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穴

  • 俞穴影像解剖及针刺安全深度研究
    胱经经穴,脾之背俞穴。临床上主要治疗腹胀、纳呆、呕吐与腹泻等脾胃肠腑病证以及背痛[1]。现代研究针刺脾俞对糖尿病[2]、失眠[3]、郁证[4]与消化性溃疡[5]等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脾俞穴深部为肾、肝与脾等内脏器官,针刺角度和深度不当会进入腹腔损伤内脏,存在安全隐患。但目前对脾俞穴针刺安全深度认识不足,对针刺角度和深度尚有不同见解。为了更好地认识脾俞穴解剖结果及针刺安全深度,以较大的样本量,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采集健康成人脾俞穴横断面影像,分析穴位解剖层次,测

    针灸临床杂志 2023年9期2023-10-21

  • 对《针灸学》教材胸椎部背俞穴“斜刺”操作的商榷
    091)胸椎部背俞穴为位于胸椎1~12脊柱两侧膀胱经第1侧线上的11个背俞穴,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部的腧穴。1961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出版了第1版,至今将近60年已出版至第10版,但胸椎1~12自大杼至胃俞11个背俞穴的刺灸法,除第1版以外,一直停留在斜刺0.5~0.8寸,主要理由是本经背部诸穴不宜深刺,以免伤及内部重要脏器[1-8]。但这样的针刺方法有违于胸椎部背俞穴的形态、经脉循行走向,不符合《黄帝内经》足太阳膀胱经的经脉针刺深度以及针刺操作规

    针灸临床杂志 2022年3期2022-12-28

  • 俞穴的临床应用进展
    321000)背俞穴首见于《灵枢·背腧》[1],书中云:“愿闻五脏之腧出于背者。”脏腑功能影响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背俞穴的分布部位接近现代医学解剖学中内脏相对应于背部的位置,故背俞穴可治疗与其位置相近内脏的病症,刺激背俞穴可通过调节十二经脉经气而达到调节相应脏腑的作用[2]。背俞穴临床应用广泛,可治疗内、外、妇科领域的多种疾病。笔者归纳整理了近年来通过刺激背俞穴治疗相关疾病的临床研究,对背俞穴的功能主治进行总结分析,以期推动背俞穴的规范临床应用及进一步的深

    江苏中医药 2022年11期2022-12-27

  • 《针灸大成》肾俞穴临床应用浅析*
    针灸大成》中对肾俞穴相关记载众多,本文通过梳理著作中关于肾俞穴的记载,浅析杨继洲对肾俞穴的定位、理解与应用,为现代针灸临床与科研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1 肾俞穴定位肾俞又称“高盖、少阴俞、肾念”[2]。关于肾俞穴的具体位置,《针灸大成》中有多处记载,但描述大致相同。《针灸大成·卷六·考正穴法》将肾俞穴的定位描述为“十四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前与脐平,正坐取之”,《针灸大成·卷七·五脏募穴》将肾俞穴定位描述为“十四椎下各开寸半”,《针灸大成·卷八·穴法》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2年6期2022-12-07

  • 基于影像解剖的心俞穴针刺安全深度研究
    671000)心俞穴为足太阳膀胱经经穴,心之背俞穴,是临床常用穴,主治心痛、惊悸、失眠、健忘等症。心俞穴针刺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针刺过深会刺入胸腔,导致胸膜、肺损伤而发生气胸,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十分注重针刺心俞穴的安全性。本研究结合影像解剖,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采集60例健康成人心俞穴断面影像,分析穴位解剖层次,测量穴位危险深度,根据危险深度评估安全深度,为临床针刺安全提供准确、有指导意义的参考依据。1 资料和方法1.1 测试对象60例健康的成年志愿者,男

    大理大学学报 2022年10期2022-11-17

  • 俞穴与肾位置关系的影像学研究
    671003)肾俞穴(BL23)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是临床常用穴位。严振国[1]通过标本解剖研究,认为肾俞穴深面为腹后壁,与肝、肾等器官相邻近,故不宜深刺。邵水金等[2]认为肾俞穴若向外斜刺过深,可刺中肾,出现腰痛和尿血。以往对肾俞穴与肾相邻近的认识,主要基于尸体标本的传统解剖学,而活体的情况如何还缺少实证数据。本研究应用磁共振成像技术,采集肾俞穴水平断面影像,相当于肾俞穴直刺的平面,观察左肾及右肾的显示情况,以此了解肾俞穴与肾的位

    针灸临床杂志 2022年8期2022-09-16

  • 基于影像解剖的肾俞穴针刺危险深度研究
    230012)肾俞穴(BL23),为足太阳膀胱经经穴,肾之背俞穴。肾俞穴是临床使用频率极高的穴位,主要治疗腰部及泌尿生殖系统等疾病,运用范围广泛,疗效显著。肾俞穴针刺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针刺过深,会刺入腹腔,导致肾或肠等脏器损伤而发生针刺意外。因此对肾俞穴危险深度的研究是肾俞穴临床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既往肾俞穴针刺危险深度研究的文献较多,普遍应用传统解剖学及现代影像学的方法测量危险深度。但研究中尚存在一些不足,样本量较小,一般20~30例;腰背部数个穴位同

    上海针灸杂志 2022年7期2022-07-27

  • 基于磁共振成像的气海俞穴针刺深度研究
    71000)气海俞穴(BL24),位于第3 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 寸处,为足太阳膀胱经经穴,在临床上主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腰扭伤等腰部疾病,以及肾绞痛、盆腔炎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对气海俞穴解剖结构的认识,既往主要运用形态学方法,认为气海俞穴的解剖层次是: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腱膜和胸腰筋膜浅层、竖脊肌〔1〕。形态学方法使用尸体标本作为研究对象,与活体存在差异。气海俞穴的针刺操作一般界定为直刺0.8~1.0寸〔2〕,该深度值主要依据古代文献,

    大理大学学报 2021年2期2021-03-18

  • 浅论胰俞穴的古今考
    31)0 引言胰俞穴并不属于传统的十四经经穴,其作为穴位名首次出现是在1974 年出版的《针灸学》[1]中。此后2004 年胰俞穴的准确定位出现在《实用六解穴位辞典》[2]中,首次提出将胰俞穴列入腧穴名称目录,提出该穴位具体定位,该穴位位于足太阳膀胱经,具体位置在第8 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 5 寸。虽然胰俞穴的穴位名出现较晚,但胰俞穴并不是凭空出现的穴位,查阅文献,可知胰俞穴也有胃管下俞、胃脘下俞、聂俞、膵俞、内胰俞、胃下俞等别称。下面笔者就胰俞穴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期2021-01-08

  • 拔罐治疗脂肪肝
    法方法一取穴:脾俞穴、肝俞穴、期门穴、足三里穴。脾俞穴:脾俞穴位于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 寸处。肝俞穴:肝俞穴位于背部,在第九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 寸处。期门穴:期门穴位于胸部乳头正下方,在第六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 寸处。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在犊鼻穴下3 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操作方法:刺络拔罐法。先对三棱针和穴位处肌肤进行消毒,然后分别选用不同的体位进行刺络拔罐,先后对背部、胸部和腿部进行拔罐。具体步骤:

    保健与生活 2020年24期2020-12-23

  • 刺络拔罐治疗湿疹
    柱穴、灵台穴、心俞穴、膈俞穴、肺俞穴、脾俞穴。嘱咐患者俯卧在治疗床上,充分暴露所选穴位。常规消毒后用一次性采血针分别点刺大椎穴、身柱穴、灵台穴、心俞穴、膈俞穴、肺俞穴、脾俞穴,刺处有血迹渗出时,医者左手将打火机的火焰开至最大,在右手所持的玻璃罐中瞬间闪过后迅速拔罐于其上,留罐15分钟起罐,将血迹擦拭干净并常规消毒。施术处24小时内应保持干燥、清洁,禁止湿水,每周两次,除大椎穴、身柱穴、灵台穴每次必选外,其余各俞穴左右两侧交替选用。大椎穴清泻诸阳经之邪热,具

    婚育与健康 2020年9期2020-11-09

  • 消除疲劳拔罐法
    取穴:肩井穴、心俞穴、肝俞穴、脾俞穴、肾俞穴。肩井穴:位于肩部,在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处。心俞穴:位于背部,在第五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 寸处。肝俞穴:位于背部,在第九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 寸处。脾俞穴:位于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 寸处。肾俞穴:位于腰部,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 寸处。操作方法:留罐法。让患者取俯卧位,裸露背部,先用酒精棉球进行常规消毒,然后将火罐吸拔于上述各穴,留罐10~15分钟。

    保健与生活 2020年16期2020-08-25

  • 四大“护肾穴”不妨常按摩
    操作数次即可。肾俞穴俞穴也是补肾要穴。肾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取穴位时,通常采用俯卧姿势。方法:1.临睡前,坐于床边垂足解衣,闭气,舌抵上腭,双目微闭,两手摩擦双肾俞穴,每次10~15分钟。2.每日散步时,不妨双手握空拳,边走边轻轻击打肾俞穴,每次击打30~50次。3.把双掌摩擦至热后,将掌心贴于肾俞穴,如此反复3~5分钟。4.直接用手指慢慢按揉肾俞穴,至出现酸胀感,且腰部微微发热。(杨璞整理)来源:健康报

    养生阅刊 2020年7期2020-08-16

  • 针灸治疗失眠
    穴、四神聪穴、心俞穴、肝俞穴、脾俞穴、合谷穴、复溜穴、太冲穴。操作:局部消毒后,患者取仰卧位,选用0.3毫米×25毫米的毫针,对百会穴、四神聪穴平刺15毫米,合谷穴、太冲穴、复溜穴直刺13毫米,行平补平泻法,留针30秒;取俯卧位,选用0.3毫米×25毫米的毫针,对心俞穴、肝俞穴、脾俞穴直刺12毫米,行平补平泻法,留针30秒。起针后,在心俞穴、肝俞穴瘀络处消毒,用刺血针快速点刺出血,然后拔上火罐,留罐10秒。每天针刺1次,刺络拔罐每3天1次,每周为1个疗程。

    婚育与健康 2020年4期2020-07-08

  • 消除疲劳拔罐法
    取穴:肩井穴、心俞穴、肝俞穴、脾俞穴、肾俞穴。肩井穴:位于肩部,在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处。心俞穴:位于背部,在第五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 寸处。肝俞穴:位于背部,在第九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脾俞穴:位于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 寸处。肾俞穴:位于腰部,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 寸处。操作方法:留罐法。让患者取俯卧位,裸露背部,先用酒精棉球進行常规消毒,然后将火罐吸拔于上述各穴,留罐10~15分钟。每

    保健与生活 2020年9期2020-05-28

  • 俞穴麻醉复合咪达唑仑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中的应用 与研究观察
    成都)0 引言腰俞穴麻醉具有安全、简便、有效、价廉的特点,是肛肠科最常用的麻醉方式之一。腰俞穴麻醉由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曹吉勋教授首创,距今已有60 多年的使用历史,现已推广成为全国肛肠疾病的常用手术麻醉方式。腰俞穴麻醉其实质属于中医穴位麻醉,涵盖西医学骶管麻醉的临床特点,其理论基础来源于中医针刺穴位,中医优势特色明显,在全国各大中医院校教材中均有记载与临床应用。混合痔手术患者术前常有焦虑、紧张等情况,加之外剥内扎术具有术中患者清醒、需要患者配合、牵拉反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32期2020-05-15

  • 怕冷乏力须补肺气
    意补肺气。刺激肺俞穴俞穴位于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二指宽)处。中医认为,肺俞穴可以调理肺部聚集之气,临床上常用来改善肺脏功能,治疗和肺脏相关的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同时也是养护肺脏的要穴。点按法:以拇指指腹按在肺俞穴的位置,逐渐用力深按,保持6秒,然后松开,一压一松为1个循环,点按肺俞穴30~50次。按揉法:用大拇指或食指指腹按压在肺俞穴的位置,然后保持一定的力度,顺时针进行旋转按揉,以局部酸痛感明显为佳。敲击法:端坐于椅子上,全身放松,双手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0年1期2020-01-15

  •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的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俞穴配伍规律研究
    的临床实践中,俞穴配伍是针刺起效的关键环节。为了使针刺的治疗作用更具体,提高临床疗效,我们广泛总结古今中外医家针刺治疗PSD 的经验,期望在众多临床经验中总结出普适性的针刺治疗PSD 的俞穴配伍规律。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材料中国知网、维普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 数据库自建库开始截至2018 年7 月公开发表的针刺治疗PSD 的临床研究文献。1.2 研究方法1.2.1 检索方法 主题词检索,中文主题词为(“针灸”

    中国医药导报 2019年33期2019-12-26

  • 治疗黄褐斑的自然疗法
    取穴:大椎穴、肺俞穴。大椎穴:位于颈部下端,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肺俞穴:位于背部,在第三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 寸处。操作方法:刺络拔罐法。让患者取俯卧位,对大椎穴与两侧肺俞穴形成的三角地带进行消毒,然后用梅花针叩刺三个穴位,以微微出血为度。出针后,立即在穴位上拔罐,留罐10分钟。此疗法隔日1次。方法二取穴:肾俞穴、肝俞穴、气海穴、迎香穴。肾俞穴:位于腰部,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 寸处。肝俞穴:位于背部,在第九胸椎棘突

    保健与生活 2019年18期2019-11-08

  • 自然疗法治疗高血压
    取穴:大椎穴、肝俞穴、筋缩穴、三阴交穴。大椎穴:位于颈部下端,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肝俞穴:位于背部,在第九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筋缩穴:位于背部,在后正中线上、第九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 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操作方法:刺络拔罐法。先对大椎穴、肝俞穴和筋缩穴等穴位附近的皮肤进行消毒;之后用三棱针在上述各穴轻叩刺,以略微出血为度;然后对各穴位进行拔罐,留罐10分钟。起罐后,擦净血迹。每日1次或每两日

    保健与生活 2019年16期2019-09-17

  • 刮刮疱疹,止痛安神
    椎穴、至阳穴、肺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胃俞穴、肾俞穴、中脘穴、太冲穴、侠溪穴、血海穴、阳陵泉穴、足三里穴、丰隆穴。刮拭方法:肝经郁热和气滞血瘀证者用泻法,脾虚湿蕴证者用补法。在需要刮痧的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1第一步用6号鍉圆针定量痧疗器沿着督脉的循行方向自上而下、从大椎穴到至阳穴依次刮拭,再用5号痧疗器刮拭头部两旁的足少阳胆经的穴位,每个穴位刮20~30次,手法由轻到重,均匀交替。2第二步肝经郁热证者可用1号、2号、3号痧疗器刮拭背部的大

    中医健康养生 2019年9期2019-09-16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背俞穴穴位组方规律研究
    数据挖掘,分析背俞穴在临床中的组方规律,总结背俞穴适应病种及核心处方,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和参考。方法:检索2008—2018年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收录的采用背俞穴治疗的临床文献,将其穴位处方、疾病种类等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组方规律。结果:共纳入92篇文献、87首穴位处方,纳入疾病37种,其中痤疮、抑郁症、失眠最为多见;共涉及12个背俞穴,脾俞、肾俞、肝俞应用频率最高;支持度个数设为17,置信度为0.6,得到30组穴位;相关度设为8,惩

    世界中医药 2019年8期2019-09-10

  • 一刮『荨』不见
    关穴、风门穴、肺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脾俞穴、肾俞穴、大肠俞穴、神阙穴、中脘穴、天枢穴、内关穴、血海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公孙穴、照海穴。刮拭方法:风热犯表证与胃肠湿热证荨麻疹用泻法,血虚风燥证和冲任失调证用补法。首先在需要刮痧的部位涂抹适量痧疗精华油。1 第一步针对风热犯表证,用6号鍉圆针定量痧疗器沿着督脉的循行方向,自上而下从大椎穴至膀胱经的风门穴依次刮拭,再用5号痧疗器刮拭头部两旁足少阳胆经的风池穴,每个穴位刮20~30次,手法由轻到重,均匀交替。

    中医健康养生 2019年8期2019-08-24

  • 中医推拿法提高宝宝免疫力
    止泻。4.轻叩背俞穴宝宝不愿配合捏脊时,可以改用轻叩背俞穴的方法。背俞穴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又简称俞穴,分布在背部脊柱两侧,脊柱旁开1.5寸(同身寸测量),包括肺俞穴、心俞穴、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肾俞穴等12个穴。叩击背俞穴可以调理脏腑气机,减少疾病的发生。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尖轻轻叩击背俞穴,从上到下反复扣3~5遍,两侧均如此操作,以皮肤略潮红为准,再用手掌轻轻按摩刚叩击过的地方2~3次,以放松皮肤。

    保健与生活 2019年6期2019-07-31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自然疗法
    肾方法1取穴:肾俞穴、腰阳关穴、阴陵泉穴、委中穴。肾俞穴位于腰部,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腰阳关穴位于腰部,在后正中线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处。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在膝下胫骨内侧凹陷处。委中穴位于膝后的腘窝正中处。操作方法:拔罐法。可直接对穴位进行拔罐,留罐10分钟。每日1次。方法2取穴:肾俞穴、大肠俞穴、次醪穴、承山穴。肾俞穴位于腰部,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大肠俞穴位于腰部,在第四腰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处。次醪

    保健与生活 2019年10期2019-07-31

  • 刮一刮,睡觉香
    门穴、大杼穴、肾俞穴、心俞穴、曲泽穴、劳宫穴、神门穴、内关穴。刮拭方法:采用泻法,要求刺激时间长、作用较深,其对皮肤、肌肉、细胞有抑制作用。操作:在需痧疗部位先涂抹适量痧疗油,按经脉循行方向刮拭。先刮头部督脉,从百会穴刮至前发际线,不必出痧,重点刺激四神聪穴;再用痧疗板角揉太阳穴、角孙穴、风池穴。然后刮颈背部督脉,从哑门穴至命门穴、足太阳膀胱经第1侧线大杼穴至肾俞穴,要求出痧,并对背部出痧处叩击;再点法或按法刺激心俞穴。之后刮前臂手厥阴心包经曲泽穴至劳宫穴

    中医健康养生 2019年4期2019-04-12

  • 久坐者的健身小宝典
    指点按腰部双侧肾俞穴直立,挺胸抬头,双手叉腰,拇指在后,其余四指在前,用拇指点按腰部双侧肾俞穴(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 寸处) 一两分钟。倒步点按肾俞穴倒步走时,先迈左腿,且尽量后抬,使身体重心后移,然后脚掌落地,再全脚着地。随后,再换右腿。每退1 步,用双手拇指点、按、揉肾俞穴1 次。三、久坐时不妨抖抖腿。四、久坐后扩扩胸每坐一两个小时后,站起来,双臂展开,做扩胸运动。每次舒展胸部三五分钟,做扩胸运动的次数、强度和频率,根据自己身体状况而定。摘自《

    中老年保健 2019年10期2019-01-13

  • 俞穴的针刺安全性研究现状刍议*
    100029)肾俞穴是针灸临床常用穴位,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左右各旁开1.5寸,是足太阳膀胱经第23个穴位。根据腧穴主治规律,其近治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腰扭伤、便秘、痛经、肾绞痛[1]等;远可治疗哮喘、鼻炎、皮肤病[2]等;另外,依据穴位整体调节作用,其亦可对小儿身材矮小、糖尿病、慢性疲劳综合征和失眠[3]有良性调节作用。肾俞穴解剖深层毗邻肾脏以及腰动静脉[4],邻近肝脏、脾脏,针刺过深或角度不当,可能致动静脉出血或导致肾脏损伤。为避免以上风险,部分针灸临床

    针灸临床杂志 2019年12期2019-01-06

  • 针灸背俞穴联合局部围刺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
    黄褐斑采用针灸背俞穴联合局部围刺治疗的临床效果,本文对比分析了我院2017年3—6月收治的90例黄褐斑患者分别采用局部围刺、针灸背俞穴以及两者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3—6月收治的90例黄褐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现将90例患者按照电脑随机分配法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联合组(30例)。治疗组中,年龄28~55岁,平均(38.9±5.1)岁;病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22期2018-08-09

  • 夏日七大养生穴位
    以泻心火。3.心俞穴、肾俞穴。1)位置:心俞穴在背部,位于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肾俞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2)方法:拔罐,每次3分钟-5分钟,一周两次。3)作用:泻心火。健脾三穴天热喝冷饮、吃冰糕,很容易伤到脾胃,出现胃疼,时间长了之后,脾阳受损,脾虚的症状就表现出来了。脾阳受损的症状:胃痛、胃家胀、便秘、腹泻、乏力、头蒙。健脾三穴:1.足三里。1)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的1横指。2)方法:脾阳受损者每次艾灸20分钟-30分钟,每

    北京广播电视报 2017年28期2018-02-24

  • 拔罐可防多种病
    为脾、胃二脏的背俞穴,中脘为胃之募穴,在这几个穴位拔罐可以有效调节脾胃功能。2.预防呼吸道疾病可取肺俞、风门两穴拔罐。肺俞为肺之要穴,风门为外邪出入之门户,在这两个穴位上拔罐可以理肺止咳、祛风除邪、调畅气机。3.预防心血管疾病可拔罐心俞穴、肝俞穴、肾俞穴。心俞为心的背俞穴,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二者都和人体,心血管系统有着密切联系。4.精力不济可取涌泉穴和足三里穴拔罐。可排除体内的湿毒浊气,疏通肾、胃二经,使人体精力充沛,进而延缓衰老。5.刺络排毒。年

    益寿宝典 2017年31期2018-01-04

  • 冬季穿衣重“三暖”
    要的腧穴,比如心俞穴、肺俞穴、肝俞穴、脾俞穴、肾俞穴,这几个穴位直接通于人的五脏,对调理五脏的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保护好背部的阳气和维持五脏正常的生理功能,要尤为注意背部的保暖。如果冬天穿衣过于单薄,背部受寒,寒客经络,就会出现背冷、背痛、腰部活动受限等症状,引发腰背部疾患。如果寒邪通过腧穴,顺经络入里,也会影响五脏的功能,导致畏寒肢冷、胃部不适、食欲下降、大便泄泻等症状。所以,出门最好能够加一件棉背心保暖,养护背部的阳气。第三暖为“脚暖”。俗话说“

    大众健康 2017年12期2018-01-04

  • 立冬·小雪
    宜。养生穴位·肾俞穴俞穴位于人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肾俞穴主治腰痛、肾病、耳鸣、精力减退等疾病,按摩肾俞穴可补益肾精、肾气。冬季五行配属肾,因此,冬季可以将双手掌摩擦至发热后,将掌心贴于肾俞穴3分钟~5分钟;或者以指关节按揉肾俞穴,直到出现酸胀、发热感为佳。以上方法均可以起到滋肾、补肾的作用。民俗·起居民谚有“立冬补冬,补嘴空”之说,立冬这天,北方人习惯吃饺子,南方人喜欢煲各种汤品,无论是哪种形式,进食的食物都属温热补益之品,以起到御寒、强身保

    中医健康养生 2017年11期2017-12-18

  • 拔罐可防多种病
    为脾、胃二脏的背俞穴,中脘为胃之募穴,在这几个穴位拔罐可以有效调节脾胃功能。2.预防呼吸道疾病 可取肺俞、风门两穴拔罐。肺俞为肺之要穴,风门为外邪出入之门户,在这两个穴位上拔罐可以理肺止咳、祛风除邪、调畅气机。3.预防心血管疾病 可拔罐心俞穴、肝俞穴、肾俞穴。心俞为心的背俞穴,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二者都和人体心血管系统有着密切联系。4.精力不济 可取涌泉穴和足三里穴拔罐。可排除体内的湿毒浊气,疏通肾、胃二经,使人体精力充沛,进而延缓衰老。5.刺络排毒

    医食参考 2017年8期2017-11-22

  • 敦煌本《新集备急灸经》研究
    ,考证了写卷中的俞穴,并探讨了写卷作为目前所发现较早的针灸图谱著作,所保留的俞穴和人神禁忌等内容具有极其珍贵的价值。关键词:《新集备急灸经》;敦煌本;俞穴;价值中图分类号:G256.1;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6)06-0109-06Abstract: There are three fragmented texts of the Xinji-beiji-jiujing(New Collection of Moxibu

    敦煌研究 2016年6期2017-04-17

  • 隔药灸背俞穴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6例
    013)隔药灸背俞穴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6例王庆芬(宝鸡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宝鸡 721013)溃疡性结肠炎;隔药灸;背俞穴;中药灌肠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直肠或结肠充血、水肿、糜烂、溃疡为病理特征的非特异性慢性肠道疾患。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黏液便,或便血,或便急肠鸣、矢气等。本病属中医学“泄泻”“休息痢”“肠风下血”等范畴。西医治疗此病常用柳氮磺吡啶或美沙拉嗪口服,但只能短期控制症状,治标不治本。本病根于脾胃虚弱,涉及脾、胃、肝、肺、

    中国民间疗法 2017年10期2017-01-15

  • 五脏调养对应的穴位
    、调养心脏1.心俞穴。心俞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心就是指心脏,俞意思是输注,指的是心气转输于后背体表的地方,心室中的高温湿热之气由这个地方输入膀胱经中。心俞穴在上背部,第5胸椎棘突下方,后正中线旁开1.5寸的地方。自己找的时候从肩胛骨下角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往上推2个椎体,下缘旁开2个横指处就是心俞穴。心俞可以宽胸理气、通络安神,以拇指顺时针直接按压,每天2~3次,每次60~80下即可养心安神,可以缓解心静气促、心绞痛、失眠、健忘等症状。2.内关穴。内关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6年12期2016-12-29

  • 我的撞墙健身法
    主治肺部疾病的肺俞穴、主治心脏疾病的心俞穴、能够宽胸理气的督俞穴以及理血、宽中、和胃的膈俞穴。当撞击下背时,可以刺激主治肝脏疾病的肝俞穴和主治胆囊疾病的胆俞穴,还有健脾、和胃、化湿的脾俞穴等。撞击左右肩胛上的穴位,对治疗头部、面部疾病、颈椎病、肩周炎有特效。撞击背的侧部,能够宽胸理气,治疗胁肋疼痛。另外,练习时,还可以尽量挺胸,向后撞击颈部的大椎、风门等穴位,可以治疗颈椎病、颈肩综合征。背部撞墙法应注意循序渐进,一开始,可以先撞击5~10分钟,渐渐地增加到

    饮食科学 2016年7期2016-07-27

  • 缓解胃痛的穴疗之道
    关穴、合谷穴、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穴、气海穴、膻中穴、大肠俞穴、八髎穴、肾俞穴、梁丘穴、关元穴、命门穴、足三里穴、阴陵泉穴、上脘穴、下脘穴。◆特效穴解密中脘穴:中脘穴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最常用穴位之一。刺激此穴,对胃肠功能有调整作用,可以起到健脾和胃、补中益气的功效,对缓解胃痛疗效显著。◆穴位按摩基本手法1.用三指按揉法按揉中脘穴2分钟左右。(图①)2.用拇指按揉内关、合谷穴各1分钟。(图②、图③)3.用三指按揉法按揉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穴等穴位,每个

    保健与生活 2016年7期2016-04-23

  • 便秘的穴疗之道
    髎穴、长强穴、脾俞穴、肾俞穴、大肠俞穴、下巨虚穴、中府穴、云门穴、胃俞穴、膻中穴、阳陵泉穴、命门穴、涌泉穴。◆特效穴解密曲池穴、内庭穴:刺激此二穴可消除体内过多“火气”,促进胃肠蠕动,改善习惯性便秘。支沟穴:支沟穴是治疗便秘的特效穴位,刺激此穴,可通调腑气,缓解便秘症状。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刺激此二穴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增强体质,润肠通便。天枢穴:天枢穴是大肠经气血的主要来源之处,有疏调肠腑、理气行滞的功效,是腹部要穴。适当刺激天枢穴可有效改善肠胃功能,对

    保健与生活 2016年8期2016-04-23

  • 初秋拔火罐小病不求人
    突下凹陷处)、肺俞穴、风门穴(风门穴位于背部,第二胸椎与第三胸椎间的中心,旁开二指宽处)等穴位进行拔罐疗法。秋乏暑天结束后,早晚温差增大,且秋高气爽,但是身体会出现各种不适,一些潜伏在夏季的症状会出现,机体也产生一种莫名的疲惫感,如不少人清晨醒来还想再睡,这种状况就是“秋乏”。当“秋乏”挥之不去时,不妨试试在肺俞穴(取穴时一般采用俯卧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脾俞穴(位于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二指宽处)、肾俞穴(位于人体

    恋爱婚姻家庭 2015年33期2015-12-15

  • 初秋拔火罐 小病不求人
    突下凹陷处)、肺俞穴、风门穴(风门穴位于背部,第二胸椎与第三胸椎间的中心,旁开二指宽处)等穴位进行拔罐疗法。秋乏暑天结束后,早晚温差增大,且秋高气爽,但是身体会出现各种不适,一些潜伏在夏季的症状会出现,机体也产生一种莫名的疲惫感,如不少人清晨醒来还想再睡,这种状况就是“秋乏”。当“秋乏”挥之不去时,不妨试试在肺俞穴(取穴时一般采用俯卧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脾俞穴(位于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二指宽处)、肾俞穴(位于人体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15年11期2015-05-14

  • 俞穴麻醉在肛肠科手术中的应用与观察
    丽·临床研究·腰俞穴麻醉在肛肠科手术中的应用与观察房立峰 高清丽腰俞穴;麻醉;肛肠科疾病;骶裂孔腰俞穴麻醉是肛肠外科常见的麻醉方式之一,因操作简单,起效快,麻醉效果确切在其局限性,药物剂量的控制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是操作要点,我们在在传统的技术前提下,对麻醉手法和麻药剂量的相应的调整,以达到最好的麻醉的效果,配合手术的顺利完成。近余年来,我科采用腰俞穴麻醉600例,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0至2012年间采用腰俞穴麻醉下肛肠手术6

    河北医药 2014年6期2014-04-03

  • 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中腰俞穴麻醉效果观察
    痔外剥内扎术中腰俞穴麻醉效果观察李 惠1郭 锰2(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长春130021;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软伤科,长春130021)通过腰俞穴麻醉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手术中应用的观察,显示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止痛效果完全、肛门松弛良好、术后反应少等优点,既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又可提供良好的手术条件,适合继续广泛应用于临床。但要注意麻醉过程中发生的毒麻药反应及麻醉过后尿潴留的处理。混合痔;腰俞穴;麻醉腰俞穴麻醉是肛肠科常用麻醉方式,因其操作简便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4期2014-02-05

  • 针刺肾俞穴危险角度和深度研究
    背腧》,为肾之背俞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的命门穴旁开1.5寸。俯卧或侧卧取之。本穴是临床常用的穴位。主治肝肾、膀胱等疾患[1]。目前针刺安全性相关研究较少,本课题通过使用MRI三维定位,从正常人体摄片,为临床提供数据,提高针刺的安全性。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仪器、设备MRI(GE Signa 3.0T HD磁共振机);游标卡尺;体质量秤;皮尺;黑色记号笔;医用透明胶布;医用消毒干棉球。1.2 方法1.2.1 选择对象与取穴 选择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青年志愿

    中医药信息 2013年1期2013-12-17

  • 运用烧山火手法针刺双肾俞穴治疗足跟痛1例
    针灸针,取双侧肾俞穴,消毒后进针约1寸,得气后采用烧山火行针手法,先浅后深,每层依次各做紧按慢提九数,然后退至浅层,称为一度。如此反复操作数度,即将针按至深层留针 30 min,每隔 10 min行针 1次,30 min后起针,消毒棉球擦干净即可。治疗1次后患者自述足跟部按压疼痛减轻。次日继续治疗 1次,足跟部疼痛消失。按 足跟痛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一方面,肾藏精主骨,肝藏血主筋,足跟痛多因肾气亏虚,精血耗损,筋骨失于濡润滋养,从而“不荣则痛”;另一方

    上海针灸杂志 2013年6期2013-04-07

  • 浅析《针灸甲乙经》对背俞穴的认识与应用
    就《甲乙经》对背俞穴的有关内容探讨如下。1 背俞穴的渊源背俞穴是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简称为“俞穴”。背俞穴首见于《黄帝内经》。《灵枢·背腧》中指出:“胸中大俞在杼骨之端,肺俞在三椎之傍,心俞在五椎之傍……肝俞在九椎之傍,脾俞在十一椎之傍,肾俞在十四椎之榜,皆挟脊相去三寸所”,并指出了“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俞也”的寻找“天应穴”的背俞穴取穴要点;《素问·气府论》提及六腑背俞穴,“挟背以下至尻尾二十一节十五间各一,五脏之俞各五,六腑之俞各六”

    针灸临床杂志 2012年10期2012-09-08

  • 俞穴直刺法临床应用体会
    0)自古以来,背俞穴的针刺十分小心,教科书及文献报道多采用斜刺。历来教科书规定,凡是十二胸椎以上的背俞穴,一律采用斜刺法,否则被视为操作失误,因此,背俞穴的针刺法一直以斜刺作为针刺标准。但背俞穴的作用却是一般穴位不能代替的,五脏六腑在背部膀胱经上均有相应的俞穴,这些背俞穴所治疗的病证,正是五脏六腑所主的病症。如何刺激好背俞穴,是取得好的疗效的关键。实践证明,针刺失误,误刺内脏,在于不恰当的深度,而采用直刺背俞穴,如果能够恰当地把握好针刺深度,同样可以避免针

    针灸临床杂志 2012年8期2012-01-24

  • 低浓度罗哌卡因在腰俞穴麻醉中的应用
    118000)腰俞穴麻醉(即骶管阻滞麻醉)是直肠、肛门会阴部外科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以往一般选择的麻醉药物是利多卡因,而罗哌卡因作为一种新型的、长效的酰胺类局部麻醉药,具有起效快,神经阻滞效能强,作用时间长,对心脏毒性小,且在低浓度下具有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分离的特点。近年,笔者采用0.375%低浓度罗哌卡因实施腰俞穴麻醉,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择行肛肠手术的患者40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 16 例,年龄 18~63 岁,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10期2011-02-11

  • 俞穴麻醉复合小剂量丙泊酚静脉麻醉在PPH术中的应用
    610075)腰俞穴麻醉复合小剂量丙泊酚静脉麻醉在PPH术中的应用黄德铨1侯艳梅2许璟2袁可2廖波2琚晓2(1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四川成都 610072;2成都中医药大学 四川成都 610075)目的:通过对比观察腰俞穴麻醉复合小剂量丙泊酚静脉麻醉和腰俞穴麻醉在PPH术中的应用,探讨腰俞穴麻醉复合小剂量丙泊酚静脉麻醉在PPH术中的可行性与优越性。方法:将128例痔患者随机分到试验组(腰俞穴麻醉复合小剂量丙泊酚静脉麻醉组)和对照组(腰俞穴麻醉组),观察两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1年1期2011-02-02

  •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腰俞穴麻醉在经吻合器痔上黏膜环状切除术中的应用
    要手段。目前,腰俞穴麻醉(即骶管麻醉)作为肛肠科手术中的常规麻醉方法,但临床发现单纯腰俞穴麻醉对PPH术中所致迷走神经反射阻滞效果不理想。氯胺酮是一种有较强镇静及镇痛作用的静脉全麻药,但其升压作用明显,多出现精神症状等副作用,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近来小剂量氯胺酮(0.1~0.2 mg/kg)静脉注射可大大减少副作用的发生率,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麻醉[2]。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复合腰俞穴麻醉在PPH术中的麻醉效果,为临床上行PPH选择合适的麻醉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15期2011-01-29

  • 俞穴麻醉在肛肠科手术中的应用
    曾新辉腰俞穴麻醉亦称简化骶管麻醉,该麻醉方法操作简便,肛门止痛完全,肛管括约肌松弛良好,麻醉后反应少,术前无需繁琐准备,费用低廉,患者易于接受,便于基层医院和门诊开展。现将该方法在我院肛肠科手术中应用情况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肛肠科手术患者80例,其中门诊患者62例,住院18例;年龄16~70岁;体重40~70kg;其中痔疮手术48例,肛瘘手术18例,肛裂手术14例。1.2 麻醉方法 参照文献[1]执行。患者取侧卧位,腰背向后弓曲,双膝

    中国中医急症 2010年1期2010-02-11

  • 穴位注射治疗荨麻疹
    治疗方法:取肺俞穴,常规穴位皮肤消毒,用5 ml注射器6号医用针头,抽吸维生素C 500 mg(即2 ml),地塞米松5 mg(即1 ml),两药混合,分别注入双侧肺俞穴。据患者瘦胖采用不同进针深度,一般为0.5~0.8寸,进针后进行缓慢的提插,使病人感到有酸麻胀重感,回吸无回血,然后缓慢注入药液,每穴1.5 ml,3次为一疗程。疗效标准:风团疹消退,瘙痒及体征亦全部消失,随访3年未见复发为痊愈;风团疹及瘙痒症状基本消失,病情稳定为显效;经1疗程治疗症状及

    中国针灸 2000年12期2000-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