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包虫病防控技术

2024-05-19 14:48李天凤
畜禽业 2024年3期
关键词:类动物包虫包虫病

李天凤

白银市平川区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甘肃 白银 730913

0 引言

包虫病是羊养殖生产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寄生虫病,该病虽然整体致死率不高,但危害非常大。羊包虫病会严重影响羊的生产性能,不利于羊育肥增重,还会感染人,对养殖人员身体健康造成威胁。所以应提高对羊包虫病防控的重视,采取一些优化防控技术,进一步提升羊包虫病的防控效果,减少包虫病带来的危害,这对提升养羊业经济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羊包虫病的危害

羊包虫病是一种典型的人畜共患病,且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包虫病被OIE(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B类动物疾病,在我国被列为人畜共患二类动物疫病。包虫病的致病原是细粒棘球绦虫,这种虫体也会寄生人体,主要危害表现为慢性消耗,如消化不良、贫血、腹痛、腹泻等疾病,有的患者还会出现发热、皮疹、昏厥等症状。此外,细粒棘球绦虫早期寄生不易被发现,在发现时,这种寄生虫往往已经在人体的肝脏、肺脏等器官内长大,形成的包囊会造成机械性压迫,并对器官造成病理性、器质性损坏。如果包囊破裂,还会产生大量的毒素,导致人因过敏性休克死亡[1]。牛、羊等牲畜都是包虫病的主要感染对象,羊在被细粒棘球绦虫寄生后,生产性能会严重下降,身体免疫力低下、繁殖能力丧失,同时也会表现出一些慢性消化症状,如贫血、身体持续性消瘦等,羊的肉、皮、毛的品质也会下降,从而为养殖户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犬类动物是细粒棘球绦虫的中间宿主,一般被寄生后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但如果寄生虫体较多,也会出现身体消瘦、咳嗽、呼吸困难、腹泻等症状。

2 临床症状

2.1 急性型症状

急性型症状常见于羔羊,通常发病较急,在被细粒棘球绦虫感染15 d左右开始发病。羔羊主要症状表现为身体发热,哺乳量下降,对外界的反应变得迟钝,有时呆立不动,有时在圈舍内漫无目地奔走[2]。随着病程的进展,羔羊精神状态也会受到影响,有时精神变得极度亢奋,有时高度沉郁。羔羊还会出现斜视,颈部弯向一侧,眼睛大睁,目光呆滞,伴有流口水、磨牙等症状。有的羔羊会经常摇头晃脑,做圆圈运动,突然身体前冲或后退。急性发病的羔羊病程较短,一般5~7 d。少数体弱的羔羊会死亡,在死亡前离群索居,身体发生痉挛。多数羔羊耐过,急性症状逐渐消失,转变为慢性症状。

2.2 慢性型症状

羊包虫病慢性症状早期表现并不明显,此时一般只有1个或少数几个囊泡寄生,并且囊泡的体积比较小,没有对羊脑组织造成机械性压迫,所以症状表现并不明显。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寄生囊泡数量增加,囊泡增大,从而对羊脑、脊髓等造成压迫,开始表现出明显的症状表现[3]。例如羊的精神变得萎靡不振、食欲减退,羊的身体日益消瘦,在每天正常饲喂的情况下,体质量不增反降,羊的身体变得虚弱,免疫力下降,还会出现严重的贫血症状。与此同时,伴随着寄生情况日益加重,羊还会表现出一些神经症状,如从右向左或者从左向右转圈,有时头顶墙壁或者其他物体且站立不动。羊的行走不稳,有的会卧地不起。羊的采食行为也会受到影响,逐步丧失自主采食能力,只有将饲料置于嘴边才会采食。慢性症状表现病程较长,生产性能下降,逐渐失去养殖价值,羊的淘汰率比较高。

3 诊断

3.1 寄生部位判断

确定包虫寄生的部位,是后续进行手术治疗的关键。包虫寄生部位不同,具体表现也有一定的差异,应做好鉴别分析。①当包虫寄生在羊脑颞叶顶区时,羊会表现为低头触地,流口水,经常呆立不动,对外界反应不敏感。②包虫寄生在羊的角根部位时,病羊在原地转圈时,通常会偏向患侧方向,病羊的头颈部倾斜方向也是朝向患侧,同时寄生部位对侧的视力也会受到影响,导致羊出现失明问题,羊的眼球外观呈灰色,表面覆盖有一层白色的薄膜。③若包虫寄生在羊的小脑内,将会影响羊正常走路,如:在走路时无法走直线,歪歪斜斜;羊在上下坡时更容易摔倒;在站立时,通常会用健侧肢负重,四肢外展或内收,头骨不会变软[4]。④包虫寄生在羊脑表面时,羊主要会表现出转圈症状,还会出现一些共济失调神经性症状,触诊时,可以发现羊头骨明显变软,轻轻按压羊头骨,羊会有明显的疼痛感反应,严重时,羊的颅骨萎缩甚至穿孔。⑤包虫寄生在羊的脑后时,羊会表现出角弓反张现象,经常性猛冲或者后退,严重时羊会卧地不起,全身痉挛,四肢呈划水状。

3.2 寄生虫诊断

1)剖检法。通过对病程较长的病死羊剖检,如果发现羊的脑部、肝脏、肺脏等区域有包囊存在,可以确诊羊患有包虫病。还可以剖检羊的肠道,将其浸入生理盐水中,然后采用放大镜观察肠道黏膜上否有虫体。如果发现有虫体,也可以确诊羊脑包虫病。

2)槟榔碱导泻法。槟榔碱能够对包虫成虫起到一定的麻痹效果,排便时,包虫成虫会与粪便一起排出。所以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引导患病羊腹泻,然后从羊的粪便中观察是否有包虫的虫体或节片,最终根据观察结果进行确诊。同时还应注意,应结合羊的体质量以及身体健康情况,科学合理地控制槟榔碱的用量,否则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副作用。

4 治疗方法

4.1 手术治疗

传统羊包虫病手术治疗需要采用圆锯摘取头骨,然后采用套管针插入脑部,将囊蚴及囊壁吸出。这种治疗方法虽然可以有效去除包虫寄生虫,但实际手术操作比较专业复杂,同时手术带来的创口面积大,失血较多,后续缝合包扎难度大,羊很容易感染,术后死亡率比较高。所以采用如下手术治疗优化方法。①准备好手术所用的器械工具,包括剪毛工具、镊子、三棱针、普通注射器,搭配6号针头。②准备好手术需要的药品,主要包括2%敌百虫溶液、结晶磺胺、2%碘酒、75%酒精、脱脂棉、绷带、医用橡胶布等。③开展手术治疗,首先,至少由2人对病羊进行保定处理,尤其是固定好羊的头部,为后续手术提供便利。然后,结合上述方法,根据羊的症状表现,判断包虫的寄生部位,确定手术方案。如果发现羊头骨有明显的软化区域,可以直接选择在软化部位进行手术。在手术前,还需要进行剪毛,使得手术部位皮肤充分裸露,然后在裸露的皮肤上涂抹2%碘酒、75%酒精,完成常规消毒。针对头部皮肤,可以先做“十”字形小切口,然后再借助三棱针直接在羊头骨部位钻孔[5]。注意控制好钻孔的深度,在1 cm左右。在钻孔的过程中,如果感到钻尖有空虚感时,需要及时停钻,拔出钻针。此时,通过钻孔,可以看到被包虫寄生形成的囊包或囊包顶起的脑组织。随后,采用注射器抽取囊液,然后按住针头,迅速更换注射器,注入2%精制敌百虫溶液1~2 mL。最后,拔出针头,压迫止血,常规消炎,严格消毒,缝合包扎。病羊休息1~2 d,搭配驱虫药物,症状可以有效缓解。上述手术主要的优点是产生的创口比较小,羊感染的概率比较低,愈合速度快,可有效降低羊的术后感染死亡率。

4.2 药物治疗

采用阿维菌素药物治疗,用药方法为灌服,用药量为羊体质量0.15 g/kg,在用药间隔7 d后,可以选择再灌服1次。或用丙硫苯咪唑药物治疗。用药方式为灌服,用药量为羊体质量30 mg/kg,每天用药1次,连用3~5 d。或用吡喹酮驱虫药物。用药方式为口服用药,用药量为羊体质量80~100 mg/kg,连续用药2 d后,间隔3 d,再用药1次,可以提升杀虫效果。

5 优化防控技术

5.1 落实驱虫措施

在羊包虫病防控方面,日常做好驱虫工作十分重要,在日常养殖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羊养殖生产实际,合理安排驱虫计划。例如在每年6月中旬,很多羔羊断奶,此时需要着重对羔羊开展一次驱虫工作。7月上旬、10月中旬,属于包虫病的流行季节,应对整个羊群进行驱虫。在包虫驱虫药物选择方面,实践表明,吡喹酮药物效果最佳,可以优先选择该药物进行驱虫预防。在驱虫期间,应注意统一收集羊排出的粪便,因为粪便中可能会存在很多驱虫排出的虫卵或者幼虫,所以需要集中运往羊舍外进行高温发酵处理,有效杀死粪便中的虫卵与包虫成虫,更好地发挥出羊包虫病预防作用。

5.2 做好犬类管理工作

犬类动物是包虫的中间宿主,很容易加快羊包虫病传播的速度,扩大羊包虫病的范围,所以在进行羊包虫病防控时,应做好犬类管理工作。首先,羊舍内应禁止饲养犬类动物,如果因为实际需求,需要进行犬类动物的饲养,应合理控制饲养数量,并让犬类动物尽可能地远离羊舍。在此基础上,还应对犬类动物做好驱虫工作,每月可以驱虫1次,驱虫药物可以采用吡喹酮咀嚼片,或者与羊同时进行驱虫。在驱虫用药方面,应严格参照使用说明,根据犬类动物体质量合理用药。犬类动物在服药后,应暂时将其关在笼内,或者拴留在指定的区域,防止其到处走动。期间犬类动物排出的粪便应统一收集,做好无害化处理,可以有效避免包虫通过犬类这一中间宿主寄生感染羊。

5.3 羊包虫病净化

包虫虫卵对外界有着较强的抵抗力,剖检出的包囊本身有着较强的活性,内部有很多的幼虫、虫卵等包虫寄生虫,这些都增加了包虫病的防治难度。一般情况下,如果羊舍内出现了包虫病寄生病例,即使后续采取有效的驱虫与治疗措施,也很难一次性将所有包虫全部杀死,一些健康羊身上也很有可能携带寄生虫。所以,在进行羊包虫病防控优化方面,还应对羊群开展包虫病的净化工作。例如,饲养人员应每天进行观察,了解当前羊的一些行为动态,配合相应的健康检查工作,做好羊的日常健康生长状况记录,从而可以及时发现异常,确诊早期感染包虫病的病羊,并将病羊及时隔离,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进行治疗。针对一些已经失去治疗价值的羊,应及时作淘汰处理,避免包虫病在羊群内大肆传播。还可以定期对羊群进行驱虫,采用一些长效驱虫药物,不仅可以杀死成虫,还可以杀死虫卵、幼虫,从而促使羊群逐步得到净化,避免羊包虫病反复出现。

5.4 加强养殖管理

在羊养殖过程中,应提高对管理的重视程度。①做好环境管理,羊舍内保持温暖、干燥、通风的环境,能够避免包虫快速繁衍寄生,提升包虫病的预防效果。同时在羊舍内尽可能地引入自然光,阳光照射等方式更有利于消灭包虫虫卵。②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每天都要清除羊舍内的粪便,避免羊舍内粪污横流。与此同时,还应做好羊舍卫生消毒工作。可以采用新洁尔灭、来苏水进行带羊消毒。还可以将羊赶往运动场地,对羊舍进行全面冲洗后,采用火碱溶液进行喷洒消毒。在消毒时,应重点关照墙壁、地板缝隙等区域,可以有效杀死隐藏的包虫虫卵。③做好羊舍合理规划,远离闹市、工厂,避免对附近水源造成污染,并给羊只提供洁净、卫生的饮水,可以有效预防包虫病。

5.5 规范屠宰环节管理

羊包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人也有可能被感染或者成为中间的传播媒介,所以在包虫病防控优化方面,还应从羊屠宰加工环节入手,加强监管工作。针对屠宰剩余的内脏,务必要妥善处理。针对患病羊只,则禁止进入屠宰场,并开展无害化处理。屠宰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则需要加强自身防护,避免被包虫虫卵、幼虫寄生。针对存在棘球蚴的脏器则需要集中处理,严禁将这些脏器随便丢弃或者将其投喂给犬类动物,从而可以有效预防羊包虫病传播。

6 结束语

羊包虫病防控优化技术应用较为专业复杂,该项技术的实施,需要相关人员充分认识羊包虫病的危害,了解具体的症状表现以及诊断方法,早发现早治疗。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做好防控技术优化的实施,才能降低羊包虫病带来的负面影响,推动养羊业实现稳定顺利发展。

猜你喜欢
类动物包虫包虫病
浅谈犬粪包虫抗原实验室检测及分析
首个基因修饰有袋类动物培育成功
肝囊型包虫破入肝内胆管的CT、MR 诊断
为何有袋类动物多出现在澳洲
为何有袋类动物多出现在澳洲
羊脑包虫病的诊治
勇做包虫病防治工作的
藏区包虫病防治缺长效机制
鸟蛋与爬行动物的蛋有何不同?
新疆14地州2014年家畜棘球蚴病感染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