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承

  • 中医师承教育模式的探讨*
    学模式也就是中医师承教育。传统的师承教育中,师徒关系并不是像如今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一样,而是如父子般形影不离,朝夕相处。学生跟师临证、抄方侍诊,师父通过亲身示范、耳提面命、相机点拨,将中医的基本理论、诊断治疗要点及临床诊治的基本规律等传授给学生,学生学习、了解、感悟师傅独特的临床经验、治疗方法和学术思想,甚至从中悟出新意直至最后出师能独立诊治。调查显示,76%的名中医有过师承经历[1]。但这种教育模式目前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1 中医师承教育现状当前国内中医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3期2023-01-11

  • 中医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教学新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130117)师承教育是中医药发展过程中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对于中医学术传承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1]。现代中医院校的教育因忽视了传承几千年的师承教育力量,造成学生对中医的继承出现了脱节现象[2]。学院坚持以团队特色为核心引领师承教学,将师承教育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建立健全的、合理的师承教育团队传承机制,完善师承教育团队的管理机制,建设形成高水平师承教育团队。中医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引领作用,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3],以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期2023-01-10

  • 基于互联网+新师承中医教育模式的研究*
    250355)师承是中国历代医学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是最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中医教育模式。做好中医师承教育工作是落实“医教协同”、提升中医人才质量的关键。2014年11月在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工作推进会[1]上,李克强总理作了重要批示:“医教协同是培养临床医学人才的有效途径”“积极探索医教相长的好做法、新机制,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2],同期教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2期2023-01-10

  • 浙江省传统医学师承教育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坚持发展传统医学师承教育,1999年7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制定并印发了《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暂行办法》(卫生部令第6号);2006年11月印发了《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办法》(卫生部令第52号);2007年10月印发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传统医学出师考核和确有专长考核实施方案(试行)〉和〈传统医学出师考核和确有专长考核大纲(试行)〉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007]47号)。根据国家政策,结合我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6期2022-06-28

  • “医教协同”背景下基于师承的中医专业规培实施方案研究状况
    协同”背景下基于师承的中医专业规培。在“医教协同”背景下,需要坚持临床实践与理论知识同时培训,并融合教育平台,构成规范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医教协同”是医学改革的需求,同样是医学教育的必经之路,在基于师承的中医专业规培实施中需要强调“医教协同”。现就“医教协同”背景下基于师承的中医妇科专业规培实施方案研究开展综述。【关键词】  医教协同;中医专业;人才培养;师承中图分类号  R68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2年4期2022-03-31

  • 关于“师承+院校”对中药人才培养影响的研究进展
    今,重要还是通过师承的模式传承下来,这种传承模式和西医的教育模式有很大不同,但是和现代医学教育也逐渐实现融合共存。随着现代中医药的教育逐渐走向标准化和规模化发展,市场对于中医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要求在中医药方面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而一味地师承模式很难实现大规模的人才培养,所以,需要探索师承模式和现代教育模式的融合,促进重要人才规模化、高效化培养。对此,文章介绍“师承+院校”教育模式的基本内涵,分析中药人才培养现状和问题,探究“师承+院校”的中药人才培养对

    高教学刊 2022年4期2022-03-01

  •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承考核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医师[1]。中医师承教育是中医住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人才培养的特有方法和途径,采用中医师承的方法,通过学习和整理指导老师的临床经验、辨证思路和方法,能够培养出一批具有较强中医临证思维能力的住培学员,为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事业奠定良好的基础[2-3]。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是河南省中医住培中心,也是国家首批中医住培基地、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本基地自2013年探索开展中医住培工作以来,在管理、轮转、实训和考核等各方面工

    河南医学研究 2021年5期2021-12-09

  • 王梦白与吴昌硕关系考
    吴昌硕;王梦白;师承;称谓近年来,被称为“艺坛遗珠”的民国画家王梦白(1888—1934)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尤其是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所藏的油画作品《王梦白像》被发现后,相关研究更呈现出不断深入的趋势。在《王梦白像》中,作为人物背景的是吴昌硕(1844—1927)的一副篆书楹联,这可能在暗示王梦白与吴昌硕的关系。而关于王梦白的研究,也常常将他视为吴昌硕的门生,持这一论断的文章包括拙文《王梦白与陈师曾交游考略》、莫晓卫的《艺坛遗珠——民国花鸟画家王梦白》、

    书画世界 2021年7期2021-09-24

  • 非物质文化视域下现代中医师承教育活态传承的困境与突破
    的传统教学模式,师承是保障文化继承、弘扬与创新的必要途径。2017 年出台的政策文件——《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就明确规定,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是中医医师注册的必要条件[3]。因此,师承教育对于中医人才的培养不可或缺,对于保护中医药文化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重要。传统师承教育强调“师带徒”模式下的跟师学习,言传身教;现代师承教育则结合师承特点和现代院校医学教育理念,采取集体制教学模式大规模培养中医人才。但由于师承教育的特殊性和院校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年3期2021-03-25

  • 师承教育在中医继承与发展中的现状及展望
    50355)1 师承教育的渊源及发展历程师承教育早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就有记载[1],《黄帝内经》“岐伯师承僦贷氏,黄帝师承岐伯,雷公又师承黄帝”,就介绍了中医早期的授受关系[2]。师承教育偏重传授中医药知识,强调传统文化的熏陶作用,通过师带徒的形式,老师言传身教、答疑解惑,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再加上名师点拨、学生参悟,往往对培养中医思维颇有良效。中医学术流派众多(例如河间学派、易水学派、孟河学派、燕京学派等),正是通过早期的师承授受(例如“亲炙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9期2021-03-06

  • 新冠疫情下名中医工作室师承模式的转变
    之年,参考既往的师承经验,结合国内外的师承及教学经验,总结出疫情期间名中医工作室师承的模式转变和特点,保障疫情期间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关键词:新冠疫情;名中医工作室;师承师承教育不仅使先辈经验得以传承,而且通过一脉相承并逐渐演变,形成中医各家“学说”和“流派”。师徒传承的鲜活性、实用性是书本上“死知识”难以比拟的[1]。因为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施虐,使得传统的师承模式受限。但做为中医人我们有强烈的使命感,为疫疠尽微薄之力,急于用深厚的中医知识武装自己,基于此

    医学前沿 2021年20期2021-02-21

  • 钓有师承
    本刊编辑部师承,即通过师徒传授的方式学习并继承知識、文化、技艺等。在中国,自古以来很多技艺的传承都要靠师承,其中有些师徒须遵守严格的辈分等级,如同父子;有些则比较宽松,亦师亦友。钓鱼,亦有师承。我们都曾是对钓鱼一无所知的新人,皆因某次机缘巧合,有那样一个人,带我们迈过了钓鱼的门槛,见到了钓鱼的世界,他们带我们钓鱼,教我们技巧,给我们讲述他们的故事。渐渐地,我们也迷上了钓鱼。本期《独家策划》讲述的就是我们初学钓鱼时的那些难忘的事,以及带我们迈过钓鱼门槛的那个

    垂钓 2021年12期2021-01-18

  • 中医学本科五位一体师承教育培养模式的实践*
    提要 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是当前中医教育最主要的两种形式,各有优势与不足,将二者有机结合,符合当前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律。我校重视本科教育,在“以本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将师承教育融入院校教育,开展中医学本科五位一体师承教育培养模式的实践,从课程思政、经典理论、燕赵医学、科研能力、思维技能五方面综合培养,实施“四维四结合”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1年1期2021-01-05

  • 吴让之篆书书风分期研究
    包世臣、邓石如的师承关系的研究,吴让之篆书书风可分为三个时期。【关键词】吴让之;篆书;师承;风格分期【中图分类号】J292.4【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0)05-0037-04【作者简介】王明茗,南京市燕子矶中学(南京,210046)教师,一级教师,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理事,南京市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1.吴让之生平。吴让之(1799—1870),原名为廷飏,字熙载,后,改字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2020年1期2020-09-10

  • 王铎书风及书学思想探究
    王铎;书法风格;师承;书学思想中图分类号:J29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0-0212-01王铎的书法风格在中国书法史上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他强烈的个人风格所展现的狂放不羁引发历代书法家的内心共鸣,成为争相学习的对象。本文旨在从王铎的书法风格、师承学习、书学思想、书学实践四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尽我所能将他书法风格和书学思想研究清楚,为日后的书法学习实践做铺垫。一、王铎的书法风格和师承学习(一)王铎

    戏剧之家 2020年20期2020-07-20

  • 刘基师承、学侣及门人弟子考略
    家”。刘基曾先后师承郑复初、何清臣、林定老三位理学家,后又从师承曾义山、邓详甫学习易学,而揭傒斯则为其科举座师。刘基是家乡浙东一带学者群体中的核心成员,也是当时的“浙东四先生”之一,他交游广泛,重学侣交游,有许多同辈、晚辈学者同他一起切磋交流,精研学术,如宋濂、季山甫、石抹宜孙等。刘基弟子不多,其中著名的有徐一夔、丘铎等人。关键词:刘基 师承 学侣 弟子刘基字伯温,元末明初处州青田人。元末官至浙东行省儒学副提举,后弃官归乡。至正二十年受朱元璋征召,深受重用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3期2020-04-22

  • 全媒体背景下“新师承”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
    精华,守正创新。师承具有灵活多变和注重个性化发展的传授特点,更加符合中医传道、解惑、灵动、机发、化变、工巧的特点,是古代中医传承教育的主要方式,在中医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自20 世纪50 年代开始,我国开启中医高等教育阶段。高等教育源于西方,实现了人才的规模化培养和规范化发展,但中医高等教育未能实现与师承教育有机融合。如何遵循中医人才培养规律,推进中医高等教育与师承有机融合,成为一个热点研究问题[1-2]。基于此,山东中医药大学(以下简称“我校”

    中国医药导报 2020年35期2020-01-11

  • 黄易的绘画师承与交游
    词:黄易;绘画;师承;南宗;交游黄易是清代乾嘉时期重要的金石学家,以篆刻著称于世,兼通书画。本文将梳理黄易的绘画师承和交游活动,以展示黄易在绘画方面的偏好和成就。一、绘画师承黄易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黄树穀(1700-1751年)是当地知名的雅士,与丁敬、金农、黄慎关系甚好,擅书法,“所作篆隶淳厚有古法”,“得者珍如球璧”,擅画兰竹,用笔皆从篆隶中得之。雍正七年(1729年)前后,黄树穀有游艺扬州之经历,此行曾客吴轶容家,据郑燮云,其“笔租墨税,岁获千金,少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9年10期2019-12-05

  • 王蒙山水画风格浅述
    ,同时将王蒙绘画师承作为其风格形成研究的切入点,对王蒙各个阶段的风格特征进行初步探索,对王蒙绘画风貌做了简述。关键词:元代;王蒙;师承;风格特征一、元代山水画的思想转变中国山水画由隋唐源起到宋代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山水画理法,元人在继承宋人理法的基础上,不断提炼笔墨,笔墨个性化语言更加鲜明,山水画至元代到达一个新的高峰。元代山水画发展与绘画思想转变是分不开的。一方面,这是由元代异族统治的时代背景所决定的。森严的等级制度几乎断绝了汉人入仕途径,大部分文人隐

    艺术大观 2019年30期2019-10-12

  • 贵州传统民间美术中的师承任务分析研究
    淳朴人们生活中的师承教育有着较大的关系。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本论文从研究贵州民间美术为载体,将视线对准“人”,以师承关系为研究对象,对贵州民间美术的师承关系系统的进行挖掘分析,将贵州民间美术中独具特色的师承关系与传承特色进行总结。【关键词】贵州民间美术;师承;保护一、师承任务一:谋生在贵州民间美术中“谋生”这一特点也成为了传播民间艺术教育者的师承任务。在贵州由于其独特的外部自然环境与少数民族本身的民风民俗的不同,直到今天,很多的老艺人在生

    智富时代 2019年7期2019-08-16

  • 浑厚苍润 笔力扛鼎
    《青卞隐居图》;师承【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在经过将近一个世纪的南征北伐后,1279年,宋朝以最后一个皇帝的逝去宣告着一个朝代的结束,就此一个新的政权登上了历史舞台——元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亦是唯一一次完全由游牧民统治。当中国作为一个高度文明的国家被一个落后的蛮族政权所征服时,文化在一次次碰撞中产生着惊人的变化。中国山水画作为文明的一部分也是如此。王蒙作为“元四家”之一,其山水作品因构图饱满,章法稠密,且富有层次变化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8期2019-07-09

  • 浅谈中医师承教育*
    高宗跃中医师承教育是自岐黄以来我国民间医学传承的基本形式,这种模式历史悠久,正史记载最早见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1],长桑君传授医学给秦越人,秦越人带徒(子阳、子豹等)行医[2]。中医师承教育主要通过临床跟师、抄方学习、口传面授的方式来继承老师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其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了学生的中医底蕴,这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符合中医学的自身发展规律,在历代都影响颇深,特别是近年来中医药法的实施,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在政策上给予中医师承教育特定的支持,

    光明中医 2019年1期2019-03-19

  • 甘肃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影响因素研究*
    现阶段中医药专家师承教育中的问题与不足,本研究团队在甘肃省范围内有针对性的展开相关影响因素调查,目的是为进一步做好师承教育管理工作提供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为管理者制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1 资料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本研究师承教育组以甘肃省内五批中医药师承教育继承人为研究对象展开调查,共调查了689人,最终获取有效问卷653份;非师承教育组选取与师承教育人员同单位且从事中医或中西医结合工作五年以上的非师承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共调查了694人,最终获取有效问

    西部中医药 2018年6期2018-09-11

  • 再论春台班艺术师承及对昆曲传承的贡献
    求理清其中的艺术师承关系,并通过春台班昆曲人材的层出不穷,昆曲剧目的蔚为大观,阐明春台班在特定时代对于昆曲传承所作的杰出贡献。关键词:再论;春台班;师承;昆曲;传承中图分类号:J82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44X(2018)03-0037-08国际DOI编码:10.15958/j.cnki.gdxbysb.2018.03.006在中国戏曲史上,艺人均有各自的师承关系。徽班进京之后,艺人多是从堂子学艺出来的。堂子又称私寓,其作用有接待来客、侑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8年3期2018-09-10

  • 品析林语堂的幽默本色
    形象。关键词:“师承”孔子;悲剧底色;闲谈形式林语堂的幽默风格已经广为学者重视和认可,近些年来此类研究也层出不穷。如田伟翠的《林语堂幽默与当下幽默特点的比较研究》(1)侧重分析了这两种幽默的差异等级,郑月娣的《论林语堂的幽默观》则从争议性、功过得失、悲剧意识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全面分析。可见,关于林语堂的研究已经硕果累累,也证明了其广阔前景。一、恨不曾为孔门弟子林语堂作为现代文坛上的幽默大师,与他推崇孔子息息相关,他从孔子身上汲取的丰富的幽默内核,成为他幽默思

    北方文学 2018年23期2018-08-29

  • 辅广的师承、学侣及弟子
    词:辅广;朱熹;师承辅广,字汉卿,号潜庵,世称传贻先生,祖籍赵州庆源(今河北省赵县)。金人南侵之时,辅广之父辅逵隶属于杨和、王沂帐下,在抗金战争中屡立军功,累迁至左武大夫邵州防御使,后知泰州,颇有政绩,时人以能吏称之。辅逵晚年定居在崇德(今浙江桐乡),辅家后人遂以崇德人自居。辅逵有四子,辅广为其第二个儿子。辅广因父功而袭授保义郎,后转忠训郎。他曾四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没有得中。师承方面,他先师从吕祖谦,后又问学于朱熹,他一生恪守师说,认为“道理无空缺处,亦

    魅力中国 2018年11期2018-08-06

  • 北平艺专早期美术教育考略
    齐白石和王梦白的师承脉络,从而了解王雪涛花鸟画学习历程及艺专早期美术教育状况。关键词: 北平艺专;美术教育;王雪涛;花鸟画;师承中图分类号:J1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94(2018)05-0111-11学界当前有关北平艺专①的相关研究主要有彭飞的《1918年—1937年国立北平艺专教职员名录》、曹庆晖的《北平艺专画学沉浮与我见》、李中华的《中国早期国立专门美术教育的学制演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8年5期2018-06-11

  • 中医院校附属医院中医师承教育模式探索与思考
    锦忠 丘惠燕中医师承教育,是千百年来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也是传承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学术专长的有效方式。国家高度重视中医师承教育,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2017年7月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国家从立法层面确定了中医师承教育的地位。目前国家、院校、省市、医院各层面都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师承教育,本文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例,分析中医院校附属医院中医师承教育的现状、探索中医师承教育模式。1 医院中医师承教育现状中医师承教育在我院主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12期2018-02-09

  • 段青英委员:推进中医师承可持续发展
    ,要大力推进中医师承可持续发展。段青英提出,当前中医师承仍存在诸多困难,其一,老专家后继乏人;其二,跟师时间难以保障;其三,院校教育和师承衔接存在短板;其四,模式固化制约双向选择;其五,中医流派有待发掘与传承;其六,地方中医文化遗产没有纳入师承。段青英建议,加快中医药现行教育体制改革。首先,把院校教育和师承有机结合,完善临床和理论体系。其次,加强医院师承工作的落实与推进。扶持年轻医师跟师,加大师承人员管理,保证跟师效果。再其次,探索特殊人群师承工作新模式。

    中小学电教 2018年3期2018-02-08

  • 建立中医药师承教育制度法律思考
    出逐步建立中医药师承教育制度。《中医药法》的出台为国家构筑中医药师承模式赋予法律形式的保障。然而从法律角度来看,现今传承教育制度的建立健全仍然面临着诸如专门师承教育法律缺位、传承主体资格认定法律规范不统一与学习内容与形式不明确等制度层面的问题,需要从政策与法律层面对此类问题加以解决,才能够促进我国中医药师承教育制度的真正建立。1 中医药师承教育内涵与主要形式1.1 中医药师承教育内涵对于中医药师承教育而言,可以将其视为按照中医行业内部所形成的传统人才培养方

    中国医院 2018年5期2018-01-28

  • 中国画教学模式的现状与思考
    画教学应当在传统师承的基础上,适当采纳西方扎实的基础教学方式,以融合的方式改良中国画教学,并注重中国传统审美和经典文化修养的提高,以达到中国画教学的最好效果。关键词:中国画;教学;传统;师承;临摹;写生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0-0236-01一、传统中国画教学的模式中国画教学在人们的普遍认识中指的是现代中国画教学。既然有“现代”一说,那么其必然对应着“传统”这个字眼。实际上,从中国画传承的角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10期2017-11-25

  • 探究弘仁山水画艺术特色的成因
    仁;经历;性格;师承;倪瓒;佛教弘仁的绘画独树一帜,绘画作品以黄山见长。观其作品给人一种纯净空灵、寂静雅逸之美。其绘画风格的形成既受到自身的成长经历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影响,也受到恩师倪瓒绘画风格的熏陶,最终弘仁在佛教禅宗的思想中寻找到了思想归处。一、坎坷的人生经历弘仁生活在明末清初之际,据史料记载出生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安徽歙县桃源坞。弘仁出生于书香世家,幼年时期得到了很好的儒家思想教育,也曾试图考取功名,但其家庭变故,父亲离世,使弘仁家境较为清贫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7年8期2017-10-17

  • 从“文术多门”到“以诗为专门之学”
    中提出“文术”与师承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对中国传统诗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江西诗派及其后学的实践基础上,元好问提出“以诗为专门之学”,从理论上廓清了对诗歌进行艺术探索合理性的偏见,为之后诗论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关键词:文术 师承 “以诗为专门之学”《文心雕龙》作为一部“体大而虑周”[1]的文学理论著作,以其强大的理论体系和全面的理论建构,在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发展史上占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刘勰在书中对于文学本体、创作、流变、批评等问题提出的观点,对我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7年6期2017-07-17

  • “多元化”结合师承模式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多元化”结合师承教学模式应用于骨科临床教学中,包括专科文献阅读及撰写、多媒体教学、影像记录、人体解剖操作、教学查房、跟台手术、病案讨论等方式,同时采取中医师承教育模式跟师名中医学习,包括阅读经典、理论传授、收集病案、提问答疑及示范演练等多种方式,继承名中医临床思维、学术思想、诊疗特点,提升骨科临床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临床操作技能,临床思维能力,加强与患者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为医学事业培养出用得上、信得过、干得好的实用型骨科医学

    中国医药导报 2017年7期2017-05-11

  • 中医专业大学生师承教育相关因素的调研与分析※
    育中医专业大学生师承教育相关因素的调研与分析※王艳君 许水清 胡雨桐 杨 柳1田军彪1尹清波1刘 凡1(河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科,河北 石家庄 050011)近年来关于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利弊得失的讨论很多,有人提出“吸取传统教育和院校教育长处”的新型模式。为此,我们开展了本科阶段引入师承教育的改革探索,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方式调查中医系五年级在校大学生,以期了解中医专业大学生师承教育与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个人兴趣组选择喜欢师承教育、了解师承教育

    河北中医 2017年2期2017-04-24

  • 平淡自然、孤高拔俗——略谈文徵明雪景山水
    山水的创作方法、师承渊源以及精神境界,这对于丰富和发展当代雪景山水画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关键词:文徵明;雪景山水;师承;精神境界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3-0070-02雪景山水是中国传统绘画题材中比较受欢迎的题材之一。隋唐以来,在王维、李成、郭熙、范宽、马远、夏圭、李唐、黄公望等众多画家的探索和实践下,雪景山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技法、文化意蕴以及精神诉求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11期2016-12-12

  • 黄宾虹早期绘画风格研究
    :黄宾虹;家学;师承;虚实中图分类号:I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1-0014-01一、黄宾虹艺术进程的分期要对黄宾虹先生早期绘画风格进行研究,势必首先要弄清楚“早期”的具体所指。目前流传最多的说法是黄宾虹先生的作品分为“白宾虹”和“黑宾虹”两种形式,这种说法虽然是民间的说法,但也形象地说明了黄宾虹先生作品的两种不同风格。我们首先看看目前学界的几种观点。1.黄宾虹艺术进程分期的代表观点。关于黄宾虹先生艺术进程的分期,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7期2016-05-14

  • 元代《诗经》学家许谦及其《诗集传名物钞》考论
    ; 生卒年 ; 师承; 《诗集传名物钞》许谦是元代《诗经》学宗朱派的代表人物,其《诗集传名物钞》亦是元代宗朱派《诗》家著述中的代表作之一。然而关于许谦和《诗集传名物钞》的记载在史料典籍中所见甚少,了解许谦的生平及其学术思想、了解其《诗集传名物钞》的基本特点是研究其《诗经》学思想的重要前提,也是考察元代《詩经》学风貌的有效途径。一、许谦的生卒年许谦,字益之,号白云山人,金华人。据《元史》载,许谦祖上居于京兆(今西安),“九世祖延寿,宋刑部尚书。八世祖仲容,太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2期2016-05-12

  • “行”“利”互渗文质相兼 ——浅析华嵒花鸟画艺术的雅俗之趣
    处时代背景及艺术师承,探讨华嵒花鸟画的雅俗之趣。【关键词】华嵒;花鸟画;师承;雅俗之趣华嵒,生于福建上杭县,字德嵩,更字秋岳,号新罗山人、东园生、布衣生、白沙道人、离垢居士等,老年自喻“飘篷者”。紫山老人徐逢吉在为华嵒《离垢集》题辞中写道:“天资胜者,多半浮华,求其文质相兼而又能超脱于畦畛之外如斯人者,亦罕觏矣!”①这句话准确概括了华嵒的艺术特质:文质相兼,雅俗共赏,融入了市民情调。本文在分析画家所处时代背景及艺术师承的基础上,重点探析华嵒花鸟画的雅俗之趣

    美术界 2016年6期2016-04-04

  • 高技能人才技能获得“师承”规律初探
    能人才技能获得“师承”规律初探□周明星文苗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的人员,主要包括技术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水平的人员。高技能人才技能获得的过程遵循一定的“师承”规律:师培规律、师传规律、师授规律和师训规律。探索高技能人才技能获得的“师承”规律对我国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教育意义。高技能人才;技能转换;“师承

    职教论坛 2015年1期2015-11-12

  • 基层医院中医师承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0)基层医院中医师承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赵娟1胡培英2(1甘肃省泾川县高平中心卫生院 甘肃 泾川 744300;2甘肃省泾川县人民医院 甘肃 泾川 744300)目前基层各个医院开展的中医师承教育,由于缺乏规范化管理,缺乏科学评价标准,以考察学习笔记为主要形式,使考核流于形式,走过场,很难真正反映出中医师带徒效果。部分中医师承学员功利性明显,没有真正想挖掘中医,继承中医,喜欢中医,他们看重的是师承教育的优厚政策(比如职称晋升,学习补助等),这样的功利思维,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13期2015-03-25

  • 中医专业大学生师承教育与德育分析
    )中医专业大学生师承教育与德育分析齐文娟,苗茂,师建平,微丽丝(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110)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医专业大学生而言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医本仁术、德乃医本,作为一位医务工作者,不但要做到精于医术,而且要诚于医德。师承教育不仅仅是医术的传承,也是医德的传承,它在中医专业大学生的德育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师承教育;德育;中医专业《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医学教育,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12期2015-03-17

  • 近三十年来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复兴与拓展
    中,视角与时空、师承与交游,无疑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视角的转换能发现新对象、新面相,新视角的发现者或者运用者在拓展研究领域时最常用的策略是时间上的前后延伸,空间上的伸缩。师承关系和交游常形成一个研究团队。研究团队中既有同声应和,也有互相碰撞,它使新的学术方法、学术理念和学术观点得以产生和传播。关键词视角;时空;师承;交游;社会史近三十年来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复兴与拓展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师承与交游、视角与时空的转换无疑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社会史倡导整体史

    南京社会科学 2015年12期2015-03-02

  • 师承教育融入中药学高等教育的探讨
    出:“总结中医药师承教育经验,制定师承教育标准和相关政策措施,探索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师承教育模式,丰富中医药人才培养方式和途径。”建国以后,中医药院校教育在批量化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很多优秀的中医药文化及技术面临失传的危险。本文结合当前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结合的现状,分析了中药师承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师承教育融入中药学高等教育的设想。1 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结合的现状近年针对院校教育模式在中医人才培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人们呼吁中医应该回归师承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4年12期2014-04-04

  • 师承手法治疗儿童肠胃不适
    ,661100)师承手法治疗儿童肠胃不适岑筱芸(云南红河卫生职业学院,661100)儿童肠胃不适有多种病因,一般情况服用一些健胃消食药有改善。若药物效果不明显,用师承手法对患儿进行检查和治疗,有明显疗效。1.适用对象:2~6岁儿童。2.师承手法检查:(1)观其颜:面色不华、精神不振、少气懒言。(2)手法检查:①除去外衣,留内衣。②患儿仰卧,顺胸肋梳理其腹部,手感淤积点。③患儿俯卧,顺腰背往下至臀,手感淤积点。④患儿俯卧,顺大腿往足底,手感淤积点,并比较两腿

    中国民间疗法 2014年4期2014-01-25

  • 建立现代中医师承制度体系架构的思考
    4)建立现代中医师承制度体系架构的思考郭 栋 刘更生(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250014)分析了师承形式、师承模式、师承类型和师承制度等概念的内涵及相互关系,提出建立和完善中医师承制度的5个基本原则,从四个层次探讨了现代中医师承制度体系。传统中医师承;现代中医师承师承制度中医师承是具有中医特色、符合中医人才培养和学术传承规律的教育模式,是培养和造就各类中医药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形成中医药学术流派、繁荣中医药学术的主要因素。在现代医学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师承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20期2013-04-27

  •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继承人超过三千名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工作选定上千继承人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工作新闻通气会”上获悉,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启动了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工作,前四批已培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继承人3311名,为我国中医药高层次临床人才培养作出了巨大贡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主任王炼表示,在开展中医药院校教育的同时,积极推进中医药师承教育,将师承教育涵盖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术传承和人才培养模式,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工作遴选确定了734名指导老师和1465名继承人,符合中医药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据王炼介绍,作

    中国医药导报 2013年10期2013-02-01

  • 新型中医师承培养模式的可行性与相关问题分析
    193)新型中医师承培养模式的可行性与相关问题分析孙晓霞 孟静岩 天津中医药大学(300193)文章从理论基础、实践经验及当今中医界的尴尬局面分析了新型中医师承培养模式的可行性;指出了新型师承培养模式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的策略;认为只有把相关问题都解决好了,才能促进中医事业的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师承教育;院校教育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各有利弊,我们在多年的工作中已经总结出经验。院校教育作为新时代教育的主要方式发挥着它的主导作用,而师承教育这一由中医自身特点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17期2010-08-15

  • 中医师承教育思考
    ·学术探讨·中医师承教育思考王 亮(河南中医学院 2007级硕士研究生,河南郑州 450008)师承教育 院校教育 研究生教育从院校教育到师承教育是传统与创新、共性与个性、从宽泛到深入探求医理而逐步深化认识的过程,同时也是诊疗技术从封闭到开放的过程。目前的院校教育是把传统的名方、重要医理进行规范化的梳理,编制成为教材进行传授的。教材内容收录的多属经典著作,而这些经典著作是必须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所以教材传统的内容较多,相对创新的东西较少,如中医治疗非典,这些

    中医研究 2010年6期2010-02-09

  • 蓝瑛“浙派殿军说”之辨析
    派殿军说 蓝瑛 师承 风格在中国现代美术史家著述中的中国美术史、绘画史和画论著作中,一般习惯把蓝瑛划归为“浙派”,以“浙派殿军”、“后浙派”称之1。因此要界定蓝瑛是否为浙派,我们要在讨论其绘画风格之前对浙派这一概念有所理解。最早提出“浙派”的是晚明的董其昌,而董其昌也是先意识到地方性画派吴派以后,才针对吴派这一地域概念提出了浙派。而清代张庚《图画精意识》谓:“画分南北,始于唐世,然未有以地别为派者,至明季方有浙派之目。是派也,始于戴进,成于蓝瑛。”2首次提

    大家 2009年10期2009-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