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墨

  • 王砚林:民间泼墨
    论中说:“中国有泼墨画,将来必然有泼墨书法。什么叫泼墨书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再发展,就叫泼墨书法。”20年来,在泼墨书法王国里,王砚林苦苦探索,独创出中华一绝——泼墨狂草书法。特别是近年来,王砚林对单字泼墨书法更为入迷,精选单字360个,反复练习,精中有精。他创作的“龙”字,俨然蛟龙出海;所书“虎”字,犹如猛虎下山;所书“马”字,如同马啸春风;所书“寿”字,彷佛一位阅尽人生沧桑的老人,又似一株千年不老之松;所书“佛”字,如同神童拜佛;所书“福”字,意境深

    中国商界 2023年7期2023-08-01

  • 泼墨泼彩如何泼?
    □罗国亮泼墨泼彩写意山水画的表现手法,是将墨和色泼洒在画面上,而且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面积,通过分别抬起纸的四边让墨和彩在纸上按照构图意愿自然流动与混合,从而产生许多随意的、偶然的、奇妙的生动效果,这种表现手法规避了大部分手绘,对造型水平的要求不高,特别适合老年同志学习。由于泼墨泼彩过程中会出现许多偶然性效果,可以极大激发大家的创作探索热情,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泼墨泼彩山水画这一科目是引起老年学员兴奋度最高的科目,值得深入探讨、研究和推广。一、生宣纸上,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22年8期2022-12-28

  • 中国画泼墨写意对陶瓷青花的影响
    程丽霞中国泼墨画起源于唐宋时期,这中泼墨的技法是传统中国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泼墨的技法属于写意画法的范畴,讲究的是创作的自由度。水墨画随意施展,并不侧重于点、线的具象表达。这种绘画过程是用笔蘸墨,泼洒于宣纸之上,根据所自然展现的不同形态,再即兴发挥,构思画作。说到泼墨,当艺术家面对空白的纸张时,艺术家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展现自我,如何表达内心情感。而写意的绘画形式,有别于工笔的工整、细腻。其更加偏向于抛弃技法,回归自我的真性情。写意的泼墨重在心性的营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10期2021-12-09

  • 姜永彦作品赏析
    m 玻璃钢 宣纸泼墨 2016年②行云流水(2)14m×14m 玻璃钢 宣纸泼墨 2016年③行云流水(3)14m×14m 玻璃钢 宣纸泼墨 2016年④行云流水(4)14m×14m 玻璃钢 宣纸泼墨 2016年作品解析:选用易造型但坚硬的玻璃钢制作成不同形态长短错落的夸张竹叶流线形,用糯米胶和宣纸装饰表面,以中国画泼墨的技法用现代的线条晕染在竹叶造型上。竹片造型的排列由长到短由厚到薄错落有致,在视觉上曲线形的竹片,以流线形的形式感排列下来,产生强烈的流动

    艺术品鉴 2021年21期2021-08-15

  • 泼墨法探微
    在中国绘画史中,泼墨法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泼墨技法在唐代王洽就有发展,再到明代徐渭创泼墨花鸟,再到近代的张大千先生进一步形成泼彩画,它的发展也是经过了一代又一代的改变与创新。泼墨的这种形式也被很多人所喜爱,大气磅礴、淋漓尽致,在泼墨画中也是可以很好的表現出来。关键词:泼墨;大写意;意境;花鸟古人云: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肆意潇洒一直是文人画所追求的境界,在山水之间畅游,在云起云落处举杯,正所谓“皇图霸业笑谈中,不胜今宵一场醉”。在文人画发展的过程中,泼墨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8期2020-08-16

  • 泼墨山水画的表现形式
    刘阳摘 要:泼墨画法作为一项绘画技法,在山水画创作中有着独特的风格特色。文章试图通过分析石涛、张大千以及刘知白的山水画作品实例,来探究泼墨山水画独特的表现形式,佐证山水画创作方式的多样性,同时,希望能为以后的山水画创作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关键词:山水画;泼墨;造型泼墨画法,顾名思义,就是在创作过程中将水与墨大面积地泼洒在宣纸之上,而后根据所泼出的墨块形态进一步描绘加工,最后绘制成一幅完整的作品。由于泼洒作画的过程存在极大的偶然性,所以泼墨画法更加考验作画者的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0年11期2020-03-03

  • 开创“泼墨山水”
    很少使用的半抽象泼墨技法,并或许参考了敦煌壁画以及西方绘画的技艺,将之应用到山水画上,开创出大量运用泼墨泼彩方式的“泼墨山水”风格。张大千创作于1956年的 《大千狂涂册》,正是他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笔墨豪迈简洁,率意淋漓。十余年后,张大千用泼墨泼彩技法创作了 《山高水长》。这件作品不追求画面细节,而重视画面的整体感,笔墨苍润,画面薄而透明,近似水彩,既带有创意又不失传统,是张大千泼墨泼彩技巧的纯熟佳作。(选自《新华每日电讯》2019年5月10日)

    读书文摘 2020年1期2020-01-10

  • 浅谈泼墨技法在中国山水画中的创作
    画的创作方式中,泼墨技法是一种代表性的作画方式。在我国历史上,很多画家都使用泼墨技法创作过山水画。例如,宋代的范宽,以泼墨技法的画作最为传神,被后人誉为“北宋三大家”之一。再如,近代画家张大千,他是我国著名的泼墨画家,同时也是著名的山水画家。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一种精妙绝伦的图画效果,其泼墨山水画作体现出一种大气浑成的效果,不仅把泼墨技法体现得淋漓尽致,而且泼出了意境。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泼墨技法展开讲解。首先,分析了泼墨技法在山水画中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体现出

    艺术家 2019年9期2019-12-17

  • 刘海粟晚年的泼墨泼彩绘画
    五十年代中期开始泼墨泼彩的创作,直致去世,前后共延续了四十多年的时间。刘海粟是在“青绿”“水墨浅绛”“泼墨”基础上接受油画的某些技法并融会贯通创造出来了大泼彩绘画,有着从实验摸索到逐渐完善的过程,经历了从构线泼染到放笔泼染的变化过程,写意化的程度进一步加强。除墨笔之外,间以没骨画法或色笔勾勒,已经具有泼墨泼彩的雏形了。1976年以后直至去世的上世纪九十年代,是刘海粟泼墨泼彩绘画创作的旺盛期,经过二十余年的摸索和实验,开始进入泼墨泼彩绘画的勃勃挥发期。刘海粟

    文萃报·周二版 2019年35期2019-09-10

  • 泼墨写意法在青花花鸟画当中的流变
    000)1 前言泼墨画法最早始于唐朝时期,这是中国水墨画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这种泼墨的绘法方式,主要特点就是创作方式的自由多变,不可重复。水墨的随机挥洒流动,没有重点的表现点与线的传统形式,这种随笔描绘,变化多端的表现形式可以划分为大写意画的范畴。水墨画的绘画重点是先用简练的画法描绘物象,然后对物象加以提取,从而达到逸笔寥寥而不求形似的特点。就如倪瓒所说:“作画只为抒发胸中逸气而已。”而具体的绘画过程则是先用笔蘸墨泼洒到纸张之上,然后根据其泼出来的效果

    陶瓷研究 2019年1期2019-07-17

  • 粗笔画之我见
    词:粗笔画   泼墨   气韵   骨法粗笔,可以说是写意的俗称,但就我个人而言,说粗笔是写意,未免给它的范围大了些。我这里说的粗笔,可以简单的理解成,画中有大片“墨团”的写意画,就可以称之为粗笔画,例如写意荷花,泼墨人物等。粗笔画可以用三层意思来简单的概括一下:第一层次,物象的大致形体,即“形之大意”;第二层次,物象的生命活力,即“物之生意”;借物象表现自我精神情感的“我之情意”,这是第三个层次。粗笔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泼墨、破墨等等。一幅大师水墨画中的粗

    祖国 2019年7期2019-05-22

  • 浅谈大兴安岭云脉泼墨冰雪绘画的艺术表现形式
    式上的研究,通过泼墨出现的痕迹留白进行创作,既是传统冰雪绘画的一种留白表现方式,又不拘泥于传统描摹留白,通过创新手段的泼墨方式留白,使作品呈现出与古典冰雪山水画完全不同的画面美感。关键词:水墨   泼墨   留白   表现形式水墨为国画传统造型艺术的主要构成,相传开始於唐代,成熟於五代,鼎盛于於宋元,明清及近代继续传承发展。主要以笔法为主导,发挥“墨即使是色”、“墨分五彩”等用墨法则,达到“水晕墨章,如兼五彩”的水墨效果。自古以来笔划线条是艺术家描绘景物万

    祖国 2019年6期2019-04-19

  • 浅谈中国画泼墨写意在陶瓷青花画中的运用
    中独特的又重要的泼墨画法在现代青花绘画中也被越来越多的陶瓷艺术家运用着。关键词:中国画 泼墨 青花 运用始于唐宋时期的泼墨画,可以理解为是中国水墨画整体中的一部分。而“泼墨”这一特定的绘画方式更为注重创作上的自由,水墨的随意挥洒流动,而没有侧重于点、线的具体描法和各种勾勒渲染笔法,这种表现形式同属于大写意画范畴。水墨画是用简练的笔法勾勒出物象,在对物象取其意气,以达到“逸笔草草而不求形似”的效果。如倪瓒所言:“作画只为抒发胸中逸气而己。”其绘画过程即为用笔

    景德镇陶瓷 2018年4期2018-09-27

  • 张大千泼墨泼彩山水画技法的相关探究
    其是他晚年所创的泼墨泼彩山水画,虽大气磅礴,却又清润秀逸。这是在传统山水画基础上的又一表现形式与技法的突破,他开创了代表中国绘画的新风,为现代水墨画开启了一个新的方向。本文主要探究张大千泼墨泼彩山水画的相关技法。如张大千在绘制泼墨泼彩山水画时对纸张、笔墨的选择;在绘制过程中泼墨、破墨、泼彩在技法上的运用;以及其对后世绘画的影响。【关键词】泼墨;破墨;泼彩;技法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36-0115-0

    戏剧之家 2018年36期2018-03-30

  • 论刘海粟的山水画
    上,豪放、粗犷的泼墨艺术山水画就是他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文将以刘海粟的山水画为例对刘海粟的艺术风格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探讨。【关键词】刘海粟;山水画;泼墨刘海粟的山水画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画尊重并合理运用传统绘画的方式,但是却不拘束于传统绘画的格局。刘海粟在绘画创作中有意识地将西方的绘画艺术融入到自己的画中,将中国绘画的精髓与西方绘画较为成熟的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首先作为一个本土的中国画家,他对中国的绘画艺术有着一种根深蒂固的认识,对笔、墨、水、章法、意

    美术界 2017年10期2017-11-14

  • 水墨山水画之祖探究
    。关键词:郑虔;泼墨;破墨;水墨山水在唐代,山水画出现了水墨山水与青绿山水的分野,水墨山水以王维与张璪为代表,青绿山水以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为代表。水墨山水也有泼墨山水与破墨山水之分。翻阅唐人所著画论类著作,例如朱景玄《唐朝名画录》、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等著作可知,在唐代擅以水墨作山水画者较多,例如郑虔、项容、张璪、王维、王墨等。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写道“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分也,但人非南北耳,北宗则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流传为宋

    大观 2017年7期2017-08-02

  • 泼墨泼彩 大行其道
    的张大千,开创了泼墨泼彩的新风格。自此,张大千继其集传统之大成后,又走向个人创新巅峰的阶段。这些浓墨重彩、抽象写意的作品,代表了张大千艺术创作的最高成就,也是其作品在目前艺术品市场价格最高的类型。1957年,张大千58岁,由于突患眼疾,画风不得不逐渐趋向写意。63岁以后,张大千的山水画创作进入晚期,此时的他也正在探索山水画的革新问题。1966年,张大千赴香港访友,观看了圣保罗画展。据说此次香港之行对他甚有启发,其后“作风大变,泼墨泼彩,大行其道”,画面上泼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 2017年2期2017-03-28

  • 徐渭大写意水墨画的艺术特色研究
    徐渭;文人画; 泼墨;气韵一、徐渭生平徐渭的父亲与原配章氏育有徐淮徐潞二子,晚年纳妾生下徐渭,然而在徐渭出生仅仅百日其父因病去世,虽然徐渭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却未有受到过相应的待遇,家道中落父亲病故,亲生母亲因地位低下而被逐出家门,继母虽带徐渭不薄但不久也因病去世,两个哥哥又比他年长二三十岁,所以文长在家中也毫无地位可言。徐渭在少年时天才超逸,聪慧过人,六岁读书十岁便可作文,青年时期的徐渭有着与其他人一样的功名事业心和报国的心愿。天不遂人愿,徐渭在科举道路上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1期2017-02-21

  • 简论山水画的泼墨与留白
    摘 要:山水画的泼墨与留白是中国山水画构图的重要法则,我们通过研究这两种山水画的具体方法,可以将山水画的泼墨与留白赏析给予很好的探索。在进行具体的研究过程中,主要结合山水画发展的实际,利用好这种有利的画法可以将山水画表现的更加完美。本文通过分析如何利用好泼墨与留白来进行科学化的画画,已经成为当前画界注重的重要内容,我们要不断地研究改变一些陈旧的画法,将这种新的画法引用到实际画画之中,会起到积极的效果。泼墨与留白是中国哲学与社会现实、作者生存状况的结合体,是

    文化产业 2016年5期2016-05-30

  • 忆青藤道人之泼墨画卷
    摘 要:泼墨法不仅是历代中国画家尤为推崇的绘画技法,也是艺术鉴赏、艺术批评中尤为重视的研究方向之一,泼墨法是指源于唐代喜好豪饮的王洽醉后解衣磅礴,恣意忘我,用墨泼在绢上根据墨迹走向和自身形态,大胆落笔,点拓出山石的形体;胸有成竹的运笔,轻重得宜,山石林泉、云雨迷茫尽收笔底,浑然一体的一种技法。后来多指在画作中落笔大胆、点画淋漓、水墨浑融、气势磅礴的写意画法。关键词:个性;泼墨;写意;“吴门画派”一、引言泼墨画源于唐代,最早是由王洽酒后创作,其气势磅礴,用笔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6年7期2016-05-14

  • 论刘知白山水画的形与质
    是一种互动。先生泼墨作品的浑化妙境,是用极细腻的五觉和意念在把握自我的理想,达到了通感的极致高度。[关键词]刘知白 泼墨 贵州 山水 形质泼墨是我国传统绘画的一种画法,因用淋漓的水墨和豪纵的笔势描绘物象,在绢纸上造成如泼如流的效果,故名。论先生的山水艺术,一曰传统,一曰现代(图式的,技法的);写意主传统,泼墨主现代。观先生一生画作,又复归传统,或者说他已经完全融入了中国画的文脉传统。让我们逆时间之流回到先生的墙角,静静品味。先生的绘画余以为可分线法(细笔)

    艺海 2014年7期2014-08-12

  • 泼墨仙人”身世破解
    鑫世上存有两位“泼墨仙人”,一位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南宋梁楷名画《泼墨仙人图》中;一位,却在一方自然奇石上——浑重而清秀、粗阔而含蓄的大片泼墨,抒写出袒胸露怀、宽衣大肚的仙人形象。他双眼微睁,醉意朦胧,憨态可掬,可谓自然潇洒,形象至极。这便是现藏于常州“磬宇堂”主人张建宇处的“泼墨仙人”石。“泼墨仙人”荣耀档案2009年,公开亮相常州盆景奇石展,引来访者如潮2010年,中国书画界泰斗陈佩秋先生为之题词2010年,被评为上海世博会“极品石”2010年,登上

    中华奇石 2014年12期2014-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