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

  • 人间词话》版本称谓的几个误区
    人对手稿本《人间词话》的性质或有误解,整理词话时所普遍采用的“刊稿、未刊稿,删稿”三分法似是而非。“通行本”曾用以指称徐调孚校注本、王幼安校订本等,但这一概念并不适用于现今的研究,应予舍弃。在理论形态和版本样态上,为《人间词话》或王国维词学寻找“终极”的做法可能会劳而少功,《学报》本与《时报》本都不足以胜任这方面的学术诉求。翻看目前有关《人间词话》的各类文字,总能见到一连串的术语:手稿、删稿、未刊稿;手定本、初刊本、重编本……这些有关词话版本和内容的名词似

    中国图书评论 2023年3期2023-10-06

  • 试论《人间词话》中王国维对冯延巳的评价
    评价颇高,《人间词话》中便有多处提及冯词,可见王国维对冯词的看重。但《人间词话》版本众多,且各版本之间略有出入,以下对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的讨论,皆以其手稿本为主要参考依据。《人间词话》手稿本涉及冯延巳的评点共计11处,分别是:手稿4、手稿6、手稿18、手稿19、手稿33、手稿52、手稿53、手稿57、手稿70、手稿110、手稿117则。《人间词话》评冯词的11处句子,大致分为两部分,一为评冯词风格,二为论冯词地位,这十一则评语间透露了王国维推崇冯延巳词的

    参花·青春文学 2023年8期2023-08-21

  • 《随园诗话》与《人间词话》中的诗学思想比较研究
    ”。而著有《人间词话》的王国维作为近代著名文学家和思想家,深处新旧文化激烈碰撞的时代,其诗歌理论的形成受到了多种思想的影响。有的学者力证王国维的诗学思想主要受西方影响,而有的学者极言王国维的诗学思想与中国传统诗学有莫大的关系。文章认为,王国维的诗学思想既受到西方美学思想的影响,又吸收了中国传统诗学的营养。基于此,文章主要对王国维与袁枚的诗学思想进行对比,从中挖掘出王国维诗学思想与中国传统诗学的联系。通过比较可以看到,袁枚与王国维一致主张“诗贵真情”,强调真

    艺术科技 2023年16期2023-08-10

  • 基于《人间词话》对比李煜与贾宝玉及赵佶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第十七则中提出“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代表为《红楼梦》的作者,而“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并认为李煜是这类诗人的代表。笔者认为不妥。首先,李煜阅世不可谓浅。其次,李煜与《红楼梦》的作者的生活阅历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是否葆有真性情的关键不在阅世深浅。而李煜的真性情恰因为其阅世之深。关键词:《人间词话》 李煜 阅世 真性情观堂先生在《人间词话》第十七则中指出“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7期2023-08-08

  • 王国维的“美”与“真”
    》、王国维《人间词话》、杨春时《作为第一哲学的美学——存在、现象与审美》、朱光潜《艺术心理学》、朱立元《走向实践存在论美学》,该书下卷收录了百年来门类美学方面的名著十二部(以作者姓氏的汉语拼音为序):李泽厚《美的历程》、刘纲纪《中国美学史》、佛雏《王国维诗学研究》、胡经之《文艺美学》、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熊秉明《中国书法理论体系》、朱光潜《西方美学史》、朱良志《中国美学十五讲》、张世英《美在自由:中欧美学思想比较研究》、张法《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叶朗

    美与时代·下 2023年2期2023-06-05

  • 从《人间词话》看李煜词之诗化
    感之悲戚,《人间词话》中共有六条关于李后主的评价,无一不在赞美,将李煜后期词推到一个较高的地位,这与他词之诗化上承花间、下起两宋有着密切的关系。【关键词】诗词之别;李煜;《人间词话》;诗化特点【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13-0014-03【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13.004自古以来各种文体的演进史,往往是彼

    今古文创 2023年13期2023-05-31

  • 论《人间词话》中李煜的“神秀”说
    【摘要】《人间词话》作为一部文学批评著作,里面对李后主词作的评价可成为一套理论系统。对于李后主的词作,王国维提出“神秀”理论,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作品所表达的感情、气韵的真挚与汹涌;创作和创意使得其词从花间集中脱颖而出,体现“眼界始大,感慨遂深”;最后是他的作品“直抒心胸,一空倚傍”,能够把陷于悲剧境遇时的感慨提炼为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人类情感产生共鸣。王国维提出的“神秀”理论对认识李煜的词学地位及其词学研究有极大意义。【关键词】《人间词话》;李煜;神秀说【中图

    今古文创 2023年5期2023-05-31

  • 从王国维《人间词话》境界下看李煜词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关于对李煜词的评述多达六则,且对其评价极高,把李煜词推到了一个极高的地位。王国维对李煜如此偏爱有加的原因多元复杂,不仅在于二人身世的共鸣,更多在于李煜的一生“赤子之心”造就出了李煜词的“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以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境界为支点分析李煜词的特点,便可以感知到李煜词境界极高,所以后主词无愧“神秀”之称。【关键词】王国维;李煜;《人间词话》【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今古文创 2023年1期2023-05-30

  • 浅析李煜词在《人间词话》中被推崇的原因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极为推崇李煜,其境界说中的“真”之内涵与李煜词的特质不谋而合,王、李二人的命运也存在莫大的契合。今人研究李后主,常把“真”和“命”对立看待,研究王国维与李煜的关系,常只从王国维对“真”的特质的推崇入手。笔者试图从李煜词在《人间词话》中的地位表现引向王国维对李煜词推崇的原因,既分析李煜词内部“真”与“命”的矛盾统一,也从外部探析王、李二人之“真”与“命”的契合。【关键词】 李煜;《人间词话》;真与命;矛盾与统一【中图分类号】I207 

    今古文创 2023年8期2023-05-30

  • 纯情之诗人
    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从“真”出发,进行文艺批评,用“真”来判断一部作品是否有境界。通过品评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作者的词作,说明了词“境界”之“真”的各种具体含义。王国维先生对李煜词的创作成就给予了极高的学术评价与充分肯定。《人间词话》展现出了一位“纯情之诗人”的李煜形象。本文采取文献研究法,以王国维先生对南唐后主李煜及其词作的综合评价研究为切入点,从“何为纯情之诗人、纯情之表现和纯情之原因”三个部分进行具体论述,分析《人间词话》中的李煜“纯情之诗人”形象。

    今古文创 2023年8期2023-05-30

  • “优美”“宏壮”何以可能 ——对《人间词话》的了解之同情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选择用“优美”“宏壮”分别评价“无我之境”“有我之境”。对于其中出现的扞格难通的状况,不宜过分执着于概念的文化归属,而是有必要先回到《人间词话》的论说语境,通过“了解之同情”的方式,考察两组概念的演绎情况,辨明王国维的问题意识。如此才能回答概念的对应何以可能的问题,即“优美”“宏壮”对词的感悟方面不足的问题具有补偏救弊的重要价值。“优美”“宏壮”[1]是西方美学史上一组重要的范畴。处于西学东渐大潮中的王国维在本土最早介绍并使用它们,

    中国图书评论 2023年3期2023-03-21

  • 论《人间词话》中词作的研究方法
    来,学者对《人间词话》的研究持续不断,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初期,学界研究多集中在以传统诗学为基础的理论分析,倾向于《人间词话》与中国古典诗词理论的比较研究,以李长之、唐圭璋、宗白华等人为代表。20世纪80年代,对《人间词话》的研究回归文本解读,重视对“境界说”的研究,以谭佛雏的《王国维诗学研究》和叶嘉莹的《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为代表[1]。尽管前人研究成果丰富,但尚未见从方法论的角度系统分析《人间词话》中运用的批评方法。《人间词话》以品评词作著称,其评论

    镇江高专学报 2022年2期2023-01-11

  • 人间词话》与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转化
    王 梅《人间词话》与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转化王 梅(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小学教育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本文将就“从‘照着讲’到‘接着讲’”“传统美学现代转化者的素养”“传统美学现代转化发生的历史逻辑”以及“传统美学现代转化途径的哲学基础”这四方面,秉承知人论世的原则、联系古今的理念,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出发,深入分析传统美学现代转化的要素及其关联,试图从中厘清传统美学现代转化的有效途径。人间词话;中国传统美学;传统美学的现代转化一、从“照着讲”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3期2022-11-25

  • 人间词话》摘句批评的基点、旨趣与影响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在内容上吸纳、借鉴了西方哲学与美学的资源,提出了不少关于词乃至文学的新见解,引发了学界经久不衰的讨论。与之相映成趣的却是,这部词话的外在形态又显得相当保守——相较于此前《红楼梦评论》的论文形式,《人间词话》的具体条目几乎都是陈旧的、寻章摘句的印象式批评,与传统诗话词话面目雷同,以致于很多《人间词话》的拥趸都对此感到意有未惬①。其中,被运用到极致的“摘句”似乎值得特别关注:在手稿本(共125 则)中,王国维仅完整引用了四首诗词,可谓惜墨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4期2022-11-23

  • 王国维《人间词话》与康德哲学
    报》上刊出《人间词话》以来,(1)王国维:《人间词话》,《国粹学报》1908年第47期、1909年第49期、1909年第50期。本文所引《人间词话》皆据邬国义点校,戴燕复校:《人间词话》,收入谢维扬、房鑫亮主编:《王国维全集》,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460~482页。百年来引起无数批评与争论,近些年来出版的各种普及读本就达数十种。钱钢在《“被创造的传统”——〈人间词话〉是如何成为国学经典的?》一文中梳理了《人间词话》在二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4期2022-11-21

  • 论中国古代文化学术整体背景下的《人间词话》之 “ 隔 ”
    批评,如其《人间词话》中将一些使用典故、含有寄托的词作评判为“隔”词,产生了一些偏颇之论,本文试对此进行辨析。【关键词】 《人间词话》;“隔”;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思想【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20-0011-03【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20.003王国维是中国近代最早引入西方文学理论并明确提出“纯文学”概念的

    今古文创 2022年20期2022-06-22

  • 王国维《人间词话》早期接受情况
    志颖王国维《人间词话》原载于1908年11月至1909年2月的《国粹学报》(总第四十七、四十九、五十期)。1926年,俞平伯标点的单行本刊行,《人间词话》首次以“著作”的形式出现在世人面前。有关《人间词话》早期接受(单行本刊行之前)的文字材料确实不多见,已经学界披露的共有四例:一是吴昌绶致王国维信函中,就《人间词话》的部分条目提出讨论;二是《江东杂志》1914年第二期发表署名“破浪”的《学词随录——隔与不隔》;三是况周颐《历代词人考略》征引《人间词话》十八

    书屋 2022年6期2022-06-21

  • “以血书者”——李后主词的特色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以偏爱的姿态对南唐后主李煜词作断以“血书”的评价。此论断虽然借用了尼采话语的外壳,却是中国传统“望帝啼鹃”的内涵,此评价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后主词最优秀的特点,即情感真挚。后主以帝王之身作词,在国与家的徘徊追忆之中,借以明月、梦境及水的意象,写出了字字泣血、句句含泪的词作,虽出于主观,却在客观上表达人类所共有的人生和生命的愁苦、无奈之感。关键词:王国维;李煜;人间词话;血书王国维先生以开山辟路的精神,将西方美学,特别是叔本华的悲剧美学和

    雨露风 2022年5期2022-06-19

  • 人间词话》中“气象”概念探析
    词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重要概念,在“国粹学报”发表的《人间词话》64则中多次出现这一概念。此前不少学者为了厘清它与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所提出的“境界”一词的区别,试图探究过“气象”一词的具体所指,从“气象”的词源着手探析“气象”一词的内涵,但都缺乏对王国维语境下“气象”一词的分析。《人间词话》中“气象”概念探析对比“气象”一词在文中多次出现的语境,进而归纳出“气象”作为特殊术语和习惯用法的两种情况。“气象”在习惯用法方面亦涉及王国维对中国传统文学中“气

    美与时代·下 2022年4期2022-05-25

  • 浅析《人间词话》中“气象”审美范畴的生成要素与内涵
    与时空维度《人间词话》中共有五则提到了气象,可见其为王国维词话中的重要美学范畴。王国维并未对气象下定义或是作详细的阐释,前人的注解也只停留在抽象的概述上。但细读文本可以发现,作品有气象与否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具有密不可分的潜在联系,王国维所认为的气象之作,几乎无一不兼具时间、空间两个层面的阔大,用这两层维度判断作品气象,更加具象,便于理解。时间与空间在文学作品中常相伴相生、连类而及。绵延不绝的时光可以通往未来和过去,随着诗人的心理感触变得长久或短暂。在无限

    青年文学家 2022年3期2022-03-16

  • 人间词话》:中国渊源与西方话语
    秋冬季节的《人间词话》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保留他此前所研究的西方哲学美学呢?如果把《人间词话》当作一部中西美学理论相结合的著作,合理不合理呢?我觉得不太合理。理由至少有几个方面:第一,这个时候的王国维已经在生活中呈现出传统文人的狂放了。原来学哲学时候的忧郁与苦闷在这一时期的生活中已经不明显了。1908年的时候,王国维在北京,在清代的学部(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主要担任教材编写工作,也兼任一些其他职务。有一段时间,他住在罗振玉家,与罗振玉的女婿刘季英,也就是那个写

    作品 2022年2期2022-03-04

  • 试析《人间词话》中的李后主形象
    主李煜词在《人间词话》中占了大量篇幅。王国维对李煜词多加赞赏,表现出二人在学术思想上有相通之处。李煜用“心血”作的词不仅开创了一种独特的境界美,还贴合了以“真”为美的审美要求。在人生阅历和身世遭遇方面王国维与李煜有相似之处,他们的人生都坎坷曲折,所以王国维就更能够体会李煜词的悲剧意义,这就能解释王国维为何在《人间词话》中对李煜的词作赋予了极大的肯定。【关键词】《人间词话》;李煜形象;悲剧性【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今古文创 2022年6期2022-02-25

  • 探析王国维作品中的美学标准与美学思想 ——以《人间词话》为例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详细介绍其对词论、词品、词人、词史的观点和见解,侧重内在品质分析,由浅表的文辞语言,上升到深层次的品格探究,做到以情化境,真心告白。与此同时,王国维引用多首著名词人的作品和名言名句,阐释自己的美学观点,发乎于心,大胆独到,细致入微,值得深入品学。一、词论:“词应自然入境”(一)境界至上王国维《人间词话》明确提出,将境界作为核心的观点,“词以境界为最上”,文辞华美只是表象,词必须体现内涵,且内在的体现应自然流露。对于词作者应将境界作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1年5期2021-12-03

  • “洒落”与“悲壮”的对话
    生在其所著《人间词话》中对晏殊的《蝶恋花》一词屡加称赏。后人往往着重从“三境界”出发探讨“昨夜西风凋碧树”三句的美学价值,而忽略了第二十四则词话里晏词与《蒹葭》的比较。本文主要通过解读第二十六则词话的内容,详细探讨《蝶恋花》的“得风人深致”之处及其与《蒹葭》在“洒落”和“悲壮”上的区别,从而揭橥其对《诗经》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并从文体论的角度探讨词与诗的内在联系。关键词:《蝶恋花》 《人间词话》 “风人深致” “洒落” “悲壮”一、问题的提出王国维先生在他的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1年11期2021-11-30

  • 论王国维三境界与接受美学
    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提出:“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历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先生将这三部曲看做成功成就必经之路,而在此处便与其自身接受和观念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本文将从三境界开始,探讨其与接受美学之间的关系。关键词:境界;接受美学;《人间词话》引言提起王国维先生的三重境界,大多数读者会想到这

    启迪·中 2021年7期2021-11-27

  • 基于译介学视角的翻译批评 ——以《人间词话》的两个英译本为例
    到了极致。《人间词话》是其最广为流传的著作,集其人生情趣和艺术哲学为一体。此书问世时,词坛对其保持了集体沉默。20世纪初,胡适等人的推阐发扬才使之声誉愈隆(罗钢,2014)。近一个世纪以来,学界对此书的评价褒贬不一,梁启超、陈寅恪、朱光潜等人对此书甚为推崇,认为其是诗词美学经典著作。20世纪三四十年代唐圭璋等人却撰文批评此书,但并未影响《人间词话》的流传。《人间词话》是中国文论从古典转向现代的桥梁,具有阐释文学的时效性与生命力,是接地气且具有“中国性”的经

    现代英语 2021年22期2021-11-22

  • 英译中国传统诗话“美学品格”之缺席
    大中华文库·人间词话》诗词英译“美学品格”缺席的深入分析,明确该倾向易导致域外读者对古典诗词欣赏路径的曲解,掣肘诗论的吸收,阻碍中国诗学在海外的认同与接受。指出只有同时重视诗论的思想学理性和诗例的文学审美性,才能全面呈现传统诗话的本真面貌,有效促进中华文化外译战略的实施。关键词:人间词话;美学品格;诗词英译基金项目:本研究成果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2020年度科研招标项目“中英比较诗学中的《人间词话》英译研究”(CTS202007)的阶段性成果。

    外国语文研究 2021年4期2021-11-13

  • 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研究 ——以《人间词话》英译为例
    西理工大学《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所写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包含了其主要诗学概念和对诗人和诗词的评价,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之一,在中国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人间词话》有两个英译本,一个是华裔汉学家涂经诒(Ching-I Tu)的译本Poetic Remarks in the Human World(1970),其中收入主要的64则内容;另一个是美国学者Adele Austin Rickett(李又安)的译本Jen-chien Tz’u-h

    散文百家 2021年11期2021-11-12

  • 人间词话》境界说的版本流变:二元归一的人本指向
    摘要:现今《人间词话》分别有手稿本、初刊本、时报本三种版本,版本与版本间呈现出的文本变化体现了王国维如何在中西文化交融碰撞中做出取舍,本文尝试以初刊本第三则作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各版本有关境界说的论述,期望能以辩证的角度挖掘《人间词话》所蕴含的“二元归一”历史深意。关键词:《人间词话》 版本流变 境界说 二元归一于《人间词话》这一著作,作者王国维对其进行了多次删改,而其中的思想流变与取舍也由此留下探讨空间。《人间词话》最初于1908-1909年发表于《国粹学

    文学天地 2021年9期2021-11-10

  • 浅谈王国维《人间词话》三重境界与西方接受美学
    的代表著作《人间词话》是用西方崭新的眼界看待中国传统诗词,本文以三重境界为基点,分析其与西方接受美学的联系和影响。关键词:人间词话;三重境界;接受美学一、词以境界为最上王国维先生评的是诗词,话的却是人间。他采用接受美学的方法赋予一些新的见解和意境,其中提出了“三种境界说”,在结构上浑然一体, 揭示出人类带有某种普遍性的情境,。旨在说明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词以境界为最上”要求词人自身有这种境界,此境界不在现实的情事之中,而是超越现实有另外一

    锦绣·中旬刊 2021年9期2021-08-31

  • 王国维“赤子之心”内涵探析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赤子之心”观念,不仅体现了其在构建一种新的诗学理论体系时所采用的思维方法,更是赋予了这个观念新的理论色彩。其“赤子之心”观不仅来源于西方哲学美学,又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既对艺术家及艺术作品提出要求,又流露出一种对人类生命和社会深刻的关怀意识。由此探究“赤子之心”观的理论内涵,并反思王国维在构建新的理论体系时的矛盾之处,深刻把握“赤子之心”观念的本质内涵。关键词:《人间词话》;“赤子之心”;崇高;自由中图分类号: I207.23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3期2021-08-02

  • 人间词话》读后感
    了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合上书本,回味无穷。我对这本书早有耳闻,如今终于有緣拜读。早在先前准备汉语言文学自学考试的时候,我就接触到了王国维独树一帜的“意境”之说,以及“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精辟论述,这些独到的见解令人印象深刻。王国维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府海宁州城的书香世家,他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融合,形成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继而专攻词曲戏剧,后又转至古文字学、考古学,被誉为“中国近现代最重要的美学和文学思想家”,也是“新史学”的开山鼻祖。在《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21年3期2021-04-29

  • 论王国维与钱钟书诗学观之异同 ——以《人间词话》《谈艺录》为例
    内容提要:《人间词话》与《谈艺录》是王国维和钱钟书代表性诗学著作,其文艺主张具有同质性:钱钟书崇尚“神韵”,王国维推美“无我”,皆是“言象意”美学传统的价值阐发。差异性在于:王国维“境界”说提倡“真我”,钱钟书执持“规矩”。《谈艺录》守护古典艺术准绳,《人间词话》不仅继承传统美学范式,而且创设诗学评判新标准。《谈艺录》是钱钟书历时四十年的作品,渊综广博而擘肌分理,乃一代宗师集大成之作。有学者认为:只有读懂了《谈艺录》,才有可能读懂钱钟书。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21年9期2021-04-17

  • 人间词话》“境界”说研究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著名的“境界”说,而许多学者将“境界”等同于中国传统的“意境”,虽然二者对景、情等关系的论述都强调真切和自然,“境界”说中的部分理论脱胎于“意境”,但二者在适用范围、理论依据、观照角度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境界”高于“意境”,意蕴更加丰富完善。王国维糅合西方美学思想,以生命哲学的高度观照词学审美,跳脱出文学的局限,使“境界”二字昭示出恒久的人生价值。关键词:“意境”;“境界”;景情关系;生命哲学;人生价值中图分类号:I01 

    艺术科技 2021年20期2021-04-09

  • 人间词话》的人文温情
    陈怡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提供了诸多构建内容美的方法论,其中构建意境,提升境界是核心。王国维以“真”为意境的核心内容,这“真”是情感之真,是写物之忠实。王国维不以《古诗十九首》中的“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为鄙词,而认为它们以“真”取胜。这其实体现了王国维的“接地气”。这种观点对传统文人的创作思维形成了一种挑战,但这同时也是创作思维的一种创新。中国传统的文人恪守礼教,以抒发报国之志、进取之心为雅。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创作也常以表露

    书屋 2021年3期2021-03-24

  • 人间词话》文论话语英译研究
    5006)《人间词话》是王国维诗学词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人间词话》现有两个经典英译本,香港学者涂经诒的译本《人间词话》汉英对照版再版于2016年,美国汉学家李又安(Adele Austin Rickett)英译的《人间词话》出版于1977年。在诗学范畴下将《人间词话》中的文论话语分类整理,可分为诗意、诗人和诗品三个方面。选取典型例子进行分析,总结得出涂经诒译本(以下简称“涂译本”)的“三失”和李又安译本(以下简称“李译本”)的“二失”,提出采用“中西互参互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4期2021-01-31

  • 人间词话》“境界”理论的英译对比研究 ——以涂经诒译本与李又安译本为例
    言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以下简称为《词话》)堪称中国文论史上的经典之作,问世以来,一直备受学界推崇,时至今日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辉,为人津津乐道。傅雷视之为中国有史以来“最好的文学批评”,叶嘉莹称之为衔接古今、汇通中外的“一座重要桥梁”(王国维,2009:封底)。黄维樑对《词话》评价更是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王观堂的《词话》魅力最大,倾倒者众,仿佛成了今日的诗学权威;传统的经典之作如《诗品》和《沧浪诗话》都纷告失势”(黄维樑,2013:81)。截至目前,《

    山东外语教学 2021年5期2021-01-27

  • 论王国维《人间词话》的“人间性”
    程对王国维《人间词话》的研究一直是学界的一个热点。有关《人间词话》的许多问题得到了深入研究,如“境界说”的内涵,“有我”“无我”“造境”“写境”“气象”“游词”“意境”“自然”“真”“隔”等各个概念的意义,《人间词话》与中国传统诗学、中国现代美学、西方文艺思想之间的关系,王国维对各个作家作品得失的评价,王国维与罗振玉、蔡元培、胡适等人的关系,王国维的个性、人生经历与其理论的关系等等,都有学者进行研究。但是有一个直观的问题却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这就是王国

    文艺研究 2020年2期2020-12-28

  • 经典重读:论“境界”说
    :学界研究《人间词话》多以手稿本为研究对象,将“意境”和“境界”混为一谈,这是一个必须严肃辨正的问题。虽然“意境”和“境界”都涉及主体和文本的两个方面,但是二者观照点不同。“意境”说的观照点是文本的审美形态,由文本的审美形态逆推主体的生命精神,是沿波讨源;“境界”说的观照点是主体的生命哲学,探究主体生命精神与文本审美形态之间的关系,是循本求末。作为诗学范畴的“境界”说也经历了一个由朦胧到清晰的发展过程,发端于手稿本,自觉于初刊本;初刊本通过对手稿本的严苛选

    名作欣赏 2020年11期2020-11-19

  • 内美兼及修能
    词:王国维;人间词话;人格观;内美;修能作家的人格是文学主体论重点考察的对象之一。文学批评在对文学作品进行批评时,批评家不可避免地要对作家的人格观念进行审视,在批评作品中表现出对作家人格的判断并以此形成批评家的人格观。作为中国近代美学、文学批评史上的大家,王国维在中西文论影响下形成了特点鲜明的審美批评观,在主体论的考察视野中体现其对作家人格的审美倾向。本文在梳理王国维“境界”说的基础上探讨其人格观的内涵,并对其人格观的审美倾向做简要探析。一、王国维与《人间

    美与时代·下 2020年7期2020-10-12

  • 论《人间词话》中的“优美”与“宏壮”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第四则中使用了“优美”与“宏壮”这一对概念论述“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优美”与“宏壮”源于西方美学理论,王国维并没有将其纳入传统诗学的范畴中,其所谓“优美”指的是诗人在观照万物时,内心清澈无痕,达到物我统一的境界;所谓“宏壮”,指的是诗人在观照万物时,因受到剧烈的情感冲击,而使诗人的心灵产生强烈的震荡。关键词:《人间词话》;优美;宏壮;有我之境;无我之境;静;动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437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2020-10-09

  • 试从《人间词话》探讨李煜词之文学史意义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李煜及其后期词作推到一个较高的地位,赞赏其词“境界”之深、情感至真。李煜词上承花间,下启两宋,对后代词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引得历代词论家对其进行评价,更体现出李煜词的艺术成就之高。【关键词】人间词话;文学史;历代评价;境界南唐政权风雨飘渺,李煜作为君主性格细腻、多感,只求醉心艺术世界,其虽是个善良、纯情之人,但却不是一个为国为民的好君主。而亡国后他沦为阶下囚,满腹屈辱无处发泄,只能将对过往的无限怀念化为文字,所以李煜之词给人一种

    决策探索 2020年18期2020-09-15

  •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美学之“真”
    摘要:《人间词话》被傅雷称为中国有史以来最好的文学批评。其中,“境界说”是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核心价值,而境界说又以“真”为其最基本的审美价值,而“真”又进一步被作者上升为对宇宙人生之生命的探求与思索,给中国近代美学的发展和转型注入了新的理论源泉。关键词:境界说; 真之内涵;真之生命意义《人间词话》[1]是中国近代以来最有影响的文学批评论著之一,也是王国维美学思想体系得以建立的最重要的著作。它不仅吸收了我国古典诗学理论的精华,还充分融入了西方的文艺理论和哲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3期2020-09-10

  • 空间理论视角下的《人间词话》“境界说”
    主观空间。《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学者王国维所著的文学批评著作,其中的核心思想“境界说”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学中“意境说”的延续,他强调好的作品需要情景合一,以人本主义理想为核心。所以“境界说”与空间理论研究的落脚点就集中在了“人”上。另一方面,《人间词话》中所提到的“造境”和“写境”与空间理论中的精神空间和物理空间、社会空间也有着相似之处。本文利用空间理论背景,用于研究“境界说”中所体现的文学空间。【关键词】 空间理论;境界说;文学空间【中图分类号】I207 

    今古文创 2020年26期2020-09-10

  • 人间词话》的“真”之内涵探析
    以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为研究文本,通过分析、总结得出:“真”并非一个固定的概念,其内涵十分丰富,不仅指创作主体之“真”和描写对象之“真”,还包括文如其人之“真”,并且在不同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具体含义。关键词:真;人间词话;王国维一、研究背景“真”作为王国维“境界说”词论的核心,几乎是百年以来的学术定论。在王国维词学理论的研究者中,多数人都是把“真”作为“境界说”的核心来认知的。尚永亮就认为:“王氏言‘意境,未曾离真;言真又未曾离‘自然。‘自然实乃真之内涵,而

    美与时代·下 2020年4期2020-07-14

  • 美学视域下的王国维《人间词话》“境界”之意涵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享誉中国文学、文艺学、传统美学等众多领域,其所提出的“境界”概念,自其于《国粹学报》发表时起,学界便争鸣未止。“境界说”是《人间词话》之核心,对“境界”的理解与把握,是深入研究《人间词话》意义与价值的前提。本篇文章以美学为支点,从美学角度出发对《人间词话》中的“境界”体系进行论述,阐释“境界”之意涵。關键词:美学;《人间词话》;境界;审美;美感作者简介:彭思越(1999-),男,汉族,陕西西安人,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本科在读,研

    青年文学家 2020年18期2020-07-14

  • 人间词话》中境界与意境辨析
    力求通过对《人间词话》中所出现的“境界”与“意境”进行对比分析,正本清源,窥一斑而知全豹,肃清两个概念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关键词:境界;意境;王国维王国维无疑是中国近代、现代相交之际的中国文坛上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其留下的《人间词话》被后世文人奉为圭臬,尊为词学、美学的根据,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广博精深的学术遗产。在研究《人间词话》时,“境界”与“意境”两个概念会被人们反复提及,且人们常常将其混淆为一体,忽略了其中的不同之处。厘清这两个

    教师·上 2020年3期2020-05-13

  • 浅析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怆虑情结
    文以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怆虑情结为研究对象,本着“知人论世”的原则对文本予以论述。首先是对“怆虑情结”作以界定;其次介绍了王国维怆虑情结的来源;三是《人间词话》中怆虑情结的体现;最后,综述。文章认为,王国维在创作人间词话的过程中带有深深的怆虑情结,这种怆虑情结是王国维与生俱来的带有悲观气质的生命之思。关键词:人间词话;怆虑情结;终极关怀;境界说[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0)-09-0-02研究现

    青年文学家 2020年9期2020-05-06

  • 从《人间词话》看李煜词
    摘 要:《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将词的发展分为五代、北宋、南宋三个阶段,对每一阶段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进行了深刻且独到的評论,而尤为推崇五代词。尤其对李后主词更是不惜笔墨反复赞誉。称其“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赤子之心”、“以血书者”,本文将结合作品对这些评述作具体分析。关键词:《人间词话》;李煜;五代《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将词的发展分为五代、北宋、南宋三个阶

    锦绣·中旬刊 2020年1期2020-04-17

  • 从“真切”与“自然”双维度论王国维之意境说 ——以《人间词话》为例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依托词论语境系统地阐释了核心概念“境界”,并赋予其特殊而丰富的美学底色和哲理意蕴。而一个尖锐而又有趣的问题亦伴随着王国维美学思想的研究一直萦绕不散,即王国维的境界说与后来更为广泛为人所知的意境说的关系问题。当前普遍为学界所接受的观点是,意境说以境界说为根基演变生成,前者脱胎于后者却比后者更为凝练生动。而具体体现于王国维的美学思想中,两者地位实则等同,但事实上此论断形成的原理在学界中并未达成共识,原因在于一直缺少某种切入王国维美学思想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2期2020-01-07

  • 康德优美感理论视角下的王国维境界学说探析 ——以《人间词话》为例
    作者在创作《人间词话》时期,“境界”一词就被赋予标准的含义,既可以作为衡量诗词的标准,境界是气质神韵之本,是关于美感的本质性存在。对于王国维境界学说的分析视角广泛,在其他文章中有作者就叔本华对于王国维美学形成的直接作用,或王国维美学中所蕴含佛学思维进行阐述,然而就西方美学对于王国维的作用而言,康德美学思想产生于叔本华之前,叔本华关于艺术品与事物自身现实关系等思想受康德启发颇深,因此以康德美学理论出发更能看出其对于王国维境界学说形成的源头性影响,且叔本华是从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28期2020-01-01

  • 王国维“自悔少作”《人间词话》探赜
    杨传庆《人间词话》问世以来,不足百年而成经典,在其流播过程中,有一个时而提及却未被深究的问题——王国维于《人间词话》是否“自悔少作”①。张尔田据王国维晚年不道《人间词话》而向龙榆生、夏承焘宣称王氏“自悔少作”,此说又经龙氏宣扬而流传于词学界。其实,王国维晚年不道《人间词话》是与其思想、学术转变密切相关的。至于张尔田宣扬王国维于《人间词话》“自悔少作”,其目的无非是对抗新文化派对《人间词话》的利用,而龙榆生以词学批评之“历史家态度”(《论贺方回词质胡适之先生

    文艺研究 2019年10期2019-12-21

  • 浅析《人间词话》之境界
    摘 要:《人间词话》是王国维兼容采纳了西方的美学与哲学,融会贯通于中国旧有的传统文学批评中,再通过自己独到的思想见解自成一家的词话批评理论体系。作为一部文学批评著作,《人间词话》将“境界”作为中国古体诗词的评价标准。词之“境界”必依托于于创作者的主客观、内外界、人与景之间的交流沟通过程。诗词取材无不源于自然,因而造境离不开写境;写境又是词人对于景物所感的二次加工之作,故而王国维言“二者颇难分别”。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区别在于物与“我”是否存在利害关系,既词

    卷宗 2019年30期2019-11-11

  • 人间词话》境界说探析
    探讨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境界说”理论。王国维对境界的最重要的一个标准就在于真,其他的标准都是围绕“真”来制定的。“境界说”与“兴趣说”“神韵说”有相通之处,“境界说”取长补短,继承各学说的精髓,其完整、系统的结构是其他学说无可比拟的,“境界说”将主观情思与客观实在相结合,避免了“兴趣说”“神韵说”过虚不实的弊端。关键词:王国维;《人间词话》;“境界说”;意境王国维与刘勰、金圣叹并称中国美学三大权威,而《人间词话》是承载王国维美学思想最重要的著作,“境界说

    大观 2019年8期2019-10-30

  • 王国维三种境界解和新春征联答对乐
    词:王国维;人间词话;出句;对句1.王国维三种境界解王国维《人间词话》2条: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欧阳永叔)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辛幼安)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据滕咸惠校注《人间词话新注》5页,第一版,济南,齐鲁书社出版社,1981年)

    锦绣·下旬刊 2019年2期2019-10-14

  • 论《人间词话》中所蕴含的忧患意识
    识也包含在《人间词话》中。一方面,王国维将忧患意识——忧生忧世作为其批评观念。在这一观念的指导下,王国维将词划分为忧生与忧世之作,并表现出对于忧患之作的欣赏与推崇;另一方面,王国维将儒家以忧患意识为基础所构成的“修己以安天下”的精神境界与精神目标作为文学批评标准,纳入文学批评实践之中。关键词:儒家;忧患意识;王国维;人间词话作者简介:袁竟兰(1994-),女,汉族,六安人,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学。[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青年文学家 2019年30期2019-09-10

  • 浅论《人间词话》中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些著述中,《人间词话》凭借其独到的理论,新颖的见解,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王国维生活在晚清那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中,不仅接受了传统文化教育,也受到了西方文明的影响,是学贯中西的大学者。因此,他把中国古代哲学、美学和文艺思想同西方美学思想融合起来,进行美学和文艺理论研究,有着独创性。《人间词话》以“境界说”为核心,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对其进行研究时,大量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王国维所提出的境界,不仅把它与中国古代其他文艺理论家提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14期2019-09-10

  • 人间词话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选段赏析:王国维一向反对牵强附会式的评论词,但又喜用象征手法。在此处,他把晏殊、柳永、辛弃疾3首表达爱情的词截取出来重新编排,贴切地表达出自己对成就大事业、大學问需要经历的3种境界的理

    金桥 2019年5期2019-09-10

  • 蓦然回首——《人间词话》之研究小史
    研究,其中《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文学批评的代表之作,极富盛名,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批评里程碑式的作品”,学者们对此展开了百余年的研究。为了完整地了解《人间词话》的研究情况,本文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以见各时期不同学者的创获以及不同时代的学术特征。本文将王国维的经典词学理论著作——《人间词话》的研究分为三个时期,即1949年以前的奠基时期,特点为依托中国传统诗学、美学思想对其进行纯学理的研究;1949年到1978年是为探索时期,虽有进步和拓展之处,但总

    神州·下旬刊 2019年8期2019-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