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梁油田作业区提高机采系统效率技术研究与应用

2024-05-19 16:58白璐
中国设备工程 2024年7期
关键词:产液油杆机采

白璐

(新疆油田公司陆梁油田作业区,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

陆梁油田作业区机采系统占总耗电的59.5%,为油田第一耗电大户。对陆梁油田作业区1121口抽油机井进行了机采系统效率现场测试,并收集了相关地质参数、高压物性参数、生产参数。测试正常井平均系统效率为19.59%,平均单井电机输入功率5.71kW,平均单井日耗电137.04kWh,平均单井年耗电为45223kWh,电价按0.679元/kWh计,平均单井年耗电费30706元。作业区抽油机井的平均系统效率低于油田公司,与股份公司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1 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抽油井系统效率低是陆梁油田作业区机采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造成抽油井系统效率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举升参数还有优化空间。6型、8型抽油机最佳沉没度在150~350m(当前平均576m),10型、12型抽油机最佳沉没度在300~600m(当前平均813m),目前举升参数存在较大优化空间。

(2)抽油机负载率低。经统计陆梁油田作业区抽油机负载率偏低,平均46.8%,低于50%的井占63.2%,随着机型的增大负载逐渐降低,其中12型抽油机负载率低于50%的占68.7%。大马拉小车的现象比较严重,从而导致系统效率偏低。

(3)电机负载率低。测试了陆梁油田1121口抽油井,电机平均功率利用率为23.4%,其中电机平均功率利用率低于20%有389口,占总测试井数的34.7%,形成了大马拉小车的现象。

(4)偏磨现象突出。油田开发要达到长冲程,低冲次的目标,但受制于目前抽油机最小冲次4次/min的限制,抽汲参数已经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形成了“快马拉小车”。冲次越高,抽油杆疲劳周期越短,同时加剧杆管偏磨,导致检泵周期的缩短。

陆梁油田抽油机井平均冲次4.57次/min,偏磨导致检泵占影响因素的22.6%,偏磨现象比较明显。

2 机采系统节点分析

通过对抽油机采油系统的分析,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地面和井下两部分,并使用光杆悬绳器来进行区分。在功率传递过程中,地面传动系统由电机、传动带、减速器和四连杆机构构成;而井下系统则由盘根盒、抽油杆、抽油泵和管柱等构件组成。根据抽油机系统效率分析的节点理论,在整个传动过程中,各个节点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功率损耗。

2.1 机采系统各节点能耗分析-电动机

抽油机的能耗损失主要源自其负载率过低,从而导致“大马拉小车”现象的出现。当电机负荷水平较低时,它的性能也较差,这不仅会导致装机容量的浪费,还会降低其经济性。相反,如果电机负荷水平较高,它可能会减少使用寿命,甚至损坏。因此,为了节约和延长其使用寿命,电机必须处于适当的负荷水平。

当抽油机平衡失调时,会导致大量电能损失。当抽油机的平衡性变差时,电机的输出功率会增加,导致消耗更多的电能。经过实际测试,当平衡率处于80%~110%时,抽油机的消耗量将达到最低水平。当平衡率超过120%时,耗电量会增加0.25kW·h,而当平衡率低于70%时,耗电量会增加约0.15kW·h。显然,抽油机具有良好的平衡性,有助于提升电动机的运行效率。

现场建议:(1)根据抽油机工作特点及机型大小匹配电机,提高电动机的负载率(大于35%)和功率因数(大于0.4);(2)调好抽油机平衡,减少电机损耗。

2.2 机采系统各节点能耗分析-传动带

皮带的传动效率在理想情况下高达98%。皮带的损耗可以分为两类:(1)不受负载影响的损耗;(2)由于负载的不断增加,导致的损耗也会发生改变。第一类损失是由于皮带轮的弯曲而产生的,这种损失取决于皮带的类型、结构和直径;摩擦损失在轮槽中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拉力、皮带轮的安装位置和尺寸,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轮槽的性能;风阻损失;当使用多条皮带传动时,由于皮带长度的不一致性,导致负载分布不均,从而导致功率损失。第二类损失包括:由于弹性滑动而产生的影响;打滑导致损失。滑动摩擦损失是由于轮槽与皮带之间的径向接触造成的。

现场建议:(1)皮带的尺寸大小与皮带轮槽匹配,最好选择窄V型皮带。(2)皮带松紧保持适中,并保证“四点一线”调整到位。(3)调好抽油机平衡,抽油机平衡率越低,皮带打滑磨损的越严重。(4)观察皮带间是否有油垢或则其他杂质,及时清理干净,保持皮带清洁。

2.3 机采系统各节点能耗分析-减速箱

游梁式抽油机的减速箱一般采用三轴两级减速,减速箱部分的损失分为轴承损失与齿轮损耗。一副轴承的损失大约为1%,即减速箱部分的轴承损失约3%。在两个人字形齿轮之间的传动过程中,由于存在相互的滑动,会导致摩擦损失的增大,从而提高了动力的消耗,并降低了传动效率。一对齿轮传动功率损失大约为2%,即减速箱齿轮损失大约为4%。综上所述,减速箱部分的功率损失大约为7%。如果减速箱的轴承、齿轮部分润滑效果不好、保养不良,损失将会增加,效率下降。

现场建议:(1)减速箱中润滑油不足或者油质问题都可能导致其效率过低,应定期检查添加或更新。(2)保持减速箱内部轴承齿轮运转部件完好,出现问题及时更换。(3)保持减速箱内油道通畅,如有堵塞,需返厂解体清洗。

2.4 机采系统各节点能耗分析-四连杆

四连杆机构的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轴承的磨损和由于钢丝绳的变形而造成的损失。轴承部分的损失大约为3%。钢丝绳的损失大约为2%。因此,四连杆机构的能量消耗大约只有5%,也就是说,它的效率高达95%。当然,如果四连杆机构的轴承缺乏足够的润滑和维护,会降低其效率,也会带来更多的损耗。

现场建议:(1)保证各个运转部件,尤其是轴承润滑到位,保持机体无异常响动。(2)对老化部件及时维修更新,降低机件间的摩擦损耗。

2.5 机采系统各节点能耗分析-盘根盒

盘根盒过松,会产生井液漏失,过紧则增加能耗损失,同时缩短填封材料的使用寿命。光杆上下往复运动时,与盘根盒内填料之间的摩擦力是造成盘根盒损失的主要原因,而这种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填封材质、接触面积、工作压力、冲程、冲次等因素,一般来说,随着这些因素的增加,摩擦力也会相应增大。

现场建议:(1)查看驴头是否偏斜,如果偏斜需要立即测量归正。(2)若密封方式与井口不匹配,需要调整改变密封类型。(3)密封松紧度不当,需要适度调节。

2.6 机采系统各节点能耗分析-抽油杆

抽油杆的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大的影响因素包括抽油杆与提升液体之间的摩擦力,以及抽油杆与油管之间的阻力,这些都会对抽油杆的效率产生影响。随着油藏的开采,由于含水量的增加、结蜡和出砂的加剧,抽油杆和油管之间的摩擦力也会变得更强,这不仅会降低系统的运行效率,还会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

现场建议:(1)为了提高抽油杆的效率,建议降低冲次和冲程,上提泵挂深度,优化抽油杆的杆径和材质组合,以减少黏滞功率损耗和滑动功率损耗。(2)由于井下蜡堵在抽油杆提拉过程中形成损耗,需要化蜡清理,降低蜡堵。(3)杆管摩擦损耗,导致效率低下,需要及时调整或配套扶正器、加重杆等设施。

2.7 机采系统各节点能耗分析-抽油泵

抽油泵是将井下液体提升至地面的主要设备,提升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能量损失,主要包括机械损耗、容积损耗和水力损耗。

现场建议:(1)通过查询抽油泵示功图,判断故障原因,及时进行故障整改。(2)由于泵体本身的机械原因导致的效率低下,需要及时维修换泵。(3)做好清防蜡工作,保证井液过流通道畅通。(4)气体影响明显的井,可安装气锚、提高泵效。

3 机采系统优化设计

3.1 总体设计思路

针对陆梁油田抽油机井的日产液情况,按照“一井一策”的总体思路,分类进行优化设计并配套地面设备。

(1)产液量小于10t/d,优化设计冲次在1.5~2.5次范围内的油井,采用机械调速节能拖动装置,部分产液波动大的油井采用双速节能拖动装置。(说明:机械调速节能拖动装置由齿轮变速箱、电机、皮带轮组装而成,以小功率电机为驱动力,采用皮带轮传动方式,以小齿轮带大齿轮实现降低转速。有单速、双速两种,冲次调节范围1.5~4次/min)。

(2)产液量大于10t/d,优化设计冲次在2.5~3.5次范围内的油井,采用慢速电机,部分产液波动大的油井采用双速电机。(说明:应用慢速电机后冲次可降低为原来的0.5~0.67倍。有单速、双速两种,冲次调节范围2.5~5次/min。)

3.2 “一井一策”单井设计方法

3.2.1 确定生产目标

确定生产目标是进行机采系统设计的前提,生产目标共五个参数:产液量、含水率、动液面、油压、套压,其中产液量、动液面是最关键的两个参数。

产液量。目标产液量一般以地质设计提供的产液为准。

动液面。生产平稳的井,动液面的取近18个月的平均值;如果动液面逐渐上升或下降,产液量趋于增加或减少,说明该井地层供液能力增强或减弱,则应按最近一个月的平均产液量来确定;如果产液量明显减少,动液面逐渐上升,说明该井管漏或泵漏或双漏,则应按正常生产时的动液面来确定。

含水率、油压、套压。含水率取最近一个正常生产月的数值,油压、套压取最近1个月的数值。

3.2.2 不同类型井的设计思路

(1)“三低井”设计。“三低井”即产液低、泵效低、沉没度低且示功图呈现“刀把状”的井,这类井生产参数偏大,可以直接进行地面“降杆速”调参,检泵设计时,加深泵挂、降低杆速。

(2)“三高井”设计。“三高井”即产液高、液面高、泵效高且示功图正常的井,这类井检泵设计时增大泵径、上提泵挂、降低杆速。

(3)“常规井”设计。“常规井”即产液量在均值附近、动液面平稳且示功图正常的井,这类井检泵设计时降低杆速,但不建议大幅上提泵挂。

(4)“提液井”设计。生产中时常进行提液设计,这类井应根据新的目标产量,通过IPR曲线预测新的动液面。

(5)“新投井”设计。新投产的井根据试油资料确定生产目标,进行能耗最低机采系统设计,后期密切跟踪生产动态,及时开展地面参数的匹配调整。

4 现场实施及效果

现场完成实施300井,完成改造后测试300井,已安装地面设备174台(慢速电机155台,抽油机传动装置19台)。

4.1 提效降耗

实施井产液量增加,提效降耗效果显著:平均系统效率提高9.74%,平均节电率26.86%,平均单井日节电49.3kWh。

改造前:平均单井产液量21.2t/d,平均产液单耗7.03kWh/t,平均系统效率21.49%。

改造后:平均单井产液量26.1t/d,平均产液单耗5.14kWh/t,平均系统效率31.23%。

4.2 降本增产

(1)节约杆管。实施井泵挂上提,液面下降,平均沉没度从767.5m变为617.8m,共节约杆管22852.8m,杆管按110元/m计,节约生产成本251万元。

(2)提液增油。平均单井增液4.9t/d,实施井增加液量1327t/d,增加油量53.5t/d。截至7月底,累计增加液量139335t,累计增加油量5617t。按原油价格2200元/吨计算,创产值1236万元。

5 结语

(1)通过对各影响因素技术现状进行分析得出,对于地面系统,最大节能潜力在于优化电机负载率以及日常抽油机平衡的调整。井下系统影响因素中,抽油杆的摩擦损失、抽油泵的容积损失和水力损失是影响井下系统效率的关键。

(2)已实施的300井提效降耗效果显著。产液增加(平均由21.2t/d上升至26.1t/d),平均产液单耗节能率下降26%以上,平系统效率提高9.7%,达到了提效降耗的目的。

(3)实施井节约杆管22853m,节约成本251万元。

猜你喜欢
产液油杆机采
考虑多因素的多层合采产液量劈分模式研究
AISI3130抽油杆用钢的炼钢工艺控制
靖边畔沟长6油层采油制度效益研究
渤海J油田化学驱无因次产液指数的变化规律
组合式籽棉清理机在机采棉清理工艺中的应用
新型组合式机采棉清理机简介
断块油藏高含水期油井产液结构优化方法
深井抽油杆防断综合治理试验及效果评价
机采棉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机采棉不同种植方式产量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