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通

  •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与跨媒介的耦合
    创性。关键词:费孝通 思维品质 跨媒介阅读 《乡土中国》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也在与时俱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得到了更高的重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其中“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一核心素养指出:“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促进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3年6期2023-07-10

  • 费孝通:“志在富民”的社会学奠基人
    的奠基人之一的费孝通。1910年11月2日,费孝通出生在苏州府吴江县一个日渐衰落的书香门第。他的父亲费璞安在家道中落后奋力读书,恰逢科考废止,从而成为了第一批由政府举荐赴日留学的人。他的母亲杨纫兰从小接触国学熏陶,也曾在西式学堂接受过教育。杨纫兰极为重视家庭教育,只要是和教育有关的支出一律优先满足。费孝通6岁入吴江县第一小学,后转入振华女校就读,18岁高中毕业升入东吴大学医预科专业。当时,费孝通的人生理想是成为一名医生,悬壶济世救死扶伤。但后来费孝通发现,

    新民周刊 2022年40期2022-11-17

  • 费孝通学术思想的自然史演绎
    年您一直致力于费孝通学术思想的研究,在学术界得到了很好的反响。2021年时逢费孝通诞辰111周年,商务印书馆即将出版您的著作《费孝通之问:人类社会如何走向“美美与共”》以及六卷本的《费孝通精选集》。在惊异于这样一个浩大工程的同时,我深知您为此浇注了很大的心力,想了解您从事这项工作的初衷是什么?方李莉:我做这项工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直接的原因,也是产生行动力的是我的一次访学经历。2019年,我随费孝通弟子一行赴哈佛大学访学,期间我们拜访了费先生生前的老朋友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2年3期2022-05-27

  • 浅析费孝通“差序格局” 理论
    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站在中国本土的视角上突破传统“坐在摇椅上”的研究方法来探索中国乡土社会的一部著作,其中最具影响力的部分是“差序格局”,后者被看作是前者的基本特征之一,这一概念十分契合中国传统社会人际关系本质概念。传统社会中血缘与地缘影响着人们关系的远近,也是差序格局产生的基础,但随着乡村振兴,乡镇企业的发展,差序格局也融入了新的因素。【关键词】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中图分类号】C092             【文献标识码】A       

    今古文创 2021年36期2021-10-26

  • 费孝通文化思想视域下传统武术文化论略
    传统武术纳入到费孝通文化思想分析框架之中,不仅可深度诠释传统武术的文化目标、文化本质及文化归宿,亦可拓展传统武术文化研究理论的空间向度。研究认为:(1)以费孝通先生所主张的文化功能主义观之,传统武术的文化目标可归结为对“志在健民”文化价值的永恒实践与追求;(2)以费孝通先生“格局差序”思想中的文化差异观视之,传统武术的文化本质是迥异于现代体育“游戏”本质的东方生存实践之“术”;(3)以费孝通先生秉持的“文化自觉”思想观之,传统武术文化的现代归宿在于实现与传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21年1期2021-05-31

  • 费孝通,最后的奔走
    年,年近70的费孝通接受重托,主持重建中国社会学。当时,他刚刚摘掉右派的帽子,念及荒废多年的学术,他说:“我口袋里只有十块钱了,不该随意零星地买些花生米吃,而要集中起来买一件心爱的东西才是。”“十块钱”是一个比喻,一块钱代表一年,他觉得自己大概还能活10年,这10年要集中精力做一件事。从1980年开始,费孝通每年四处奔走,足迹遍及中国大地。助手张冠生从1993年起跟随他左右,用笔记本、录音机、照相机等,记录下费孝通田野调查现场。后来,张冠生将那些年费孝通

    北方人 2021年1期2021-04-02

  • 费孝通,最后的奔走
    年,年近七十的费孝通接受重托,主持重建中国社会学。当时,他刚刚摘掉右派的帽子,念及荒废多年的学术,他说:“我口袋里只有十块钱了,不该随意零星地买些花生米吃,而要集中起来买一件心爱的东西才是。”“十块钱”是一个比喻,一块钱代表一年,他觉得自己大概还能活10年,这10年要集中精力做一件事。从1980年开始,费孝通每年四处奔走,足迹遍及中国大地。助手张冠生从1993年起跟随他左右,用笔记本、录音机、照相机等,记录下费孝通田野调查现场。后来,张冠生将那些年费孝通

    环球人物 2020年23期2020-12-10

  • 皓首低回有所思
    于一九一0年的费孝通先生,于九五高龄逝世于二00五年。其二十卷全集四年后即編讫出版,而《费孝通晚年谈话录(1981—2000)》(下引此书只注页码)竟在再过十年后才得以与读者见面,这多少有些出乎意料。所谓晚年,从书名可以看出,即指一九八一年以后。在此前一年,“右冠”加身二十余载的费孝通,被正式宣布“改正”, 在七十岁时迎来可贵的第二次学术生命,也开始其“老来不慕归田乐,随众奔波为国谋”(《和友人诗·三》) 的“行行重行行”,不管是在书斋内还是田野大地上,创

    读书 2020年12期2020-12-09

  • 从魁阁精神中浅析费孝通的治学理念
    魁阁精神来自费孝通主持的魁阁研究室。魁阁研究室绝大部分时间是在费孝通的指导下进行的调查研究,继而开创了以实地调查为研究方式的魁阁时代。魁阁研究员们展现出来的自由之学风、实地出真知、知识服务于社会的精神品质,正是费孝通先生的治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本文在对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归纳,以魁阁时代所体现的魁阁精神为着眼点,尝试分析归纳魁阁研究员的精神品质,以此得出费孝通治学理念的特征。【关键词】 费孝通;魁阁精神;治学理念【中图分类号】G773         

    今古文创 2020年35期2020-09-10

  • 图表法思维下对中国土性社会的凝视
    国社会学巨匠,费孝通先生有关中国社会的系列著作打破了国人在思维方面的西方定式,激发了无数中国人对乡土社会的情感共鸣。本文将采用图表法的形式对费孝通先生系列书目中有关中国农村社会的经典阐释做一定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人的土性进行探讨。最终将结合实际事例对当前中国农村社会的具体形态做一定分析。对费老作品的总结不仅仅是对其学术思想的传承,更多的是从其带有历史维度的分析中汲取走向未来的力量。关键词:费孝通;土性社会;图表法一、问题提出在费孝通先生的系列作品中可以

    青年文学家 2020年17期2020-06-29

  • 吴文藻从不“顺便”
    很多得意门生,费孝通也是其中之一。费孝通很聪慧,而且勤奋努力,吴文藻很欣赏他,常常让他参与一些课题的调查和研究,这让费孝通得到了历练,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对他的帮助很大。有一年,费孝通因病住院,身为老师的吴文藻心里十分牵挂,急欲前往探望。无奈事务繁忙,一直拖了半个多月才终于抽出半天时间拨冗前往。在病房里,看到费孝通恢复了精神,吴文藻这才松了一口气。这时,陪同吴文藻的一名学生突然悄声对他说:“学长的病情已经基本痊愈,不如順便通知他校对的任务吧。”费孝通之前参与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0年3期2020-05-11

  • 吴文藻从不“顺便”
    很多得意门生,费孝通也是其中之一。费孝通很聪慧,而且勤奋努力,吴文藻很欣赏他,常常让他参与一些课题的调查和研究,这让费孝通得到了历练,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对他的帮助很大。有一年,费孝通因病住院,身为老师的吴文藻心里十分牵挂,急欲前往探望。无奈事务繁忙,一直拖了半个多月才终于抽出半天时间拨冗前往。在病房里,看到费孝通恢复了精神,吴文藻这才松了一口气。这时,陪同吴文藻的一名学生突然悄声对他说:“学长的病情已经基本痊愈,不如顺便通知他校对的任务吧。”费孝通之前参与

    作文周刊·高一读写版 2020年3期2020-05-03

  • 费孝通区域发展研究
    袁青青摘 要:费孝通学术的一生就是践行“志在富民”的一生。费孝通的社区研究是实现“志在富民”学术价值的载体,他的研究最先从农村的微观社区开始,在农村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小城镇,进而探寻宏观的区域发展之路。费孝通的区域发展理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人类学理论,在结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他提出的区域发展理论,不仅具有自己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而且与国际上的区域发展理论不谋而合。通过对费老区域发展理论的研究,以期为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同时为全世

    经济研究导刊 2020年1期2020-04-14

  • 吴文藻从不“顺便”
    很多得意门生,费孝通也是其中之一。费孝通很聪慧,而且勤奋努力,吴文藻很欣赏他,常常让他参与一些课题的调查和研究,这让费孝通得到了历练,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对他的帮助很大。有一年,费孝通因病住院,身为老师的吴文藻心里十分牵挂,急欲前往探望。无奈事务繁忙,一直拖了半个多月才终于抽出半天时间拨冗前往。在病房里,看到费孝通恢复了精神,吴文藻这才松了一口气。这时,陪同吴文藻的一名学生突然悄声对他说:“学长的病情已经基本痊愈,不如顺便通知他校对的任务吧。”费孝通之前参与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9年40期2019-11-25

  • 吴文藻从不“顺便”
    很多得意门生,费孝通也是其中之一。费孝通很聪慧,而且勤奋努力,吴文藻很欣赏他,常常让他参与一些课题的调查和研究,这让费孝通得到了历练,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对他的帮助很大。 有一年,费孝通因病住院,身为老师的吴文藻心里十分牵挂,急欲前往探望。无奈事务繁忙,一直拖了半个多月才终于抽出半天时间拨冗前往。在病房里,看到费孝通恢复了精神,吴文藻这才松了一口气。这时,陪同吴文藻的一名学生突然悄声对他说:“学长的病情已经基本痊愈,不如顺便通知他校对的任务吧。”费孝通之前参

    作文周刊·高一读写版 2019年40期2019-09-10

  • 试论费孝通的小城镇发展思想
    傅扬摘 要:费孝通的小城镇发展思想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在江村做调查的时期,他通过实地研究,并且根据中国人多地少的客观现实,以及农工相辅的历史传统,提出了优先发展小城镇的主张。此后,由于各种原因,他在这方面的研究没有深入下去。直到20世纪80年代,费孝通的小城镇研究正式开启,他几乎走遍中国大地,对各地的小城镇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提出了小城镇的发展模式和发展层次问题。费孝通的小城镇发展道路的设想,对于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如何培育中小城市具有重要的参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7期2019-06-24

  • 费孝通重视实地调查
    徐平在费孝通的众多著作中,第一本应该读的是《花蓝瑶社会组织》,这本书只有六七萬字,是在王同惠的调查笔记基础上,由费孝通整理完成的。吴文藻评价说,用这么简短的文字,层层剥笋似的把一个民族的文化,概括得如此完整和精练,这是费孝通作为功能学派的人类学家,第一次完整地将文化结构展现出来。《花蓝瑶社会组织》是费孝通第一本实地调查成果,《江村经济》则是第二本。博士毕业后,费孝通立即返回战火纷飞的祖国,于1938年10月底辗转到达大后方昆明,任职于云南大学社会学系。此后

    百年潮 2019年4期2019-04-20

  • 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研究
    推动力量。重返费孝通在讨论乡土重建时的理论视野,重思费孝通有关乡市相辅相成、乡土人才反哺乡里、双轨政治等问题的论述,有助于我们更为深刻地理解新乡贤的身份再生产及作用再生产,并认识新乡贤参与新时期乡村振兴的路径及意义。关键词:费孝通;新乡贤;乡村振兴;乡市相成;双轨政治中图分类号:C912.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9)06-0028-006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中国乡村全面重建与振兴的整体性纲领

    江淮论坛 2019年6期2019-01-14

  • 流动儿童教育治理新路径
    教育;问题化;费孝通;城镇化中图分类号:C913.5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8.05.0019一、引 言流动儿童是我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是附着于以农民①为主的流动人口类型的亚人口类型。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推算,2000年11月1日我国流动人口总量为102 279 890人,其中14周岁以下流动儿童为14 096 842人,占全部流动人口的13.7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5期2018-12-22

  • 正确认识“多元一体”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
    族共同体意识;费孝通在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经历了由“自在民族实体”向“自觉的民族实体”的转变,经历了由华夏多民族地区向中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过渡。费孝通先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提出后,经过学界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开阔了新的视角领域,有利于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维护,为国家的团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扩大我们的研究视野,促进社会科学的发展。纵观历史,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不仅是武力征服的表现,而且是民族融合、社会发展、国家多元一体化的实现。以华夏民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7期2018-10-20

  • 浅析《江村经济》
    济》的创作简介费孝通先生的《江村经济》,是一本经典的著作。费孝通先生在《江村经济》的前言中,介绍了他创作《江村经济》的背景:在一九三五年的时候,在清华大学的导师史禄国教授的主张下,他到广西大瑶山调查,但不幸失事,他受伤了。经过医治之后,他在第二年暑期的时候回到家乡休息。就在这个期间,他接受他的姐姐的建议,去吴江县庙港乡开弦弓村参观访问。后来,费孝通先生出国留学,新的导师马林诺夫斯基得知他曾经在开弦弓村进行过调查,便直接指导费孝通先生进行论文写作。这篇论文在

    西部论丛 2018年5期2018-08-25

  • 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
    要:1997年费孝通提出"文化自觉"这一概念,其所真正要面对的乃是中国人"富起来怎么办"的问题,它也是费孝通文化观的完整表述。从纯粹的文化自觉到完全的文化自信的文化转型,是基于文化共享的文化主体性价值的实现,体现了一种真正有着世界关怀的文化自信,这将会进一步将中国引导到一种美好社会的道路上去。关键词:费孝通;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转型;文化观自1997年费孝通先生提出“文化自觉”理念,转眼之间20年过去了,中国已经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弱国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全面

    世界家苑 2018年5期2018-07-28

  • 费孝通思想的关键词
    赵旭东如果讨论费孝通晚年的思想,也就是伴随着一九七八年之后中国改革开放而有的费孝通 “第二次学术生命 ”的不断展开而出现、形成和发表出来的概念、论述以及理论,行、访、实、知、觉这五个关键词是无法真正避开的,由此而对其思想的思考才是真正富有价值的。其中,行和访贯彻于费孝通学术生命的始终,也是能够出现后来的实、知、觉状態的两个重要前提,而最终体现费孝通思想特征的实、知、觉三者,则是其思想智慧不断向上攀升的学术境界的真实体现。作为一个人类学家,行才是根本,没有四

    读书 2018年7期2018-07-03

  • 对《江村经济》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再认识
    词]江村经济;费孝通;理论特征;研究方法[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1 《江村经济》的理论特征费老是那个时代的先行者,其田间地头的实地调研方法,被证明为人类学与社会学最好的研究范式。马林诺夫斯基评价说:“此书虽以中国人传统的生活为背景,然而它并不满足以复述静止过去。它有意识地紧紧抓住现代生活最难以理解的一面,传统文化在西方影响下的变迁。”马林诺夫斯基认为,《江村经济》的重要性表现在本书改变了人类学的发展轨迹。书中倡导人类学的研究范围应该从“野蛮人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12期2018-05-14

  • 民族学实地调查方法在民族法学中的应用
    律制度的实践。费孝通先生是实地调查方法研究的先行者,本文以《江村经济》为参照,深入分析费孝通先生实地调查“江村”的进路,进而谈谈实地调查方法在民族法学研究中的应用。关键词 实地调查 费孝通 《江村经济》 民族法学作者简介:地力娜尔·君马克,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中图分类号:D920.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2.127一、民族学实地调查方法概述所谓的民族学实地调查方式指的是传统的人类学的田野调

    法制与社会 2018年5期2018-03-26

  •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多男生追求她,费孝通便是其中最痴情的一个。为了追到杨绛,费孝通曾对众多男生说:“我跟杨季康是老同学了,早就跟她认识,你们‘追’她,得走我的门路。”费孝通这样做的目的很直接,就是阻止其他男生追到杨绛。然而,爱情永远具有排他性,对费孝通的爱慕,杨绛一直无动于衷。1932年初,杨绛本该读大四下学期,东吴大学却停课了。为了顺利完成学业,杨绛毅然北上京华,成了清华大学的一名旁听生。杨绛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费孝通对杨绛的爱慕之心也从未中断过,他曾让自己的好友孙令衔故意

    保健与生活 2018年15期2018-01-27

  • “定义”性与“注释”性
    ]本文从利奇与费孝通关于中国人类学研究的论辩出发,尝试性地分析了现代西方文化的“定义”性特征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注释”性特征对西方人类学与中国早期人类学的不同影响,认为中国早期人类学家即便曾采用西方人类学的某些研究方法或理论模式,由于在对待这门学科的前在立场及思维模式上存在差异,在人类学的学科实践上走向了不同的方向,即中国早期人类学家把西方社会科学知识作为一种认知手段来重新注释、解释整体性观念下的“中国”——此“中国”并非仅仅是民族国家系列中“一國”的政治地

    民族学刊 2017年6期2018-01-09

  • 揭秘杨绛夫妻与费孝通的三角恋
    揭秘杨绛夫妻与费孝通的三角恋□ 意 文杨绛是费孝通的初恋,两人相识于苏州振华女中。在振华女中时,费孝通似乎就爱上了杨绛,后来,两人又都求学于东吴大学。吴学昭在《听杨绛谈往事》里写道:东吴许多男生追求杨先生,费孝通对他们说:“我跟杨季康是老同学了,早就跟她认识,你们‘追’她,得走我的门路。”费孝通让爱慕杨绛的男生走他的门路,其背后的小算盘乃是阻止其他男生追求杨绛而已,爱情永远具有排他性。可惜,对于费孝通的爱慕,杨绛似乎一直无动于衷,诚可谓是“落花有意,流水无

    中外文摘 2017年20期2017-09-30

  • 浅析费孝通的“乡土中国”
    土中国》主要是费孝通先生在对乡村社会学的讲学中整理的论文,讲述了乡土中国的一些特色。费老在《乡土中国》中主要讲了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维系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政治、血缘与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在基层的中国社会中,有着和现代化不同的乡土本色,甚至有些特色是与现代相对立的。乡土性的农村崇尚道德,主张克己复礼,追求礼治,维护传统,追求以单亲血缘关系为主的家族胜于家庭。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

    文学教育 2017年8期2017-08-10

  • 费孝通先生“志在富民”思想与当代中国的脱贫攻坚
    学的一代宗师,费孝通先生的研究始终立足于中国社会尤其是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坚持学术研究要服务社会并致力于“富民”,提出社会学人类学研究应该服务于满足人民的需要,提出发展“人民的社会学”。费老一生都致力于使广大农民脱贫致富,致力于将学术研究与国家富强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认识和总结中国各地农村“富民”的经验,费老不断发展社会学、人类学和民族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通过对费老著述中有关“志在富民”思想源流及发展的回顾和分析可知,费老强调中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应采取不

    社会科学研究 2017年4期2017-08-03

  • “文化的历史叙事与现实对应”
    实对应——纪念费孝通先生提出‘文化自觉理论二十周年座谈会”从人类学、社会学、艺术学、教育学等多个视角重新解读了费孝通的文化自觉思想。既涉及历史叙事,对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包容、文化转型、文化反思以及文化研究方法论等多方面内容做出了梳理和深入分析;又有现实对应,与当前“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国家战略和方针政策相联系,阐发文化自觉的现实意义。此次座谈会对于引导学者深入理解费孝通的文化思想,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费孝通谈论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7年3期2017-05-30

  • 费孝通人口较少民族研究与文化自觉思想
    包路芳摘要:费孝通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民族学家和人类学家,纵观费孝通的民族研究经历,他对内蒙古自治区、特别是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等人口较少民族格外关注。费孝通几访呼伦贝尔草原,在新世纪之初促成了我国人口十万以下22个人口较少民族的调查研究,调研成果转化成为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一系列具体举措。对鄂伦春族等人口较少民族生存发展的长期关注,直接促成了费先生晚年“文化自觉”等学术思想的产生与升华。关键词:费孝通;人口较少民族;文化自觉中图分类号:J0-0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7年3期2017-05-30

  • 费孝通民族研究的文化内涵
    较为系统地总结费孝通民族研究思想,试图寻找其内在的文化探索逻辑。民族研究是费孝通毕生从事的工作,同时也是他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为主线不断提升其整体的学术思想。金秀大瑶山调查让他切实感受到文化构成和文化模式,由此引发多种文化类型的比较研究;中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他着力于引导性文化变迁,以“志在富民”的胸怀推动社会进步;老年后他进一步关注全球化下的文化失序,在深刻的文化总结和反思基础上,强调文化调适和文化自觉,为推动和谐中国、和谐世界建设做出了卓越的学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7年3期2017-05-30

  • 文化自觉与艺术自觉
    的文化自觉,是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一个概念,不但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而且在当下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作为中国文化艺术工作者,我们应对文化自觉理论有一个准确、全面的把握,通过文化自觉把握艺术自觉,通过艺术自觉推进文化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关键词:费孝通;文化自觉;艺术自觉中图分类号:J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44X(2017)05-0034-04一、费孝通的文化自觉理论“中国正在走一条路,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7年5期2017-05-30

  • 费孝通先生“文化自觉”思想的意蕴
    张健旺摘 要:费孝通晚年思考的问题都是大问题,充分展现了费孝通先生作为德性智慧者的文化关怀气象。他创造性地提出的“文化自觉”大判断,不是“文化回归”式的夜郎自大理念,也不是“全盘西化”式的崇洋媚外观念,而是更具有自主性、开放性与包容性的大思想,有三个层面的意涵:“自知之明”的文化理念、“和而不同”的文化信仰、“天下大同”的文化理想。关键词:费孝通;文化自觉;文化大同中图分类号:J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44X(2017)05-0031-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7年5期2017-05-30

  • 费孝通先生的文化自觉观和当代的应用
    文化自觉论是由费孝通先生提出来的,本文就是从文化自觉的形成和发展、基本内涵和启示几个内容,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背景下研究文化自觉观,这不仅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也有利于反思自我、取长补短,吸取他国文化的积极成果。关键词:费孝通;文化自觉;文化发展作者简介:梁小菊,湖北省枝江市人。[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4--02一、文化自觉论的形成条件任何系统的思想都不是一朝一夕

    青年文学家 2017年14期2017-05-18

  • 关于费孝通《江村经济》中有关发展乡村工业观点的评述
    张静怡本文将对费孝通先生在《江村经济》中所探讨的发展鄉村工业的观点进行阐述,并对该观点在当时中国社会的历史意义和对当今中国的重要意义进行探讨和分析。[关键词]费孝通;《江村经济》;乡村工业1 《江村经济》中有关发展乡村工业的基本观点费孝通在江村经济中对中国传统经济结构进行了分析,中国传统经济的结构是工农混合的乡土经济。费孝通在考察过程中发现,农业和蚕丝业是江村的两大主要经济来源,农业在该村农民的生活中是农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这村有2/3以上的农户主要从事

    南风 2017年13期2017-05-10

  • 从《乡土中国生育制度乡土重建》到土地流转
    度乡土重建》是费孝通在沉浮消长的新中国时就对乡土等进行了相对全面的诠释,我们可以以费孝通的著作来对现如今的土地问题进行本质问题的研究。关键词:费孝通 土地流转 意义一、费孝通与“乡土”在《乡土中国》重刊序言第一章“乡土本色”中,开篇第一句就说“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这句话是很有意思的,我认为这里的“乡土性”一方面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很多阶级和阶层,以及中国社会的很多阶层,都是从“乡村”或“乡土性”分离出去的;所以要研究“中国性”,就不得不从

    祖国 2017年6期2017-04-12

  • 梁漱溟与费孝通乡村建设思想之比较及当代价值
    其中以梁漱溟和费孝通先生的思想最具代表性。梁先生一直强调中国文化的独特性,主张文化建设,费先生则提倡走乡村工业化的道路。虽然二者的思考路径有所不同,但他们的思想和理论都是极富生命力的,他们的探索对于今天的新农村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从梁漱溟、费孝通先生的乡村建设思想出发,阐述二者的相同点和差异性,并探究他们的乡村建设思想对于当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借鉴价值。关键词:梁漱溟;费孝通;乡村建设;当代价值中图分类号:C912.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3期2017-03-23

  • 杨绛的“男朋友”
    男朋友”◎李舒费孝通觉得自己和杨绛算时青梅竹马,当年在东吴大学的时候,别人都以为他们是一对,然而杨绛始终不承认费孝通是自己的男朋友。费孝通是由振华附小升上来的。振华附小男女同校,但中学只收女生。他母亲与振华校长是朋友,怕他受大男孩欺负,就让他上振华女中。费孝通与杨绛同班,算术顶灵光。杨绛演算四则题常“吊黑板”,老师就让费孝通解答,所以杨绛对他有敌意。体操课上,杨绛因为个儿小,排在队尾,费孝通因为是男孩,也排在最后。老师教大家跳土风舞,双人跳的时候需要挽着舞

    爱你 2017年7期2017-03-21

  • 中国民族理论本土化与费孝通研究民族的思想维度
    族理论本土化与费孝通研究民族的思想维度郎维伟1,文晓波1,2(1.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41;2.重庆文理学院,重庆402160)摘要:中国民族理论本土化建构包含三个层次,费孝通的学术成果作为第三层次是对中国民族理论本土化的贡献,而且为第二层次理论的顶层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费孝通作为民族研究领域的大师级学者,他从历史、社会、文化三个维度研究中国民族,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边区开发和民族共同繁荣的理论、民族“文化自觉”的理论等学术成果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2016年3期2016-12-17

  • 共同体与象征母系血缘:《乡土中国》的知识、秩序与道德
    的视角重新分析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乡土社会是以土地与人之间形成的象征关系为基础的共同体。在封建国家崩解之后,地方宗族衰落,乡村呈现出共同体的格局。共同体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行动不依靠文字可以直接传情达意,以长老统治为权力结构,以礼俗伦理作为秩序的基础。在自我为中心的差序格局的结构中,个人和共同体成为互相嵌入的整体。在迈向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共同体自身面临许多绵延与变革的困境。从共同体视角来分析乡土社会有助于理解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其他社会理论和社会建设方案

    民族学刊 2016年4期2016-10-17

  • 刍议费孝通文化自觉理论
    文化自觉理论是费孝通先生对中国文化的卓越贡献,其源起于19世纪到20世纪中国传统文化的沉浮与觉醒期间,至21世纪初形成完善理论,揭示了中国文化发展和世界文明共建的一般规律,将对当前文化强国建设以及世界文化新格局构建产生重要的引导作用。[关键词]费孝通 文化自觉 传统文化 文化强国[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4-0024-02费孝通先生一生致力于社会学科建设的同时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并于晚年提出了著名

    现代交际 2016年14期2016-08-15

  • 费孝通三十年后返还葫芦
    一个春天,当费孝通把一个并蒂葫芦交还给潘光旦女儿时,这位身居高位、78岁的老人饱含热泪:“我的一件心事总算得以了却,算是对得住老师了!”1967年6月10日,费孝通把弥留之中的潘光旦紧紧抱在怀里,痛哭失声:“日夕旁伺,无力拯援,凄风惨雨,徒呼奈何!”斯人已去,遗物尚在。而这个遗物并非别的,只是一个并蒂葫芦,也许在别人眼里价值不高,却是潘光旦生前最珍爱的物品。当初并非老师委托他保存,而是费孝通主动将其收藏。1936年初春,潘光旦在自家院子里撒下种子,没想到竟

    做人与处世 2016年8期2016-05-12

  • 土地碎片化与农业规模经营
    30、40年代费孝通先生在江苏和云南一些农村调研时,洞察到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及其运行实践中存在着土地的碎片化经营而导致农业单位产出率极低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分散所有和集中经营。这些思想对于当前我国正在推行的农村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中国应该在坚持现有农村土地制度的基础上,谨慎有序流转土地,推动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关键词:费孝通;土地碎片化;农业规模经营;土地流转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当前农业规

    西部学刊 2016年5期2016-04-26

  • 近代中国“乡村改造”的两条路向
    年代,梁漱溟和费孝通相继对中国农村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并付诸实践。梁漱溟从文化改造着手,试图通过建立新礼俗、乡学和村学来教育民众,以最终复兴中国传统文化;费孝通则从经济建设出发,通过发展分散的乡土工业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准,以满足农民的切身利益。两者的视角一个是“由外而内”,一个是“自内而外”,对中国农村问题的认识既有相似又有明显差异,代表了近代中国“乡村改造”的两条路向。关键词:梁漱溟;费孝通;乡村改造;乡土重建;新农村建设晚清以降,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不断涌入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04-14

  • “后乡土”视域下农村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沈嘉玲〔摘要〕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对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的认识与分析是理解中国农村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同样其也对今天农村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当代中国农村社会正在经历着从乡土社会到后乡土社会的变与不变,本文从乡土社会的“土性特质”、“差序性特质”和“礼治性特质”这三个核心概念解读出发,论证了农村社区的本色正由乡土社会的“辈分权威”向“知识权威”、“亲缘关系”向“业缘关系”、“礼治约束”向“法治约束”后乡土社会转换,力求为农村社区的思想政治

    党政研究 2015年6期2015-11-27

  • 费孝通的传统科举制度的研究
    纵向时间演变,费孝通在研究科举时,更偏重从横向方面研究科举,更偏重从社会结构方面来解释科举在传统社会中的功能。这种研究方法的特征是特别重视对科举的结构分析,打破了科举的历史发展的自然过程,通过理性归纳得出抽象历史真理。这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传统史学的思维方式的革新。关键词:费孝通;科举;研究科举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科举指的是封建社会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秦朝以前,那时采用分封制,官员的选拔主要依靠世袭制度。西周时,天子以及诸侯分封天下。管理国家由天子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7期2015-11-10

  • 费孝通与文化自觉的社会学方法建构
    中国社会之困。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建构了基于文化自觉思想的社会学方法论,这不仅是费老学术思想上的一次大飞跃,且是当前人类社会和谐发展提出的共同要求。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深化对《乡土中国》的认识。发现社会:费孝通破解中西文化冲突之争,文化自觉的社会根基;深入农村:费孝通解读中国社会大历史,《乡土中国》的主题就是“研究中国文化模式怎样从中国农业和农村生活中产生出来”;超越乡土:费孝通成就社会学想像力,实现了三个超越——超越新儒家;超越文化;超越方法。费孝通的文

    党政研究 2014年6期2014-11-28

  • 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和珠江模式的比较
    世纪80年代,费孝通在小城镇研究的过程中提出了“模式”的概念,并分别调查分析了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和珠江模式各自的特点与发展状况。如今,这三种发展“模式”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问题和挑战。重读大师经典,通过对费老书中三种“模式”的异同进行归纳分析,能够从源头上深刻理解三种“模式”的发展条件、特点和趋势,从而为当今各模式的发展和转型提供理论支撑和借鉴。关键词:模式;费孝通;异同中图分类号:C91-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

    学理论·中 2013年5期2013-07-24

  • 费孝通先生的学问人生管窥
    情怀三个方面对费孝通先生一生探索的榜样意义进行阐发。文章认为,费先生在教学上倡导引导学生探求未知、从实求知的教学理念,在学科建设上坚持面向实践、学以致用的学术导向,在学术追求上达到将家、国、天下自觉统一起来的极高境界,他宏富的著述、深刻的思想和崇高的追求,是值得后人永远珍视的宝贵财富。[关键词]费孝通;学问人生;从实求知费孝通先生是中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是蜚声中外的学术大师,同时也是在教育战线上辛勤耕耘一生、培育英才无数的教育家。1938

    广西民族研究 2012年1期2012-04-24

  • 一体多元的族群关系论要
    摘 要:费孝通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构想,以此来作为理解中华民族内部族群关系的总体性引导。此后的研究者以诸多证据及论述阐发“从多元到一体”的历史进程,但对于在现代民族国家观念影响下之既定“一体”格局中社会内部多元分化发展的图景,特别是现实的分化与地方自治机制,并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这种片面的关注维度隐含有一种历史主义的偏颇。如何在现实的“一体”的格局之下去理解和呈现“多元”发展以及多样性的社会与文化的存在及其演进过程,构成今

    社会科学 2012年4期2012-04-23

  • 费达生和费孝通的姐弟深情
    10年11月,费孝通出生于江南水乡吴江县城所在地松陵镇。他的姐姐费达生生于1903年10月,比费孝通大7岁。有一次,费孝通谈到姐姐时,这位饱受坎坷磨难的耄耋老人动情地说:“我的姐姐是承担了我母亲的责任,爱护照顾了我一辈子。”费达生从小就欢喜最小的弟弟费孝通。她每天从松陵镇的爱德女校放学回家后,总要与费孝通逗玩一番。在费孝通上学后,根据母亲的关照,费达生每天检查费孝通的作业,对弟弟的要求很严,以至费孝通到晚年时,一谈起孩提时代的趣事,就说姐姐“那时管我管得很

    钟山风雨 2009年4期2009-09-04

  • 费孝通夫人“问罪”杨绛
    伟东那是建国后费孝通夫人与钱钟书夫人、著名作家杨绛初次见面相叙的一个场合。出人意料的是,费夫人一看到杨绛,就大兴“问罪”,说她“欺负”费孝通。在场者无不感到惊奇,可一经了解事由后,一个个都禁不住笑出声来。那么,费孝通怎么会被杨绛“欺负”了呢?原来,费孝通是费家最小的孩子,不仅个子长得矮小,而且身体瘦弱,还不时发哮喘病。在吴江松陵镇雷祖殿小学读书时,他的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调皮的同学就说他是“废物”。所以,在母亲杨纫兰的心里,对这个小儿子一直放心不下。不久,

    钟山风雨 2009年6期2009-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