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变化

2024-05-20 01:21李万虎
国土绿化 2024年3期
关键词:黄沙饭馆治沙

李万虎

小时候在沙区生活过的我,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着感同身受的理解和刻骨铭心的记忆。

二十年前,我家从大山深处搬迁到腾格里沙漠南缘,甘肃省古浪县城东北部,一个叫做黄花滩村的地方。村子附近有个沙漠,名曰八步沙。刚搬迁到黄花滩村时,因为离沙漠近,我们饱受风沙的折磨。风吹过八步沙,到了村庄上空就变成了沙尘暴。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洗衣服时,倒入洗衣机的是清冽冽的自来水,洗完时水浑浊得跟山里的洪水一样,排完水后洗衣机底部总有一层细细的黄沙。在绳子上晾晒衣服,必须用夹子固定,否则就会被沙尘暴顺路带走。晒干收回的衣物,棱棱角角的褶皱处总是积存着黄沙,跟没洗一样。

记得刚搬过去时,村上的商店和饭馆依省道308线两旁零零散散、星星点点地排列着。奇怪的是,大白天的,商店和饭馆明明处于营业状态,大门却紧闭着,跟城市里敞开门迎八方来客的做法截然不同。商店和饭馆门口也鲜有晒太阳或者乘阴凉闲聊的人。问了店员才知道,紧闭着门是为了防风沙。无遮无拦的风说起就起,说来就来,在人来不及关门时就涌入到了店里,吹得人眼睛都睁不开。风过后,店里一片狼藉,塘土沙子布满桌椅板凳。

后来,我外出求学,并在省城立业、成家。故乡就成了远方和心底的一抹牵挂。

去年五一,我回到了家乡,印象中的村庄环境早已发生了变化。商店和饭馆挨挨挤挤、整齐划一地沿道路排开,商店大门敞开,人来人往,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店铺前的路面铺着地砖,被打扫得干干净净,不见黄沙的影子。几幢二层小楼白墙红瓦,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安静祥和得如同一幅画。

我知道,黄花滩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正确指引,也得益于八步沙三代治沙人持之以恒地治沙、把荒漠变成绿洲的艰苦付出。他们用绿色锁住了八步沙漫天飞舞、肆意蔓延的黄沙,也成就了家乡人的幸福生活。

40多年前,八步沙的“六老汉”,告别妻儿老小,挺进沙漠,开始了艰难的治沙历程。他们在沙地上挖个坑,搭建简易的地窝铺,在沙漠中扎了根;他们节衣缩食,凑钱买树苗,靠着一头毛驴、一辆架子车和几把铁锨,在沙漠里战酷暑、斗严寒,治沙造林。刚开始没有治沙经验,他们就按“一步一叩首,一苗一瓢水”的土办法栽种树苗,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种下了大量的梭梭树、沙枣树、榆树和柠条,用大片的草方格压住了流动的沙丘,为八步沙扎下了第一道绿色屏障。曾经的不毛之地,逐渐泛起了绿意。

光阴似箭,时间如梭。第一代“六老汉”已经年老了,有的人已去世,但他们的儿子接过父亲治沙的衣钵,化身新的“六老汉”,继续进军沙漠,续写“愚公”治沙的传奇,延续着绿色的梦想。

一场大风,让六七成的苗子被刮走了。新的“六老汉”没有被吓倒。风刮走多少,他们就补种多少。经过反复摸索尝试,他们研究出了用麦草固沙、保护树窝的方法。就这样,“一棵树,一把草,压住沙子防风掏”就成为他们很长一段时间里最经济实用的造林方法。新“六老汉”的头白了,八步沙的树绿了,浩荡的沙海也变成了绿洲。如今,第三代八步沙治沙人担起了重任,继续拓展八步沙的绿色版图。

沙漠中,一株株柠条瘦削的枝条上,绽放着一簇簇耀眼的黄花;一棵棵梭梭树枝条缀满粉嘟嘟的花儿,在微风里舞动着,如彩色的丝绦。沙枣、红柳等沙生植物郁郁葱葱,勾画出一条绿色隔离带,阻挡着风沙侵蚀的步伐,保护了周边的土地、村庄,也保护了附近的干武铁路、营双高速、省道308线、金色大道以及国家西油东输工程、西电东输工程不受侵害。

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大漠黄沙可以转变为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他们创造的沙海变绿洲的奇迹,为家乡的繁荣发展构筑了生态屏障。

猜你喜欢
黄沙饭馆治沙
如皋市发扬治沙精神 打赢安全主动仗
小张的饭馆何去何从?
免费午餐
石光银 治沙英雄的大漠雄心
治沙专家郭普
甘肃治沙研究60年回顾与展望
“战黄沙” 郭成旺一家四代与4.5万亩沙漠绿洲
腰痛用花椒黄沙热敷
斯诗私塾
黄沙当中寻阳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