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诊断与防控

2024-05-19 14:48朱生俊
畜禽业 2024年3期
关键词:养猪场病猪死亡率

朱生俊

和政县卜家庄乡畜牧兽医工作站,甘肃 和政 731200

0 引言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该病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可通过空气、精液和胎盘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呼吸困难、食欲不振等,容易与猪流感等其他呼吸道疾病混淆。该病只对猪造成危害,尤其对仔猪、妊娠母猪带来的危害较强,会增加仔猪的死亡率,导致母猪流产。同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传播时间久、速度快、途径多样化,且可以持续反复对猪造成感染。为预防和控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养猪场须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的免疫力。对于疑似病例,应及时隔离治疗,避免疾病扩散。

1 流行病学

1.1 易感动物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有特定的宿主特异性,仅感染不同品种和年龄的猪。该病毒对妊娠母猪和1月龄的仔猪特别易感,其中仔猪感染后的死亡率较高。妊娠母猪感染后很容易流产,给养猪业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和损失。

1.2 传染源

带毒猪及患病猪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主要传染源。尤其是患病猪与感染猪排出的粪便、分泌的唾液、鼻腔分泌物、乳汁等均含有大量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妊娠母猪感染后流产的胎儿、胎衣等也含有大量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上述这些都会污染猪场环境、养殖器具、设施等,成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传染源。

1.3 传播途径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如健康猪接触了感染猪排泄的粪便、唾液分泌物等,会很容易感染。所以患病猪的运输、交易、流动、混群等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主要传播途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传播还有一个鲜明的特征,其可以长时间、持续性地造成传播感染。这是因为感染猪、带毒猪、耐过猪等本身会长时间(感染症状消失后,依然会连续8周以上排毒)带毒与排毒,所以如果不采取措施,将会造成长时间、持续、反复感染,造成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大范围传播。此外,妊娠母猪感染后,也可以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还可以通过一些间接途径传播,如猪场养殖人员在与感染病猪接触后,工作服、鞋等会染上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然后造成不同猪场、猪群的间接传播。运输染病猪的车辆如果不进行消毒,也会造成不同猪场之间的传播。

2 症状表现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发病初期,病猪体温会异常升高,高达41 ℃,病猪萎靡不振,呼吸困难,身体末梢皮肤颜色发生变化,身体发绀。母猪患病后,一般会表现出严重的繁殖功能障碍。在早期,母猪身体的背毛粗乱,背部有很多出血点[1]。母猪在进入妊娠后期,流产率增加,更容易早产,母猪产后泌乳量减少,严重时无母乳分泌。严重时母猪会产出死胎,死亡的胎儿主要表现为脐带出血,母猪的胎盘有很多血泡。仔猪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也有着较高的易感性,在感染后,仔猪出生时体质量较轻,仔猪出生的数量较少,断奶前的死亡率非常高。在仔猪顺利度过断奶期后,将会出现发热、精神萎靡不振等症状,一些仔猪还会出现呼吸道症状,例如咳嗽、呼吸困难等。仔猪还会出现眼结膜炎,生长速度缓慢,身体较为虚弱,易继发感染链球菌、猪副嗜血杆菌,增加仔猪的死亡率。青年猪和育肥猪也会患病,但症状比较轻,主要表现为轻微的发热、食欲不振、呼吸功能障碍,一般死亡率较低,但感染严重时会继发猪流感、猪肺疫等,增加猪的死亡率。公猪在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后,将会严重影响公猪的性欲与精液质量,会导致公猪的精子活力低下、精子畸形等,但公猪发病症状相对较轻,整体死亡率不高。

3 病理剖检

通过对病死猪剖检,可以发现病变部位主要集中在猪的肺部,主要表现为间质性肺炎。猪的肺脏质地变得坚硬,肺间质变宽,轻轻用手按压,可以发现肺脏实质、有弹性,按压部位不会出现塌陷。感染症状较为严重的病猪,肺脏病变也更加明显,例如肺脏会出现严重的水肿情况,颜色变为黑红色,质地坚硬,肺脏触感类似于橡胶[2]。剖检还可以发现,病猪的淋巴结异常肿大,颜色为褐色,并伴有出血情况。尤其是病死猪的腹股沟部位的淋巴结肿大严重。通过对妊娠母猪感染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后产出的死胎进行剖检,可以发现死胎脐带部分出血为弥漫性出血,脐带水肿明显,胎衣分布有明显的血泡。

4 诊断方法

4.1 免疫组化

在采用免疫组化诊断方法时,可以取病死猪的肺脏、肾脏等作为检测样本,然后采用4%中性甲醛进行免疫组化(IHC)染色诊断。这种诊断方法的原理是利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单克隆抗体与样本细胞内的抗原进行结合,二者可以形成一种抗原抗体复合物。这种复合物通过显色,可以完成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准确定位。这种检测方法很敏感,在应用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程进行操作,同时,还需要联合采用PCR诊断技术,进一步验证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2 RT-PCR技术

RT-PCR诊断检测技术借助逆转录酶,把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RNA “逆转”成DNA;然后,以这个DNA为模板,对转录的DNA进行一种叫做指数倍扩增的高科技处理;最后,借助紫外系统进行可视化显示。与免疫组化诊断技术相比,这种诊断检测方法有着较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即使检测样本中病毒含量低,也可以精准地检测,但整体的检测成本较高,不适合大批量样本检测。

4.3 基因芯片

在应用基因芯片检测诊断技术时,主要是在DNA碱基配对原则的指导下,先将 DNA片段固定于支持物上,例如可以固定在消毒后的玻璃上,然后对待测样本进行标记,并将标记后的样本与DNA片段进行杂交,最后检测杂交信号,借助计算机进行结果分析,以此来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DNA对应片段进行定性、定量的检测。采用这种诊断检测技术,可以实现大批量样本的检测,具有多量、连续等优点。

4.4 酶联免疫吸附剂检测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除了可以用于测定抗原,也可用于测定抗体。在实际应用中,一般会选择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抗体进行检测[3]。目前包被的结构蛋白主要是以N蛋白为主,通过这种蛋白,可以区分病毒不同的毒株。但因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N蛋白较为保守,所以不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毒株间的差异性可以忽略。这种诊断技术操作比较简单,同时还有着较强的特异性、敏感性,反应时间短,非常适合大批量样本的检测。

5 治疗方法

在发现病猪并确诊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后,需要隔离猪舍、封锁养殖场。同时养殖场内的动物产品,不再对外出售。养殖场内,禁止内外人员随意出入,人员出入必须全面消毒。目的是防止疫情向外扩散。病猪以及其所在的猪群需要隔离在专门的猪舍中,空出的病猪舍须进行全面进行消毒。在此基础上,还应密切观察猪场中未出现症状的猪,对这部分猪进行紧急免疫,同时饲喂全价饲料,提高免疫力,预防感染,每天定期做好喷雾消毒工作。

发病后,患病猪可以联用黄芪多糖(蓝耳康)50~55 mL/头、猪白细胞干扰素5~8 mL/头、维生素B121 mg/头、地塞米松8 mg/头进行治疗,肌内注射,1次/d。在患病猪饲料中,拌入阿莫西林460 mg/kg、泰妙菌素210 mg/kg。连用4~7 d,病猪的症状通常可以得到有效缓解,此时可以不再使用黄芪多糖和猪白细胞干扰素药物,其他药物继续按照上述方式用药,一般再经过5~7 d的治疗,母猪基本痊愈。为了进一步巩固治疗效果,防止病猪因为病愈初期,身体免疫力低下,出现继发性疾病,还可以选择一些抗细菌感染和增强免疫力的药物,如阿莫西林、泰妙菌素、地塞米松,维生素B12,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6 预防措施

6.1 加强卫生消毒管理

养猪场应采用封闭式管理模式,日常提高对卫生消毒的重视,落实卫生消毒措施。在消毒时,可以采用0.78%的戊二醛溶液,对猪舍全面喷洒消毒,每周喷洒消毒3~4次[4]。针对出入养猪场的人员,同样需要严格执行消毒管理制度,如非必要,外来人员以及车辆禁止进入养猪场。在进场前,必须穿戴工作服,进行全身消毒,才能进场,从而有效切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传播路径。

6.2 饲喂管理

在日常进行饲喂工作时,应注重做好精饲料与粗饲料的合理搭配,可以选择一些全价饲料,确保猪生长所需营养全面供应。如果条件允许,养猪场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自行调配饲料。如果需要从外购入饲料,应选择品牌或声誉好的厂家作为供货商,更好地保证饲料质量。在日常饲喂的过程中,还可以在饲料中加入一些微量元素、维生素等,有效提升猪的身体免疫力,降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发病概率。

6.3 科学引种

由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可以长时间持续造成感染,且可以进行垂直传播,所以为了降低感染率,针对未出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例的养猪场,可以选择自繁自育,规模化养殖。如果需要从外面引种,在引种前,应做好调查工作,确保引种的区域以及场地没有出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情。针对引入的种猪,必须加强检疫。在到达养猪场后,不能直接混群饲养,先隔离观察1个月,并做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检测,检测显示阴性后,才能混群饲养。

6.4 做好免疫工作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目前没有特效治疗药物,所以在防治方面预防的重要程度大于治疗。在预防时,免疫接种是最有效的方法。一般仔猪在断奶后,即可安排注射蓝耳病疫苗,进行免疫接种。若养猪场所在区域曾流行过蓝耳病疫情,为确保免疫效果,在初次注射后的4周内,需要再次巩固注射1次。而针对母猪,可在配种前进行1次疫苗接种,配种后4周左右再行注射以强化免疫力[5]。公猪则在配种前3周进行疫苗接种。同时,根据所用疫苗种类的不同,注射剂量可作相应调整,从而更好地发挥出疫苗的防护作用,降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发生概率。

7 结束语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造成的死亡率高,因此应提高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防治重视程度。应详细了解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流行病学以及症状表现,并采取有效的方法,做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诊断,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在防治方面,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科学合理用药,从而有效降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发生概率,推动猪养殖产业实现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养猪场病猪死亡率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病猪喂药有办法
克林霉素对猪肺炎霉形体病的治疗效果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基于1500以太网养猪场的智能饲喂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养猪场的提升离不开智能饲喂系统
规模化养猪场疫苗免疫的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