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宁

  • 文化分层理论下《婴宁》英译本研究
    性的短篇小说,《婴宁》也深受学者与译者青睐。本文选取由张庆年、张慈云、杨毅等人合作完成的《婴宁》译本,根据文化分层理论,从物质、风俗制度和心理层次分析译文中文化因素的体现及译者的相关处理技巧。研究发现,该译本基本传达了原文的文化内涵,成功再现了原文语境,表达了原文情感,带领读者领略源语文化,与之产生共鸣。【关键词】《聊斋志异》;《婴宁》;文化分层理论【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6-82

    今古文创 2023年29期2023-08-19

  • 哀怜欢笑停歇
    连连又爱花如命的婴宁和粲然欢笑又顽皮爱闹的小翠的细腻刻画,艺术而又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人性的诚心歌颂和对封建礼教的猛烈批判。【關键词】 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小翠【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2-0017-02王士祯有诗题曰:“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品评的正是“聊斋先生”蒲松龄的著作《聊斋志异》。“蒲松龄创作《聊斋

    今古文创 2021年32期2021-09-22

  • 《聊斋志异》中女性的自我意识
    志异》中的小翠、婴宁、凤仙三个狐仙形象代表了女性自我意识的三个阶层:小翠的自我意识最强,她以游戲态度对抗世俗礼教,终因失败选择了从容离去;婴宁由山野进入俗世,选择了妥协和接受世俗礼教,以自己的方式保持内心自我的坚守;凤仙则主动投身世俗,以贤妻形象示人。书中所展现出的女性自我意识与时代文化的发展并行,显示出蒲松龄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关键词:聊斋志异;小翠;婴宁;凤仙;女性意识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3712(202

    蒲松龄研究 2021年2期2021-09-13

  • 一个“撄而后成”的自我完善的女性形象 ——试论《聊斋志异》中婴宁性格的重大转变
    03)众所周知,婴宁从狐到人,从少女到少妇,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在小说中是有着比较明显的脉络的。现在需要探讨问题的关键在于,当下许多流行评论都认为,婴宁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是受到封建礼教和社会道德规范的制约,因而婴宁的性格转变是封建礼教扼杀妇女纯真天性的结果。婴宁的性格转变是礼教的悲剧,妇女的悲剧,是一个被动的、被迫的与异常痛苦的转变过程,人类为了群体的利益,不得不牺牲个人的纯真天性,成全群体性。这是人类永远也无法解脱的精神困境。因而,婴宁的性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7期2021-08-19

  • 哭笑之间的悖离与调和
    摘要:《婴宁》具体情节与整体框架存在着不少的疏离。婴宁的婚姻缘于爱情,遗花留笑等细节方面却又透露其为有意的安排;婴宁处处憨笑,细节方面却透露着此笑非憨,只是一种身处陌生人世间对他人疑忌、骇异的应对;抛除鬼母狐女的志怪因素,婴宁亦是一传奇女子,以“无时不笑”“矢不复笑”应对“笑须有时”的世俗,又以感人至深的恸哭完成庶养女子助嫡母合厝于亡父的壮举。某些细节方面对整体框架的悖离,实是塑造婴宁这一复杂人物形象的必需,《婴宁》一文并因此在人物刻画、人性阐释方面远超同

    蒲松龄研究 2021年1期2021-05-28

  • 浅析《婴宁》的形象意义
    性的女性形象,而婴宁即为其中的娇憨类女性的代表形象。本文对这一女性形象加以浅析。【关键词】婴宁;《聊斋志异》;形象意义【中图分类号】I20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9-0004-02婴宁是《婴宁》一文的主人公,也是蒲松龄本人最为喜爱的笔下人物,他如叫着自己小女儿般称其为“我婴宁”。这一形象前期娇憨爱笑,而为人妇后,却“不复笑”了。这种人物形象的转变,实际上表现了作者本人对女性生

    今古文创 2021年9期2021-05-05

  • 以读促写:从文言小说中学叙述视角的运用 ——兼论《婴宁》的叙述视角之妙
    更加引人入胜。《婴宁》作为古代文言小说中的佳作,其叙述视角体现了较高的叙述水准,值得我们探究学习。一、多元性立体化“情之至者,鬼神可通。”《婴宁》以时间为线索,将现实的人间和鬼狐的世界时而并行,时而交织在一起,叙述了书生王子服和狐女婴宁纯真浪漫的爱情故事,婴宁的少女形象也历来被人所称道、喜爱。《婴宁》的璀璨夺目犹如“满园春色关不住”,这离不开它以时间为主导的多元性立体化的叙述视角。(一)全知全能视角开篇叙事《婴宁》与《聊斋志异》中大多数作品一样,采用全知全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0年33期2020-12-30

  • 以读促写:从文言小说中学叙述视角的运用
    时面临的问题。《婴宁》作为《聊斋志异》这朵桂冠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其多元性立体化的叙述视角取得了“在限制中寻求突破”的效果,为这颗明珠增色不少,可作为学生写作叙述类文章的典范。关键词:写作教学;叙述视角;《婴宁》如何叙述能够更生动?怎样呈现主题才能更突出?这是高一学生在叙述类写作中面临的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写作时遇到的最为严峻的问题是对“描写手法”“叙述视角”的认识与运用。仔细分析,“描写手法”是我们的传统文学知识,种类繁多,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2020年11期2020-12-07

  • 须知“出格”能出色
    一谈《聊斋志异·婴宁》的读写心得。一、“合格”容易平庸,“出格”才能出色这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全文约四千字,为了读者能够更透彻地理解,先把《婴宁》一文的故事梗概整理如下:婴宁,是狐狸和人所生的女儿,被托付给鬼母抚养。她长承山村雨露,娇憨天真,一笑生神。婴宁十六岁时,上元节外出踏青,引来了对她一见钟情的书生王子服,经过几番曲折,最后带她回到王家成婚。因厌恶觊觎她美色的西邻之子,恶作剧般设局,害死了好色者,惹出人命官司,受到婆母训斥,婴宁发誓从此不笑。一年后,婴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20年10期2020-11-28

  • 山水草木,意蕴无穷
    赏析《聊斋志异·婴宁》的景物描写,探究景物传达的意蕴。一、草蛇灰线的细节请看《婴宁》中女主人公住所的周边环境:约三十余里,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遥望谷底,丛花乱树中,隐隐有小里落。下山入村,见舍宇无多,皆茅屋,而意甚修雅。北向一家,门前皆丝柳,墙内桃杏尤繁,间以修竹,野鸟格磔其中。意其园亭,不敢遽入。回顾对户,有巨石滑洁,因据坐少憩……再看女主人公家中景物:从媪入,见门内白石砌路,夹道红花,片片堕阶上。曲折而西,又启一关,豆棚花架满庭中。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20年10期2020-11-28

  • 须知『出格』能出色 —— 读《婴宁》,学写人
    一谈《聊斋志异·婴宁》的读写心得。一、“合格”容易平庸,“出格”才能出色这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全文约四千字,为了读者能够更透彻地理解,先把《婴宁》一文的故事梗概整理如下:婴宁,是狐狸和人所生的女儿,被托付给鬼母抚养。她长承山村雨露,娇憨天真,一笑生神。婴宁十六岁时,上元节外出踏青,引来了对她一见钟情的书生王子服,经过几番曲折,最后带她回到王家成婚。因厌恶觊觎她美色的西邻之子,恶作剧般设局,害死了好色者,惹出人命官司,受到婆母训斥,婴宁发誓从此不笑。一年后,婴

    作文新天地 2020年28期2020-11-04

  • 山水草木,意蕴无穷 ——读《婴宁》,学写景
    赏析《聊斋志异·婴宁》的景物描写,探究景物传达的意蕴。一、草蛇灰线的细节请看《婴宁》中女主人公住所的周边环境:约三十余里,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遥望谷底,丛花乱树中,隐隐有小里落。下山入村,见舍宇无多,皆茅屋,而意甚修雅。北向一家,门前皆丝柳,墙内桃杏尤繁,间以修竹,野鸟格磔其中。意其园亭,不敢遽入。回顾对户,有巨石滑洁,因据坐少憩……再看女主人公家中景物:从媪入,见门内白石砌路,夹道红花,片片堕阶上。曲折而西,又启一关,豆棚花架满庭中。

    作文新天地 2020年28期2020-11-04

  • 有狐拈花而笑
    的傻小子,他是被婴宁抛落的一枝梅花勾入春天的。之前他从没见过这般不懂矜持的姑娘——看见痴望她的陌生男子,仿佛看见新鲜好玩的风物,乐得花枝乱颤,还跟丫头点评道:“个儿郎目灼灼似贼!”可她自己倒偷走了别人的心魂。回到家中,丢了心魂的王子服寻不到可医相思的良方,只能靠那枝留作念想的梅花续命。他不说话也不进食,在愈发单薄的暗香中怀念惊鸿一瞥。梅花枯萎了,他也被执念逼得形销骨立。他望着前来探访的表兄哽咽难言,做人真难啊,孩童尚可为错失的玩物号啕大哭,而他的眷恋却只能

    百家讲坛 2020年8期2020-09-26

  • 以《婴宁》为例谈《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斋志异》卷二的《婴宁》篇,是蒲松龄描写女性的典范之作,为“他者”的小说人物皆含有作者“本我”的精神气质,也是一篇表达作者隐喻、精微之意的小說。笔者将以《婴宁》为例,从艺术手法、叙事话语方面,看蒲松龄如何描绘人物、组织情节、抒发本我“孤愤”之情,以此来分析《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关键词:《聊斋志异》 《婴宁》 蒲松龄 艺术特色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鲁迅先生指出:“《聊斋志异》虽亦如当时同类之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写委曲,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7期2020-08-27

  • 理想的寄托与现实的驯化
    鬼的形象,其中,婴宁不仅为蒲松龄偏爱,其独特的形象也在古代小说史上涂上了光辉一笔。但是看似写“笑“的小说,实则有着”悲“的底色,从婴宁性格的转变能够看到世俗礼教对于自然人性残害,而这也映射了蒲松龄本人的心路历程。关键词:聊斋志异;婴宁;蒲松龄中图分类号:1207.4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15-0009-02一、前言《婴宁》作为《聊斋志异》中独特的一篇,为大众所喜爱,这种喜爱大部分都归于“婴宁”这个角色的成功塑造。小说中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5期2020-08-03

  • 《大宗师》“撄宁”浅释 ——结合《聊斋志异·婴宁》来看
    《聊斋志异》之《婴宁》篇与“撄宁”“撄宁”一词,极易令读过《聊斋志异》的人联想到《婴宁》。《婴宁》是《聊斋志异》中的名篇,讲述了男主人公王子服在上元节之夜对女主人公婴宁一见钟情,回家后相思成疾。后来他去山中探访,竟然寻到了婴宁的住处,最后结为夫妇。其中塑造了主人公婴宁天真无邪、娇憨可爱的形象,这个形象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女性形象中是极为少见的。婴宁生长于与外界几乎隔绝的山谷村落之中,天性爱笑。抚养婴宁的秦媪向王子服介绍婴宁时说:“渠母改醮,遗我鞠养。颇亦不钝,

    名作欣赏 2019年29期2019-10-18

  • 打碎、推倒、重塑
    摘 要:《婴宁》是小说集《聊斋志异》的作品之一,文中先后存在“打破”谎言妄言、常识常理、文本逻辑的叙事因素,将既有之物打碎、推倒给人看,从而创塑了婴宁的形象,并垒立了自己的立场,富有“重塑”的意义。《婴宁》中“破与立”的情节元素使得故事愈加引人入胜,极具阅读价值。关键词:《聊斋志异》;婴宁;打破;塑立《婴宁》是《聊斋志异》卷二的第六篇,整个故事的曲折性反转情节很多,且反转往往是借由“打破”这一情节元素形成的,具体可归类为三个方面:打破妄言谎言、打破常识常理

    艺术科技 2019年8期2019-07-24

  • 漫漫“归”途中的不归人
    宋瑞彩摘要:婴宁跟《聊斋志异》中的其他女狐不同,她来到人间不是为了成就某个男性,而是为了自我完成:由异类幻化成人形进入人间后,如何被世俗社会接纳,把自己改造成“人”。她的方式与途径是通过婚姻的洗礼,把“狐性”改造成“人性”,由天真浪漫的少女成功转型变为温良贤惠的少妇。婴宁的人生经历是封建社会男权中心意识形态下普通女性命运的一个缩影,清晰地折射出女性从少女转变为女人的复杂而痛苦的心路历程。关键词:聊斋志异;婴宁;女狐;女性命运;女性生存中图分类号:I207.

    蒲松龄研究 2018年3期2018-12-07

  • 《聊斋志异》中青凤和婴宁形象比较分析
    内容摘要:青凤和婴宁分别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青凤》和《婴宁》的女主人公,青凤是一个恪守闺训,德言容功俱佳的大家闺秀,婴宁是个憨痴天真,纯洁开朗的乡野女孩,本文通过对二者的出生、性格、形象意义三方面来分析二者的异同。关键词:《聊斋志异》 婴宁 青凤 人物形象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主要写鬼狐怪异之事,其中成就最高的就是描写男女恋情和婚姻生活的故事。如《小翠》、《青凤》、《婴宁》、《聂小倩》等都是耳熟能详的名篇。青凤和婴宁分别是蒲松龄的杰作《聊斋志异》中《青凤

    文学教育 2018年10期2018-10-16

  • 最黠异史氏,笑啼隐婴宁
    戴健《婴宁》是《聊斋志异》中的经典名篇,历来研究者对它有着超乎寻常的解读热情,魅力非凡。但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故事内涵仍未阐释到位,尚可再论。蒲松龄在小说中两次用到“黠”字:一处是婴宁用以形容丫鬟小荣“是亦狐,最黠”;另一处是作者用以点评婴宁“其黠孰甚焉”,足见此字甚得蒲氏之心。以本文之见,最黠者并非小荣、婴宁等美狐,而是作家本人!蒲松龄小说创作上的灵心慧性,在《婴宁》篇中施展得酣畅淋漓。“显”“隐”两条逻辑线索中的婴宁,行止处世既出人意表又情理皆合,小

    古典文学知识 2018年4期2018-07-25

  • 望出聊斋
    且笑得最美的当属婴宁了。婴宁的笑是恣意的,甚至被归为“呆痴”的。这笑也让她有一种迷人的魅力,就像是结尾作者所言的“忘忧草”,嗅之,则笑不可止。第一次出场,婴宁就面带笑颜,“有女郎携婢,捻梅花一支,容华绝代,笑容可掬”。这可掬的笑容摄走了男主人公的心魄,他“注目不移,竟忘顾忌”。最后离开时,也是“移花地上,笑语自去。”真可谓是“笑语盈盈暗香去”。可以说是,这缘分自笑起。婴宁的笑不是浅笑,而是恣意的。王子服到婴宁家拜遏。婴宁母亲介绍婴宁时就说“颇亦不钝,但少教

    小品文选刊 2018年3期2018-03-04

  • 黛西的独立与婴宁的适应:中美文化差异之比较
    黛西和中国古代的婴宁,她们都爱笑,都面临着在异质文化中生存的问题。但她们天真的笑声所产生的影响不同。黛西追求独立与自由,她的笑声是她嘲笑和反抗欧洲社会的禁忌的一个有力武器,是当时的新女性精神的反映。而婴宁的笑声则帮助她融入一个她所向往的人类社会。在性别意识的发展上,黛西缺乏性别意识,这一特点在故事中一直没有得到改变。婴宁则逐渐从天真走向了成熟,接受了当时社会对她的规训。她们不同的命运反映了她们所处的中美文化的差异。关键词:笑声;反抗;同化;黛西;婴宁清代小

    北方文学 2018年36期2018-02-01

  • 对《聊斋志异·婴宁》中婴宁爱笑与爱花特质的深刻内蕴的思考
    》中,蒲松龄在《婴宁》篇中塑造了一个天真烂漫、人见人爱、不受世俗约束的女孩形象,婴宁是一个狐女,爱笑与爱花是她的特质,她的性格具有多维性,憨直中有机巧,笑语下又有深沉,婴宁形象的塑造不只是在讲述人与狐的故事,还包含着社会层面的思考批判,值得在阅读中细细揣摩意义。【关键词】婴宁  爱笑  爱花  世俗【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2-0043-01虽然《婴宁》故事的主线看似是王子服与婴宁的爱情,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42期2018-01-18

  • 婴宁名字来历研究综述
    张泓摘要:对婴宁名字来历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种观点:来源于《韩非子》、来源于《庄子》、来源于李贽“童心说”。在三种观点中,影响最大、解读最准确的是《庄子》说。蒲松龄根据人物性格将其命名为婴宁,现在的研究者却大多认为蒲松龄以此名字表现哲理,有过度解读之嫌。关键词:婴宁;名字;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 I207.41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7)05011903婴宁是《聊斋志异》中最美的人物形象,如果说曹雪芹是把所有的感情都放在林黛玉身上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5期2017-10-17

  • 微笑零落,谁遣春归
    的傻小子,他是被婴宁抛落的一枝梅花勾入春天里的。之前他从不知世上竟有这般不懂矜持的姑娘——看见痴望着她的陌生男子,就像看见了好玩儿的风物,乐得花枝乱颤,还跟丫头点评道:“个儿郎目灼灼似贼!”此时王子服大概会默默叫苦:姑娘你才是贼啊,把我的心魂藏到哪里去了?待回到家中,丢了心魂的王子服寻不到可医相思的良方,只能靠那枝留作念想的梅花续命。他不说话也不进食,在愈发单薄的暗香中怀念那惊鸿一瞥。梅花枯萎了,他也被执念逼得形销骨立。他望着前来探访的表兄哽咽难言,做人真

    恋恋中国风 2017年4期2017-09-11

  • 浅析《聊斋志异》中婴宁形象
    庚娘;笑容可掬的婴宁;严肃自重的芸娘等。她们热情善良、有勇有谋,在这些女性形象中,婴宁形象的描写最为出众。二、婴宁形象形成的原因(一)环境原因“约三十余里,乱石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遥望谷底,丛花乱树中,隐隐有一小里落。下山入村,见舍宇无多,皆茅屋,而意甚修雅。北向一家,门前皆丝柳,墙内桃杏尤繁,间以修竹,野鸟格磔其中。”这是王子服在找婴宁时走在深山里所见,婴宁所生活地方比较淳朴,有柳,有竹,有花,有鸟,足可以看出主人的性情——恬淡,闲适。“

    东方教育 2017年12期2017-08-23

  • 婴 宁
    本剧根据《聊斋·婴宁》改编时 间:古代地 点:南山麓人 物:婴 宁 女,十六岁,狐生鬼养,深山长大,爱笑,天真浪漫。王子服 男,十九岁,落魄书生,诚挚多情,为爱痴狂。鬼 母 女鬼,婴宁嫡母,王子服姨母,有意撮合二人姻缘。雷 公 天上雷神,奉公行事。作者近照【暮春时节,南山脚下,茅舍外,王生手持一枝枯杏上。王 生 (念)小生姓王名子服,悬梁刺股读诗书。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唱)上巳节上遇娇娘,巧笑倩兮美目盼,小生一见顿失魂,回过神来人不见。杏花在

    黄梅戏艺术 2017年1期2017-07-04

  • 微笑零落,谁遣春归
    的傻小子,他是被婴宁抛落的一枝梅花勾入春天里的。之前他从不知世上竟有这般不懂矜持的姑娘——看见痴望着她的陌生男子,就像看见了好玩儿的风物,乐得花枝乱颤,还跟丫头点评道:“个儿郎目灼灼似贼!”此时王子服大概会默默叫苦:姑娘你才是贼啊,把我的心魂藏到哪里去了?待回到家中,丢了心魂的王子服寻不到可医相思的良方,只能靠那枝留作念想的梅花续命。他不说话也不进食,在愈发单薄的暗香中怀念那惊鸿一瞥。梅花枯萎了,他也被执念逼得形销骨立。他望着前来探访的表兄哽咽难言,做人真

    传奇故事(上旬) 2017年4期2017-05-06

  • 微笑零落,谁遣春归
    的傻小子,他是被婴宁抛落的一枝梅花勾入春天里的。之前他从不知世上竟有这般不懂矜持的姑娘——看见痴望着她的陌生男子,就像看见了好玩儿的风物,乐得花枝乱颤,还跟丫头点评道:“个儿郎目灼灼似贼!”此时王子服大概会默默叫苦:姑娘你才是贼啊,把我的心魂藏到哪里去了?待回到家中,丢了心魂的王子服寻不到可医相思的良方,只能靠那枝留作念想的梅花续命。他不说话也不进食,在愈发单薄的暗香中怀念那惊鸿一瞥。梅花枯萎了,他也被执念逼得形销骨立。他望着前来探访的表兄哽咽难言,做人真

    传奇故事(破茧成蝶) 2017年4期2017-05-05

  • 婴宁名字来历研究综述
    311231)婴宁名字来历研究综述张 泓(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社科部,杭州 311231)对婴宁名字来历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种观点:来源于《韩非子》、来源于《庄子》、来源于李贽“童心说”。在三种观点中,影响最大、解读最准确的是《庄子》说。蒲松龄根据人物性格将其命名为婴宁,现在的研究者却大多认为蒲松龄以此名字表现哲理,有过度解读之嫌。婴宁;名字;研究综述婴宁是《聊斋志异》中最美的人物形象,如果说曹雪芹是把所有的感情都放在林黛玉身上的话,蒲松龄则是把所有的感情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5期2017-03-23

  • 成长的宿命 ——对《婴宁》的另一种解读
    的宿命 ——对《婴宁》的另一种解读王剑霞(陕西警官职业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蒲松龄的《婴宁》为人们展现了一个名叫婴宁的美好女子变得成熟、懂事的成长过程。随着婴宁的不断成长,她逐渐成为一个真正成熟的女性。本文主要从婴宁的成长角度,解读婴宁这一人物,旨在通过不同角度重新分析婴宁这一独特的艺术形象。成长;宿命;婴宁;蒲松龄在文学中,最打动人心的往往不是那些故事,而是作家笔下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有了这些独特的人物才会有故事,才会吸引着读者的眼球。被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3期2017-02-01

  • 诗化小说的典范之作 ——细读《婴宁
    之作 ——细读《婴宁》■ 井玉贵(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中文系,北京 100089)《婴宁》历来被认为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最具诗意特征的一篇。作者旨在通过对小儿女纯真的初恋情景的描写,传达其对于返璞归真的人性的由衷向往。作为小说,《婴宁》的情节并不复杂,其艺术魅力全然源自诗意氛围的营造,主要体现为对婴宁之“笑”的精彩刻画, 而“笑”所包含的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亦是对小说主旨的呼应。后世小说中类似婴宁的少女形象陆续出现,或与婴宁一脉相承,或有明显的模仿痕迹,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7年5期2017-01-24

  • 婴宁之美
    的常见形象,尤以婴宁形象光彩夺目,不但博得了读者的青睐,更打动了作者的心。《婴宁》章末,异史氏(作者自称)激动地赞曰“至凄恋鬼母,反笑为哭,我婴宁何尝憨耶”,对其喜爱之情溢于言表。那么,婴宁之美,美在哪里?婴宁之美,美在出身。婴宁为狐所生,为鬼所养。其父秦氏原配吴氏早亡,秦氏与狐结合生育婴宁婴宁尚在襁褓之中,其父秦氏去世,狐母为秦氏族人驱遣,走投无路,迫于生计,遂将婴宁托于秦氏之原配吴氏鬼母,吴氏鬼母待婴宁如亲生女儿,母女二人相依为命,生活十多年。后于上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6年51期2016-12-22

  • 浅谈《聊斋志异》中的狐女婴宁
    ,其中亦人亦狐的婴宁,清丽脱俗、以笑示人,艺术形象完整,颇具特色。婴宁寄寓着蒲松龄先生的人性理想,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指称意义,也让人解读到了作品隐含的批判力量。本文就这一形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关键词】聊斋;狐女;婴宁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8-0253-01一、《婴宁》大致剧情上元佳节,书生王子服偶遇佳人,见其遗花地上,便捡起藏于袖中,归家后相思成疾。表兄吴生为缓解其相思之苦,打诳语说女子是

    戏剧之家 2016年16期2016-09-28

  • 人面桃花两相映
    -0123-01婴宁是蒲松龄所描写的诸多女性形象中的一个。翻开《聊斋志异》,我们可以看到《娇娜》、《青凤》、《聂小倩》等以篇中女主人公直接命名的篇目。这些女性形象在蒲松龄的笔下,或秀婉温柔,或刚直不屈,或贞洁自爱,或清新脱俗,无不如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而婴宁的形象是这许多女性形象的代表,也是蒲松龄描写得最成功最真最美的一个。作者在异史氏评语中言"其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者。而墙下恶作剧,其黠孰甚焉!",对其既憨又黠的性格特征做了高度的概括,并称之为"我婴宁"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6期2016-06-24

  • 浅析《聊斋志异》译本中婴宁形象塑造
    《聊斋志异》中《婴宁》篇进行比较,探讨译本对于人物形象的重现与塑造,是否符合翻译标准及审美需求。关键词: 《聊斋志异》;《婴宁》;人物形象婴宁是《聊斋志异》塑造的人物之一,富有个性,神采奕奕,深入人心。然译者要将其形象再现,不可能完全等值,正如钱钟书所言 “一国文字和另一国文字之间必然有距离 ...而且译者的体会和自己的表达能力之间还时常有距离。”译者作为原文读者和译文创造者,其对人物形象塑造及取舍,反映了译者的审美及翻译特点。一、对比人物外貌描写,看译者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6期2016-05-14

  • 世外仙姝来到人间后的悲剧
    、追求与期望。《婴宁》是《聊斋志异》中让人印象很深刻的笑中含深思的异类故事,作者入木三分地刻画出婴宁的典型性格与典型环境的关系,令人信服地看到,在纯洁修雅的鬼域环境和浮华虚伪的人间环境的影响下,婴宁的性格发生了令人惋惜的变化,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异类的温情与纯真,人类的冷酷与自私。本文便将《聊斋志异》卷三《婴宁篇》的世外仙姝婴宁来到人世间遭遇一系列变故之后的变化,结合蒲松龄的生平浅谈蒲松龄为什么“爱听秋坟鬼唱时”。关键词:蒲松龄;婴宁;人性美;去伪存真作者简

    青年文学家 2016年14期2016-04-29

  • 诗意盎然论《婴宁》 —— 兼论蒲松龄爱情小说的诗化倾向
    )诗意盎然论《婴宁》 —— 兼论蒲松龄爱情小说的诗化倾向陈江英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文史学院,甘肃 成县 742500)摘 要:《聊斋志异》是文言短篇小说的高峰和总结,蒲松龄用他诗人的才情和气质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群美丽可爱的女性形象,《婴宁》属其中翘楚。《婴宁》和其中的许多篇章无论从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构思美几个方面来看,都散射着浓郁的诗化倾向。关键词:蒲松林;《婴宁》;女性形象;诗化倾向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顶峰,也是蒲松龄的泣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3期2016-02-13

  • 由《婴宁》看蒲松林的女性观
    其中最出名的当属婴宁,它主要讲述了《聊斋志异》中女性人物的纯真美。立足于婴宁这个女性角色,探讨了蒲松林对女性美的描写并深入探析了蒲松林的女性观。关键词:婴宁;聊斋;自然美;自由精神徐中玉、齐森华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第九版“洞明世事”一章中选择了蒲松林《聊斋志异》的名篇《婴宁》。该故事讲述了狐女婴宁和王子服相爱的故事。王子服是莒县罗店人,早年没了父亲,一次外出游玩时遇到了手拿梅花的婴宁婴宁的一笑让王子服一见钟情,数次打探后发现竟是自己

    新课程学习·下 2015年5期2015-10-21

  • 此“婴宁”非彼“撄宁”——婴宁形象分析
    王秋朋此“婴宁”非彼“撄宁”——婴宁形象分析王秋朋(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成县 742500)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认为,《聊斋志异•婴宁》中婴宁名字的由来取之《庄子•大宗师》:“撄宁者,撄而后宁者也。”此说甚是牵强。婴宁之“宁”,与庄子所说的智者染而后的“宁”不是同一种宁。婴宁是来到俗世之后被“撄”的,即:先宁而后撄。在异域幻境中,婴宁的“宁”,是一种生命的真、生命的纯粹;在俗世人间,婴宁的“宁”,是一种没有生命的死寂的宁;而庄子的“宁”,是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5年4期2015-03-18

  • 古典爱情小说中的“化鬼”情节与“世情”演进
    怪小说的创作,《婴宁》由狐鬼变人的写法是对“化鬼”情节的逆反,《聊斋》以“志异”开篇而终于“返常”的常见模式正是世情浸染的结果。“化鬼”与“世情”的相辅相成,显示了古典小说错综复杂、合力生成的演进轨迹。关键词:化鬼;世情;霍小玉传;碾玉观音;婴宁中图分类号:I207.41 文献标识码:A中国古典文学至唐“始有意为小说” [1]54,唐传奇虽“出于(魏晋)志怪”,但却“甚异其趣”:志怪“传鬼神明因果而外无他意”;传奇“虽亦或托讽喻以纾牢愁,谈祸福以寓惩劝”,

    蒲松龄研究 2014年4期2015-01-28

  • 《山花子》与婴宁形象
    聊斋志异》中的《婴宁》是相通的,词毕竟是抒情文体,虽然渗入了小说手法,但与小说还是有很大的差异。本文具体地比较了《山花子》与《婴宁》在思想与艺术上的同和异。关键词:山花子;婴宁;词;小说;少女形象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聊斋词集》中有一首《山花子》,全词如下:十五憨生未解愁,终朝顾影弄娇柔。尽日全无个事,笑不休。贪扑蝶儿忙未了,滑苔褪去凤罗钩。背后谁家年少立?好生羞!这是一首小词,全词只有几十个字,但却非常生动地刻画出一个少女的形象。她天

    蒲松龄研究 2014年3期2014-12-08

  • 大学语文中《婴宁》人物性格解说
    冯国晨《婴宁》是《聊斋志异》中脍炙人口的名篇,婴宁的形象是蒲松龄笔下许多成功的女性形象之一,人见人爱,好评如潮。学者们把它选编到《大学语文》课本中,是很有见地的。但是有的教材编写者,对婴宁这一文学形象的理解,有失准确,因而衍生出一些看似深刻,实则幼稚的、矛盾的、别扭的观点来,很值得商榷。和很多古代文学中的少女形象一样,婴宁美丽聪明,不同的是她有个突出的性格特点,就是特别爱笑。婴宁的笑在作品中出现有近三十次,有“含笑”、“微笑”、“嗤笑”、“浓笑”、“大笑”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4年5期2014-06-05

  • 大智若愚隐真性 ——论婴宁之“美人心计”
    愚隐真性 ——论婴宁之“美人心计”李梦圆(复旦大学 中文系,上海 200433)婴宁是蒲松龄《聊斋志异》卷二婴宁篇的女主人公,被赞为“蒲松龄笔下最美的女性”。众多研究者认为婴宁浑沌未开、憨痴喜笑、天真烂漫、清纯可人,然若细察之,却发现婴宁城府极深、善用心计、钩心摄魄、笑里藏针。婴宁大智若愚的本性主要表现在“非为婴儿”“笑乃工具”“以静制动”等三个方面。婴宁;本性;大智若愚;美人心计婴宁形象在人看来,或为“天真烂漫、爽朗喜笑、憨态可掬”(姚亦登),或为“超凡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1期2014-03-30

  • 让世界充满爱 ——关于蒲松龄小说《婴宁》主题的一种阐释
    关于蒲松龄小说《婴宁》主题的一种阐释⊙南 瑛[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史学院, 甘肃 成县 742500]《婴宁》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众多写狐作品中的名篇。学界的解读一般集中于婴宁形象,特别是其性格前后转变的意义。推开这一定论,重新品读《婴宁》,发现其别有洞天:《婴宁》精心结撰了一个以男女忠贞不渝的爱情为主,以父母之爱、朋友之情、邻里之谊为辅的关于“爱”的故事,寄寓了作者深切的社会和人生理想。蒲松龄 《婴宁》 爱 人生理想《婴宁》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众多

    名作欣赏 2014年26期2014-03-14

  • “乌托邦”中的婴宁——从精神分析学看蒲松龄的“白日梦”
    》的数不胜数。《婴宁》作为里面的名篇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但多是研究婴宁的笑,婴宁的纯真,而忽略了蒲松龄在创作《婴宁》的内在心理分析。本文将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并结合具有象征意义的婴宁纯真研究蒲松龄在《婴宁》这短篇小说中的白日梦。一、蒲松龄“白日梦”的诞生背景(一)精神分析学与文学创作精神分析学把文艺视为一种白日梦,对梦做出了独特的阐述。在弗洛伊德看来,无意识冲动是梦的创造者,为梦的形成提供了所需的心理能量,被压抑的本能欲望改头换面地在梦中得到满足。[2]蒲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3年4期2013-12-12

  • 浅析婴宁形象的塑造
    高汝燕《婴宁》是《聊斋志异》中最为优秀的篇章之一,作者着力刻画的是女主角的外貌美和爱花、爱笑以及纯真的近乎的痴汉的的性格特点。千百年来婴宁形象一直深入人心,即便至今也堪称"理想女性的代表"。婴宁美,美若天仙,超凡脱俗。作者在描写其美貌的时候,开篇第一段用了"荣华绝代,笑容可掬"八个字来形容,这是文中唯一的正面描写,大部分是通过侧面描写来展现的。首先,通过王子服见到婴宁的表现来写婴宁。王子服"绝惠,十四入泮",仪表堂堂,一介书生,但是即便老实本分很有修养的王

    现代教育信息 2013年4期2013-08-30

  • 笑的变质与终结——浅谈《婴宁》与《小翠》笑之异同
    聊斋志异》中的《婴宁》与《小翠》两篇,历来都被视为姊妹篇。的确,两篇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婴宁与小翠都为善良纯真的狐女,都是爱情与报恩相结合的故事,两个狐女都是爱笑的典范……历来分析婴宁与小翠形象的颇多,但是大多数都将婴宁与小翠割裂开来分析,即使联系起来,也多只停留于简单的人物比较,没有较深一层的分析。笔者在仔细阅读《婴宁》和《小翠》之后,对她们的“爱笑”印象颇深,在此,对二人之笑的异同略作比较,浅述己论。对于二人的笑,前人的论述大致有四层意思。第一个,大家多

    文教资料 2012年33期2012-08-15

  • 美乎吾婴宁——也谈《聊斋》婴宁
    0010)美乎吾婴宁 ——也谈《聊斋》婴宁郭 慧(延安大学 西安创新学院,西安710010)小说《聊斋志异·婴宁》的主人公是远居深山的狐仙婴宁,她是蒲松龄着力刻画的一个人物形象,作者赋予其美的名字、外貌、环境、性格。而且当她从世外移入人间,便转而成为一位勤劳、知礼、孝敬、无笑无戚,完全符合道德标准的少妇,这种转变体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碰撞。《聊斋志异》;婴宁;美《婴宁》是《聊斋》中一篇精金美玉式的作品。作者蒲松龄对他笔下这位性格鲜明的女性倾注了无比炽热的情感,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7期2011-08-15

  • 理想美与现实美的碰撞——谈《聊斋志异》婴宁之美
    创新学院助教。《婴宁》是《聊斋志异》中一篇精金美玉式的作品。作者蒲松龄对他笔下这位性格鲜明的女性倾注了无比炽热的情感,“异史氏曰”以“我婴宁”称之,即可见一斑。女主人公婴宁一切都是神秘的,引起后世鉴赏者见仁见智的各种评说。一、婴宁的名字美“婴宁”二字源于《庄子》。《庄子·大宗师》有一段阐释“道”之内涵有云:“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①综合各家之说,以“扰乱中保持安宁”解释“撄宁”,大致不差。蒲松

    名作欣赏 2011年29期2011-08-15

  • 迷失在尘俗世界的精灵——婴宁形象分析
    生,跃然纸上。而婴宁是这众多女性形象中的代表,也是蒲松龄描写得最成功最独特的一个女性形象。她笑态可掬,亦痴亦黠,可爱可叹,她的遭遇反映了现实世界与人性之间的矛盾,表达了作者蒲松龄对女性生存困境的认识,蕴涵着深刻的社会意义。一、与世隔绝,“爱花、爱笑”,流露“本我”的性情小说开头,作者写王子服初见婴宁时,婴宁“笑容可掬,拈梅花一枝”(引自《聊斋志异》蒲松龄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1版。以下引文同),后来又“遗花地上,笑语自去”,两个细节表露了婴宁性格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3期2011-08-15

  • 论《婴宁》的诗性特征
    41000]论《婴宁》的诗性特征⊙宋华燕[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山西 临汾 041000]《婴宁》是《聊斋志异》中最具诗意特征的一篇。《婴宁》的诗意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人物形象的蕴藉性,淡化故事情节与注重环境描写,悲剧意蕴与哲理意味。诗性特征是蒲松龄文言短篇小说的重要美学成就。《婴宁》 诗性特征 阐释空间《婴宁》是蒲松龄《聊斋志异》的代表作,是《聊斋志异》最优秀的篇章之一。这篇小说以人物形象塑造为中心,淡化故事情节,注重环境描写,展现了婴宁富于诗意的性

    名作欣赏 2011年8期2011-08-15

  • 理想与现实的纠葛
    常茜薇摘要: 《婴宁》中婴宁之名颇有深意,寄寓了蒲松龄深厚的蕴藉。婴宁性格的转化,也深蕴着作者儒道结合的思想观。本文从以上两点入手,对《婴宁》一文进行解读。关键词: 《婴宁婴宁 儒道结合 笑 花 《婴宁》中的主人公婴宁以其千姿百态、天真自然的“笑”感染了无数的读者,很多人都认为,婴宁天真烂漫的笑承载了作者所要表达的全部。这样理解未免太过简单。我们细细读来便可以发现在那爽朗明快的笑声背后,字里行间蕴藏着作者声声的叹息,正如杜贵晨所说:“浅尝如珍馐佳馔,爽

    文教资料 2009年14期2009-06-26

  • 婴宁》中的“花”
    :《聊斋》名篇《婴宁》中以“梅”、“杏”、“桃”为线索,写出了婴宁与王子服由初次相识到结为亲眷的时间,导引着充满浪漫色彩的情节,增添了婴宁作为狐女的神异色彩。关键词:婴宁;花;狐女中图分类号:1207.419文献标识码:A《聊斋》名篇《婴宁》中婴宁的“笑”令人难以忘却,《婴宁》中的“花”同样令人难以忘却。如果说,“笑”是塑造婴宁天真可爱形象的点睛之笔,那么“花”则以“草蛇灰线”式的线索营造,为情节的纵向发展和婴宁的狐女形象塑造起了重要作用。文中婴宁与花的形

    蒲松龄研究 2009年1期2009-04-28

  • 成长的宿命
    要:蒲松龄的《婴宁》是一篇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历来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者的青睐,批评、解读文章汗牛充栋。本文尝试从心理学的角度,揭示小说中蕴涵的成长主题。婴宁在精神上是一个充满童心的儿童形象,她奇特的光彩不过是她儿童天性的表现,而她奇特的光彩(以笑为代表)的消失,恰恰是她成熟的标志。关键词:婴宁 心理 成长 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里,《婴宁》算得上一个异数,甚至在整个中国古典小说里也不多见。马瑞芳就认为,“蒲松龄之前的小说还很少出现如此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7期2009-01-29

  • 婴宁:理想女性的代表
    键词:聊斋志异 婴宁 理想 代表摘 要:婴宁是《聊斋志异》中的精彩篇章《婴宁》的主人公,是作者心目中理想女性的代表。她天真烂漫,爽朗喜笑,憨态可掬,是那个时代不太可能出现的新人。这一人物真切地寄寓了蒲松龄的生命智慧与痴情诗意,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存状态的体悟和向往,蕴涵着深刻的社会意义。一、美的象征、美的颂歌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塑造了一系列美好的女性形象,有美丽刚强、以死殉情的连城;勤俭洒脱、秀外慧中的辛十四娘;瘦怯凝寒、慧黠可爱的连琐;美丽聪明、机智勇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08年12期2008-12-19

  • 美到极至是自然——《婴宁》赏析
    言小说之桂冠,《婴宁》则是这项璀璨桂冠上的明珠。《聊斋志异》所塑造的流光溢彩的绝妙女子当中,婴宁以其真、纯、自然之美卓然独立。如清风拂过山野,如泉水叮咚跃过小溪,婴宁之美纯洁如玉,真实如璞,又如自然中被晶莹露珠滋润得青翠欲滴的“笑矣乎”草。她的生活环境是美丽的、自然的:“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遥望谷底,丛花乱树中,隐隐有小里落。下山入村,见舍宇无多,皆茅屋,而意甚修雅。北向一家,门前皆细柳,墙内桃杏尤繁,间以修竹:野鸟格磔其中。”这诗意的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6年2期2006-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