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级水电站防汛和应急管理的研究与应用

2024-05-19 13:20张青松
电力安全技术 2024年2期
关键词:汛情梯级防汛

王 科,陈 杰,王 军,张青松,罗 丽,王 霞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映秀湾水力发电总厂,四川 阿坝 611830)

0 引言

汶川大地震后,岷江流域和渔子溪支流沿线山体滑坡、道路坍塌等次生灾害频繁爆发且持续10多年,流域内水电站厂房、闸首高边坡等多处易发生飞石、垮塌,直接威胁设备运维人员安全;近些年来,由于区域内持续性强降雨,特大暴雨、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部分水电站受损严重。因此,开展流域内梯级水电站防汛和应急管理的研究与应用,建立梯级水电站多维度防汛和应急联动管理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1 防汛和应急管理现状

岷江流域和渔子溪支流梯级水电站分布相对密集,上下游防洪度汛安全关联性高,但是因各水电站分属于不同的投资主体经营和管理,汛情获取的及时性与各水电站信息沟通的滞后性存在突出矛盾。针对上述现状,以“四个打破,一个突出”为核心,建立多维度防汛和应急联动管理机制,降低自然灾害的影响并尽可能地减小损失,确保水电站安全稳定运行。

2 四个打破

2.1 打破组织界限,构建多维联动组织机制

1) 企企联动,实现安全共享。总厂应以抓好流域防汛联动协调为龙头,构筑安全利益共同体。各水电站梳理并反映在地质灾害治理、河道淤积清理、堆积体清运等需政府协调推进的难点或共性问题,报送地方政府备案。

2) 政企联动,实现高效协同。加强政企联动,各水电站加入政府防汛及地质灾害预警工作平台,及时掌握上下游边坡、泥石流沟等地质灾害发生发展情况,增强预警预判的精准性,及时启动相应级别的预警。

强化信息报送,定期梳理防汛协调事项并向地方政府作专题汇报,与当地政府签订《电站泄洪泄水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责任书》,及时向地方政府通报汛情、险情。

2.2 打破专业壁垒,构建多维联动保障机制

1) 建章立制,筑牢防汛应急管理基础。扎实做好流域内水电站应急资源调查,努力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建立“平战”结合型防汛应急矩阵组织结构,流域内水电站将应急人员、物资、设备等进行虚拟化并存储于快速响应系统中,可根据防汛险情状态级别、事发地、发展趋势等信息实时、按需对资源进行调整,实现了应急资源的快速重组与重构。

2) 强化会商,实现防汛应急快速响应。制定防汛会商机制,汇集水电站汛情、灾情和设备状态等信息进行研判分析,做出合理避险、停机避峰、开闸泄洪等精准决策。

2.3 打破信息壁垒,构建多维联动流域协同机制

1) 统筹谋划,汛前科学研判。科学开展流域内汛情研判,组建岷江流域、渔子溪流域(支流)安全生产协调平台,召开汛前全流域防汛和应急工作准备会,根据流域的气象趋势进行预测,共同研判防汛形势并制定防洪度汛方案。

固化企企联动协调机制,流域内各梯级水电站梳理管辖范围内的建筑(构筑物)、设备设施和地质灾害风险区域,明确本企业在全流域防汛和应急工作中的角色和职责,签订应急联动协调协议,确保全流域防汛和应急管理无死角。

2) 实时共享,汛中高效协同。搭建汛情、险情共享平台,建立岷江流域、渔子溪支流水电站应急信息共享群,共享上下游汛情信息。流域内上下游各梯级水电站,通过卫星、电话、网络等实现水情汛情和灾情、生产信息、交通、通信等基本保障信息的互联互通。

开展应急联动培训、演练,共享应急资源,应急协调联动救援工作由事发地所在企业统一领导指挥,其他企业接到协调联动请求后,应立即集结人员、物资和装备,迅速赶赴事发地协助抢险救援。

3) 经验总结,汛后巩固提高。及时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汛后防洪工程检查评估,明确流域内防洪工程整治计划;同时,从专业技术、信息传递、联动响应等方面对流域防洪度汛管理开展评估,优化管控流程。

2.4 打破责任盲区,构建多维联动政企协同机制

各电站主动融入地方政府辖区流域内防汛、泄水泄洪管理体系,共同确定防汛安全生产目标,编制防汛应急预案和泄水泄洪方案,设立警示标牌和泄水预警警报系统;建立周边居民聚集区政府联系机制,完善信息联络网,及时进行汛情灾情风险告知,履行社会责任。

3 一个突出

1) 科学治理,筑牢“防洪堤”。提高防灾能力,以“拦固结合”为思路,对闸首和厂房上下游泥石流发育冲沟开展工程治理,采取挡墙护脚、埋置防冲肋板、沟口设停淤场/重力式拦挡坝等方式,层层固源、拦石、排水,有效控制冲沟泥石流规模,保障行洪能力;开展河道行洪论证,复核清淤范围,适时组织河道清淤,缓解因暴雨、地质灾害频发导致的水电站河道淤积和河床抬升问题;提升防洪能力,开展河道堵塞导致水位升高倒灌厂房的技术评估,采用增设防洪尾闸室、防洪门等技防措施,截断水流倒灌地下厂房的通道,提高水电站防洪防灾能力。

2) 精准预警,炼就“千里眼”。整合计算机监控系统、生产运维实时监测系统、运维决策辅助系统的信息资源,构建水电站应急指挥管理资信系统并接入应急指挥中心,实现水电站、设备、气象、灾害等各类信息全面接入,完成智慧应急系统建设,实现精准预警,科学指导应急处置。

水电站应急指挥管理资信系统主要包括视频监视系统、机组在线监测系统、大坝监测系统和水情测报系统,系统整合了水电站上下游临近区泥石流沟视频监视、闸门运行状态和水位信息、大坝主体结构形变和渗流数据、厂房边坡实时监测数据、厂房机组运行状况等信息,结合会商制度,实现突发险情的精准决策。

防灾监测,打造“天空地”多维预警平台(系统)。针对强震地质灾害后效应,以现代信息感知、传输、分析技术为基础,结合卫星遥感(InSAR)、无人机(LiDAR)扫描、三维激光扫描及地面监测传感等涵盖空、天、地监测预警技术识别水电站边坡重大危险源,通过危岩体多期变形量计算分析、综合预警模型等技术成果,建立有效的实时监控、预警平台。

4 结束语

作为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内重建的水电企业,各水电站协同配合,积极开展流域内梯级水电站防汛和应急管理体系完善和实践,提高了流域内水电站群汛期共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流域内水电站多维度应急联动管理机制的实施,防汛安全管理与应急管理的有机融合,将单个水电站决策改为流域内的汛情大会商,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和决策精度,降低了管理成本,最大化保证了上下游梯级水电站的发电效益,也为支援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电源支撑。

猜你喜欢
汛情梯级防汛
夏季防洪防汛
防汛当前莫添乱
相比1998,今年汛情有哪些新情况
汛情形势严峻,各地受灾严重
防汛,就是要和隐患“对着干”
梯级水电站多目标联合经济运行初探
淮委组织开展2017年防汛抢险联合演练
汛情严峻,环保部门全力确保环境安全
国家防总:有力有序有效应对超常汛情
跨流域梯级电站群远程集控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