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台

  • 一块不会老的紫砚
    会老的紫砚。一块砚台,串联起家人的爱,这是一份穿越时空的爱。爱,怎会老呢?家中书房被人遗忘的角落里,摆着一方蒙灰的砚台。作为过往岁月的一部分,它见证了长辈们的曾经,也将参与我们的未来。太公好文,人称高师爷,放在现在,也是一个文艺青年。他在世时,每天晚上都会小心仔细地擦拭这方紫砚。紫砚闪着幽幽的光,砚底华贵深沉,砚身清雅淡丽。月光默默含深情,水波盈盈泛思念。透过砚台,太公看到的是一对情投意合的小夫妻,一人作画,一人理纸研磨……外婆提起这方砚台,总眯起眼睛,脸

    作文周刊·小学五年级版 2023年32期2023-08-18

  • 老舍与姚蓬子的砚台
    熬夜笔耕。一般的砚台都是平底的,放在书案上四平八稳,研墨时悄无声息,而姚蓬子的硯台底部中间凸出,四周翘起,研墨时会像陀螺似的在书案上乱转,且发出隆隆声响。这令早睡早起的老舍吃尽了苦头,为此,他写了一篇幽默小品《姚蓬子先生的砚台》,善意地将姚蓬子挪输、调侃了一番:“我每晚10点必就寝,而对门儿书屋的主人要办事到天亮。从10点到天亮,他至少研10次墨,一次比一次响——到夜最静的时候,大概连南岸都感到一点震动。从我到白象街起,我没做过一个好梦,刚一入梦,砚台来了

    科教新报 2023年16期2023-08-15

  • 掌中墨池能生花 夜点月白续华章
    盂、笔洗、砚滴、砚台,近日在鹤壁收藏家工作室中,见到了梦寐以求的鹤壁窑月白釉全品砚台。一、元代鹤壁窑月白釉砚台的形制中国传统砚台以石质的砚为主,瓷砚之中以钧釉为贵。钧釉的釉质醇厚莹润,如孩儿肌肤,赢得文人雅士的青睐。元代鹤壁窑月白釉砚台就是这一时期崇尚月白时风的经典之作。其砚形制为长方形抄手砚,胎土灰白,釉色浑厚,开片自然。砚额首、砚池边以及砚边缘都遗存有积釉肥厚现象。砚长8.4厘米,砚前额宽4.6厘米,砚底边宽5.2厘米,砚厚2.7厘米。砚池呈不规则的半

    理财·收藏版 2023年3期2023-06-25

  • 分来天上支机石占取人间玉斧仙
    高彦颐关键词:砚台 顾二娘 工匠 杏花春燕图一、顾二娘的生平顾二娘(活跃于1700 年~ 1722 年),是当时最有造诣的琢砚家之一,但至今身世莫名。虽然有不少记载提到了她,但大多缺少了对她本人的介绍。清代雕刻家朱象贤在《闻见偶录》中收录众多有关苏州的逸事,其中,在“制砚名手”条下专门介绍顾家店。其中写道:“德麟死,艺传于子(启明),子不寿,媳邹氏袭其业,俗称顾亲娘也。”乾隆《江南通志》卷一百七十的“艺术”部分列有苏州府的画家、医师、占星家和制琴家,顾二娘

    收藏家 2023年3期2023-06-03

  • 砚台,中国人 雅致生活的典范
    ,如果没有上乘的砚台,是研磨不出均匀的墨色的。砚台,“文房四宝”之一,源于自然,用于雅阁。古有“以文为业砚为田”之说,文人墨客均视砚台为知己好友。每方砚都是一册永远的教科书。它是砚主人深刻而缜密的遐思,它是砚主人风致而清澈的雅望。砚,是学问,是涵养,更是修行。本文就给大家讲讲这一方方“砚台”的故事。

    旅游世界 2023年3期2023-05-30

  • 砚台
    它们为珍宝。好的砚台对书法艺术十分重要,它陪伴文人度过一生中的绝大部分时光。相较于文房四宝的笔和墨,砚台的使用年限最长。它质地坚硬,造型优美,可以传世百年。要想把一方不起眼的石头雕琢成有美感的砚台,全靠雕刻家的构思和一双巧手。文人对砚的材质、颜色、纹理等非常有讲究。他们甚至还会参与制砚,在砚台上融入书法、绘画、诗词等艺术。想要制作一方好砚,首先是选石。匠人会根据石头的材质、体积、硬度来选择,然后再进行打磨、设计和雕刻。通常在拿到一块石头时,匠人已经根据这块

    幼儿美术 2022年2期2022-07-19

  • 成语意象中设计因子提取及应用
    子 层次分析法 砚台 高山流水引言随着消费者对物质文明发展的多层次需求以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提倡和扶持,文创设计行业迎来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各种基于某种文化的文创产品如雨后春笋,然而较少涉及成语方面,导致市面上成语文创产品较少,还不具规模,以致无法形成与成语文化相匹配的社会影响力。中国成语历经千载,其博大精深、底蕴深厚、题材广泛,蕴含着丰富的设计资源,将成语文化与设计融合,有助于提升产品的差异化、特色化、品牌化[1]。文章以成语意象为立足点和突破点,构建成语

    设计 2022年7期2022-05-25

  • 老舍与姚蓬子的砚台
    熬夜笔耕。一般的砚台都是平底的,放在书案上四平八稳,研墨时悄无声息,而姚蓬子的砚台底部中间凸出,四周翘起,研墨时会像陀螺似的在书案上乱转,且发出隆隆声响。这令早睡早起的老舍吃尽了苦头,为此,他写了一篇幽默小品《姚蓬子先生的砚台》,善意地将姚蓬子挪输、调侃了一番:“我每晚10点必就寝,而对门儿书屋的主人要办事到天亮。从10点到天亮,他至少研10次墨,一次比一次响——到夜最静的时候,大概连南岸都感到一点震动。从我到白象街起,我没做过一个好梦,刚一入梦,砚台来了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2年10期2022-04-02

  • 太极哲理视角下的太极砚台设计
    极哲理应用于太极砚台设计的可行性,以期解决现有太极砚台存在的缺少文化内涵等问题。通过阐述太极中的对立统一、动静结合和中和之道三组哲理,分析其在视觉符号层、行为习惯层和哲学思想层中的设计应用层次,以太极砚台为例,分别从外观、体验、反思三个层次展开设计。设计出一方太极砚台,并通过对实物模型的实际使用体验,验证了砚台设计的可行性。融入了太极哲理精髓的太极砚台,外观新颖别致、别具一格,集实用美观和文化体验于一身,为相关文创产品提供了设计思路,具有参考价值。关键词:

    设计 2021年23期2021-12-20

  • 如何鉴别砚台
    如果想收藏一方砚台,要谨慎入手。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鉴别:哈气:哈一口热气,水汽凝结后会迅速低落,不吃水为好。摸材质:好的砚台材质很润,尤其是从溪水中开采出的砚台,品质最佳。看纹理:从砚石的纹理上,我们可以大致地推断出是哪种砚石,这也是砚台收藏者们可以着重看的一个点。试砚:我们可以用墨块,试一试发墨的时间。好的砚台,在正常的水量下,1分钟之内就会发墨。敲击:不同品种的砚台,敲击的声音也是不同的,我们可以从声音上,辨别出砚石的致密程度。好的端砚在敲击时,会发出

    恋爱婚姻家庭 2021年33期2021-12-14

  • 如何鉴别砚台
    如果想收藏一方砚台,要谨慎入手。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鉴别:哈气:哈一口热气,水汽凝结后会迅速低落,不吃水为好。摸材质:好的砚台材质很润,尤其是从溪水中开采出的砚台,品质最佳。看纹理:从砚石的纹理上,我们可以大致地推断出是哪种砚石,这也是砚台收藏者们可以着重看的一个点。试砚:我们可以用墨块,试一试发墨的时间。好的砚台,在正常的水量下,1分钟之内就会发墨。敲击:不同品种的砚台,敲击的声音也是不同的,我们可以从声音上,辨别出砚石的致密程度。好的端砚在敲击时,会发出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21年11期2021-12-10

  • 砚台收藏诀窍
    □ 佚 名砚台种类有千万种,比较知名的有端砚、歙砚、红丝砚等。作为投资者,如何选择有价值的砚台是首要问题。专家指出,收藏砚台有四个基本诀窍。看拿过一方砚台,首先要看其材质、工艺、品相、铭文等。据专家介绍,砚台先要看坑口,看其是否为四大名砚之一、是否为老坑,这些都是重要的衡量标准。砚台价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其厚度、大小及形制,进而考究其石质纹理。另外,雕工也有讲究,明清砚台的雕工虽更好、更成熟,但素工的文人砚有时价位反而更高。红丝砚赏赏砚的技巧从视觉过渡到触觉

    老年教育 2021年5期2021-05-25

  • 从馆藏北魏砚台看北魏时期的民族融合及中西文化交流
    武志斌摘 要:砚台是我国传统的文房用具之一,伴随着中华文明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其不仅是集多种艺术于一体的实用器,还是我国古代历史文化发展的独特见证者。文章以馆藏北魏砚台为研究对象,来探讨北魏平城时代砚台的时代特点及其所体现的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风貌特征等。关键词:砚台;北魏平城;中西交流;民族融合砚台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历史文化发展的物化反映,其在从简单的研磨器逐渐演变的历史过程中,集文学、历史、雕刻、书法于一体,凝聚了独特的中国文化意象,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传承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24期2021-02-24

  • 论“砚”的历史发展与中国书画的关系
    的轨迹。关键词:砚台;书画;历史发展1.砚台的发展历程与特点在我国最早出现的是石砚。后来汉代创造了人力制墨,让墨可以直接在砚上研磨,于是渐渐的砚台开始发展起来,后来就出现了铜砚、陶砚、银砚、徐公砚、木胎漆砂砚等。砚台是经过时代的变迁,它在不同的时代形成了当时独特的时代风格。例如在汉朝时期,它已经是一种追求浪漫主义风格的社会样式,形成了神秘的社会风尚;汉代砚台的装饰令人耳目一新,它在纹样上的创新出其不意,各种奇特纹饰在砚台上表现出来,在古拙之中流露出浪漫和神

    启迪·上 2021年10期2021-01-11

  • Understanding Chinese Characters
    called 砚台(yàntai).Before writing or drawing, the writer or painter may fill some water in the sunken part of the slab, and rub an ink stick on the stone to make ink.When the writer needs to have a rest or short leave, he may plac

    Special Focus 2019年12期2020-01-08

  • 探寻中国传统文房器物的当代发展
    寻找中国传统器物砚台的发展前景,为我国传统器物的发展尽一份力。关键词:凤羽砚;凤羽;砚台;手工艺0 引言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对书面书写设备的需求也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无纸化办公,人们对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的需求越来越少。然而,所谓文字和语言的交流,不仅仅是为了传递信息,还有文字的艺术美蕴含其中。所以,尽管无纸化办公的快节奏交流模式日渐扩大,但是人们对传统书写方式和表现方式的热情从未降低,甚至已经脱离了交流的层次,文字书写更具有艺术之美。在这

    艺术科技 2019年12期2019-11-23

  • 包拯与端砚
    州向来出产一种做砚台用的名贵石头,用这种石头做出来的砚台就是端砚。自古以来,天下砚台首推端砚,端砚贵比黄金。以前在那地方做官的人,都借着给皇上进贡的名目多取几十倍,拿去送给朝廷里有势力的人,以使自己做更大的官。包拯在端州任上时,仍然用自己破旧的普通砚台。有的官员为了讨好包拯,送来了上好的砚台,被他随手推开,并且杖责行贿官员,让贿赂者胆战心惊。当包拯在端州的任期满了,要坐船回去的时候,送行的百姓要送给他砚台,也被包拯谢绝了。从而留下了“不持一砚归”的千古美谈

    启蒙(3-7岁) 2019年9期2019-10-11

  • 名特派出所专场(二十六):砚台派出所
    庆市垫江县公安局砚台派出所。建所时间:2003年4月,由原汪家派出所與澄溪派出所砚台片区合并而成。辖区状况:砚台镇,以莲花溪中一石如砚而得名。全镇面积78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总人口4.5万人。该镇距高速路入口近,交通便捷,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水、电、气资源得天独厚。警力配备:现有民警5人,辅警3人。荣誉:2016年、2017年、2018年连续三年被垫江县公安局评为先进集体; 2018年获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集体。编辑语:砚台盛墨守平安,

    派出所工作 2019年11期2019-09-10

  • 砚缘
    笑,就将此珍贵的砚台赐给他。米芾捧着砚台兴高采烈、手舞足蹈,余墨染了衣服,也不理睬了。宋徽宗叹说,癫名不虚传啊。从此,“米癫”之名传遍朝野上下。一次,米芾无意从民间得到一方珍奇的端砚,此砚据说是唐朝李后主的遗物。此砚很奇妙,大小山峰七十二座,层峦叠嶂,明暗相间,砚池中有天然水波纹,池中碧水荡漾,别有一番情趣。砚堂中金光闪闪,似白云飘逸,又似山川巍峨壮丽,真是千姿百态,惟妙惟肖,是大自然的精妙杰作。米芾对此砚爱不释手,一刻也不离身,夜里陪着睡,白天捧着看。时

    小小说月刊 2019年5期2019-05-20

  • 家中的老物件
    有个老物件———砚台,它是爷爷送给我的。砚台不高,约有两厘米,接近圆形。它通体深褐色,猜不出用的是何种材料,用手掂一掂,分量极重。它的造型奇特,雕刻精致,可谓一件精品。砚的外圈盘着一条神龙,龙的每一根胡须、每一片鳞片都清晰可见。龙头龙尾的空隙处雕刻着雅致古朴的祥云,衬托出龙的威严和神韵。记得我小时候有一次春节回爷爷家,发现了这方砚台。起初我误将它当成烟灰缸,并“好心”将它从爷爷的书桌搬到了茶几上,爷爷正纳闷儿,得知缘由后笑得合不拢嘴。爷爷小心翼翼地把砚台

    作文通讯·初中版 2019年4期2019-05-08

  • 砚台形制的演变概述
    泚笔的工具,又称砚台。从新石器时期的研磨器到近年来的新型砚,我国砚的历史延绵5000多年,种类达数百种,随着历史的发展,不同形制的砚或登台或退场,共同演绎了一部灿烂的中国砚史。关键词:砚台;形制;演变本文研究的对象是—“砚”。砚是一种研墨泚笔的工具,又称砚台。从新石器时期的研磨器到近年来的新型砚,我国砚的历史延绵5000多年,种类达数百种,随着历史的发展,不同形制的砚或登台或退场,共同演绎了一部灿烂的中国砚史。砚的产生和发展是与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相适应的。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9年1期2019-03-10

  • 砚缘
    我因在千里之外买砚台,和卖砚的妹子结下了一段莫名的美妙砚缘。时光回溯到十几年前,大概是在仲秋时节,我和朋友到婺源旅游,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卖砚台的小黄妹子。本人是个收藏爱好者。同行的刘老板是一位资深的收藏家,他光顾最多的是古玩店。他对古玩颇有研究,收藏时间长,阅历丰富,眼光独到,看到古玩眼睛里总是迸射出智慧的光芒,不仅能说出个一二三,而且往往有独到的见解。陪着他转是一个长知识的过程,听他的解说犹如沐浴春风般惬意,痛饮美酒般的享受。碰上中意的古玩或者工艺品

    散文百家 2018年12期2018-12-26

  • 砚 缘
    ●杨福成存几方砚台,是文人墨客的一件雅事儿。在我很小的时候,家里有一方小砚台,手巴掌那么大,一边高一边低,蓄墨不是太多,周边有些破损,看上去是有年代了,不知道是不是祖传的。我喜欢那方砚,不仅仅是因为它是我拥有的第一方砚,更是因为它貌相古朴稚拙,如一尊颇富智慧的小佛卧在那儿,让我开启开悟,从小就走上了追寻魏晋墓志和民间书风的道路。后来不知道咋回事儿,那方砚台突然就不见了,怎么找也找不着,它究竟去了哪儿,至今我也想不明白。或许是无缘吧,人生有意无缘的事儿太多了

    杂文月刊 2018年13期2018-11-14

  • 有用和没用
    他。过了一会儿,砚台里的墨干了,王安石刚要起身去添点儿水,地方官突然凑过来,神秘兮兮地说:“大人工作这么忙,还要给砚台添水,多麻烦啊,要是有一个砚台不用添水,哈一口气就能自动出水,那该多方便呀!”王安石笑道:“世上哪有这样的砚台?”地方官忙从兜里掏出一块砚台,说:“大人,这就是那方宝砚,墨干了也不用加水,哈一口气就行了。”说完,张开大嘴哈了一下,果然从砚台里慢慢渗出水来。王安石出去从外面提了一桶水进来,问他:“这桶水值多少钱?”地方官轻蔑地说:“一桶水能值

    百姓生活 2018年10期2018-11-05

  • 一方砚台散墨香
    爸!您怎么能把那砚台给捐出去呢?您平时爱收藏砚台,我就当您是花钱买个开心,可您也不能把那方砚台捐出去呀!”王教授的儿子小王最近听闻父亲把前些年花了大价钱买回来的砚台捐赠给博物馆后,天天在家里心急火燎的。王教授是著名大学中文系的教师,生于书香世家,更写得一手好字。除了钻研学问,他只有一个爱好,那就是收藏砚台。他总觉得安然落在读书人窗前、与主人共享一盏茶香、伴主人在灯下写写画画的砚台是有灵性的。在别人还在玩闹的年纪,王教授就被他的爷爷关在家里抄写《千字文》《三

    高中时代 2018年10期2018-10-25

  • 墨锭和砚台
    赵元波墨锭和砚台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它们通力合作,为主人提供写字用的墨汁。主人要写字的时候,总是先在砚台里倒上点儿水,然后拿起墨锭在砚台里磨。砚台忍住身上刺骨的疼痛,任凭墨锭在身上来回地磨,不大一会儿,砚台里就有了一汪浓黑的墨汁。主人拿起毛笔,蘸饱了墨汁,一番龙飞凤舞后,一幅漂亮的书法作品赫然出现在人们眼前,大伙儿都说这字写得好。时间长了,砚台被磨出了一个窝窝。毛笔为砚台愤愤不平,对砚台说:“你就这样一辈子让墨锭在自己身上磨来磨去,身子都被磨得洼下去,

    意林·少年版 2018年12期2018-07-04

  • 残破的传家宝
    。徐仁智拿起一方砚台,感叹说:“这还是我送给令尊大人的,看着这方砚台,往事历历在目,如今却是物是人非,恩人已不在人世。”那是一方残破的砚台砚台中间有一条修补线痕,说明砚台曾被摔成两半,后被能工巧匠粘贴好了。这方砚台在现存的几方砚台中是最不起眼的,梅超然忍不住好奇地问道:“徐兄,这种砚台价值并不高,普通读书人都买得起,你为什么要送一方残破的砚台给我父亲?”徐仁智苦笑着说:“令尊大人为官清正,两袖清风,从不收礼。这方砚台若不是有些残破,他是不会收的。”徐仁智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18年5期2018-06-14

  • 砚缘
    杨福成存几方砚台,是文人墨客的一件雅事儿。在我很小的时候,家里有一方小砚台,手巴掌那么大,一边高一边低,蓄墨不是太多,周边有些破损,看上去是有年代了,不知道是不是祖传的。我喜欢那方砚,不仅仅是因為它是我拥有的第一方砚,更是因为它貌相古朴稚拙,如一尊颇富智慧的小佛卧在那儿,让我开启开悟,从小就走上了追寻魏晋墓志和民间书风的道路。后来不知道咋回事儿,那方砚台突然就不见了,怎么找也找不着,它究竟去了哪儿,至今我也想不明白。或许是无缘吧,人生有意无缘的事儿太多了,

    杂文月刊 2018年7期2018-05-14

  • 老舍与姚蓬子的砚台
    熬夜笔耕。一般的砚台都是平底的,放在书案上四平八稳,研墨时悄无声息,而姚蓬子的砚台底部中间凸出,四周翘起,研墨时会像陀螺似的在书案上乱转,且发出隆隆声响。这令早睡早起的老舍吃尽了苦头,为此,他写了一篇幽默小品《姚蓬子先生的砚台》,善意地将姚蓬子挪输、调侃了一番:“我每晚10时必就寝,而对门儿书屋的主人要办事到天亮。从10时到天亮,他至少研十次墨,一次比一次响——到夜最静的时候,大概连南岸都感到一点震动。从我到白象街起,我没做过一个好梦,刚一入梦,砚台来了一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18年4期2018-05-14

  • 有用和没用
    他。过了一会儿,砚台里的墨干了,王安石刚要起身去添点儿水,地方官突然凑过来,神秘兮兮地说:“大人工作这么忙,还要给砚台添水,多麻烦啊,要是有一个砚台不用添水,哈一口气就能自动出水,那该多方便呀!”王安石笑道:“世上哪有这样的砚台?”地方官忙从兜里掏出一块砚台,说:“大人,这就是那方宝砚,墨干了也不用加水,哈一口气就行了。”说完,张开大嘴哈了一下,果然从砚台里慢慢渗出水采。王安石出去从外面提了一桶水进来,问他:“这桶水值多少钱?”地方官轻蔑地说:“一桶水能值

    益寿宝典 2018年31期2018-01-26

  • 残破的传家宝
    。徐仁智拿起一方砚台,感叹说:“这还是我送给令尊大人的,看着这方砚台,往事历历在目,却不承想如今物是人非,恩人已不在人世。”那是一方残破的砚台砚台中间有一条修补线痕,说明原先曾被摔成两半,被能工巧匠粘贴上去的。这方砚台在现存的几方砚台中是最不起眼的,梅超然忍不住好奇地问道:“徐兄,这种砚台价值并不高,普通读书人都买得起,你为什么要送一方残破的砚台给我父亲?”徐仁智苦笑着说:“令尊大人为官清正,两袖清风,从不收礼。这方砚台如不是有些残破,他是不会收的。”徐

    民间故事选刊·上 2017年12期2018-01-02

  • 老舍先生与邻居的砚台
    熬夜笔耕。一般的砚台都是平底的,放在书案上四平八稳,研墨时悄无声息,而姚蓬子的砚台底部中间凸出,四周翘起,研墨时会像陀螺似的在书案上乱转,且发出隆隆声响。这令早睡早起的老舍吃尽了苦头,为此,他写了一篇幽默小品《姚蓬子先生的砚台》,善意地将姚蓬子揶揄、调侃了一番:“我每晚10时必就寝,而对门儿书屋的主人要办事到天亮。从10时到天亮,他至少研十次墨,一次比一次响——到夜最靜的时候,大概连南岸都感到一点震动。从我到白象街起,我没做过一个好梦,刚一入梦,砚台来了一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17年11期2017-11-08

  • 老舍先生与姚蓬子的砚台
    熬夜笔耕。一般的砚台都是平底的,放在书案上四平八稳,研墨时悄无声息,而姚蓬子的砚台底部中间凸出,四周翘起,研墨时会像陀螺似的在书案上乱转,且发出隆隆声响。这令早睡早起的老舍吃尽了苦头,为此,他写了一篇幽默小品《姚蓬子先生的砚台》,善意地将姚蓬子揶揄、調侃了一番:“我每晚10时必就寝,而对门儿书屋的主人要办事到天亮。从10时到天亮,他至少研十次墨,一次比一次响——到夜最静的时候,大概连南岸都感到一点震动。从我到白象街起,我没做过一个好梦,刚一入梦,砚台来了一

    百年潮 2017年6期2017-06-27

  • 宋代文人雅趣对砚台制作的影响
    会参与设计与制作砚台。他们将绘画书法、诗词歌赋等艺术表现形式融入砚台的制作中。受文人雅趣影响的砚台,其形制与纹饰不同于以往,在方寸片石之间凝聚了文人的思想情怀,风格质朴典雅,成为后世尊崇的典范。【关键词】宋代;文人雅趣;砚台;形制;纹饰宋代是我国历史上砚业最兴旺蓬勃的发展时期,宋代的统治者鉴于前朝藩镇军阀割据的教训,以文治国,重文轻武的风尚,使得宋朝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举足轻重的朝代。崇文使文人的社会地位得到很大提升,文人阶层的壮大,对当时社会思想、文化艺术都

    美术界 2017年4期2017-06-22

  • 宝砚一方,书香悠长
    这磨墨,就少不了砚台。所谓“武夫宝剑,文人宝砚”,文人的砚台,就好比侠士的神兵利器一样呢。砚台不仅是古代读书人不可或缺的“武器装备”,而且它坚固耐磨,能一辈子陪在主人左右甚至传给后代子孙,所以古人又亲切地称它为“石友”,把它看作是文房四宝之首,在它身上寄托了很多美好的愿望,编织了许多传说故事。据说唐代端州(今广东省肇庆市一带)有一位梁生进京赶考。考试那天,大雪纷飞,考生们磨出的墨汁都冻成了冰,无法书写,唯有梁生用的是家乡产的端砚,墨汁始终没有结冻。过了一会

    学苑创造·B版 2017年5期2017-05-13

  • 老舍先生与邻居的砚台
    老舍先生与邻居的砚台抗战时期,老舍先生一度移居重庆市渝中区白象街88号《新蜀报》报馆院内的一间小屋居住。他的生活极有规律,白天奋笔疾书,晚上绝不熬夜,10点准时就寝。而他的邻居姚蓬子则是个夜猫子,一到深夜就文思泉涌,熬夜笔耕。一般的砚台都是平底的,放在书案上四平八稳,研墨时悄无声息,而姚蓬子的砚台底部中间凸出,四周翘起,研墨时会像陀螺似的在书案上乱转,且发出隆隆声响。这令早睡早起的老舍吃尽了苦头,为此,他写了一篇幽默小品《姚蓬子先生的砚台》,善意地将姚蓬子

    恋爱婚姻家庭 2017年33期2017-01-28

  • 诚信砚台
    □蒋诗经诚信砚台□蒋诗经华二是一个惯偷,可每次被抓后,都因偷盗额不高,过不多久便被放出来。这天,华二进了一户人家,没找着什么值钱的东西。这时,他发现书橱里有一个灰扑扑的旧盒子,就顺手把盒子放进大衣兜里。回家后,华二打开盒子,里面是黄布包着的一方砚台砚台底部刻着“诚信”两个字。华二拿出砚台,来到当地最有名的古玩店—墨玉斋。墨玉斋的老板叫胡深流,是当地响当当的古玩商。那天,胡深流正好在店里,拿起砚台端详了一会儿,还给华二说:“现代工艺品,不收。”出了墨玉斋,

    微型小说选刊 2016年10期2016-12-07

  • 研兮归来—翰典艺术馆走进青州历代砚台展综述
    藏的近两百方历代砚台。青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被历代佛家尊为宝地,龙兴寺佛像遗存是人类瑰宝,宋代范仲淹、欧阳修等文豪在青州为官留下不朽传说,词人李清照在归来堂咏出千古绝唱,青州还是红丝砚的故乡,在唐代就已经闻名于世。时光流逝,红丝砚的兴衰也随着历史的变迁起起伏伏,时至今日,振兴和发展红丝砚已成了我们当代砚人的责任。砚台作为重要的书写工具伴随着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一路走来,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砚台一直被历代文人所珍视。此次展览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汉唐宋砚,从商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6年4期2016-05-30

  • 砚台 中国文人的精神容器
    ”,治国安邦却要砚台里细磨慢研。一方小小的砚台,就是文人士大夫的“枪杆子”。“砚”通“研”。砚是磨墨的学问,而研则是治国的方针。文人士大夫阶层对于“文房四宝”的推崇,其实就是对自己合法性的肯定。今天,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书写的形式正在发生了质的变化。毛笔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为毛笔书写而生的砚台,正在面临“无用武之地”的尴尬处境:实用性正变得越来越弱,似乎正在变成这个时代的“阑尾”。而作为砚台的最大粉丝,文人的地位也江河日下,文人处境不妙,文房地位不保。有人

    中国周刊 2016年4期2016-04-16

  • 砚台
    ● 赵国伟说砚台● 赵国伟说起华夏文明数呀数不完,要说喜欢就属文房四宝那方砚。长的短的扁的圆的各不同,孕育出无数经典一代代往下传。提起古老砚台感慨万万千,沉睡万年斧劈刀刻走到书案前。黑的灰的紫的黄的色不同,历尽磨难饱含多少苦辣和心酸。说起那砚台,就像一方田,多少人辛勤耕耘从不厌倦。挥洒出豪放,写意出惊叹,一脉书香缠缠绵绵一生结为伴。说起那砚台,自古胸怀宽,满肚子墨水却从来不多言。任凭墨来研,任随笔来蘸,无悔无怨堂堂正正端坐天地间。地 址:黑龙江省电力线路器

    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 2016年12期2016-04-03

  • 书桌上放着巨大的砚台墨汁已经发臭砚台,我身上的一个器官将和主人同归腐朽我记起来了这砚台,是朋友送的事实上我可以卸下这个零件卸下它来喂养狗、鸽子我没有我打翻了砚台心脏黑得像我不敢说出的爱恨快乐的,动荡的黑什么可以把我洗干净我越洗越黑。越洗越破我把我洗成了楚系的鸟虫书洗成长条的墨块可以直接在砚台上研磨我立在黑色的句子里看啊,来勾我魂魄的那个人竟然坐在席上筵席完毕他用我的句子画下孤松一枝题款“哀”

    西部 2015年3期2015-11-18

  • 清代砚台的种类和艺术特点研究
    要】文房四宝中的砚台不单是文具,更是集雕刻、绘画于一身的精美工艺品。砚台的艺术价值远远超过其使用价值,成为文人墨客收藏对象,爱砚者最爱清代砚台。【关键词】砚台 种类 艺术特点 鉴赏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笔者以为砚台最有资格端端正正地稳坐在“不朽”二字上,她的寿命与石头同在。经过漫长的历史,砚台已不再是单纯的文具,而成为集雕刻、绘画于一身的精美工艺品。砚台的艺术价值逐渐超越了其使用价值,成为文人墨客收藏的对象。清代的制砚产业更加壮大,砚材更加丰富,纹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5年5期2015-06-29

  • 砚台的收藏与鉴赏
    刘凤砚台是我国传统的文房四宝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书写工具的现代化,砚台的实用性越来越被艺术观赏性所取代,更多的是成为人们的观赏品、收藏品。但无论砚台功能怎样变化,历代文人雅士对其钟爱始终不渝,尤其是端砚、歙砚,更以其精湛的雕刻艺术而名扬海内外。现将砚台的鉴赏方法介绍如下。看。就是看砚的质、工、品、铭、饰、新旧程度和修理与否等。砚经过修补,其补过的地方颜色与砚的原色总有差别,因修补之处有树脂等化学胶水,会比四周的原色显得亮些。摸。拿到一方砚台后,用手摸一摸

    老友 2015年5期2015-06-10

  • 黄海涛 与美丽“砚遇”
    摆放着800余方砚台,漫步其间,历朝各代古砚竞相辉映,现代生活与历史场景交融成趣,这家小型的‘私人博物馆’已经给每一位到访者营造出浓厚的文化境界。”这是一位“砚友”描述第一次探访春秋砚社所观所感,春秋砚社社长正是业内颇有盛名的砚台收藏家黄海涛。黄海涛,字孟玄,号开悟堂主人、悟尘居士,河南杞县人,中华砚文化发展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砚研究会春秋砚社社长。这位一脸和气笑容的河南汉子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足迹踏遍中国各地,行程数万公里,然而,他从不寄情于山水,只为

    中华儿女 2015年1期2015-01-22

  • “中国砚村”大畈村
    80%的村民从事砚台及镇纸、砚盒、砚盒油漆包装等生产,将砚台推上了规模化生产经营之路,该村也因砚产品销售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地而被誉为“中国砚村”,续写了歙砚辉煌,并荣获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大畈人歙砚之路一进大畈村就能听到阵阵“呲呲”声,这是切割、打磨砚石发出的声音。该村从传统的农业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国砚村”,用了数十年的时间。1982年大畈村民便开始从事砚石贩运,后来,为了保护砚石资源,提高其开发附加值,乡政府采取措施,禁止贩运,并聘请著名砚雕

    江西农业 2014年12期2014-12-23

  • 从南越与闽越的砚台出台比较两地的社会发展进程
    廖松添[摘 要]砚台是一个地区文明进程的客观反映,本文依据南越和闽越考古出土的砚台探讨两地的文明进程,得出南越的社会发展优于闽越,并分析该结论的历史原因。[关键词]砚台;南越;闽越;社会发展进程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使得因秦末战乱而倍受摧残的社会得以恢复,文化教育事业随之而得以发展。南越和闽越是西汉南方的两个割据政权,近年来随着两越研究的深入,两越的社会发展进程研究也卓有成效。本文希望以出土的砚台为载体,分析比较闽越和南越的社会发展进程,并解释该现象产生的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3期2014-11-24

  • 一方砚台
    贝那个黑不溜秋的砚台。父亲平时很少用它,逢年过节才拿出一用,用后会将砚台洗干净,轻轻擦干,收在写字台的抽屉里,锁起来,不让谁碰一下。那年端午节,父亲铺纸研墨正写对联,恰逢村民请父亲开证明,趁父亲离开,我偷偷地溜了进去,拿起砚台一看,左方刻有图案,一位古代老头悠闲地坐在树下,四周磨得油光铮亮,也没什么好看。我正把砚台放回原处,父亲拍了下我的头凶巴巴地说,丫头,这是你能动的吗?我看着凶巴巴的父亲,一言不发。那以后,父亲更加呵护砚台,轻易不拿出来,写字画画皆用普

    辽河 2014年10期2014-11-05

  • 诠释宋代砚台蕴含的人文情怀
    摘要:砚台是我国特有的文书工具,是文房四宝之一。其历史悠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一种综合艺术品。其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续的载体,是中国文人情怀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中华文化对外交流的重要途径,对民间文化和普通百姓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主要从文人用砚、官员用砚、学子用砚、宫廷用砚及民间用砚等几方面来诠释砚台所蕴含的人文情怀,以揭示砚台除了实用价值、欣赏价值、历史价值外,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价值和人文精神。正是这种精神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4年9期2014-09-27

  • 诚信砚台
    是黄布包着的一方砚台砚台底部刻着“诚信”两个字。华二拿出砚台,来到当地最有名的古玩店“墨玉斋”。墨玉斋的老板叫胡深流,是当地响当当的古玩商,据说他出道以来,就没有“打眼”过。说来也巧,胡深流那天正好在店里,他拿起砚台端详了一会儿,随手还给华二,说:“现代工艺品,不收。”出了墨玉斋,走到护城河边,华二觉得那块沉甸甸的砚台放在兜里挺碍事,就顺手掏出来,用力地扔向了河心。砚台在水中连续打了几个水漂,慢慢沉入了水底。华二自嘲地想,费了老大的劲,竟然只偷了个不值钱

    故事会 2014年17期2014-08-27

  • 砚台里的风雅
    兴业 编辑/渡茳砚台里的风雅撰文/关兴业 编辑/渡茳明代陈继儒在《妮古录》中指出:“文人之有砚,犹美人之有镜也。一生之中最相亲傍。”形象的比喻道出了古代文人与砚之间难舍难分的关系。苏轼的一首《砚铭》印证了这一点:“与居士,同出入,更夷,无燥湿。”可见,古代文人不仅把砚台当作“研墨使和濡”的工具,同时也将其纳入收藏、品评与记载的范围之中。星梅花桩歙砚文人用砚——“左思裁赋日,王充作论年”“左思裁赋日,王充作论年。”这是唐代诗人李峤咏砚诗的首联。作者在诗中采用

    中华民居 2014年9期2014-07-18

  • 砚台还是钉着好
    时每名议员有石制砚台、铜质墨盒、带铜套的毛笔等办公用具,一个会议厅之内就有砚台、墨盒、毛笔八百套之多,一旦“罗汉”们火并起来,登时笔砚横飞,墨汁如雨,场面相当火爆。曹锟贿选的时候,亲自临场督选。当他走到北京议员国民党员吕复席前时,发现他未选自己,竟附耳轻语:“为何不选曹某?”不料吕复怒喝道:“你要能做总统,天下人都能做总统了。你要是当了总统,总统也就不是總统了。”说罢,随手操起桌上的砚台向曹锟掷去。后来,北京国会内的管理员怕文具伤人,便把八百只砚台、墨盒都

    百家讲坛 2014年10期2014-02-11

  • 话说砚台
    佚 名砚台与笔、墨、纸是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 砚用于研墨,盛放磨好的墨汁和掭笔。因为磨墨,所以有一块平坦的地方;因为盛墨汁,所以有一个凹陷。汉代刘熙写的《释名》中解释:“砚者研也,可研墨使之濡也。”砚台又称研,是一种研墨的工具,它是伴随着笔和墨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最早出现的砚台是石砚。汉代由于发明了人工制墨,墨可以直接在砚上研磨,于是砚台开始发展起来,出现了铜砚、陶砚、银砚、木胎漆砂砚等等,六朝至隋朝最突出的就是瓷砚的出现。唐代是砚台的重要发展时期,出现了

    国学 2009年8期2009-09-04

  • 使用。可就是这块砚台,却偏偏被他们的处长相中了。处长从来没到他家串过门,自从有了这块砚台,他专门来看过三次,每次都又看、又摸、又敲,辨色、听声、揣摩石性,好似考古一样不断研究、观赏,赞叹不绝,爱不释手。特别是有一次竟然注水、研墨、蘸笔……试验了半天,这使他心里突突直跳,他真怕处长拉下脸来,把这块砚台给揣走了。他知道处长是个很有雅兴的人,喜欢书法,也喜欢旧体诗词,常常舞文弄墨,吟吟写写,虽不甚精,也有个半仙之体,市内此类活动他都不请自到。所以,对他这块砚台

    民间故事选刊·上 2001年2期2001-06-14

  • 砚台的起源
    富兰中国人何时用砚台,恐怕至今还是个谜。作为研墨工具,砚台是伴随着墨的发展而发展的。从大量的考古遗存看,都曾发现仰韶文化时期的研磨器,由于制作粗糙,造型简陋,很难称得上是后世意义上的砚台。1980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陕西临潼姜寨遗址的一个原始人骨架旁,发现了一块石砚,上面还盖有石盖,砚台旁有黑色颜料(氧化锰)数块和灰色陶质水孟等共五件,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彩绘陶器工具。姜寨出土的石砚,已经不是一般的研磨器,它比较接近后世的砚台了。这一发现,把砚台的历史,上推到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6年9期1986-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