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

  • 《田螺姑娘》缩写
    里。这天晚上,他耕作回来,看到屋子被收拾得干干净净,饭菜也做好了,感到很奇怪。第二天清早起来,香喷喷的早饭又做好了。充满疑惑的他吃完饭后故意不做家务,就下田耕作了。回来时,家务活又都干好了。第二天,他仍旧到田里耕作,但提前回了家。他看见一个漂亮的姑娘正在做家务。姑娘发现有人进来,跳进水缸,不见了。他把这事告诉了邻居老太太。老太太告诉他,一定是田螺姑娘帮了他。他想看一看田螺姑娘长什么样,就守在家门口等,可是一连几天,田螺姑娘都没有出现。等待无望,他只好去田里

    作文小学高年级 2023年9期2023-12-13

  • 辽宁计划2023年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1300 万亩
    3年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实施方案》印发,计划实施保护性耕作任务面积1 300 万亩,鼓励各市在计划任务面积基础上增加实施面积。方案指出,2023年辽宁要新建保护性耕作整体推进县3 个,总量达到17 个;建设高标准保护性耕作县级应用基地74 个、乡级应用基地212 个;以玉米为重点,兼顾大豆、杂粮等作物,推广以农作物秸秆覆盖还田、免(少)耕播种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耕作技术,扩大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

    现代经济信息 2023年10期2023-04-15

  • 章丘区夏玉米应用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监测数据分析
    占奎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在能够保证种子发芽的前提下,通过免(少)耕播种、化学除草、机械深松等技术措施的应用,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使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水蚀风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农业耕作技术。章丘区农作物种植模式为小麦玉米一年两作,近几年承担了农业农村部保护性耕作试验监测项目,采集了大量翔实的数据。本文将对玉米整个生育期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对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提供数据支撑。一、试验监测基地安排情况由于章丘区农作物种植模

    农机科技推广 2022年8期2022-09-16

  • 耕作模式对玉米生长及资源利用率的影响
    摘  要:为研究耕作模式对玉米生长及资源利用率的影响,设置4种不同耕作模式,研究玉米干物质积累、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光温水利用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模式间玉米干物质积累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干物质积累量、千粒重、产量均是深松处理最高,不同耕作模式間光能生产效率、温度生产效率、光能利用效率和水分生产效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深松处理的光温水利用率最高,因此,在玉米生产中可采用深耕的耕作模式,体提高玉米玉米产量。关键词:玉米;耕作;生长;资源利用率玉米是我国

    科学与财富 2022年10期2022-07-04

  • 基于数字孪生的农业耕作监控系统
    5)高质量的农业耕作是实现高效、高质量农业生产的关键之一。安全、可靠、全面的农业耕作监控系统不仅要求可以实时监测农业耕作状态信息并及时反馈异常状态,还应当对农业耕作过程进行分析预测,发掘农业耕作过程的运作规律,沉浸式的展现农业耕作过程的实时状态。但是现有的农业耕作监控系统往往无法实现这一目的,不仅缺乏系统性耕作理论知识指导系统搭建,而且监控内容较为单一、片面、不完善。因此对于农业耕作过程亟需一种先进的理论方法来指导农业耕作监控系统的构建。数字孪生是以数字化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2年3期2022-05-31

  • 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小麦水浇田旱作田应用情况分析
    )0 引言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在地表有作物秸秆或根茬覆盖情况下,通过免耕或少耕方式播种的一项先进农业技术。近几年,章丘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为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开展了保护性耕作技术与传统耕作技术对比试验监测。本文就小麦在整个生育期不同种植模式的土壤常规理化性状、出苗分蘖、产量及病虫草害等数据全面系统监测、进行比对,为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1 试验监测基地情况试验建设水浇田、旱作田两个保护性耕作试验监测基地,面积666.67 hm2,其中,在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4期2022-05-22

  • 保护性耕作试验监测数据分析
    水云为体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作用和优势,以科学的数据教育农民,进一步提高农民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识,章丘区农业农村局承担了农业部保护性耕作试验监测基地项目,建设了深松保护性耕作、保护性耕作、传统耕作对比田,开展了保护性耕作技术与传统耕作技术对比试验及效果监测,对小麦、玉米两种作物整个生育期数据进行了全面监测,取得了大量翔实的数据,对保护性耕作技术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一、试验监测目的对不同种植模式的土壤常规理化性状测定数据、作物生育期监测数据、测产数据等,

    山东农机化 2022年1期2022-03-05

  • 全面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措施
    地区在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到位的地方,其根本原因在于还没有深刻认识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性,在组织农业生产方面仍然缺乏科学性和创新性,这必然会制约吉林省农业现代化的科学和健康发展[1]。因此,吉林省各地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要将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与推进农业现代化进行有效结合,既要深刻认识到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价值,又要坚持问题导向,着眼于解决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多元化、系统化和效能化措施,努力使保护性耕作技术得到各方面的认可

    南方农业 2021年2期2021-12-28

  • 半山区微型耕作机械的推广应用
    41609)微型耕作机械与大型农业机械有着很大的区别,更加适合在半山区农作耕地中使用。半山区农业用地地形较为复杂,与传统的平原耕地有着很大的差异,大型农业机械在半山区耕地中使用会受到很多限制,综合利用效果不足。近年来,微型耕作机械在半山区农业耕地中被广泛推广应用,成效显著,不仅有效提高了半山区农业耕作速度,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半山区的农业耕作效率和耕作质量。1 半山区应用微型耕作机械的重要意义半山区农业与传统的平原农业有着很大的差异,但是

    南方农机 2021年15期2021-12-26

  • 腐植酸:盯住东北三省5650 万亩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发力
    年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实施方案》(黑农厅联发〔2020〕274 号),明确了今年全省实施玉米茬和大豆茬保护性耕作面积力争达到2000 万亩,保护性耕作实施整体推进县11 个。2.2021 年2 月26 日,辽宁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制定了《辽宁省2021 年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方案》(辽农机〔2021〕33 号),明确了今年辽宁省计划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850 万亩,计划建设保护性耕作整体推进县12 个、县级高标准保护性耕作应用基地73 个、乡级高标准保护

    腐植酸 2021年2期2021-12-04

  • 耕作措施对民勤绿洲区农田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碳稳定性的影响
    【目的】探討小同耕作措施对民勤绿洲区农田土壤的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以期为丌展民勤绿洲区农田土壤抗蚀性研究、促进绿洲区农田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托民勤绿洲区的长期定位试验,以自然撂荒地为对照( CK),研究了免耕(Tn)、少耕(Tm)、深松(Ts)和秋翻(Tf)4种耕作措施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结果】(1)土壤团聚体方面,4种耕作措施均显著提高了土壤大团聚体( >0.25 mm)的含量,其中Tm处理的土壤大

    福建农业学报 2021年7期2021-11-12

  • 棉花耕作栽培技术研究和应用
    词:棉花,栽培,耕作,技术,应用前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对棉花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变化,因此棉花种植业为了更好的迎合市场需要,不断提高棉花栽培技术势在必行,通过技术来强化我国棉花生产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我国棉花供给,同时推动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该项技术的大量运用提高了我国棉花种植业朝向现代化方向不断迈进,同时为我国棉花增产打下良好基础。一、阐述棉花工作栽培技术要点①科学育苗技术笔者通过实践调查了解到在我国20世纪50年代,主要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4期2021-03-27

  • 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在圆盘犁的阻力和能耗需求预测中的应用
    ;圆盘梨;阻力;耕作DOI: 10.25165/j.ijabe.20201302.4077引用信息: Al-Dosary N M N, Al-Hamed S A, Aboukarima A M.  Application of adaptive neuro-fuzzy inference system to predict draft and energy requirements of a disk plow.  Int J Agric & Biol E

    农业工程技术·农业信息化 2020年8期2020-11-16

  • 试论保护性耕作水土保持机理及其在朝阳县地区的推广建议
    施,因此,保护性耕作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对于减少土壤的流失以及改善生态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保护性耕作水土保持机理1、团聚体增加效应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将会直接决定着土壤的肥力,对土壤的翻耕,则会增加土壤中的氧气含量,促进微生物活性的提升,进而会消耗掉更多的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导致土壤中的有机质降低。通过保护性耕作能够减少对土壤的翻动,避免土壤有机质的流失,并且随着有机质含量的不断积累,不仅会使土壤的肥力逐渐提升,而且还能够使土壤颗粒凝聚胶结形成稳定的团

    农民致富之友 2020年22期2020-09-02

  • 棉花耕作栽培技术要点
    达不到理想效果。耕作栽培课程与棉花高产优质培育有着密切联系,现已面向全国开展了棉花种植的试验研究、经验探讨、服务生产等。在棉质产品需求量增加的现状中,我们必须重视棉花的耕作栽培技术,并能够将最新技术应用到棉花种植培育当中,促进棉花的增产和优质。关键词:棉花;耕作;栽培;技术要点棉花,是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或灌木,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棉花属于锦葵科棉属植物的种籽纤维,原产于亚热带。中国栽培的棉花有亚洲棉、草棉、陆地棉、海岛棉4种,以陆地棉栽培最广。棉花是我国

    新农业 2020年8期2020-08-26

  • 如何保障保护性农业耕作技术的推广
    摘  要: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具有节本增效、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等重大意义及多种优势的农业耕作技术。本文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进行了阐述,以期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及普及贡献力量。关键词:保护性;耕作;技术如何保障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生产农田实行少耕、免耕,尽可能少的对农田进行人为干预,并利用作物自身的残茬或秸秆对地表进行覆盖,从而减少风蚀、水蚀对土壤的侵害,使土壤不经过或尽可能少地经过人为干预而达到土壤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3期2020-02-07

  • 农业农村部 财政部印发《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
    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部署在适宜区域全面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促进东北黑土地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提出,中央财政通过现有渠道积极支持东北地区保护性耕作发展,力争到2025年,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到1.4亿亩,占东北地区适宜区域耕地总面积的70%左右,形成较为完善的保护性耕作政策支持体系、技术装备体系和推广应用体系。

    种业导刊 2020年2期2020-01-08

  • 大豆高产种植技术要点
    。关键词:大豆;耕作;技术要点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实现优质高产,有必要积极应用高产栽培技术,掌握相关技术要点,促进大豆种植增产,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一、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重要性十分必要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可以使作物获得更多的光照和通风空间,在一定种植面积内获得更可观的产量,保证作物的基本品质。提高作物种植的经济效益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二、大豆产量低的原因在大豆种植过程中,大豆产量低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连作因素。连作会使大

    农家科技中旬版 2019年9期2019-10-08

  • 旱地苦荞立式深旋耕作技术
    旱地苦荞立式深旋耕作技术。关键词:苦荞;旱地;立式深旋;耕作中图分类号:S51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1-1463(2019)02-0068-03Abstract:With the parents of hybrid hot pepper Ganke 5 as the experimental material, three kinds of hybrid pollination methods commonly use

    甘肃农业科技 2019年2期2019-09-10

  • 旋耕机耕作对紫色土碳氮垂直分布过程的影响
    621010)耕作侵蚀是紫色土坡耕地主要侵蚀方式之一[1-4]。与水蚀土壤再分配模式不同,耕作侵蚀呈现出3个典型特征:深层剥离、无分选性搬运和边界效应。单次耕作对土壤的剥离深度可达到耕作工具入土深度,对于典型的薄层紫色土,耕作可将坡顶母质甚至母岩破碎混入耕层;耕作侵蚀不像水蚀那样优先搬运细粒和轻质物质,而是非分选性地将耕层土壤向下坡或凹坡搬运;边界效应是指耕作导致土壤在靠近坡顶(凸坡)和坡趾(凹坡)部位分别发生土壤侵蚀和沉积[5-7]。大量研究表明耕作

    水土保持研究 2019年5期2019-09-05

  • 机械化春耕作业的技术特点及注意事项
    随着机械化生产对耕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耕作机械的技术含量和作业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农业生产的经营者和农机使用者应当认清机械化耕作的主要技术要求,明确常见问题与注意事项,并规范地进行农业机械化耕整地作业。关键词:机械化;耕作;技术特点;注意事项中图分类号:S341        文献标识码:Adoi:10.14031/j.cnki.njwx.2019.06.078春季的土壤耕作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工作,通过对土壤进行翻耕和整理,能够有效将土壤表层的化肥农药残留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9年6期2019-07-01

  •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摘要:为探究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小麦产量的影响,2016-2017年在恩施市红庙试验基地结合传统免耕、深耕优点,采用耕层优化双行匀播技术进行试验,比较不同耕作方式下小麦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差异。结果表明,耕层优化双行匀播技术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与深耕、旋耕相比,耕层优化双行匀播技术施作可使小麦产量增产10.64%和15.76%,同时可使小麦地上部生物量分别提高7.82%和9.16%。关键词:小麦;耕作;耕层优化双行匀播;土壤理化性状;产量中图分类号: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2期2019-03-22

  • 玉米保护性耕作机具的种类与功能
    要: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有秸秆粉碎还田地表覆盖技术、机械免耕播种技术、机械深松整地技术和机械高效植保技术等,应用的机具主要有免耕播种机、深松机、植保机和秸秆还田机等。因此,选择适合的保护性耕作机具,是顺利实施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措施。关键词:玉米保护性;耕作;机具种类;功能中图分类号:S222 文献标识码:Adoi:10.14031/j.cnki.njwx.2018.08.0861 免耕播种机的种类和功能1.1 免耕播种机的种类免耕播种机是保护性耕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8年8期2018-10-30

  • 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问题及解决措施
    摘要: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具有节本增效、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等重大意义及多种优势的农业耕作技术。本文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进行了阐述,以期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及普及贡献力量。关键词:保护性;耕作;技术中图分类号: S3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8.20.008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生产农田实行少耕、免耕,尽可能少的对农田进行人为干预,并利用作物自身的残茬或秸秆对地表进

    吉林农业 2018年20期2018-10-17

  • 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意义
    越来越大,传统的耕作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大量的粮食需求,需要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来解决粮食生产过程中的成本高、水源浪费及产量的问题。保护性耕作主要是利用秸秆还田等实现地块的少耕和免耕,在保证土壤水分和营养条件基础上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又能保证粮食高产稳产,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关键词:玉米;保护性;耕作中图分类号:S34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8.18.0081 保护性耕作技术概述保护性耕作作为一种

    吉林农业 2018年18期2018-09-25

  • 酒泉市典型绿洲区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盐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为例,研究了3种耕作方式对土壤盐分、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2年不同耕作方式0~60 cm土壤含盐量均呈下降趋势。2015年播前0~60 cm土层返盐量以DT1处理最高,以ST处理最低。DT1处理收获后0~20、20~40、40~60 cm土层含盐量较播种前分别降低40.3%、52.0%、47.6%,DT2处理分别降低40.4%、52.1%、46.6%,ST处理分别降低37.2%、52.1%、43.3%。随着耕作深度的增加,土壤0~60 cm含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24期2018-01-22

  • 农业生产应坚持保护性耕作技术
    圣平摘要: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坚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保护基本农田的有效措施。在我国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以往粗放耕作方式的改良,是农业发展向集约化精细化转型的必然途径。为了加强这项技术的推广,一定要做好宣传工作,让更多农户了解这项技术的好处,政府也要采取必要的保护支持政策,让这项技术在更广泛地范围内得到应用。关键词:保护性;耕作;技术;可持续发展保护性耕作是指通过少耕、免耕、地表微地形改造技术及地表覆盖、合理种植等综合配套措施,从而减少农田土壤侵蚀,保护

    速读·中旬 2017年2期2017-04-13

  • 长期向上耕作对坡耕地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的影响
    相同字母表示不同耕作方式在0.05水平没有显著差异。长期向上耕作对坡耕地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的影响王 勇1,2, 张建辉2, 张泽洪2, 贾立志2(1.四川农业大学 水利水电学院, 四川 雅安 625014; 2.中国科学院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成都 610041)为了研究耕作侵蚀对坡耕地不同景观位置内土壤结构稳定性的影响。以常规顺坡向下耕作和长期向上耕作的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等指标的测定,分析了不同耕作方式引起土

    水土保持研究 2016年1期2016-10-26

  • 耕作深度对紫色土坡地旋耕机耕作侵蚀的影响
    621010)耕作深度对紫色土坡地旋耕机耕作侵蚀的影响李富程1, 花小叶1, 黄 强2(1.西南科技大学 环境与资源学院, 四川 绵阳 621010; 2.绵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四川 绵阳 621010)利用磁性示踪法定量研究紫色土坡地旋耕机上下耕作耕作位移和土壤位移量,分析了不同耕作深度(8,10,12 cm)对耕作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研究坡度范围内(3.43%~20.97%),旋耕机不同耕作深度引起的土壤净位移差异显著(p=0.007),且随

    水土保持研究 2016年4期2016-10-21

  • 紫色土坡地土壤性质对耕作侵蚀的影响
    土坡地土壤性质对耕作侵蚀的影响李富程, 花小叶, 江仁涛, 樊 敏(西南科技大学 环境与资源学院, 四川 绵阳621010)[目的] 揭示土壤性质对耕作侵蚀土壤的敏感性,为紫色土区域采取适宜的耕作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磁性示踪技术定量旋耕机上下耕作和等高耕作的土壤耕作位移和土壤位移量,选取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土壤有效磷、土壤抗剪强度和土壤紧实度等土壤理化性质和力学性质指标,研究土壤性质对旋耕机上下耕作和等高耕作耕作侵蚀的影

    水土保持通报 2016年4期2016-10-10

  • 吉林省大豆超高产土壤耕作与施肥技术要点
    :大豆;超高产;耕作;施肥1 土壤耕作技术1.1 选地选择地势平坦,保水保肥的地块,土壤呈中性或者偏酸性,有机质含量高。尽量避免重迎茬。1.2 土壤耕作深耕打破犁底层,土壤耕作前茬作物收获后,应及时进行秋翻,秋翻深度一般要在20-25cm。提高整地质量,当土壤冻融交替之际及时进行整地。平播的要在秋翻地的基础上,早春进行耙耢和镇压,做到平、碎、净;秋翻秋起垄的,要随起垄随镇压;秋灭茬、春起垄的,要顶浆起垄,及时镇压,中、西部地区一般4月10日前结束整地,东部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16年3期2016-07-27

  • 玉米高光效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
    玉米高光效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玉米耕作栽培技术,与传统的种植方法截然不同,它充分利用了东北夏季盛行西南风和西南太阳光照时间长的季风气候特点,确定了玉米垄向和垄距,提高光能利用率和通风能力,促进玉米群体接受的光能向生物能的转化率达到最大。关键词:玉米;高光效;保护性;耕作;技术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j.cnki.njwx.2016.06.055玉米高光效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种植技术,它改变了玉米传统的种植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6年6期2016-05-14

  • 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与探讨
    农业局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与探讨杨 洁夏邑县农业局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在业界,也将保护性耕作技术称之为"免耕法",随着它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展研究保护性耕作技术。现阶段认为,这项技术只能适用于特定自然环境中的一部分土地。保护性耕作最大的优点在于能保土、保水。本文笔者将结合自身的经验和调查走访结果,基于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概况,详细论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问题保护性耕作的本质就是在传统

    环球市场 2016年10期2016-03-16

  • 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与探讨
    农业局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与探讨杨 洁夏邑县农业局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在业界,也将保护性耕作技术称之为"免耕法",随着它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展研究保护性耕作技术。现阶段认为,这项技术只能适用于特定自然环境中的一部分土地。保护性耕作最大的优点在于能保土、保水。本文笔者将结合自身的经验和调查走访结果,基于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概况,详细论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问题保护性耕作的本质就是在传统

    环球市场 2016年10期2016-03-16

  • 深松技术在玉米保护性耕作中的运用
    技术在玉米保护性耕作中的运用秦皇岛市农机技术推广总站郑丹彤由于传统玉米耕作模式中存在着大量施肥、机械碾轧等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土壤结块、水分和营养渗透度不够等问题,这就会影响玉米的成长速度和质量。本文通过对深松技术的优点以及现如今我国玉米保护性耕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归纳出了深松技术在玉米保护性耕作中的实际运用策略,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或采纳。深松技术;玉米保护性;耕作;运用前言保护性耕作方法最开始是由国外专业农业研究人员提出并予以实践操作

    河北农机 2016年3期2016-03-08

  • 我国农业实施保护性耕作方式的对策探讨
    国农业实施保护性耕作方式的对策探讨河北省深州市农机局尹秋俊本文针对实施保护性耕作方式的重要意义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对农业实施保护性耕作方式的对策等内容进行了具体的论述。农业发展;保护措施;保护性耕作;对策分析引言21世纪之后,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农业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我国很多地区的农业发展受到了耕作技术的限制。为了适应现代化的发展,我国有关农业部门应该提出新的耕作技术,运用现代化的科学理念种植,进而为减

    河北农机 2016年10期2016-03-07

  • 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战略思考
    30)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战略思考仲维东 李 飞(宝清县八五三农场,黑龙江 宝清 155630)在我国北部地区,尤其是黑龙江省西部各地,水土流失严重,并且常年风沙大、降水量少。而早在2002年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已经开始进行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经过这些年的不断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基于此,概述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各项措施。保护耕作技术;技术指导;宣传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出现,对于一些较为干旱的地区来说至关重要。这项技术不仅可以让农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收入,而且

    乡村科技 2016年30期2016-02-19

  • 保护性耕作是玉米高产稳产的重要途径
    100)保护性耕作是玉米高产稳产的重要途径王宝占(吉林省公主岭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公主岭136100)玉米保护性耕作作为一种新型耕作模式在应用过程中逐渐呈现出免耕或少耕的优势特点,因而在玉米耕种过程中为了提升整体作物产量,要求我国农业行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强调对保护性耕作方法的应用,并注重引进新型农业耕作技术,以此来提升玉米农作物等抗旱能力,满足作物耕种需求。文章从保护性耕作对作物的影响分析入手,并详细阐述了保护性耕作的效益体现,旨在推动当前农业领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10期2016-02-06

  • 油料作物对土壤紧实胁迫响应研究进展
    物;抗紧实胁迫;耕作;容重;品种选育中图分类号:S154.4-1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5)12-0111-04油料作物在我国国民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常年种植面积约2千万公顷,2012年总产近5千万吨。然而,我国油料作物农田复种指数高、土壤肥力水平总体较低,生产中常常出现各种障碍性因素,制约着产量的进一步提升。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应用普及和农田粗放管理等,土壤板结、容重增大现象突出,油菜、大豆、花生、芝麻等作物生长出现

    山东农业科学 2015年12期2016-02-05

  • 小麦种植不同耕作措施的对比
    试验比较小麦不同耕作措施的作业效果,并结合不同稻秸还田量分析其对小麦播种深度、田间密度、根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不同处理的播种深度差异不显著,均能完成播种作业;少免耕、秸秆覆盖还田能够促进小麦分蘖,可适当减少用种量;土壤耕翻有利于小麦根系前期生长,后期则不如土壤少免耕种植;长期进行浅旋耕作业已成为限制小麦产量的因素之一,应大力发展和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择期进行深松或深翻处理更有利于小麦增产。关键词:耕作;秸秆;小麦;播种深度;根深;产量中图分类号:

    江苏农业科学 2015年9期2015-10-20

  •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夏玉米籽粒糖类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位大田中,在常规耕作、旋耕、耙耕和免耕4种耕作方式下分别设置秸秆还田与不还田两种处理,研究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与否对小麦、玉米收获期籽粒可溶性糖含量、蔗糖含量及淀粉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收获期籽粒中淀粉的合成与蔗糖的积累量、可溶性糖含量没有明显的关系,在淀粉积累量较低的耕作方式下,蔗糖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却没有相应的降低,说明籽粒的贮存容量和物质转化能力成为影响淀粉积累的主要因素。旋耕和免耕的籽粒贮存容量和物质转化能力明显高于耙耕与常规耕作,从而使千粒重明

    山东农业科学 2014年1期2015-03-09

  • 谈绿色食品种植生产技术
    本文主要就品种、耕作和施肥几方面做一技术性总结,同时,就相关制度的建立和环境保护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关键词:绿色食品种植;品种;耕作;施肥;制度建立绿色食品是指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对品种、耕作、施肥等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与此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和行之有效的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并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及环境保护。1 在绿色食品生产中要把好品种关绿色食品特定的标准及生产规程的要求,限制速效性化肥和化学农药的使用,对品种工作有四点基本要求:

    现代农业研究 2014年5期2014-06-20

  • 科技前沿摘编
    豆密集生产体系下耕作强度对大豆胞囊线虫种群密度的影响A.Westphal,L.J.Xing,R.Pillsbury,T.J.Vyn大豆胞囊线虫是导致美国大豆减产的最重要病原物,在Purdue大学,对1975年以来长期耕作和作物种植体系下,耕作对大豆胞囊线虫种群密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土壤类型为软土。2003和2004年,对玉米/大豆轮作和大豆连作土壤中大豆胞囊线虫种群密度进行了检测。耕作处理包括(A)秋犁翻地+春整地;(B)秋凿翻地+春整地(C)脊耕和(D)

    大豆科技 2011年1期2011-08-15

  • 大力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
    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山东省费县农机局 273400 柏琦琦 张 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又称“免耕法”,是以秸秆覆盖、减少耕作和化学除草为特点的一种新型的耕作技术,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具有保护农田、减少扬尘、抗旱节水、培肥地力、提高单产、降低成本、增加收入等多种功效,是一项适合我国北方旱区推广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1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意义。1.1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最重要的技术措施之一,是用大量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农田秸秆,残茬腐烂还田后,可改善土壤的理

    河北农机 2011年2期2011-08-15

  • 周至县坡耕地农业耕作措施蓄水保土效益试验研究
    然使用传统的顺坡耕作习惯,加之雨季地面裸露,土壤侵蚀强烈,水土流失极为严重。2 实验原理和过程2.1 研究内容周至县坡耕地农业耕作措施通常有等高耕作、等高沟垄耕作、水平防冲沟和蓄水聚肥改土耕作法等。但目前最为常用的有等高耕作、深耕深翻和管理过程中的人工锄耕等,本文主要对耕作措施蓄水保土效益与降雨、坡度对蓄水保土效益影响及产生机理等进行研究。2.2 实验设计针对研究内容制定了如下实验方案。供试土样:取自周至县沙河流域的耕层黄墡土。实验地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

    陕西水利 2010年2期201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