个体错失恐惧的产生[18].羞怯者渴望社会支持,但又害怕遭到他人拒绝,容易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5期2022-10-08

  • 大学生孤独感与负性情绪的关系:错失恐惧和社交网络成瘾的链式中介作用*
    关因素有孤独感、错失恐惧、手机成瘾以及社交媒体的使用[4-6]等。其中,孤独感是大学生出现心理和行为问题的主要根源之一。孤独感是个体知觉到对社会交往的渴望与实际水平存在差异,或无法建立与重要他人的关系纽带时体验到的消极情感[4]。因此,揭示孤独感与大学生负性情绪之间作用的内部机制,对预防大学生心理和行为问题、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错失恐惧是个体因担心错失他人的新奇经历或正性事件而产生的一种弥散性焦虑[5]。错失恐惧的产生与特定心理需要的缺失有关,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22年4期2022-08-19

  • 错失恐惧对大一年级新生手机依赖的影响:孤独感和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
    性手机使用行为与错失恐惧、孤独感、心理韧性关系密切[3-5]。大一年级新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和转折期,在面对学习和生活压力时易过度使用网络作为消遣娱乐方式,从而形成网络依赖[6]。手机依赖是问题性手机使用行为和网络依赖的一种表现。本研究旨在探讨大一年级新生手机依赖行为的发生机制,以提高大一年级新生的适应能力,减少手机依赖行为。错失恐惧是指个体与他人正在做的事情保持持续联系的愿望,并担心错过的一种焦虑状态[7]。个体由于长时间害怕错过他人正在做或者经历的正

    教育生物学杂志 2022年3期2022-06-27

  • 大学新生错失恐惧与社交网站使用强度的交叉滞后分析
    切的又一现象——错失恐惧.错失恐惧(Fear of Missing Out,FoMO)是指个体因担心会错失他人所拥有的新奇经历或正性事件而产生的一种弥散性焦虑感[6].研究发现,错失恐惧会导致负面情绪产生,并与抑郁和严重焦虑相关[7].错失恐惧水平较高的个体会出现问题手机使用[7]、低头症[8]等社交网站使用问题行为.因此当前对社交网站使用与错失恐惧关系的研究成为关注的焦点,但是研究结论并不一致.其主要分歧点在于社交网站使用和错失恐惧的作用方向问题.有3种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4期2022-06-22

  • 社交媒体使用强度对中职生学业成绩的影响:错失焦虑的中介作用
    。还有研究表明,错失焦虑也会对学生的学业表现及工作效率产生极大影响[11]。错失焦虑(fear of missing out,FoMO)是指个体若处于缺场事件且未能得知想知道的事情时,会产生焦虑心理,它广泛存在,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地想要知道别人正在做的事[12]。错失焦虑具有极大的危害,早在2011年Kuss 等人就发现FoMO 是引起社交媒体过度使用甚至成瘾的一个重要原因[13]。还有学者经研究表明,错失焦虑不仅会诱发认知失败,影响学业成绩,甚至会危害个体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2022-05-06

  • 在疫情防控背景下护理本科生错失焦虑与手机依赖相关性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新的心理问题,即错失焦虑。Przybylski等[1]将错失焦虑定义为一种普遍的担忧,即自己可能会缺席他人的有益经历,其特点是渴望持续了解他人正在做的事情。错失焦虑在社交媒体使用、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2]。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大学生多采用线上教学,易出现手机依赖[3],手机依赖可产生许多负面影响[4],同时长期人际交往以及文化生活的缺失,不利于学生的精神生活和基本心理需要。个体的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程度和错失焦虑呈负相关,当个体基本心理需要

    临床护理杂志 2021年5期2021-11-07

  • “选择恐惧”,你有吗
    能已经被一种叫“错失恐惧”的负面情绪笼罩了。错失恐惧在心理学上也叫作资讯癖,是指个体由于害怕错过或者失去什么而产生的一种弥散性焦虑,是技术进步和社会信息激增带来的产物。在日常生活中持续查看社交媒体或参加社交活动,就是错失恐惧的典型外在行为表现。而害怕错过,会让人变得犹豫不决,无法正常做出自己满意的选择;如果必须做出决定,就会很恐慌,甚至汗流浃背,最后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感,也就发展成了“选择恐惧”。这些恐惧会给个体带一定的心理压力,提高抑郁水平,降低主观幸福

    家庭医药 2021年19期2021-10-21

  • “选择恐惧”,你有吗
    能已经被一种叫“错失恐惧”的负面情绪笼罩了。错失恐惧在心理学上也叫作资讯癖,是指个体由于害怕错过或者失去什么而产生的一种弥散性焦虑,是技术进步和社会信息激增带来的产物。在日常生活中持续查看社交媒体或参加社交活动,就是错失恐惧的典型外在行为表现。而害怕错过,会让人变得犹豫不决,无法正常做出自己满意的选择;如果必须做出决定,就会很恐慌,甚至汗流浃背,最后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感,也就发展成了“选择恐惧”。这些恐惧会给个体带一定的心理压力,提高抑郁水平,降低主观幸福

    家庭医药 2021年10期2021-10-18

  • 人生是一次长途旅行
    地的一处风景,而错失了沿途无数的风景。但芸芸众生,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他们到某处旅行,只是为了抵达某处;他们登山,只是为了登上山顶,所以在他们旅行的目的地,才到处刻着“到此一游”,可他们哪里知道,为这“到此一游”,他们错失了多少沿途的风景。在阿尔卑斯山路上,有不少提醒游客的标语:“慢慢走,欣赏啊!”為抵达目的地,而急不可耐,而大步流星,是欣赏不到沿途风景的。人生是一次长途旅行,人生的意义不是为了抵达目的地,而是为了享受过程,目的地是一个点,而过程是一根长长

    保健与生活 2021年14期2021-07-14

  • 20年未还录像带女子错失多份工作
    归还一盘录像带而错失多个工作机会。报道称,卡伦·麦克布莱德年少时曾住在俄克拉何马州,她于1999年租了一盘《小女巫塞布丽娜》录像带,却未能及时归还。据卡伦回忆,她完全忘了这件事,可能是当时的室友把录像带拿走了,室友有两个女儿,一个8岁、一个10岁左右,《小女巫塞布丽娜》显然是那两个小姑娘感兴趣的内容,自己对它根本不感冒。卡伦在婚后试图改随夫姓时才发现,自己居然在2000年3月就被指控侵占租赁财产,而当年的店铺也在2008年停业。卡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曾

    环球时报 2021-04-272021-04-27

  • 女大学生基本心理需求满足与手机成瘾的关系:错失焦虑的中介作用及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
    大学生手机成瘾。错失焦虑(Fear of Missing Out,FOMO)又称为“错失恐惧”,是指个体因担心错过或遗漏他人的新奇经历或正性事件而产生的一种弥散性焦虑[15]。它属于广泛性焦虑的一种亚型,国外调查数据表明,在年轻人中大约有75%的人能体验到错失恐惧,在中国这一比例为78.3%[16-17]。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社会和心理因素能够诱发个体使用社交媒体,社交媒体使用与个体的人际交往关系密切,使用社交媒体能够一定程度上满足个体的社交需求[18-1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1年3期2021-04-22

  • 多维状态无聊在本科护生社交网络中的社会比较与错失焦虑间的中介效应
    心理健康[4]。错失焦虑是指个体因担心错失他人的新奇经历或正性事件而产生的一种弥散性焦虑[5],高错失焦虑的个体会更频繁地使用社交媒体[6-7], 错失焦虑水平越高手机社交媒体依赖性也越强[8]。 错失焦虑与社交网络中的社会比较都与社交网络的使用有关,但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多维状态无聊是一种普遍的情绪体验,每个人在生命的某个时刻都感受过无聊,特别是处在一个单调、重复的环境或活动中[9]。研究表明,无聊与青少年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呈正相关[10]

    护理学报 2021年6期2021-04-14

  • 错失恐惧”那些事儿
    那不妨了解一下“错失恐惧”吧!错失恐惧是什么错失恐惧最早由美国作家安妮·斯塔梅尔提出,随后心理学家对其进行了概念界定。最初,心理学家沃恩提出的定义为:因为担心错失“同伴做得比自己好、知道或拥有的比自己多”之类的信息而产生的焦虑不安的感受。后来,有研究者提出了新的观点:错失恐惧指的是个体因担心自己错失他人有意义的经历而产生的一种弥散性焦虑,而且有错失恐惧的人具有期待持续知晓他人所做之事的显著特点。这些定义看起来有点抽象,其实错失恐惧描述的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

    百科知识 2021年6期2021-03-30

  • 社交媒体使用与错失焦虑的关系:一项元分析*
    良社交媒体使用与错失焦虑的关系:一项元分析张亚利李 森俞国良(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 北京 100872)社交媒体使用与错失焦虑均是当下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现象, 诸多研究探讨了两者间的内在联系, 但研究结果却存在很大差异。为明确两者之间的整体关系, 以及产生分歧的原因, 对检索后获得的65项研究(70个独立样本)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了元分析。结果发现:社交媒体使用与错失焦虑存在显著正相关(= 0.38, 95% CI [0.34, 0

    心理学报 2021年3期2021-03-04

  • 错失恐惧对上海市大学生高危性行为的影响*
    了广泛关注,其中错失恐惧(Fear of Missing Out,FOMO)是大学生当前广泛存在的一种焦虑心理,它是一种个体在其缺席的事件中未能获得想知道的经历时所产生的焦虑心理,通常表现为持续参加社交活动或查看社交媒体[5]。大学生的高危性行为的发生依托于自身的社交网络,其对社交网络的认知态度可能对性行为产生潜在影响。因此,本文尝试从根植于社交网络的错失恐惧角度出发,以上海市各类高校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实证分析与理论分析相结合,探讨错失恐惧与大学生高危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21年1期2021-03-02

  • 错失恐惧对大学生手机冷落行为的影响:手机成瘾和自我控制的作用
    察显得至关重要。错失恐惧指因担心错过他人的新奇经历或精彩事件而产生的一种弥散性焦虑,是一种负性情绪,并作为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长期存在。错失恐惧水平较高的个体习惯性地担心自己错过某些东西,此种心理现象是自我调节受阻导致的。依据自我决定理论的基本观点, 有效的自我调节依赖于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因此,当自身的基本心理需要得不到及时满足时,个体就会出现自我调节受阻, 错失恐惧就会发生[3]。错失恐惧是手机冷落行为发生的重要预测因素,当个体产生错失恐惧的时候,就会低

    教育生物学杂志 2020年4期2020-12-25

  • 大学生孤独感与错失焦虑: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108)1 引言错失焦虑是一种弥散型的广泛型焦虑, 是指个体当得知他人拥有比自己更精彩的经历或者信息而自己不知道时,产生的一种不安的消极情绪(Silvia,Laura, & Giulia, 2018)。错失焦虑表现为渴望与朋友交流,渴望知晓他人生活中发生的事,不断查看社交 软 件 等 (Przybylski, Kou, & Dehaan et al,2013)。 因此,错失焦虑进一步可被细分为错失信息焦虑与错失情境焦虑, 分别从心理特征和外在表现上来定义(

    心理研究 2020年4期2020-09-22

  • 大学生心理弹性对错失焦虑的影响 ——思维抑制的中介作用
    的负向预测作用。错失焦虑是一种害怕错过他人经历的精彩的事件而产生的一种较为隐晦的和普遍的焦虑情绪,认为别人经历了自己未参与其中的有价值的经历,并渴望与他人保持联系[13]。也有人认为错失焦虑是一种新的人格结构,拥有这种人格的个体不愿意错过世界上正在发生的重要事件[14]。错失焦虑是一种弥散型的焦虑情绪[15],经常和社交媒体成瘾联系在一起,错失焦虑高的个体可能会有更严重的手机成瘾[16]。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个体有归属、胜任和自主的需要,胜任是指在社会交往中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年4期2020-09-01

  • 哲理思辨
    便不再重现;不该错失的一旦错失,便难再重拾。假话虽然好听,却是专门说给虚荣听的;大话固然动听,则是专门说给虚伪听的。永远对最后说:“最后的话到最后才能说。”最后对永远说:“永远的话永远也不能说。”漫漫人生旅途,有必由之路,亦有必经之路。所以,上路前找准自身坐标和起步时选对前行方向同等重要。路漫漫其修遠,故只有不弃和勇于求索,才会承上启下,甚至后来居上。(秋声摘自《哲理思辨》)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20年8期2020-08-27

  • 护士错失焦虑与智能手机依赖及工作沉浸的关系
    项研究证实个体的错失焦虑(Fear of Missing Out,FoMO)是导致问题性手机使用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7-12]。本文以内科护士为研究对象,探讨其错失焦虑、问题性手机使用与工作沉浸的现状以及三者间的关系,为减少护士的问题性手机使用行为及其消极影响,并促进护士获得更多的工作沉浸体验提供参考。1 对象与方法1.1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8~9月对合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内科护士进行调查。入选标准:工作1年以上;注册护士;知情并同意参与本研

    护理学杂志 2020年5期2020-04-09

  • 哲理思辨
    便不再重现;不该错失的一旦错失,便难再重拾。假话虽然好听,却是专门说给虚荣听的;大话固然动听,则是专门说给虚伪听的。永远对最后说:“最后的话到最后才能说。”最后对永远说:“永远的话永远也不能说。”漫漫人生旅途,有必由之路,亦有必经之路。所以,上路前找准自身坐标和起步时选对前行方向同等重要。路漫漫其修远,故只有不弃和勇于求索,才会承上启下,甚至后来居上。(秋声摘自《哲理思辨》 图/雨田)

    思维与智慧 2020年16期2020-04-02

  • 《断肠谜》
    难留。悔当初,吾错失口,有上交,无下交。皂白何须问?分开不用刀;从今莫把仇人靠,千里相思一撇消。这是一首数字隐秘诗,将数字用谜语的形式展现出来。此篇每句话作为“拆字格”修辞的谜面,谜底正好顺次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十个数字。下楼来,金钱卜落:“下”字“卜落”为一;问苍天,人在何方:“天”字“人”去为二;恨王孙,一直去了:“王”字去“一直”为三;詈冤家,言去难留:“詈”字“言”去为四;悔当初,吾错失口:“吾”字失“口”为五;有上交,无

    意林 2020年2期2020-02-17

  • 大五人格与大学生社交媒体自我控制失败:错失恐惧的作用
    因素(大五人格和错失恐惧)以及变量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给高校和大学生本身社交媒体使用的监管和自控提供建议和启发。自我控制是个体有意识地自主调控冲动行为,抵制满足直接需要和愿望的能力。当个体难以抵制诱惑而做出与目标相冲突的行为时,自我控制失败便发生了。自我控制失败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是整个人类社会的核心问题之一(董军,付淑英,卢山,杨绍峰,齐春辉,2018)。在互联网领域,自我控制失败也会导致一系列问题,如问题性或病理性的社交媒体使用。Du等(2018)指出

    应用心理学 2019年2期2019-04-29

  • 健康新词典
    错失恐惧症】总在担心失去或错过什么的焦虑心情。在铺天盖地的社交网络中,人的决策、情绪及情感极易受其影響,总是怀疑错过了什么,害怕就时间安排作出了错误的决定。?誅分析:社交网络既是引发错失恐惧症的根源,也是治愈错失恐惧症的药方。面对“错失恐惧症”,要学会做自己的主人,至少,学会偶尔与手机说再见。【薯片现象】指人们在信息诱导下,只认准一种食物或者药物对自己的身体有益,就只去吃这种东西,而忽略了更多有这种作用的食物或药物。?誅分析:信息时代的误导,多少聪明人也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8年11期2018-11-16

  • 别让“错失恐惧症”控制了你
    ,便是典型的 “错失恐惧症”。错失恐惧是人们因担心错失他人的新奇经历等而产生的一种广泛性焦虑。人们持续参加社交活动或查看社交媒体等是错失恐惧的外在行为表现,强烈期待知晓他人所做之事是错失恐惧的内在认知体验。也就是说,我们平时总是生怕错过每一条朋友圈,明明知道绝大多数的群聊消息没有营养也要点开查看,早起第一件事就是刷朋友圈等行为都是错失恐惧的体现。这种总在担心失去或错过什么的焦虑心情,也称“局外人困境”。越来越多的人患上“错失恐惧症”“错失恐惧症”最早由作家

    妇女 2018年7期2018-09-19

  • 扭伤脚还要跳广场舞 不去就失眠
    ?不善调压易患“错失恐惧症”有些人总有一种“机不可失,时不我待”的焦虑感,他们害怕错过每一个他们认为对自己有价值或有意义的事情,一旦错过,就会感到非常遗憾甚至苦恼或不安,如同失去了非常宝贵的东西一样。这是典型的“错失恐惧症”,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心理,可能与曾经错过一些重要事情的经历有关,因为害怕再次错过,变得矫枉过正,甚至对一些无足轻重的机会也变得过于紧张。当然,焦虑情绪比较严重、不善于调节压力的人也容易出现类似的表现。林阿姨就是因为害怕错过与广场舞队的沟通

    乐活老年 2018年2期2018-06-26

  • 怎样告别“错失恐惧症”?
    ?不善调压易患“错失恐惧症”生活中,有些人总有一种“机不可失,时不待我”的焦虑感。这类人害怕错过每一件他们认为对自己有价值或有意义的事情,一旦错过,就会感到非常遗憾,甚至苦恼或不安,如同失去了非常宝贵的东西。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皇甫丽认为,这是典型的“错失恐惧症”,出现这种心理,可能与曾经错过一些重要事情的经历有关,因为害怕再次错过而矫枉过正,甚至对一些无足轻重的机会也变得过于紧张。焦虑情绪比较严重、不善于调节压力的人也容易出现类似表现。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18年9期2018-05-14

  • 错失恐惧:我又错过了什么?*
    这样一种因为担心错失而引发的焦虑性状态,相关研究者将之称为错失恐惧(Fear of Missing Out, FoMO;Grohol, 2011; Miller, 2012),即因担心错失他人的新奇经历或正性事件而产生的一种弥散性焦虑(Vaughn, 2012)。错失恐惧广泛存在于线上和线下情景中(Fake,2011;Morford,2010),且对人们的一系列心理与行为具有重要影响。例如,错失恐惧水平更高的个体更可能使用社交媒体(Lai,Altavill

    心理科学进展 2018年3期2018-03-24

  • 学会取舍告别“错失恐惧症”
    ?不善调压易患“错失恐惧症”生活中,有些人总有一种“机不可失,时不待我”的焦虑感。他们害怕错过每一个他们认为对自己有价值或有意义的事情,一旦错过,就会感到非常遗憾甚至苦恼或不安,如同失去了非常宝贵的东西一样。这是典型的“错失恐惧症”,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心理可能与曾经错过一些重要事情的经历有关,因为害怕再次错过,变得矫枉过正,甚至对一些无足轻重的机会也变得过于紧张。当然,焦虑情绪比较严重、不善于调节压力的人也容易出现类似的表现。案例中所说的林阿姨就是因为害怕错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8年1期2018-01-31

  • 错失选项的积极结果对责任与后悔关系的影响*
    史晓冉 史慧颖错失选项的积极结果对责任与后悔关系的影响*赵翊馨 史晓冉 史慧颖(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重庆 400715)目前在后悔与责任关系的研究中, 错失选项的积极结果通常是已知的。本研究旨在考察在该结果未知的情况下二者关系可能出现的变化, 明确结果评价和认知失调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结果发现, 错失选项的积极结果已知时, 责任会放大后悔, 此时个体对现有结果低评价、对错失结果高评价, 认知失调水平更高; 当该结果未知时, 个体对现有结果高评价、对错失结果

    心理科学进展 2018年1期2018-01-19

  • 错过了,不算什么
    是杠杠滴!终于将错失的荣誉弥补回来。错失,是一种无奈,也是生活中难以回避的一种结局。有的人为错失爱情而悔恨,有的人为错失机遇而自责。为此,总有一种“机不可失,时不我待”、“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的焦虑感,紧张感。这种情形在年轻人中比较多见。“周末的比赛不错,一定不能落下。”刚刚周二,大学生小刘就反复提醒自己。可到了周末,因为别的事情未能如期看到比赛,小刘的心理怅然若失,暗自感伤,似乎自己“错过”了一件无法弥补的大事。除了电影、电视等吸引人的节目,有些机会

    大众健康 2016年4期2016-05-31

  • 浅议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几个误区
    区;扼杀;限制;错失;积极性;一言堂【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课堂教学评价是衡量一位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水平、教学方法、个人智慧、文化修养、师德素质等诸方面的重要手段。“教学评价”是课程实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经过近两年的新课程教学实践,我深切地体会到恰当评价学生的价值,同时也发现了我们在课

    课外语文·下 2016年5期2016-05-14

  • 告别“错失恐惧症”
    活步调中,这类“错失恐惧症”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他们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总在担心自己错过了什么。”心理学家詹妮斯·雷贝卡这样说道。如何告别“错失恐惧症”, 詹妮斯·雷貝卡和其他一些专家给出了下面的一些建议:记下欣慰的论断在日记或电脑中记下那些令自己欣慰的论断,如我的眼光很独特,我的经历同样有趣,我拥有的别人未必有,我今天只看了一些有用的信息……同时,记得把自己这些欣慰的想法与周围的人分享。这是告别“错失恐惧症”的第一步,这一步可以有效缓解患得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5年5期2015-05-25

  • 告别“错失恐惧症”
    匆步调中,这类“错失恐惧症”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他们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总在担心自己错过了什么。”心理学家詹妮斯·雷贝卡这样说道。如何告别“错失恐惧症”, 詹妮斯·雷贝卡和其他专家给出了一些建议:记下欣慰的论断在日记或电脑中记下那些令自己欣慰的论断,如我的眼光很独特、我的经历同样有趣、我拥有的别人未必有、我今天只看了一些有用的信息……同时,记得把自己这些欣慰的想法与周围的人分享。这是告别“错失恐惧症”的第一步,这一步可以有效缓解患得患失的心理

    知识窗 2015年1期2015-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