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

  • 挪威的森林》中渡边的精神世界
    容摘要:《挪威的森林》中渡边的精神世界的表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日本现代个体所面临的生存困境。本文认为通过分析渡边精神世界中脱离现实的孤独、生与死的中间地带和混乱的性态度三个方面的表现及其成因,从而可以认识现代个体在各自的生存困境中的存在与消亡。关键词:村上春树 《挪威的森林》 精神世界 生存困境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于1987年在日本出版,时至今日这本小说在日本、在中国,乃至全世界仍有着众多的读者阅读、喜爱。《挪威的森林》中的孤独感能够引起许多读者的

    文学教育 2023年1期2023-05-30

  • 从《挪威的森林》看“物哀”与后现代社会的自我认同
    本文选用《挪威的森林》作为“物哀”与自我认同的研究样本,首先是鉴于该小说的“私人性质”,作品对于“自我”这一主题的典型描写。小说以“我现在在哪里”结尾,在日语的原文中这句话被加上了着重号,并罕见地使用了问号对该问题加以强调,可见恋爱、青春、丧失等要素在《挪威的森林》中都是为了烘托出对自我的追求,是为了找寻个体作为自我存在的认同感。而女主人公直子精神上的忧郁矛盾、人生的屡遭挫折,以一种“物哀”氛围贯穿全篇始终,究其根本是自我认同与“物哀”的依赖、被动、无常等

    名家名作 2022年12期2022-09-08

  • 论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中的对立统一关系
    一、引言《挪威的森林》(Norwegian Wood,1987)一书,是当代日本作家村上春树(Haruki Murakami,1949— )的经典之作。此书不仅在日本的发行量达近千万部,且中文译本(林少华译本)也引起了中国读者的极大反响,甚至出现了“村上春树”现象。与在市场上的热销一致,学界也给予这部小说高度的关注。“各国学界持续三十余年讨论热度不减,普遍认为这部小说是考察村上春树时不可不论及的对象。”目前国内研究主要有:任洁(2020)通过直子建构伦理身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2年6期2022-06-15

  • 村上春树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浅析
    林摘要:《挪威的森林》是日本当代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在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经典作品之一。小说创作的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主要描写了几个都市青年的人生爱情悲剧,展示了当代日本都市青年的悲剧命运,有着很强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小说主要刻画了直子、绿子、初美、玲子四个女性形象。日本当时正处于社会意识潮流发生巨大变化之际,小说通过给四位不同女性设置不同的结局,从侧面表现出女性意识觉醒在日本文学中的体现,传达出独立阳光、坚强乐观的女性才能在社会中有立足之地的思

    雨露风 2022年2期2022-03-24

  • 论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中的对立统一关系
    一、引言《挪威的森林》(,1987)一书,是当代日本作家村上春树(Haruki Murakami,1949— )的经典之作。此书不仅在日本的发行量达近千万部,且中文译本(林少华译本)也引起了中国读者的极大反响,甚至出现了“村上春树”现象。与在市场上的热销一致,学界也给予这部小说高度的关注。“各国学界持续三十余年讨论热度不减,普遍认为这部小说是考察村上春树时不可不论及的对象。”目前国内研究主要有:任洁(2020)通过直子建构伦理身份的失败映射战后日本建构本民

    名作欣赏 2022年18期2022-03-14

  • 失落的空间与变化的色彩 ——电影《挪威的森林》空间叙事研究
    0]电影《挪威的森林》是根据日本现当代作家村上春树的同名小说《挪威的森林》改编而成,法籍越南裔导演陈英雄执导,村上春树亲自担任编剧,松山健一、菊地凛子和水原希子等人主演。该片主要讲述了大学生渡边与直子、绿子之间的情感纠葛,2010年12月11日在日本上映,2011年9月16日在中国大陆上映。2011年,该片获得第五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摄影奖,并入围第六十七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挪威的森林》(1987)是村上春树在中国的成名作,20世纪90年代曾在东亚地区

    名作欣赏 2022年36期2022-02-10

  • “反叛”与“回归” ——《挪威的森林》中绿子的自我建构
    100)《挪威的森林》作为村上春树的代表作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与研究,研究者多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进行解读,当中不乏对当中的人物与象征进行分析的研究。但现有研究中,大多集中于渡边及直子,对另一角色绿子的研究则尚为不足。结合文本,笔者将从对传统女性形象的“反叛”和“回归”两个方面对绿子的自我建构进行探讨,论述这看似矛盾的二者是如何直面与渡边的恋情中最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反叛中构建的自我绿子首次登场是在一个安静的小饭店向主人公渡边主动搭话的场景中。渡边首先注意到的

    魅力中国 2021年41期2021-11-28

  • 审美共鸣在文学接受的重要性 ——以《挪威的森林》为例
    留下来。《挪威的森林》,一部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于1987 年所著的长篇爱情小说。第一批读者是70 年代的年轻人,到这个时期仍然被经久流传,成为年轻人手捧读物,正是因为读者在《挪威的森林》中遇到和他有着相似命运的渡边,直子和小林绿子,宛若觅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知己,情有所托。一、审美共鸣的形成美国当代文论家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活动是由四个相互依存的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1]其中世界作为作家生活体验和当代读者的生活体验的原点,才有了许许多多的文学创

    魅力中国 2021年15期2021-11-27

  • 试分析村上春树小说《挪威的森林》语言艺术风格
    的影响。《挪威的森林》是最能体现村上春树独特语言风格的代表作品之一,所以,通过分析《挪威的森林》的艺术语言风格就能将村上春树的艺术创作风格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挪威的森林》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充分表现了在日本动荡的工业革命社会背景下,年轻人对生活和情感的迷茫,同时,通过人物塑造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也使作品语言独特的艺术魅力一览无遗。一、《挪威的森林》作品简介村上春树是日本二战后著名的文学家,曾多次荣获世界文学大奖,他的作品风格受到西方开放活泼的文学气息的影响,没

    戏剧之家 2021年8期2021-11-14

  • 挪威的森林》讲述机制及音乐穿插
    雄导演的《挪威的森林》改编自村上春树的同名小说,这部电影上映以来,得到的很多人的认可。电影抽离出有关爱与死亡的主题,强化了结构,将小说唯美的氛围更多地诉诸对话和语言等话语讲述。而打动观众的除了这些之外,影片还在小说中清新干净的笔触,特别的表达方式,哀伤孤独的时代氛围等讲述机制的转换方面下功夫。此外,电影蒙太奇的切换时紧时缓,使得故事的讲述舒缓与紧凑交替出现,而音色简单的配乐,为整个影片的流淌奔腾覆上了难以言说的哀伤。关键词:主题?叙事手法 讲述机制  心理

    艺术评鉴 2021年15期2021-09-07

  • 基于互文性理论下的语义风格对比分析
    ;互文性;挪威的森林一、引言村上春树作品中展现的深受欧美作家影响的轻盈基调写作风格,少有日本战后阴郁沉重的文字气,被称作第一个纯正的“二战后时期作家”,并誉为日本1980年代的文学旗手。《挪威的森林》是他最具代表性、也最为华人熟知的作品,更是很多读者认识村上春树的起点。迄今,《挪威的森林》在世界各国已经被翻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36种语言,发行量高达一千万册。《挪威的森林》的中文译本有多种,其中最为畅销的中文本译者刚好分布在海峡两岸,其一是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

    美与时代·下 2021年7期2021-09-05

  • 挪威的森林》中的悲剧女性形象及其意蕴
    容摘要:《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最著名的小说之一,主要讲述了新一代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孤独、迷茫与困惑,还有对自我价值的难以确定。本文将通过对直子、绿子这两位有着鲜明个性和时代特征的女性形象的分析来探究她们各自的悲剧性,以及从中渐渐觉醒的女性自我意识。关键词:《挪威的森林》 女性形象 悲剧 自我意识村上春树是日本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日本某个杂志曾经就你最喜爱的作家为主题做过一次问卷调查,其中村上春树位列第二,可见日本青年对村上春树的喜爱有多深。《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3期2021-04-12

  • 论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中的荒诞性1
    其代表作《挪威的森林》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甚至由此引发了东亚各地的“村上春树现象”。村上春树宣称《挪威的森林》是一部100%的、写实的恋爱小说。迄今为止,中国知网上这部小说的相关论文已高达560余篇,其中多篇涉及小说中的生死主题及其与存在主义的关系。如王园波认为“小说的死亡观有着存在主义的深刻影响,但并未超越存在主义哲学的思考深度”[1]108。徐伍雄以小说中的生死链条为主要研究对象,认为“村上春树的矛头直指生命的虚无与存在的荒诞”[2]15,郭勇指出“直子

    惠州学院学报 2021年2期2021-01-31

  • 村上春树小说《挪威的森林》的语言艺术风格分析
    摘 要:《挪威的森林》的作者是日本著名小说家村上春树,作品的故事情节环环紧扣,人物也描写得栩栩如生。小说的主要内容讲述的是渡边和患有精神疾病且情绪异常波动的直子,以及阳光可爱的小林绿子之间的爱恋纠葛,全篇展现了主人公在经历了一系列事件之后成长和自我救赎的过程。在小说描述过程中,其语言艺术风格和手法不同于传统写作方式,作者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及语言风格使作品诙谐奇妙、色彩鲜明,其中的情感体验给读者以崭新的阅读视角,同时文章也极富深度,带动读者对小说内容进行深入思

    北方文学 2020年18期2020-11-18

  • 走进日本小说《挪威的森林
    力作——《挪威的森林》。后来,《挪威的森林》被林少华先生翻译成中文,进入中国大陆,同样在中国大陆也产生了无数个“村上迷”。下面,我们带着好奇和想象,走进挪威的森林,走进村上春树的世界。【关键词】村上春树;日本;困惑;迷茫;青春一、村上春树的性格表现1949年1月12日,村上春树出生于日本关西京都伏见区。他从小就酷爱阅读外国文学,或许这也正是在其作品中经常出现外国作曲家、歌手的名字的缘由。19岁那年,村上春树进入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戏剧专业就读。在校期间,村

    决策探索 2020年20期2020-10-20

  • 穿越生与死的界线
    关键词:《挪威的森林》;语言风格;文学作者简介:徐娇玲(1980.6-),女,汉族,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讲师,硕士学位,专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日本文学、日本语教育等。[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6-0-02引言: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这本书是一本可以说风靡全球的书籍,它在写作的特点上融合了日本与西方国家,对现代文学的影响十分大。一、独特的语言风格村上春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6期2020-09-14

  • 挪威的森林》中的意象解读
    彬摘要:《挪威的森林》是中国读者最熟悉的村上代表作,这本书深受读者的喜爱,除了书中描写的主人公渡边与少女直子、绿子的恋爱故事凄惋动人外,其语言所具有的无可抵挡的魅力,恐怕也是深深牵引读者的一个重要因素。基于此,文章对《挪威的森林》中的意象进行了解读。关键词:《挪威的森林》;意象;爱情一、寓言般的现代爱情“挪威的森林”是甲壳虫爵士乐队(NORWEGIAN,又译硬壳虫或披头士)一支“静谧、忧伤,而又令人莫名地沉醉”的乐曲,小说主人公的旧日恋人直子曾百听不厌。“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12期2020-09-10

  • 成长与生存的青春物语
    摘要:《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第五部长篇小说,这部作品与村上的其他作品有所不同,注重写实、叙事连贯、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小说的主人公渡边以回忆的方式,讲述了自己已逝的青春以及青春时代的种种经历和感触,可以说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成长小说。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渡边、直子、绿子等都十分鲜明,富有生命力,令人印象深刻。他们经历了死亡、失去、受伤,与孤独抗争,有的选择了自杀,而有的坚强的活了下去,真正成长为一个“大人”。本论文主要从该小说的文本描写

    青年生活 2020年29期2020-08-14

  • 翻译目的论视阈下文学翻译策略比较研究
    文学作品《挪威的森林》两个中译本出发,比较林少华、赖明珠在不同的翻译目的下,会如何选择翻译策略。并试图论证译者优秀的翻译观是否会减轻翻译目的论中原文本意识的弱化倾向,进而论证目的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合理性。关键词:翻译目的论;《挪威的森林》;赖明珠;林少华;翻译策略翻译目的论强调翻译的功能性,这使其在文学翻译中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也为文学翻译创造了很大的可能性。林少华和赖明珠二人处于两个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这使他们对《挪威的森林》的翻译有了不同的见解

    文存阅刊 2020年7期2020-07-24

  • 挪威的森林》的艺术特色研究
    的代表作《挪威的森林》在日本曾轰动一时,而且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传播到全世界,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年轻人的喜爱。在品读完《挪威的森林》之后,可以感受到扑面而来的与众不同的艺术气息,无论是语言运用、人物形象刻画,还是就作品的深度而言,都能够体验到村上春树笔下的文学艺术特色的魅力所在。本文主要就《挪威的森林》的艺术特色进行探讨,希望能给读者带来参考价值。关键词:《挪威的森林》;艺术特色;研究《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树的代表作品,是站在主人公的角度,来为读者呈现出其在都

    北方文学 2020年3期2020-05-25

  • 挪威的森林
    经典之作《挪威的森林》。永远记住了喜欢喝威士忌、白兰地,爱看书,不喜欢和别人更深入交往的男主人公渡边彻。记住了多愁善感、安静娴雅,最后自杀了的直子。记住了神采飞扬、乐观开朗、活力四射,会做菜、抽烟的小林绿子。这部小说里的男女主人公都是有着青春活力的年輕人。所以这部书会引起青年人、中年人一致的共鸣和好感。小说中的主人公们,基本是在青春期迷失了自我的典型代表。我最喜欢绿子,绿子就像是青春期沙漠上的一片充满着生机、活力的绿洲,是拯救沙漠干涸的唯一的希望和憧憬。对

    青年文学家 2020年4期2020-03-23

  • 挪威的森林》中的象征意象解读
    二、走进“挪威的森林”日本著名文学评论家中村光夫说:“生”与“死”是文学永恒的两大主题,承载这两大主题的是爱情(3)中村光夫.近代の文学と文学者[M].東京:朝日新聞社,1978:第一章 文学とは何か.。世人理想中的爱情是美好的,但现实生活里的爱情却不能理想化。爱情是“生”与“死”的交汇,它有明有暗,有阴有阳。这大概就是刘禹锡所说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的道理。爱情也罢,人生也罢,有晴天必然有雨天,晴天虽然美好,但雨天也未必带给青年人惆怅。给他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5期2020-03-03

  • 从《挪威的森林》中的女性形象看村上春树的孤独感
    摘要:《挪威的森林》是日本现代著名作家村上春树代表作之一。该书散发出一种独特的孤独伤感的魅力,掀起了一股读者阅读和讨论的热潮。本文立足该书的女性形象,从书中女性人物形象来品味村上春树想表达的孤独感。关键词:《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树;孤独感引言:村上春树是最有影响力的日本现代作家之一。他二十多年来笔耕不辍,作品风靡世界,吸引了一大批读者阅读和讨论。村上春树1979年凭借处女作《且听风吟》荣获第22届群像新人奖,此后又荣获第21届谷崎润一郎奖、第47届读卖文学

    神州·下旬刊 2020年1期2020-02-12

  • “森林”意象下的《挪威的森林》和《年轻的古德曼·布朗》对比浅析
    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则描写了19岁的渡边彻和直子、绿子之间的青春爱情故事。两者题材、风格、主旨上有诸多不同之处,看似难以寻找关联,然而,两篇小说中均提到了“森林”这一意象。笔者认为,两篇小说中的“森林”有共通之处,或可作为两部作品间比较研究的桥梁,进而探索和发掘二者在表现手法和主题表达等方面的一些特质和共性。一、“森林”意象的刻画与描摹在《年轻的古德曼·布朗》和《挪威的森林》中,两位作者均力图刻画和描摹出一片神秘阴暗、亦真亦幻、与现实世界截然不同的“森林

    文化学刊 2020年12期2020-01-02

  • 挪威的森林》的存在主义解析
    探索。在《挪威的森林》中,“死亡”并不是作为一种生存的非常态行为而出现的,其更是一种人生的常态,“死不是生的终结,而是生的一部分”,这就与海德格尔“向死之在”的观点极其相近。那么,死与生作为人的存在状态,相互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这二者与存在主义之间究竟有何关联?这便是我们所要探讨的问题。一、何为“此在”假如要在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中找出生与死的关系与意义,首要的任务便是深刻理解生与死的主体“人”本身,而人作为一种存在物对于存在主义哲学体系而言其地位是

    文化学刊 2019年3期2019-12-28

  • 从《挪威的森林》看村上春树小说的语言特色
    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问世,一时风靡世界文坛,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甚至因盛销不衰而引发“村上现象”,可见这部小说具有独特的文学影响力。《挪威的森林》是极具村上春树典型独特语言特色的作品,正是因为自然清新的语言风格与娓娓道来的故事情节,成功塑造了少男少女在复杂的现代生活中对于纯真爱情和个性的双重追求的故事,这是一部超越俗套、具有深刻的人生意义的爱情小说,含蓄又内敛地表现出年轻时代人人经历的迷茫、恐惧、不断摸索等心理表征,深刻引发年轻读者的共鸣,给予精神与心灵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1期2019-12-26

  • 挪威的森林》角色孤独感分析
    的笔下,《挪威的森林》中的主人公渡边、直子、绿子等都是被孤独色调渲染得形象而鲜明。第一主人公渡边的孤独,是贯穿整个作品的主线。作者不仅以曲名作为书名,更是将歌曲中那种孤寂的感觉倾注于作品中,将孤寂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渡边君,是以他作为第一人称开始故事情节的铺设的,男主人公“渡边”的孤独,有来自痛失朋友的悲伤,来自对世俗庸众的拒斥,也有来自爱情中进退两难的抉择,甚至来自社会大环境对青年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当然也包括处于青春期的“渡边”叛逆的特质。且按照村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6期2019-12-26

  • 从《挪威的森林》中绿子看现代女性自我意识
    025)《挪威的森林》 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代表作之一,对于《挪威的森林》,表面来看,故事的主线讲述了主人公渡边彻与直子、绿子、玲子的感情过往,三条线既各自独立透彻又相互交错。观其里,直子、绿子、玲子分别代表三类女性,概括来说,直子忧郁,温柔,是个“等待”派;绿子俏皮可爱,大胆热情,是个彻头彻尾的“主动”派;而玲子,对于当时的日本,具有相当的时代意义和社会意义——代表性少数群体。这三种形象均有别于日本传统女性形象「大和撫子」——赞扬日本女性素雅,端庄秀丽的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7期2019-12-26

  • 浅析《挪威的森林》中的孤独意识
      要:《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村树于1987年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此书一经出版就赢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甚至打破了日本以往的小说销售记录,在以青年为主体的广大读者中引起前所未有的反响,甚至出现了“村上村树现象”、“挪威的森林现象”。这部作品也被村上春树先生称为他“一生仅有一次的成功之作”[1],主要讲述了青年在孤独黑暗的森林中不断摸索前进的成长过程。作者巧妙地借助小道具小场景、隐喻意义的性描写以及象征性的死亡探讨了成长过程中的青年孤独状态的成因,表达了

    青年文学家 2019年32期2019-12-16

  • 挪威的森林》原文及英文译文分析
    一.概述《挪威的森林》是村上的第五部长篇小说,完成于1987年4月。书名取自披头四的一首歌:Norwegian Wood。这部让村上春树名声大振的小说跟他前面几部长篇有很大不同,里面没有超现实的奇怪人物,也没有怪异离奇的场景和情节。按村上的话说,这是一个“直截了当表现‘男孩遇到女孩’的故事”。这部小说之所以成为超级畅销书,可能就像渡边评价初美(书中人物)时所说的,因为它唤起了读者心中“类似一种少年时代的憧憬,一种从来不曾实现而且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憧憬”吧。二

    文学教育 2019年14期2019-11-27

  • 挪威的森林》的主题解读
    颖摘要:《挪威的森林》的大众定位是爱情小说,但从研究的角度出发,如果只是将《挪威的森林》当作爱情小说来解读的话,恐是远远不够的。村上的高明之处可能在于借爱情小说之微观形式,言社会现状、个人生死及命运之宏观主题。关键词:生的空间;死的空间;日常的社会;非日常的社会一、引言目前国内学界对《挪威的森林》的研究主要分为:1.《挪威的森林》的汉译问题;2.《挪威的森林》中的人物形象分析;3.《挪威的森林》与其它文学作品的对比分析;4.《挪威的森林》的语言特色分析;5

    北方文学 2019年29期2019-10-23

  • 从人物塑造上看《挪威的森林》中的孤独感
    摘要:《挪威的森林》一书初读便会给人带来一种淡淡的伤感,村上用一种冷漠的笔调营造出了一种距离感,每个人物间不论是何种关系,总是有一层薄薄的看不见的纱帘将双方隔开。细细品味那便是每个人身上都带有的孤独感。而这种隐藏在每个青年心中的孤独感正是由于日本当时的社会环境所造成的。在本篇论文将从作品的人物塑造这个方面来探究文本中的孤独感。关键词:《挪威的森林》;孤独感;作品分析一、直子-沉迷过去且自我封闭小说女主人公之一的直子在男朋友木月自杀之后,她一直深陷其中无法自

    艺术大观 2019年13期2019-09-28

  • 关于《挪威的森林》的文学语言解读
    持。其中《挪威的森林》是作者的一部著名作品,其给人以深深的哲理和思考,小说以充满现代化的气息对人物和所处环境进行描绘,流畅而细腻,本文就挪威的森林文学语言的魅力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帮助广大读者们更好的理解这部作品。关键词:挪威的森林;文学语言;解读《挪威的森林》是日本著名小说家村上春树的著名作品,于1986年到1987年创作,这属于一部长篇小说,一经发表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被誉为日本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一部作品,小说获得了巨大的销售量,而村上春树也

    高考·中 2019年10期2019-09-10

  • 对《挪威的森林》两个中译本的再思考
    蓉摘要:《挪威的森林》作为村上春树早期的代表作之一,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本文将从功能对等理论出发,分别从该理论的四个原则“词汇”、“句法”、“篇章”及“文体”层面展开对原文本及译本的比较分析,并进一步探究《挪威的森林》林、赖译本在多大程度上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相契合。关键词:《挪威的森林》;林译;赖译;功能对等理论中图分类号:G21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0517110《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树早期代表作之一,该作品自1987年由讲谈社出版发行后,现

    银幕内外 2019年5期2019-09-10

  • 基于语料库的《挪威的森林》两个汉译本的译者风格分析
    年所著的《挪威的森林》是一部长篇爱情小说,讲述了男主人公渡边和直子、绿子之间展开自我成长的故事。在众多汉译本中,大陆地区的林少华和台湾地区的赖明珠译本最具权威性,他们的翻译风格迥然不同又各具特色。本文基于语料库的视角,选取《挪威的森林》林少华译本和赖明珠译本为研究对象,利用Wordsmith以及Antconc语料库检索软件对两译本的自建语料库进行词汇和句法分析,进一步揭示译者风格。研究发现,通过两译本的对比,林译本词汇丰富,语句优美;赖译本多直译,通俗且保

    青年时代 2019年19期2019-08-30

  • 挪威的森林》中渡边的自我拯救方式简析
    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中所表达的哲学思想,也是他在许多其他作品中表达的哲学思想。關键词:对抗;空想主义;超现实中图分类号:1106.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8-0083-01《挪威的森林》主人公之一的绿子具有超现实主义的人生态度。而这种人生态度主要是通过绿子言行的悖理性和给人造成的困惑感体现出来,这也是绿子对抗现实的唯一方式。用绿子评价渡边的一句话来形容她的超现实主义手段:开玩笑还一本正经。渡边和绿子第一次在课堂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3期2019-08-06

  • 挪威的森林》原文及英文译文分析
    :本文对《挪威的森林》进行了原文和译文的分析,提出原文的特点是疏离的节奏感,英文译文的特点是轻快的美国精神,并得出译文不是原文附属品的结论。关键词:《挪威的森林》 村上春树 译文一.概述《挪威的森林》是村上的第五部长篇小说,完成于1987年4月。书名取自披头四的一首歌:Norwegian Wood。这部让村上春树名声大振的小说跟他前面几部长篇有很大不同,里面没有超现实的奇怪人物,也没有怪异离奇的场景和情节。按村上的话说,这是一个“直截了当表现‘男孩遇到女孩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9年5期2019-06-08

  • 基于《挪威的森林》解析作品中人物的性格
    佳摘要:《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树的成名作与代表作,受到当代青年所喜爱,受到读者广泛关注。在这部作品中,村上春树通过主人公及相关人物性格进行描写,来将迷茫与无奈等展现出来。本文主要对《挪威的深林》作品中人物性格进行解析,旨在更好的体会村上春树的写作意图,体会作品中所蕴藏的思想感情。关键词:《挪威的森林》;作品;人物性格《且听风吟》、《海边的卡夫卡》等都是比较有名的作品,而它们的作者村上春树,是日本著名的小说家。战后日本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在这一大环境下,日本社

    北方文学 2019年9期2019-04-17

  • 互文性视角下《挪威的森林》中文化负载词的汉译
    有必要。《挪威的森林》作为村上春树的畅销长篇爱情小说,在中国引起的文学思潮至今有增无减。本文以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大陆林少华的译本、台湾赖明珠译本、香港叶蕙译本为研究对象,基于互文性理论对其中出现的文化负载词进行实证研究,旨在找出能有效地再现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关键词:文化负载词 互文性理论《挪威的森林》 汉译策略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3-0094-02“文化负载词(culture-load

    现代交际 2019年3期2019-04-01

  •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中孤独感的解读
    003)《挪威的森林》是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先生于1987年创作的长篇爱情小说,故事主要讲述了患有精神疾病在爱情中纠缠不清与开朗活泼小林绿子之间展开的成长旅程。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创作在日本已经进入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时期,这一时期人们的精神危机愈演愈烈、物质生活的满足使得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失衡,面对社会生活压力的同时会产生严重的孤独感。1.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主题分析1.1 孤独之感新时期社会背景下青年一代受传统的礼仪观念及文化影响较少,因此青年男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9年4期2019-02-22

  • 村上春树小说《挪威的森林》叙事策略探析
    036)《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树的代表作,这部小说不同于村上其他后现代风格小说,“它以平净的语言娓娓讲述已逝的青春”[1],是现实主义色彩极浓的一部写实小说。众所周知,村上春树受外国文学、特别是美国当代文学的影响深厚,因此迄今为止的村上文学研究往往忽视其与日本文学的关联性。本文通过梳理《挪威的森林》的叙事策略,找出日本文学对村上文学的影响,并探究其叙事策略的基本特征。一、对日本传统文学叙事特点的去粗取精日本文学按照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2期2019-02-20

  • 挪威的森林》的阅读奇遇与文化反思 ——基于私人阅读史的书写
    上看到了《挪威的森林》的内容梗概,小说虽无什么现实主义刻画的厚度、力度,但那种源于青春的切肤感受与描写,一下子就超越了其他文学作品因家庭、职业、人生历程而让人产生的疏离,并因此让人感受到不同国度、不同年龄下生命与青春的无限接近。十六年前,当帮同学家挖土建房,大家都围坐在堂屋餐桌前喝茶续水,静等一桌美味的酒肉饭菜时,我却在其西厢房贪婪地阅读那本杂志,或者说就是《挪威的森林》的梗概。这梗概写得也实在是好,有世人的评价,有主要的内容,有动人的细节,还有作者的阅读

    名作欣赏 2019年29期2019-01-28

  • 读《挪威的森林》,倾听心灵的回声
    读《挪威的森林》,我一直都在思考着一个问题是:作者为什么要为这本书起一个这样的名字?《挪威的森林》是六十年代,世界上曾盛极一时的乐队 BEATLES(甲壳虫)的一首歌。为此,我还专门去买了好几盘BEATLES的CD来听,想借此进入作者的世界,进一步体会他的感受。许多时候,我仍会拿起书翻上几页,在BEATLES的乐声中去体会,去感受,的确另有一番滋味。BEATLES出名的歌曲有好多,想《YESTERDAY》,《HEY JUDE》等等。而《挪威的森林》,其实并

    当代作家 2019年12期2019-01-06

  • 试论《挪威的森林》中的悲情与孤独
    摘 要:《挪威的森林》这部书是日本当代作家树上春树所写的都市爱情小说,这本书作为作者的代表作之一,在日本和国际文坛上都十分畅销,足见作者创作此书的成功。这本书主要通过“我”的独白和回忆的方式,讲述了在二十几岁的时候与两个女孩,直子和绿子之间的感情故事。主人公名字的设定更好的解释了他们不同的生活状态与命运,揭示了日本当代年轻人对于生命的态度和对待人生的困惑,迷茫以及无奈。在小说中深刻的体现着当时社会的现状,笔者以举重若轻的方式刻画出了孤独的韵味。能够使读者产

    青年与社会 2018年27期2018-12-19

  • 挪威的森林》受欢迎原因的探讨
    摘 要:《挪威的森林》是一部相当受欢迎的作品,如此受欢迎,究其原因有很多。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和对一些作品品评的文章,可以从中找到很多这部作品受欢迎的原因。本文将从本作品的内在的原因即故事情节、作品创作背景和写作特色来试着分析其受欢迎的原因。关键词:挪威的森林;现实主义;自闭作者简介:俞芳(1984-),女,江苏苏州人,学士学位,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7期2018-12-17

  • 都市文学中的风景描写 ——以《挪威的森林》为例
    职业学院《挪威的森林》的完成是在村上春树欧洲游学期间,一经出版销量就突破了千万,并畅销至多个国家,一度掀起了“挪威的森林热”现象。国内读者对《挪威的森林》也是非常喜爱,相应也对《挪威的森林》进行了深入研究,但目前研究的中心主要集中在主人公的孤独和迷茫,生与死等人生态度方面,而对都市风景描写的手法方面少有人提及,因此,本文针对这方面的不足进行分析。1 《挪威的森林》中风景描写的象征性《挪威的森林》这篇作品的写作背景是二战结束20年之后的日本都市东京,那时候的

    新商务周刊 2018年2期2018-12-07

  • 从《挪威的森林》看村上春树人物性格
    的作家,《挪威的森林》是其重要的作品之一。透过书中细腻的描述和生动的故事情节,我们可以看得出作者极高的文学造诣,短短的几句文字便将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村上春树把自己的孤独感倾注在了本书的主人公身上,那些优美的文字中弥漫着一股孤独而忧伤的气息,紧紧吸引着每一个读者沉浸其中难以自拔。掩卷探究其吸引力,大抵是那深刻在骨子里却找不到出口的孤独感与我们自己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恍若看到了自己。1.《挪威的森林》语言及艺术手法分析1.1 环境氛围刻画突出孤独与唯美《挪威的

    文学教育 2018年25期2018-11-28

  • 挪威的森林》中景物描写的汉译
    表作——《挪威的森林》,在中国掀起的“村上现象”热潮已经持续了将近二十年,至今有增无减。因村上以清新自然的写作风格著称,《挪威的森林》中的景物描写都是别具特色的,作者以清新淡雅的文笔通过对山、草、风、雨等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来衬托剧情以及人物的心理,给读者们带来身临其境的实感体验。因此,在译成汉语时,如何将这细腻自然的景物描写准确传达出来至关重要。关键词:景物描写;《挪威的森林》;汉译;译本比较作者简介:耿鑫(1994-),女,辽宁大连市人,沈阳师范大学外国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4期2018-11-12

  • 浅谈《挪威的森林》之性与爱
    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以渡边彻、直子、绿子的感情纠葛展开来写。渡边彻明知心心念念的直子忘不了死去的木月,但依然追随她左右。与封闭于自我世界的直子不同,在学校里还有一个鲜活热情的绿子在追求着渡边君。文本花了大量笔墨来描写他们之间的性爱,但与此同时,也涉入了许多心理活动,渡边君对二女的情感态度更是起伏跌宕、引人入胜。关键词:渡边;直子;绿子;性;爱小说的情节比较简单,一个男人和两个女生的三角恋爱,小说以第一人称“我的”我的视角讲述了主人公渡边彻在机场追忆往事:

    世界家苑 2018年10期2018-11-10

  • 从《挪威的森林》看村上春树人物性格
    的开端,《挪威的森林》则是其孤独派写作风格的最佳代表。这部作品从发表之初就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而其营造的孤独又唯美的氛围也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关键词:《挪威的森林》 村上春树 孤独在日本,村上春树是一个很受欢迎的作家,《挪威的森林》是其重要的作品之一。透过书中细腻的描述和生动的故事情节,我们可以看得出作者极高的文学造诣,短短的几句文字便将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村上春树把自己的孤独感倾注在了本书的主人公身上,那些优美的文字中弥漫着一股孤独而忧伤的气息,紧紧吸引

    文学教育 2018年9期2018-09-10

  • 出版30年,再品《挪威的森林
    五部作品《挪威的森林》是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主角渡边与两个女孩——直子和绿子之间的情感故事。截至2017年底,《挪威的森林》在日本的销售量已突破2000万册,是日本销售总量最大的书籍。在中国,距离这本书第一部中译本的面世也已28年。优秀译者的介入,使得这部作品的文学生命在进入中文世界后不但没有被损耗,反而在某种程度上被强化。虽然这本书并不是以中国读者为受众对象,但中译本的出版仍然在最大限度上实现了其价值。【关 键 词】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出版【作者简

    出版广角 2018年10期2018-08-07

  • 电子管风琴特殊奏法及编辑功能运用解析 ——以《挪威的森林》为例
    琴独奏曲《挪威的森林》为例,将其中所包含的特殊奏法做具体分析。(一)触后传统键盘乐器(如钢琴)对触键的要求主要体现在触键之初①在部分电子管风琴文献中,将Initial Touch译为“触前”,将After Touch译为“触后”。Initial意为:最初的、开始的。笔者结合英文原意及多年演奏和教学经验,认为译作“触键初”更为恰当,特此说明。(以下简称触键初),万千变化取决于触键一刹那的控制。控制准确则精准到位,控制失误则功亏一篑。而电子管风琴不仅对触键之初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18年1期2018-05-17

  •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村上春树小说《挪威的森林》中文译本比较分析
    版的小说《挪威的森林》在日本极受欢迎,并为作者赢得了野间文艺新人奖和谷崎润一郎奖。该作品被介绍到中国之后也引起很大的反响。本文试图从关联理论的视角出发,比较分析在中国大陆流行的林少华和赖明珠的两个译本的部分内容,从而探讨关联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指导地位。关键词:挪威的森林;关联理论;译本比较1.引言村上春树于1987年出版的《挪威的森林》这部小说在日本本土极受欢迎,据2011年统计该书已经在日本销售了1500多万册。该作品被介绍到中国后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世界家苑 2018年2期2018-04-28

  • 村上春树小说《挪威的森林》的语言艺术风格
    【摘要】《挪威的森林》是一部风靡世界的小说作品,它以奇妙的创作思想、独特的创作手法以及别具艺术特色的语言风格赢得无数读者的喜爱,影响力一代日本人的生活,村上春树也由此获得了众多读者的追捧,数次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候选人。村上春树在这部作品中所使用的语言和文字与其它同类小说作品存在很大差异,作者的文字充满了诙谐、朦胧、明丽等多种显著特点,同时又能够从中发现几许淡淡的忧伤。本文主要对《挪威的森林》的语言艺术风格展开分析研究。【关键词】《挪威的森林》 村上春树

    商情 2018年6期2018-03-28

  • 对《挪威的森林》与《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比较分析
    人的小说《挪威的森林》和《了不起的盖茨比》,可以看出两者在创作风格上的相似。特别是在主题、叙事特征和艺术手法这些方面。但是村上春树在对菲茨杰拉德吸收、借鉴的同时,还把日本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使其小说达到东西方的融合。关键词:挪威的森林;了不起的盖茨比;比较作者简介:王莉(1995-),女,四川合江人,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2014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

    青年文学家 2017年33期2017-12-23

  •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中的女性形象探析
    摘 要:《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树的代表之作,村上春树是本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村上春树的小说代表了世界文学的发展方向,对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清晰的了解世界文学的发展方向。对其女性形象进行分析,也有助于我们理解《挪威的森林》的重要的文学价值以及现实意义。女性形象是《挪威的森林》的主要的特色,也是《挪威的森林》在描绘故事发展过程中,所主要着重突出的人物形象。对《挪威的森林》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部

    速读·中旬 2017年12期2017-12-21

  • “远游房间”的一角
    的小说 《挪威的森林》在中国影响颇深。这部小说在中国大陆传播最广泛的译文要属林少华先生的译本。其中比喻的修辞在《挪》中运用颇多且传神,因此在翻译中如何译好比喻句,对于翻译这篇小说来说,是一个重大课题。以往的分析都集中在翻译手法层面,本文通过韦努蒂(Venuti)的归化异化翻译策略,对林氏翻译中的比喻句进行分析,从而归纳出中日文学翻译方面的有益经验。【关键词】挪威的森林 归化 异化 林少华 韦努蒂一、引言提到日本當代文学,不可能绕开村上春树,而在村上春树作品

    校园英语·中旬 2017年10期2017-11-20

  • 从功能对等看《挪威的森林》的林、赖译本
    摘 要:《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树的代表作之一,被世界各地翻译出版,在中国大陆的中文第一版是由林少华翻译,在台湾是由赖明珠翻译为主。其中林少华的译本被评为“20世纪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十部文学译著之一”。本论文将基于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分别从词汇角度、语篇角度展开对原文本和译本的比较分析。经过对比研究,以期探究林、赖在《挪威的森林》的翻译中根据自己对语言文化的不同理解,多大程度上实现了功能对等。关键词:功能对等 翻译 挪威的森林一、关于《挪威的森林》在中国的译介《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年10期2017-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