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观

  • 何士光中国古典文学观研究
    “哀而不伤”的美学观,敏锐把握时代跳动的脉搏,创作了一批现实主义风格的优秀作品。20世纪80年代中叶后,何士光受道家思想的滋养,通过恬淡自然的文字表达了对淡泊人生的追求。何士光具有中国传统士大夫气质,在文学创作上继承了中国古典儒道文学观,创造性地发展出独特的写作风格,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世纪90年代,学者赵德利对何士光受中国古典文学哺育进行了详细的考证,他指出《诗经》《离骚》《史记》等中国传统文学对何士光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

    艺术科技 2023年7期2023-06-25

  • 马克思主义美学观对新时代美育的启示
    论。马克思主义美学观,究其本质,是改变世界、改变人的实践观点的美学观。基于马克思主义美学观审视新时代美育的重要意义和现实困境,为新时代加强美育的路径提供建议,促进美育全方位、高质量的发展,对培养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一、马克思主义美学观的理论内涵逻辑起点、逻辑中介和逻辑终点是一门学说体系的基本结构,要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美学观的核心内容和本质特征,就必须抓住这三点。马克思主义美学观的形成,是从人的生命活动出发,通过与动物的生命活动相比较,

    现代交际 2021年7期2021-11-23

  • 基于宋瓷禅意美学观的当代餐饮空间设计
    成了独特的禅意美学观念为主的审美倾向。纵观当代,人们逐渐趋向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养料,不满足于对现实生活物质基础进行追求的状态。用当代手法对其进行活性传承是当代设计业内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而餐饮空间作为人们“衣食住行”中“食”的重要体现,是人们在满足于餐饮空间基础功能的前提下进行精神文化追逐的重要载体,其本身具有的强烈文化交融性有利于与其他思想文化互动融合,因此,宋瓷禅意美学观与当代餐饮空间设计的融合不仅可以利用餐饮空间本身属性对禅意美学内涵进行传承,还

    湖南包装 2021年4期2021-09-05

  • 中国绘画艺术的“雅俗”之辩
    词:传统绘画;美学观;雅俗融合;审美趋向中图分类号:J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7-0-020 引言雅俗是中国艺术亘古不变的辩题,它贯穿了中国艺术的始终,存在于中国古代艺术理论的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雅和俗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中国画中的虚和实、疏和密、刚和柔、繁和简等也都为对立统一的。雅俗观的思想变化,见证了中国自古以来审美趣味的发展,也构筑了人类精神文明的根源[1]。1 雅和俗的本义1.1 雅的本义“雅”在古代是正统、规

    艺术科技 2021年7期2021-06-15

  • 《美的历程》中宋代山水画的美学观分析
    :宋代山水画的美学观令人深思,《美的历程》着重介绍了宋代是中国山水绘画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北宋山水画的画面感观充实雄伟、气势壮阔;南宋山水画的选景注重局部且突出细节,两宋之间的风格过渡也可称为是“无我之境”从向“有我之境”的转移,艺术特征变化显著。在艺术成就方面,宋代山水画家的山水造境进一步提升了山水画的美学意蕴,以“气韵”为基本的美学准则,对自然景色的生命价值解读完美,并严谨运用到了构图之中。通过探讨两宋山水的风格特征,分析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解析

    美与时代·下 2021年4期2021-05-28

  • 从《西方正典》看布鲁姆对古典崇高美学观的继承与创新
    焦虑、普遍性等美学观始终贯穿其写作生涯,而他在文学批评生涯中逐渐形成的崇高美学观①布鲁姆的崇高美学观在其早期的两部著作《诗歌与压抑》和《竞争:朝向理论的修正主义》中初现端倪;之后布鲁姆将其初步形成的崇高美学观作为衡量作家文学地位和作品美学价值之标准运用于《西方正典》的批评实践中;此后布鲁姆在《影响的剖析——文学作为生活方式》一书中重申自己的崇高美学观并对之进行批判性反思;而在其最新批评论著《半神人的认知:文学正气和美国式崇高》中,布鲁姆最终对其崇高美学思想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3期2021-01-07

  • 关于书籍装帧设计的传统美学观思考
    出了一种特有的美学观,这种美学观是与它所在的文化土壤是息息相关的。传统中国书籍装帧特有的表现形式,是传统主观美学、以及文化心态的产物。在中国书籍悠久的发展历程中,深耕传统文化土壤上产生的大量传统书籍,与此同步也产生了具有明显传统主观美学特征的书籍装帧艺术。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之主观性与感性的文化特征,同时显现出对客观、现实、科学理性主义情感抑制美学精神的匮乏。传统美学观追求自我主观身心的完善心境与意兴心绪的表达。在书籍装帧上往往受“似与不似”“气韵生动

    科学咨询 2021年17期2021-01-02

  • 试论中国古典舞扇舞的虚实美学观
    舞扇舞中的虚实美学观。本文意在探讨中国古典舞扇舞的虚实美学观,并以《纸扇书生》为例,进一步探讨其所呈现的生活语义与表演语义下所追求的虚实美学观。【关键词】《纸扇书生》;中国古典舞扇舞;虚实;美学观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6-0086-03中国古典舞在当代的发展呈现一体多元的模式,其风格与流派百家争鸣,为中国的舞蹈文化提供了充足的养料。扇舞作为中国古典舞的一个分支,一方面浓

    戏剧之家 2020年26期2020-10-09

  • “永恒的圆” : 克罗齐美学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体系。克罗齐的美学观与历史观建立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上,但他思想的闪光点和独特性却启发着研究者不断开拓思路,不断求索。【关键词】 克罗齐;美学观;历史观;《美学原理》【中图分类号】B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9-0027-02《美学原理》作为克罗齐的首部著作,研究了多领域的问题,美学是整个哲学系统的切入点,包含着他全部思想的雏形。写完《美学原理》之后,他继续写了《逻辑学》《实践活动的

    今古文创 2020年29期2020-09-10

  • 东西方传统美学思想差异探析
    治地位,儒道的美学观只涉及社会学和人文学的范畴,对事物的认知常常是非理性化而是以情去感悟。西方自古希腊时期就强调对算术、几何、音乐、天体的研究,科学化、理性化是西方的美学观也是西方现代设计得以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比较东西方传统美学认知思想差异,对现代艺术与设计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美学观;道家思想;儒家思想;毕达哥拉斯学派一、中国的传统美学观(一)道家思想1.道家思想的“务虚”老子曾说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对这句话有两种理解方式。第一

    大观 2020年1期2020-06-27

  • 论中国传统美学观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影响
    )一、中国传统美学观概述1.中国传统美学观的起源从人类的出现,断发纹身、树叶遮体、筑巢掘洞、敬奉神明之后,人们开始逐渐有了审美的意识和观念。而伴随着人类的思维能力发展、成熟,其渐渐从思维能力衍生到理论思维的理论形态形成——产生美学的思想。西方的美学始源于古希腊,依附于自然哲学而生,主要探究宇宙本源时涉及美的问题。中国美学思想的发展与确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其产生的历史时代背景依附于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发展至今,传统美学也伴随着时代发展的变迁,其也逐步与

    大众文艺 2020年10期2020-06-05

  • 论贾宝玉的美学观及其在爱情选择中的意义
    子弟。贾宝玉的美学观与爱情选择密不可分。对自然天成之美的喜好决定了他喜欢混迹在姐妹堆中,对女儿家有直白到近乎崇拜的喜好;从他“意淫”的这个特点中国又可以显露他地审美观中是有依存美的;而对于优美的喜爱则阐明了他喜好的类型。三者综合在一起,决定了宝玉的爱情选择。关键词:贾宝玉;美学观;爱情选择贾宝玉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男主角。贾宝玉可以说是一个非典型的古代世家公子形象,他不同于古代杰出的世家子弟的应有的“立身以孝悌为基,以恭默为本,以畏怯为务,以勤俭为法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0年8期2020-03-10

  • 关于书籍装帧设计的传统美学观思考
    出了一种特有的美学观,这种美学观是与它所在的文化土壤是息息相关的。传统中国书籍装帧特有的表现形式,是传统主观美学、以及文化心态的产物。在中国书籍悠久的发展历程中,深耕传统文化土壤上产生的大量传统书籍,与此同步也产生了具有明显传统主观美学特征的书籍装帧艺术。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之主观性与感性的文化特征,同时显现出对客观、现实、科学理性主义情感抑制美学精神的匮乏。传统美学观追求自我主观身心的完善心境与意兴心绪的表达。在书籍装帧上往往受“似与不似”“气韵生动

    科学咨询 2020年17期2020-01-08

  • 论蒙府本《石头记》女性品评美学观的教育价值
    》;女性品评;美学观;当今教育《蒙古王府本石头记》存600多条有用的行侧墨批,其内容价值很大,但至今少有人关注。其对女性品评的条目尤其多,它对女性品评的内容体现评者人性的美学观,其人性美学观对当今教育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和价值。1 彰显人的真性情对女性的品评中,《蒙古王府本石头记》行侧墨批处处彰显、肯定人的真性情,是人的真性情的自然流露。如:第三回 (贾母)一面听得人回话:“林姑娘到了。”然后大哭起来。[1]蒙府批:“此一段文字,是天性中流出,我读时不觉泪盈双

    艺术科技 2019年15期2019-11-23

  • 关于当代存在论美学观的研究与分析
    建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观,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生态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研究价值。生态存在论美学观将东方儒释道各家的生态美学智慧与西方马克思唯物主义、实践观等哲学思想相结合,开创了独具一格的美学范畴,帮助当代美学完成了从认识论到存在论的发展,实现了从人类中心主义向生态整体主义的过渡。二、当代存在论美学观的理论来源(一)西方理论来源存在论美学观有三个主要的西方理论思想来源。第一,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指导。马克思和恩格斯理论中就已经出现了生态理论。但由于当时

    新生代 2019年11期2019-11-13

  • 基于生态美学视角下的大地艺术研究
    创作和体验,其美学观与生态美学具有一致性,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实现了生态审美观的转向。【关键词】生态美学;大地艺术;美学观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7-0140-01一、大地艺术的发展概况大地艺术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真正被学界认可是在1968年的“大地艺术”展上。它是指运用自然原料(海岸、沙滩、麦田等)在无限宽广的自然空间内进行的艺术创造,不追求作品最后的保存形式,而通过艺术的形

    戏剧之家 2019年17期2019-07-15

  • 君子与美:周敦颐《爱莲说》里的美学观
    了周敦颐的君子美学观,其具体的内涵概括而言可分为理学美、自然美和人格美三个方面。周敦颐以莲花作为审美对象,表达了清静淡泊、和谐致远的审美情趣。关键词:周敦颐 莲 君子观 美学观周敦颐(1017年-1073年),字茂叔,湖南道县人。周敦颐在年少时期历经波折,24岁初入仕途,担任洪州分宁县主簿一职。公务之余,周敦颐喜好讲学,因此兴教办学,大获好评。周敦颐晚年在濂溪书堂讲学,因而被世人称为“濂溪先生”。周敦颐的学说著述富有深刻的哲学思想,其思想融合儒家、道家、佛

    祖国 2019年3期2019-03-29

  • 存在与反思
    尼采的唯意志论美学观,杜夫海纳等人的现象学美学观,萨特等人的存在主义美学观,伽加默尔的阐释学美学观,姚斯等人的接受美学观,狄尔泰的生命体验论美学观和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和直觉主义美学观。人本主义思想家们把目光由外界转向了人自身,使美学研究回到人本身。尽管很多美学家只看到人存在的部分事实,如唯意志论,生命体验论,有将人审美意识组织中的部分因素过分放大而代替一切的倾向,但是他们发现并研究了意识组织中的部分因素,功不可没。由于生理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的限制,加之研究

    福建茶叶 2019年7期2019-01-06

  • 简析钢琴教育应以美学观的培养作为依托
    学生树立正确的美学观,在钢琴教育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关键词】钢琴教育;美学观美学观的培养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8-0187-01钢琴教育的学习和其他科目不太一样。钢琴教育更加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对教师相关意识的要求非常严格,教师自身应意识到培养学生的美学观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在教学代课中要利用合理的方法和有效的策略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一、培养学生的美学观钢琴教育要不断培养

    戏剧之家 2018年28期2018-12-08

  • 如何在美术课堂上培养学生独立的美学观
    式上,需要结合美学观的终极目标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在整体的美术课堂的教学中,由于很多学生对于美术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因此,在综合教学中,学生并不能体会到美术的真正价值。因此,为了能够使得学生的独立价值观得到相应的提高,对其美学观进行深层次的培养相当关键。一、美术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名作赏析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美术的概念只是存在于意识之中。正所谓:“世界上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在进行艺术课堂的培养中,需要结合艺术作品进行相应的品析。对于大多数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年8期2018-10-24

  • 论“大巧若拙”与“取法乎上”美学观之当代解析
    “大巧若拙”的美学观涉及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本质和现象、创作和欣赏的辨证关系;《易经》中“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的观点则阐明了预定目标和得到结果之间存在的差别。在当今物质优越,但民众浮躁之气甚重的年代,于艺术而言,“大巧若拙”、“取法乎上”的原则,依然是辩证美学观在艺术领域的集中体现,更是艺术工作者拥有先进的艺术创作思想、高雅的艺术审美情趣、优质的艺术欣赏品位和丰富的内涵以及窥观世界的全新视角的先决条件。关键词:大巧若拙;取法乎上;美学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38期2018-09-25

  • 从中国传统美学观来看中国画
    。1.1 西方美学观西方美学家经过长时间的探讨后将美归结为主客体关系的产物,认为美并不是一种实体性存在。而审美则是对人类自我意识的体验和表达。西方有很多学派,而不同学派则对美有不同的领悟。我们以两种理论作为代表来阐述西方的美学思想。第一个,是毕达哥拉斯学派,这个学派是最早对美进行探索的学派,他们主张“美在和谐”这一观点。他们对数有着极大的认同感,认为数的原则为一切事物的原则。有度量才有比例,有比例才有秩序。他们深信,唯有维持稳定的秩序才能拥有和谐。第二个,

    西部皮革 2018年17期2018-09-14

  • 魏晋玄学本体论与陆机《文赋》美学观
    论 审美自觉 美学观 《文赋》《文赋》是由西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文论家陆机所作,其上承曹王的《典论·论文》,下启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系统地论述文学创作问题的理论专著,它标志着魏晋时期文学观、美学观的转型。鉴于《文赋》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所具有的不朽价值。《文赋》深受时代思潮的影响,其创作论的研究方法和美学形态均显示出魏晋玄学的理论精神。《文赋》改造了自古以来“诗言志”的美学命题,而以“诗缘情”理论对文学的本体特征做了新的概括,将文论研

    文教资料 2018年8期2018-08-27

  • 21世纪中西传统音乐美学观研究新动态
    西;传统音乐;美学观在文化潮流不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音乐文化不再局限于自身的国家发展,而是打破束缚与其他国家的音乐文化进行融合、创新,以此来更加优秀的进行下一步发展,其中,中西方传统音乐文化的碰撞成为21世纪文化明显的特征。我国对于传统音乐的制作更加注重意境的虚实结合,能够使欣赏者很快进入音乐带来的意境,从而带动欣赏者的情感,使欣赏者能够通过中国传统音乐抒发自身的情感,以此来满足自身的情感需要。西方国家对于传统音乐的创造更加注重情感的投入,看重音乐中旋律的

    报刊荟萃(上) 2018年5期2018-05-30

  • 浅谈西域小说中的自然生态意识
    关键词】生态;美学观;自然生态【中图分类号】I712【文献标识码】A一、巴格拉西的生态美学观20世纪给我们中国带来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矛盾,这些矛盾的发展使我们的古典本土文化与西方外来文化、现代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摩擦出新的矛盾火花。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人的思想进入了从未有过的境界,因为内地的改革开放带来快速的经济发展,还带给中国文学人颠覆性的思想头脑,同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同胞们开始关注世纪的发展,开始开采利用新疆地区的煤矿、石油矿来解决温饱问题。

    课外语文·上 2018年11期2018-05-14

  • 对数学、美学交汇的思考
    主义倾向的数学美学观,过渡到形式主义倾向的数学美学观,然后在19世纪末的时候发展出理性主义倾向的数学美学观。1.2新时代的数学美学观现如今数学美学观有一种合理的思考方式,就是从本质上研究数学中的美学思维,虽然还处与理性主义倾向时期,但相比于从前更具有条理性和逻辑性。数学的经验特征和唯物主义辩证思维被逐渐合并,形成新的数学美学觀。数学中的美学形势有很多种,大概可分为:简约美、对称美、镜像美、严谨美等。这些不同形势的美都依托于不同数学思维的发展。我们通过对差别

    神州·中旬刊 2018年1期2018-01-25

  • 浅谈林语堂翻译美学观在其译作中的应用
    析来浅谈其翻译美学观在其诗歌翻译中的应用,以便更深层次地理解并学习林语堂的翻译理念。【关键词】林语堂 翻译 美学观 《声声慢》一、前言《论翻译》是林语堂最系统,最全面的论述翻译理论的著作,在文章中他提出翻译是一门艺术,译者是翻译的审美主体,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处于中枢地位。要做到艺术上的成功就必须满足忠实、通顺、美三个标准。美又分为音美、意美、神美、气美、形美。而中国古代诗歌讲究韵味、意境和韵律,在翻译时很难做到对其风格验证的重现,因为不仅要做

    校园英语·中旬 2017年11期2017-10-25

  • 论玉的美学观对《诗经》中爱情诗的影响
    出发,探析玉的美学观与《诗经》中爱情诗创作的关系。关键词:《诗经》;玉;玉文化;美学观;爱情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1-0011-02一、玉的美学观的形成与内涵根据考古发现,玉文化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原始先民在制作石器作为劳动工具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有别于一般石头的特殊石头,其质地坚硬而细腻,色泽温润,这便是玉的雏形。但因为先民思维和原始生产力的约束,此时的玉石更多的还是作为一种简单的玉饰,此后随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7期2017-08-17

  • 浅谈贾宝玉的美学观
    梦》 贾宝玉 美学观一、从“补天”神话谈起审美意识在原始时期产生的初期,来源于人类的巫术思维、神话思维,万物有灵论与万物一体物我互渗的天人合一意识在中国人的传统审美意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红楼梦》的第一回中,以一篇神话为楔子交代了贾宝玉是女娲炼就的补天之才,却补天不成,因而枉入尘世;第二回中贾雨村的一段哲理剖析,交代了他既不是“仁人君子”,也不是“大凶大恶”,他是既“聪俊灵秀”又“乖僻邪谬”的“两赋之人”;而在第五回中太虚幻境的一套警幻训示,又交代了贾宝

    魅力中国 2016年49期2017-08-11

  • 品读德彪西《雨中花园》中的绘画性因素
    词〕 德彪西 美学观 雨中花园 绘画性因素一 、德彪西的美学观十九世纪末,浪漫主义音乐在瓦格纳、勃拉姆斯手中发展到顶峰,德国音乐中心的地位开始削弱,统治西方几百年的调性音乐显露出衰竭的迹象。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具有先锋精神的法国作曲家德彪西独树一帜,他反对在贝多芬、弗朗克、瓦格纳作品里使用的交响手法,他大量的采用并不断的扩展自己的和声规则——这是对人们几个世纪以来信奉的调性体系和调关系的否定,他为音乐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音乐有了全新的面貌。对德彪西影响

    艺海 2017年2期2017-03-10

  • 《论语》美学观综述
    者对《论语》的美学观进行了研究。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种视角对前人所做的《论语》美学观研究进行综述,希望此可以推进美学观的相关研究取得更大进展。【关键词】论语 孔子 美学观《论语》凝聚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智慧,其独特的内容对世人产生着难以估量的影响。众多学者从诸多视角对《论语》进行了研究,而其中对美学观的研究值得学者的关注和研究。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种视角对《论语》美学观的研究进行综述,希望通过此来促进该方面的研究向前发展。一、《论语》美学观的宏观研究众

    校园英语·中旬 2017年1期2017-02-25

  • 初中生物教学中生态美学观的渗透
    生物教学中生态美学观的渗透杨 皎(江苏省淮安市文通中学,江苏淮安 223200)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在初中生物教学工作中,生态环境方面的教学内容已经成为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生物教学工作中,应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保护生态环境的号召,让学生能从大自然中发现美,通过生物课的学习,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用生态美学的观点看待自然,鼓励

    名师在线 2017年11期2017-02-15

  • 道器合一,以器载道 ——中国古典哲学美学观对中国当代景观设计的启示
    —中国古典哲学美学观对中国当代景观设计的启示文/周婷 中南大学 湖南长沙 410083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古典哲学有关“器与道”的美学观,探讨中国当代的景观设计“重器轻道”的问题现状。从“道器观”中找寻一些对中国当代景观设计的启发,提出“道器合一,以器载道”的艺术设计观,在器中悟出新的道。希望设计师更好地把握“器与道”、“形与意”的关系,为创造具有中国地域性、民族性的现代景观设计出一份力。器与道;美学观;景观设计1、景观设计中道与器的美学观《周易·系词上》记

    中国房地产业 2016年18期2016-11-26

  • 香黛宫·龚航宇:现代旗袍突破国界的美
    到的中西融合的美学观让观众看到了层次分明的世界。一件件旗袍,如鲜活的生命,走进我们的生活。有对点、线、面精确把握的韵律美、对美学意境的追求,若有若无的朦胧美、有限无限的超越美、不设不饰的自然美。设计师对生活的哲学思辨,用身体本原去寻找服饰的审美哲学观,以及对国学传承的使命与创新变革,如诗歌、如音乐、如绘画,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旗袍之上。龚航宇表示:“在这里,让我们堆砌时光、追溯复兴、时尚恋新,让我们拥抱所有的花样年华,我可以是全世界,信手拈来,转瞬间,又消失在

    纺织服装周刊 2016年41期2016-11-16

  • 大水井古建筑群的意蕴美学探析
    了无穷的色彩,美学观念和美学思想深入到社会各个角落,大水井李氏家族以其自身的文化内涵底蕴创造出了许多美学意蕴,它给国外美学、古典美学和现代美学给了一个强有力的论证。包含的美学之广之深,特别是对明清时期的美学观念有着深层的研究价值。关键词:大水井;古建筑;意蕴;美学观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057-01人类文明与文化的长期发展展现了多种生存型式、理解型式,也展现了不同的世界型式。在多种型式中,逐渐积淀,

    人间 2016年6期2016-09-22

  • 传统中国画艺术的色彩美学观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
    国画艺术的色彩美学观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陈 宇(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451150)摘要:传统中国画艺术源远流长,色彩美学风格更是独树一帜,其中优秀的部分对于现代景观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简述了中国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色彩特点,中国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两大古典园林景观色彩上设计,将中国山水画的理念由理想变为现实,为发展具有民族特征和时代特色的新中式景观设计提供了新思路。关键词:传统中国画;色彩;美学观;现代景观设计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色彩可以给欣赏者带来视觉上

    大众文艺 2016年5期2016-07-12

  • 浅谈设计美学观
    古典主义的再现美学观古典主义在17世纪开始盛行于欧洲、尤其在法国繁盛壮大。同样是作为历史发展必然的古典主义,其最大的特征是它在文学艺术的理论和文学艺术的实践创造上沿袭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学艺术形式中的特殊之处,通过学习古代、模仿古代、再现古代而得名。因此被称为“古典主义”。直到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艺兴起才结束。在艺术理论创作上强调模仿是古典主义最具代表性的特征,主张用民族规范语言,按照规定的创作原则(如戏剧的三一律)进行创作,以追求艺术完美。古典主义无论是文

    艺术科技 2016年3期2016-07-06

  • 道器合一,以器载道
    关“器与道”的美学观,探讨中国当代的景观设计“重器轻道”的问题现状。从“道器观”中找寻一些对中国当代景观设计的启发,提出“道器合一,以器载道”的艺术设计观,在器中J晤出新的道。希望设计师更好地把握“器与道”、“形与意”的关系,为创造具有中国地域性、民族性的现代景观设计出一份力。[关键词]器与道;美学观;景观设计1、景观设计中道与器的美学观《周易·系词上》记载:“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此处,“道”是非物体的、抽象的精神因素;例如景观设计中的文脉、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2016年9期2016-05-30

  • 启蒙哲学影响下意大利人文主义者的戏剧美学观
    剧并提出了新的美学观念,对音乐与诗歌、音乐与情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新的确立,并依据这种新的主属关系对歌剧的各方面,包括台本、宣叙调、咏叹调等进行了改革。本文将对启蒙哲学影响下意大利人文主义者的戏剧美学观进行分析。关键词:启蒙哲学;人文主义者;戏剧;美学观;意大利中图分类号:I546.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7-0066-01在文艺复兴末期,意大利的弗罗伦萨出现了一种新的表演形式-歌剧。当时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9期2016-05-14

  • 初中生物教学中生态美学观的渗透管窥オ
    对中学生的生态美学观的渗透一、生态美学观解析生态美学观以生态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生态哲学的视野、生态科学的原理、生态伦理学的情怀以及自然美学的研究方法,探究自然、社会与人之间的审美关系,以生态系统的整体协调、绿色为理想目标“以生态和谐为美,以破坏生态和谐为丑”是生态美学观的核心和灵魂,是引导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进行生态美学观渗透的风向标综合来看,生态美具有三大特性首先,生态美具有生命性由于生态美是以生态系统为载体的,因而生态美首先表现在有生命物体、无生命物体以

    理科考试研究·初中 2016年7期2016-05-14

  • 我的设计美学观
    一下自己的设计美学观,通过这样的方式一定会对自己的设计有所帮助。关键词:设计;美学;美中图分类号:J5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3-0070-01一、我对设计美学的认识首先,我想通过这一部分对美、美学、设计美学有一个自己的认识。在这段时间我看了很多关于美学的书,其实在相关命题上面有很多不同的认识,很多观点是不一样的甚至有些观点是相对立的。有些时候是不能说对错的,每种流派都有自己的一套体系,有时候这个流派的思想占主流,有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8期2016-05-14

  • 新媒体传播审美批判
    背了马克思主义美学观。本文就新媒体传播现状进行分析,用马克思主义美学观对新媒体传播出现的审美嬗变进行批判,指出新媒体传播应遵循马克思主义美学观,坚持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新媒体传播;审美;马克思主义美学观一、马克思主义美学观马克思认为,劳动不仅创造了整个世界,同时也创造了美及其最初集中表现的原始艺术。正如马克思在《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明确指出的那样:“劳动创造了美。”即美是人类劳动实践的产物,美如果离开人类的生产劳动实践,其本质就会陷入迷潭当中。马克思的美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3期2016-03-02

  • 历史文本的符号学阐释 ——论德拉-沃尔佩对克罗齐美学观的批判与超越
    沃尔佩对克罗齐美学观的批判与超越张碧(西北大学 文学院, 陕西 西安710127)摘要:意大利马克思主义美学家德拉-沃尔佩在检审克罗齐直觉主义美学观时,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立场,结合符号学方法,从“历史”维度的文学观、隐喻观和文体论角度,对其进行了一系列批判性阐释,从而使得20世纪意大利美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超越。关键词:德拉-沃尔佩;克罗齐;美学观;批判;超越在西方近现代美学史上,意大利美学家、历史学家贝内德托·克罗齐(Benedett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3期2016-02-20

  • 声音
    尽快建立“德育美学观”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檀传宝教授认为,美学是未来的教育学,主张从现在开始,让审美、立美的教育在全部教育生活里成为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让审美标准成为所有教育实践的基本标准与常识。真正的美育应该包括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生活美,尤其包括教育美等所有美的形态对人的全面陶冶。而美育的精神实质,乃在于消解对于人的各种异化,求得人格及其发展的自由与完整。从广义上说,美育与全部教育的审美化实质上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倡言美学是未来的教育

    中小学德育 2015年12期2015-12-25

  • 浅谈传统美学观对现代招贴广告设计的影响
    22)浅谈传统美学观对现代招贴广告设计的影响樊佩奕(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222)从中国特色招贴艺术发展的角度来看,传统美学观有助于现代招贴广告设计的发展,文章仅从积极因素的视角,在分析传统美学观对现代招贴广告设计表现的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研讨传统美学观影响的引导思路。现代设计;招贴广告;传统美学观一、传统美学观对现代招贴广告设计的影响表现早在我国古代,就有雏形形态的广告面试,最为典型的当属韩非子所描述的“望子”和宋朝的印刷雕版“传单”,直至今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6期2015-10-28

  • 孟子的人生论美学观研究
    )孟子的人生论美学观研究姜波(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中国古代百家争鸣,但儒学以它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一席之地,它的知识中渗透着美学,它以知识之美吸引着广大的百姓,对中国后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儒学以“仁”为美,由孔子提出,孟子是孔子的徒弟,更是在孔子的基础上发扬光大了儒家的美学思想。从而使儒家思想更加趋于完美,为中国奠定了良好的发展指导思想。孟子;人生论;美学观;研究本文就孟子思想的美感,什么是美和美感的一些特征做了具体研究。一、美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11期2015-10-28

  • 音乐录音美学观浅析
    00)音乐录音美学观浅析张丽丽(唐山广播电视台 河北 唐山 063000)本文主要就音乐录音艺术的空间观念以及音乐录音从技术到艺术的演变进行详细分析,并对音乐录音的美学观念加以探究,希望对音乐录音理论的发展有所裨益。音乐录音;美学观;演变音乐录音有着艺术载体和传播媒介的双重特征,在当前音乐风格多变的今天,对音乐录音技术的分析能够促进其实践的进一步发展,从音乐录音的技术到艺术之间的演变经历了诸多的变化,而本文主要对音乐录音的美学理论进行简要分析。一、音乐录音

    戏剧之家 2015年13期2015-08-07

  • 从“苏荷美学”反思现今中国美术教育现状
    坚持着中国传统美学观,美术教育中坚持的“人”“本性”“自然”的理念。在中国美术教育理念被速食教育冲击下,“苏荷美学”的发展,让我们认识到要真正做到国民美术教育素质的提升和发展,就要继续坚持传统美学观对中国美术教育的核心思想影响的精神意义。美术教育;苏荷美学;中国传统美学观中国传统美学观认为,“美”是从存在的“人”的生存中显现、生成的。所以认为美是“与天地共生”,因人而彰显的。因此,中国传统美学认为,所谓“美”,其实就是一种生命的存在,这种审美域,生成于一个

    大众文艺 2015年6期2015-07-12

  • 浅谈民族音乐研究中的美学观
    研究者受到音乐美学观的多方位指导,将“他者”的音乐现象更加客观的、多元化的展现,拓宽了音乐文化的解读空间。【关键词】民族音乐学;田野调查;案头写作;美学观随着民族音乐学(或“音乐人类学”,以下皆称“民族音乐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的发展成熟,民族音乐研究作为一项学术内容越来越多的受到专家学者的青睐。不仅欧美涌现了像艾伦·帕·梅里亚姆(美国,Alan.P.Merriam)、曼特尔·胡德(美国,Mantle Hood)、约翰·布莱金(英国,Jo

    北方音乐 2015年8期2015-05-30

  • 论三岛由纪夫与川端康成在文学创作中的审美观之异同
    日本民族独有的美学观念。同时,川端和三岛无论是在日常私交,还是文学创作上都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和交流,因此,在他们的美学理念中,既存在着彼此不兼容的元素,同时也保持着美妙的重叠之处。关键词:三岛由纪夫;川端康成;美学观;审美方程一、三岛由纪夫与川端康成的审美观念之异(一)三岛由纪夫的审美观念=暴烈之血+纯粹之死“我拼命地舍弃当时的现实,在文学方面,我已经同别人断绝来往,可以认为正在尽量沉醉于微小而孤独的美的趣味中。......远处大城市的空袭是壮美的。火焰映出

    北方文学·中旬 2015年6期2015-05-30

  • 论达尔豪斯音乐美学观的历史维度构建
    论达尔豪斯音乐美学观的历史维度构建闫春雷达尔豪斯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家,他独特的音乐美学观在音乐艺术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此,本文通过对其几大著作的深入研究,阐述达尔豪斯音乐观的形成原因,并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其独特的音乐美学观,以此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借鉴。达尔豪斯;音乐美学观;维度二十世纪时,因为哲学与美学出现了“语言学转向”,使得广大的研究学者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其复杂的概念。与此同时,本质主义体系化的建构也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研究需要,多个国家的研究学者

    滁州学院学报 2014年3期2014-03-28

  • 设计中的共生美学思想
    贺莎莎摘要共生美学观是一种客观的,具有多样性和创造性特点的美学观。本文通过阐述共生美学观的内涵特征,分析了共生美学观与设计艺术的渊源及联系,并进一步指出共生美学观在设计中的表现为哪些方面,从而揭示其核心理念是把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观点用于设计美学,将设计中许多矛盾的对立面和谐统一起来,才能在融合中发挥更大的创造力。关键词共生美学观设计统一可持续中图分类号:J01文献标识码:A1 关于共生美学观1.1 共生美学观的内涵共生美学观就是科学、系统地分析客观存在的多种

    科教导刊 2009年35期2009-07-05

  • 谈接受美学视阈中的影视艺术教育改革
    摘要]运用接受美学观,以审美期待为影视艺术教育的切入点,以审美经验为影视艺术教育的着力点,以师生参与为影视艺术教育的互动点,以“第二文本”为影视艺术教育的反馈点,对于探讨和研究当下的影视艺术教育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接受美学影视艺术教育改革接受美学,是西方学者姚斯等关于文学接受的一种文艺美学理论观。它旨在关注文学的接受研究和读者研究,将文学研究的重点从文学作品本身转移到读者的接受上,是以读者接受为依据的独立的理论体系。将接受美学运用到影视艺术教

    电影评介 2006年20期2006-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