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视域下砚山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思考

2024-05-19 06:24陈玉良
云南农业 2024年4期
关键词:砚山县现代农业培育

陈玉良

(云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砚山县分校,云南 砚山 663100)

实现农业现代化,人才建设是关键。新型职业农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人才支撑。农业稳,天下安。农业现代化发展是农业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有效手段和强力支撑。目前农村人口外流问题突出,导致应用型、技能型、创业型、管理型等人才较为匮乏,影响现代农业发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全面提升农业生产经营者综合素质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力抓手。

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职责所在

砚山县是传统农业大县,2022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38.6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6.1%。目前,砚山县农业从业人员整体文化程度偏低,小农户分散生产还比较普遍,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已不能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已提出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县的远景目标。基于此,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路径,培养现代农业发展人才以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自2014年以来,砚山县立足县情实际,围绕粮经、果蔬和畜牧产业认真组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截至2022年,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 470人,其中生产经营型990人,专业技术型330人,社会服务型250人,认定培训基地(农民田间学校)1个,纳入培训师资库教师27人。

二、培育整体效果不佳

(一)资金保障不足

脱贫攻坚期间,国家制定统筹整合涉农资金使用政策,各级涉农资金整合后优先用于脱贫攻坚。砚山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资金被整合,严重影响培育工作开展。据统计,2014—2022年全县投入上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资金345万元。其中,2014—2015年投入180万元,“十三五”期间仅投入165万元。

(二)新型职业农民占比低

2022年,砚山县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3.9万余人,新型职业农民占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比例不到1%,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十三五”期间,全县计划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 230人,实际完成670人,仅占计划数的20.7%。

(三)培训对象文化水平不高

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人员整体文化水平低,接受和运用新知识、新技术能力不高等影响培训质量。目前培养的1 470名新型职业农民中,大专文化以上24人,占比1.6%,高中文化108人,占比7.4%,初中和小学文化1 338人,占比91%。

(四)师资队伍不优

一是师资数量不足。全县纳入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的教师仅27人,不能满足培训需要。二是培训质量不高。培训教师大部分为州、县、乡三级农业部门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综合能力不高,培训内容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技术方面,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政策法规等方面缺乏知识和经验,影响培训质量。三是后续学习不够。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后缺乏长效学习机制,虽然学员可以通过“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滇云农App”等平台开展线上学习,但缺乏考核评价机制,应付式学习较多,后续学习效果不明显。

(五)政策激励不到位

虽然制定了《砚山县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并按照程序开展了考核认定,为评定合格的农民颁发了新型职业农民证书。但由于县级尚未配套制定新型职业农民扶持政策,认定后的新型职业农民在信贷、涉农项目等方面没有得到政策倾斜,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的作用停留在纸上,影响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三、有效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

(一)健全工作机制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三农”发展问题的战略措施,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举措,2022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多次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作出了部署[1]。政府要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发挥主导作用,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统筹县级各单位培训资源,凝聚人、才、物等要素共同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要严格考核,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纳入“三农”工作考核,推动各责任部门履行职责。

(二)扩大资金渠道

一是抓住砚山县被列为云南省“一县一业”示范县、“云南高原蔬菜产业集群”建设县的机遇,争取各级资金与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订单培养,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二是科学谋划农民培训项目,积极申请上海静安区、兵器装备集团等定点帮扶单位资金,投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三是充分利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利用村级集体经营性资产、资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用于支持本地人才培育。

(三)建强师资队伍

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要立足砚山县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要从当地农业、科技、林业、工信等单位和涉农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中吸纳理论知识扎实、工作经验丰富的专职或兼职教师,解决师资数量不足的问题。二要常态化开展教师队伍培训和年度考核,动态调整作用发挥不明显的教师出库,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综合质量。三要优化课程设置。将现代农业生产技能、法律法规、社会政策及实用市场经营技能内容纳入培训,并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信息,提高课程针对性[2]。

(四)选准培育对象

严格按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申报程序,优先从粮食、蔬菜、中药材(以三七、万寿菊为主)、高原特色水果、肉牛、生猪等当地优势特色主导产业从业者中选择培养对象。同时,加大宣传,积极动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参与培训,提高培育的精准性。

(五)搭建培训载体

1.加强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农民田间学校是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通过实践与试验形式活动,提高农民参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育培训效果,实现农业产业发展与农民教育培训的深度融合[3]。目前砚山县仅在云砚养殖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绿壳鸡蛋)挂牌认定实训基地1所,实训基地数量较少、结构单一。要加快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围绕以蔬菜、三七、香菇为主的特色种植业,以南国苹果、软籽石榴、黄金蜜桃、优质蓝莓为主的经济林果业,以生猪、肉牛、奶牛、黑山羊为主的畜牧养殖业,引进综合实力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产业链上建立实训基地,提高培训质量。

2.加强农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利用砚山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综合示范园被认定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的有力时机,加强与云南农业大学、文山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争取在县内建设更多实践基地,深化在现代农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落实各类扶持政策,积极做好创业辅导、能力提升培训等工作,吸引更多农村人才参与现代农业发展。

(六)加大政策激励

一要制定扶持政策。尽快研究制定县级新型职业农民扶持相关政策,健全资金保障机制,每年从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资金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二要强化政策宣传。全面梳理各级出台的扶持政策,制定通俗易懂的政策手册,明确申报条件、流程、所需材料、处理时限等内容,多渠道开展宣传。三要落实扶持政策。全面落实和完善农机购置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农业优惠政策。进一步深化特色农业保险改革,扩大农业保险范围,落实财政补贴资金,增强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

猜你喜欢
砚山县现代农业培育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教育的终极目标:让孩子幸福——记砚山县民族中学校长余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云南砚山县绿色防控技术在蔬菜生产中的应用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探文山州砚山县者腊壮族舞蹈棒棒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