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理念在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中的应用探索

2024-05-19 16:58蒋添姝
中国设备工程 2024年7期
关键词:精细化理念医疗

蒋添姝

(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广西 南宁 530001)

近年来,现代科技快速发展背景下,医疗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由此对医疗设备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当前,各类高精新医疗设备应用于临床治疗工作中,设备维修管理工作压力比较大。日常维修管理不够完善,专业维修人才匮乏、设备维护意识淡薄及成本高等问题是比较常见的,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设备应用效益的发挥。实际工作中,医院管理人员要积极关注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基于精细化管理理念促使设备运行更加稳定,延长使用周期,从整体上保障医院管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1 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中精细化理念重要应用价值

1.1 设备维修管理必然发展方向

维修管理医疗设备时,应用精细化管理理念其价值非常明显,成为设备维修管理方向的重要方向。对于医院而言,医疗设备是核心资产构成,应用现代化精密仪器设备进行临床诊疗高效诊断患者疾病,充分发挥其效益,促使医院充分体现其硬实力。然而,事实上,部分医院负责医疗设备的使用、维修及维护等整个工作,一旦设备出现故障要维修,但负责人却无法第一时间找到,究其根本,在于缺乏先进的管理模式与完善的管理内容与规章制度的,医院领导无法及时联系相关维修人员,长此以往,降低了设备应用效率。而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应用,要求保持长远眼光,加强细节管控,促使各环节相互协调共同发展,应用该理念维修设备,管理及维修人员共同合作高效维修设备,增强其临床诊疗效益,打好坚实基础构件系统化维管机制,提供重要依据,促使医院不断提高自身发展的综合效益。

1.2 利于节省设备维修成本

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应用,降低设备维修成本也是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现阶段,我国医院运营管理中,设备维修包含技术与配件维修两部分,前者表现为设备核心技术及零件更换等费用;后者则表现为设备零件更换及维修投入的人工成本等费用,此部分费用在整个维修管理中有很高的占比。为了预防使用人员因操作不规范而破坏所用医疗设备,部分医院采用成本分开核算手段提升设备维修管理效率,但应用相关医疗设备时,因使用与维修部门沟通不畅而且缺乏统一维修费用标准,使用部门对最终维修结果满意度不高,长此以往,无法提高其维修质量与效率。但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应用可很好地缓解此方面问题,从长远角度协调各部门保障公众效率,降低能源损耗统一维修标准,节省成本充分发挥设备应用价值。

2 精细化维修管理当前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随着临床诊疗技术发展水平的提高,医疗设备广泛应用于日常诊疗中,但设备管理系统还不够完善,不利于有效应用设备,甚至出现混乱的管理秩序。当前,国家深入推进医疗改革,逐步完善了医疗设备。但因维修管理人员与体系不够专业,使得部分医院设备管理有效性不高,还未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也没有明确相关权利与责任。

2.2 专业维修人员配置不足

当前,医院运营管理中,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维修人员自身素质与水平还有待提升,由此使得实际维修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因医院要频繁使用医疗设备进行诊疗,如果设备维修人员自身维修技术水平不高,将严重影响设备应用效果,无法保障顺利推进设备维修,延长设备维修时间同时资金投入也会大大增加。如果医疗设备维修不及时,也会影响正常诊疗工作,削弱其应用效率难以充分发挥价值。

2.3 亟待提高维修信息化水平

现阶段,医院维修管理相关医疗设备,亟待提升日常工作信息化水平。究其根本在于:(1)维修管理人员参与信息技术培训的机会比较少,维修管理工作信息化转型举步维艰。(2)部分医院对医疗设备维修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也不重视应用先进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展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由此使得维修管理工作走不出信息技术的束缚。此种情况下,信息保存、检索及查阅需要投入大量时间与人工,降低了设备维护速度及使用效率,无法达到医疗设备精细化管理。

2.4 设备维修管理质量不高

当前,医疗医疗设备管理中,不平衡性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一味追求设备使用操作,但忽略了设备维修管理。部分医院设备维修管理人员自身技术水平不高、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学习能力不强等,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医疗设备技术需求。同时,设备维修时操作不正确,后期设备安全与稳定运行受到严重的影响。维修人员自身技术水平不高,主要是因:(1)很多维修技术人员学习机会较少,无法很好地学习新的维修技术与操作规范。(2)没有明确维修人员岗位分工及责任,缺乏先进维修技术水平,缺乏先进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支撑工作。(3)医院不重视设备维修管理,维修技术人员自身岗位福利不好,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技术人员维修管理设备的热情。

3 基于精细化理念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建议

3.1 建立健全维修管理制度

医院运营管理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完善维修管理制度:(1)严格管控医疗设备采购质量,采购与技术人员共同协作深入调研并分析相关设备市场行情,实时监控所需设备相关参数及规范操作指标,科学论证设备采购的可行性。另外,实际工作中,针对所用设备操作流程、高频问题与维修成本等做好维修预算管理,以此保障选择最适宜的设备。(2)根据医疗设备实际类型实事求是,综合分析处理合理制定维修管理方案。如果医疗设备规模比较大,应安排专业维修技术工程师负责,严格落实各项分区责任机制,以精细化处理医疗设备故障,从整体上提升维修工作效率与质量,为设备稳定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3)创新发展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合理制定日常巡检与预防性维护体系规范,明确各项奖惩机制,全面监管维修技术人员操作与执行力度。另外,设备维修工作中,还应认真记录并保存设备故障、原因及运行状态等相关数据,建立设备维修档案,为后期维修管理提供可靠的参考。

3.2 优化设备维修管理相关流程

医疗设备传统维修管理体系中,大多数情况下,在于设备无法正常运行后才会采取相关措施展开维修,无法保障设备高效投入日常工作中,医疗工作质量得不到保障。此种情况下,医院应用精细化理念进一步优化维修管理工作流程。因临床诊疗过程中,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医疗设备的具体应用效率,因而医院相关科室、工程与维修等部门员工要积极合作有效维修并管理设备。医院要明确制定维修管理流程以此优化维管模式,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认真记录设备故障,做好相应的备案工作。临床上,如果医疗设备运行异常,为了快速找到并解决问题,使用科室员工应及时向医学工程部门反馈问题,由其安排相关人员做好信息数据记录。众所周知,精细化理念包含维修状况的认真记录、制定规范地技术应用方案、维修信息查询及应用现代化设备进行维修管理等。(2)快速维修并处理相关故障。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中,要求相关维修人员应根据设备保修具体内容选择适宜的方案开展实际工作。假若设备处于保修期内,就可将其返回厂家;一旦超过保修期,要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并综合分析故障成因,有效安排技术人员解决问题。为了确保设备故障得到及时维修,医院要注意相关工作流程的简化以保障及时高效维修设备故障。假如故障设备有很大的规模,则应及时联系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检查,而其他故障类型就可联系本院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处理。(3)汇总故障。后期运行过程中,为了预防设备再次出现此类故障,工程部应参考设备参数综合分析其故障成因。日常工作中,深入探究设备维修成本及技术难题,规范制定技术维修方案,保障后期设备稳定运行。成本讨论过程中,假如需要投入高额费用维修设备,要及时联系设备使用部门,与维修厂家讨论价值,以此有效控制维修管理成本。

3.3 为设备维修管理人员做好培训

当今时代,现代科技快速发展,涌现出大量大型与精尖端等类型的设备,设备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此种情况情况相关维修人员也要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技能。为了确保临床治疗中,为了促使新型医疗设备在临床诊疗中发挥其应用效益,医院要重视应用精细化管理理念培养专业维修技术人才,构建高素质维修人才队伍,逐步提升维修人员自身专业素养及技能。同时,医院领导也要明白加快培养设备维修人员,利于医院有效配置各类先进医疗设备,保障设备充分发挥其应用价值。(1)医院应用各类医疗设备前,针对设备使用性能与操作流程,应当组织使用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要求使用人员要严格根据设备应用标准开展疾病诊疗。(2)医院定期为各科室人员组织设备维修专业知识培训,具体可以集中讲座方式组织培训活动,其中新上岗人员是培训的重点,新晋人员要深入熟悉设备使用功能,还要能够初步判断设备故障,以此确保准确操作相关设备高效应用于临床诊疗工作中。(3)医院定期为维修技术人员组织培训,提高专业技能,结合设备日常使用、出现的故障、完整性及创造的效益等因素,加强人员绩效考核,全面监管员工工资行为,注意考评温度与指标要把握准确,以此保障高素质维修人才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有效投入设备维修管理。(4)鼓励设备维修与使用部门深入交流专业维修技术,积极探讨设备应急维修及预防方案,还要引导维修技术人员积极交流经验,针对表现突出的员工可参加外出培训,还要引入外部高水平维修人才,以此提升医院内部员工维修技能,保障高质高效维修医疗设备。

3.4 有效记录设备维修情况

医院运营管理中,医疗设备维修与保养资料都是设备重要维修记录,其是医疗设备档案的重要构成。医院动态化管理医疗设备病构建相应的维修记录,有效保存维修记录,同时更好地服务于临床诊疗。在此基础上,记录人员应认真而负责地记录设备维修状况,综合搜集相关信息数据并做好规范整理。维修记录数据搜集过程中,此项工作难度比较大,因设备日常运行中形成各项记录数据,各科室掌握着一首资料,假如没有及时完整搜集各科室掌握的记录,将造成随意乱放资料产生无法估量的后果。所以,医院要全面落实各科室搜集设备维修记录途径,安排专人负责做好维修记录资料的搜集与保管,保障获得完整而准确地记录资料。应用精细化理念,为各医疗设备合理构建维修记录,各科室严格依照标准记录设备维修情况,其中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具体使用科室、负责人、具体故障内容、时间、成因、维修方式与内容、维修成本、类别、工程人员、日期、科室验收及开机运行状态等内容是所要记录的重要板块。如果设备运行中突然出现故障,使用部门负责人应向工程部门维修人员提供已有维修记录,促使其及时找出故障原因缩短维修时间快速恢复运行。此外,设备维修情况的记录是非常重要的,加强预防性维护保障有效消除设备运行中出现的各类潜在故障,充分增强设备使用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有效构建完整的维修记录,利于相关部门实时跟踪医疗设备具体运行情况,为设备稳定运行顺利开展诊疗工作提供重要的保障。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医疗技术发展水平逐步提升,各级医院医疗机构日常诊疗工作中开始积极引入现代化医疗设备,其维修管理工作至关重要,这就为医院领导及员工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种先进理念,医疗设备维管中应用精细化理念,便于医院充分掌握医疗设备运行情况,有效开展维修管理工作节省成本投入,促使设备全面发挥其临床诊疗效益。日常工作中,医院可在完善设备档案管理类体系、优化维管流程、保障维管效率及提升人员专业技能等层面,全面融合精细化理念快速维修医疗设备故障,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顺利开展临床诊疗工作。

猜你喜欢
精细化理念医疗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如何打造精细化立法产品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