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焦斡旋”理论探析半夏泻心汤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的应用

2024-05-19 02:16陈卓铭指导刘南
新中医 2024年7期
关键词:中焦泻心汤稳定期

陈卓铭 指导:刘南

1.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405

2.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40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这种气流受限以不完全可逆、进行性发展为特点,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1]。依据病程特点将COPD 分为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临床上COPD 常呈两期交替发作,反复迁延慢性化,使肺功能持续恶化,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西医治疗手段较为单一,以抗感染、祛痰止咳平喘、氧疗等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效果欠佳,治标不治本。多个较高质量的证据表明[2-3],相比单纯西医治疗,采用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稳定期COPD 在多个方面都更显优势。在稳定期COPD 的传统中医诊疗中,重视调理肺脾肾三脏,主以益气(阳)、养阴,辅以燥湿祛痰、活血化瘀为法,对医者辨证水平有着极高的要求。近期从中焦脾胃入手治疗稳定期COPD 而取得良好疗效的案例时有报道[4-5]。中焦脾胃与稳定期COPD 的发生发展有着颇深的渊源,二者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影响甚至决定着病情的走势。笔者从“中焦斡旋”理论出发,分析稳定期COPD 与中焦脾胃的关系,并探讨半夏泻心汤在稳定期COPD 中的应用。

1 “中焦斡旋”理论

何为“中焦斡旋”?国医名师郝万山先生曾指出:“中焦是人体阴阳气血、水火气机升降的枢纽,调节着胃气的降浊,脾气的升清,心火的下达,肾水的上奉,肺气的肃降,肝气的升发。中焦胃气对人体气机升降有主动的调节和控制作用,即胃气的斡旋作用。”实际上,脾胃同居中焦,解剖位置相比邻,经脉相络属,互为表里,二者在功能和生理特性等方面相辅相成,难以分割。其一,脾为太阴湿土之脏,喜燥恶湿,胃为阳明燥金之腑,喜润恶燥,脾得胃阳温煦,则痰湿不聚,胃得脾阴濡润,则燥热不生,脾与胃,珠联璧合,相互成就;其二,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腐熟水谷,食物入口于胃,初受胃腑蒸化而成精微,后又通过脾脏进一步消化、吸收和转输,最终布达并滋养周身,因而脾与胃,合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两者密不可分;其三,脾主升清,升提中气,引清阳上行头面,则精明自在,胃主通降,降泻浊阴,糟粕得泌,则腑气得通,一升一降,相反相成。总概脾胃二者,燥湿相济,纳运相成,升降相因,不外乎一阴一阳,对立制约,互根互用,相得益彰。是故中焦斡旋之功非胃独主,应归属脾和胃,以脾胃调和为生理基础。

《四圣心源》有云:“……平人下温而上清者,以中气之善运也。……中气者,和济水火之机,升降金木之轴。”中焦脾胃调控着人体全身阴阳气血、水火气机的升降,其斡旋功能的正常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关联疾病的成败以及预后的好坏。若中焦脾胃功能俱善,斡旋得司,则气机畅达,血脉和利,水火既济,阴阳和谐,人体就能够达到“平和无害”的正常生理状态,病邪无从以生。此应古人之言:“四季脾旺不受邪”“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2 稳定期COPD 的治疗——补泻“气”之虚实,调善中焦斡旋

COPD 属于中医学咳嗽、喘证、肺胀等范畴。COPD 有三大主要临床症状,分别是慢性咳嗽、咳痰和喘息[6]。有研究表明,在COPD 稳定期,正气虚损,主要表现在气(阳)、气阴亏耗,常兼有痰瘀[7]。总结其病机,不离“气”和“痰瘀”,笔者认为,“气”在其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与中焦脾胃的关系最是密切。

此“气”,既是气阳亏虚,推动无力,气化无权,也是气机逆乱,升降乖戾,不相顺接;此“痰瘀”,既是气虚不化津血,津亏血燥,也是气虚不行津血,血水不利,亦是气乱不司津血,津聚为痰,血溢为瘀,最终痰瘀相搏,结聚体内,反过来又进一步影响“气”。《血证论》有云:“……瘀血有碍气道,不得升降则气壅,气壅则水壅,水壅即为痰。”接而又述:“痰水之壅,由瘀血使然,但去其瘀,则痰水自消。”瘀血阻碍气机则水道壅滞,痰湿内生,继而又言,瘀血得去则痰水自然会消退,看似痰湿之邪由瘀血所衍化,实则痰瘀二者的形成,其根源在“气”,亦或是气虚,亦或在气乱,是气机不利所导致的结果。可见“气”分虚实两端,虚为气阳亏虚,实为气机失和,“痰瘀”因“气”而生,“气”是罪魁祸首,在COPD 稳定期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而作为“生气之源”“主气之枢”的中焦脾胃,其纳运之功,可化生精微以奉养一身诸气,补“气”之虚;其斡旋之力,可调控气运升降以畅达一身气机,泻“气”之实。因此与“气”最为相关的脏腑,非中焦脾胃莫属。反观肺者,为娇脏,易虚易实,朝百脉,在联系全身气血的同时,又极易受到气血失常的影响,且为储痰之器,内在痰湿之邪多停聚于肺,阻扰其气机,“气痰瘀”三者可对肺脏的病理生理产生巨大的影响。《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有言:“呼吸定息,卫气之常,失常则为咳嗽;津液流润,荣血之常,失常则为痰液,咳嗽吐痰,气血已乱矣。”肺之咳嗽吐痰因营卫失常而发,营气者,由水谷精微之精华者所化,卫气者,由水谷精微之彪悍者生,身为“水谷之海”的中焦脾胃,乃营卫二气生产的源头,且其斡旋之力可调节全身上下阴阳气血、水火气机之升降,盖营卫二气,其化其运皆靠中焦脾胃,失常则应归咎于脾胃二者。这进一步表明中焦脾胃与肺系疾病的病理生理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中焦斡旋功能的正常与否,影响甚至决定着肺系疾病的发生以及转归。倘若中焦脾胃功能失常,则“气生失其源”“气运失其主”,痰瘀乃生,合而为患,肺首当其冲,深受其害,失于宣肃,即发为咳痰喘。是故“咳痰喘”之症外现于肺,“气痰瘀”之机内藏于中焦脾胃,COPD 稳定期的诊疗,就必将调理中焦脾胃作为中心环节,重点放在治理中焦脾胃之“气痰瘀”上,而“气”作为始作俑者,所谓“擒贼先擒王”,在遣方用药上,须以治“气”为重,补泻“气”之虚实,调善中焦斡旋。

综上,在稳定期COPD 的论证方面,“咳痰喘”的症结乃“气”之虚实。“气”之虚即中焦脾胃亏虚,生气乏源,中气不断耗散却得不到相应的补充,中焦斡旋的物质基础匮乏,调节升降的能力减弱,气机运行的推动力满足不了人体正常生理需求;“气”之实指中焦邪气盛实,气机逆乱,升降乖戾,成为中焦气机运转的主要阻力,使本已孱弱的斡旋功能雪上加霜,最终不堪重负,无法逆转失和的气机,任其泛滥,丛生百疾。“气”之虚实二者,相兼为患,导致中焦斡旋失司,气机升降失调,一身诸气不循其常道,流离失所,无法到达相应的部位去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反而相互影响,互为羁绊,致使气机混沌,气血失和、阴阳相悖、水火不容,责犯于肺,咳痰喘现。咳痰喘的发生,即代表中焦斡旋之动力已虚、阻力已实,中焦脾胃是其病位所在,中焦失斡是其根本原因,病属虚实夹杂。辨证施治,因此在稳定期COPD 的论治方面,秉承着“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的理念,须兼顾虚实,补泻共用,以此来调善中焦斡旋的功能,在补益脾胃中气,治“气”之虚的同时,因势导利,调和升降,梳理中焦逆乱的气机,助力中焦斡旋功能的恢复,并治“气”之实。补中有泻,可防甘温味厚之品阻遏气机而加剧“气”实;泻中有补,可制辛开苦降之品耗损中气而加重“气”虚,一补一泻,相反相成。如此一来,中焦斡旋的动力增加、阻力减少,功能恢复,正气足以抗邪,气机逆乱的局面得以迅速扭转,诸气该降者降,该升者升,各得其所,去发挥各自本应的职能,机体内部一派和谐,阴阳调和,“气”之虚实幻灭,“咳痰喘”转瞬即逝,稳定期COPD 患者的主要症状得到控制,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提高。

3 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COPD 稳定期患者的逻辑思路

半夏泻心汤最早记载于《伤寒论》:“……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也,宜半夏泻心汤。”《金匮要略》也有提及:“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以方测证,无非就是中焦脾胃虚损,斡旋失司,脾胃燥湿不相济,胃燥热上冲而呕,脾寒湿下利而泄,痰湿中阻而痞;升降不相用,气机不畅达,胃当降而反升,脾应升而反降,助呕泄之症;纳运不相成,气血生化乏源,五脏六腑均失其养,脏腑功能不足,气的推动乏力,气化无权,致气血失常,痰瘀凝结,虚实夹杂,更进一步扰乱气机,加重病情。“气痰瘀”合而为患,发为“痞呕泄”。此表现在脾胃的“痞呕泄”同表现在肺的“咳痰喘”,皆因于“气”,二者病机相同,均投以半夏泻心汤。这正是笔者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稳定期COPD 的思路所在。

半夏泻心汤方中半夏辛温,辛开散痞,行气之滞,燥湿化痰,除痰之碍,降逆止呕,助胃之降;干姜温中祛寒,化饮通脉,遂脾寒得温,痰饮得消,瘀结得散;半夏合干姜,辛温行散血气,寒气不凝,痰瘀不结,气机不碍;黄芩、黄连,性味苦寒,能燥、能泄、能清,二者相伍,燥化中焦有形之湿,清降中焦无形之热。半夏、干姜、黄芩、黄连四药相配,辛开苦降,调和升降,寒热并用,相反相成,减轻中焦斡旋负担,使气机豁达,无痰瘀留恋之弊,“气”之实得泻;人参、大枣、炙甘草,此三药并用,益中焦脾胃,强其斡旋动力,升清降浊,“气”之虚得补。七药相合,成半夏泻心汤,可治脾胃“气”之虚实,调理中焦斡旋,灭“咳痰喘”之机,使稳定期COPD 从根得治。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法半夏具有抑菌、祛痰镇咳的功效;黄芩、黄连具有抗炎、抗病原微生物、抗细菌内毒素等作用;人参、大枣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炙甘草可发挥抗菌、解毒、抗肺损伤等功效[8]。

4 病案举例

陈某,男,67 岁,2022 年8 月12 日初诊。既往吸烟史30 余年,确诊COPD 5 年余,平素有咳嗽、咳痰、喘息、胸闷等症状。自发病以来,长期雾化吸入福莫特罗治疗,病情控制情况尚可。近期无明显诱因自感雾化疗效欠佳来诊,症见:咳嗽,咳痰、色白,口微苦,微渴,偶有喘息,胸闷脘痞,纳差,眠一般,大便偏烂,小便清,舌红、苔腻而微黄,脉沉。辨证为中焦失斡,寒热错杂,治以调善斡旋,平调寒热,方以半夏泻心汤原方,处方:半夏15 g,干姜、黄芩、人参、炙甘草各9 g,黄连3 g,大枣4 枚。共7 剂,每天1 剂,水煎200 mL,饭后温服。

2022 年8 月19 日二诊:患者自诉咳痰喘较前减轻,食欲转可,体质量增加0.5 kg,胸闷脘痞、口微苦、微渴症状仍在,大小便未见异常,眠尚可,舌红、苔薄黄,脉沉数。守半夏泻心汤原方,增加黄连用量至6 g。按照前法,继服7 剂。

2022 年8 月28 日三诊:自诉咳痰喘症状好转,偶有几声干咳,痰量明显减少,胸闷脘痞,无口苦、口渴等症,可间断停雾化吸入治疗。守半夏泻心汤原方,继服14 剂,并嘱其服毕后,若病情稳定,则遵此处方抓药继续调理,无需复诊。

2023 年1 月3 日电话随访:患者自诉病情稳定,咳痰喘发生的频率降低、持续时间减短,自初诊以来未出现急性加重的情况,体质量有所上升,运动耐量提高,生活质量较前显著改善,仍坚持规律服用半夏泻心汤调理,已停雾化吸入治疗1 月余。

按:本案患者有COPD 病史5 年余,今因咳痰喘症状控制不佳来诊,首诊症见:咳痰喘,咳痰白,口微苦微渴,胸闷脘痞、餐后加重,纳差,大便烂,小便清,舌红、苔腻而微黄。分析其病机,乃中焦失斡,寒热错杂。斡旋失司,气机不利,邪气上犯则发为咳痰喘,气滞停留则发为胸闷脘痞;燥湿、水火不相济,则胃燥热上冲而口苦微渴、舌红苔微黄,脾寒湿内阻兼下利而大便烂、小便清,苔腻,脉沉主里证。故用半夏泻心汤原方,调善斡旋,平调寒热,恢复中焦斡旋功能,使气机畅达,升降相因,燥湿相济,水火交互,阴阳相和,则诸症可除。二诊时患者仍有胸闷脘痞,口苦微渴,考虑因其过于饱食但中焦脾胃斡旋功能未复,痰湿内生而化热,遂黄连加量以祛中焦湿热。三诊时患者口苦症状消失,咳嗽、咳痰、喘息、胸闷等症控制尚可,病情稳定,疗效确切,效不易方,遂用半夏泻心汤原方继续调理。

猜你喜欢
中焦泻心汤稳定期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畅通中焦选对药
李生财论治湿阻中焦型慢性胃炎经验
“怪病不治治中焦”肾阴亏虚也会诱发喉痹、失眠
辨证仍是中医之魂——从小泻心汤止血说起
运用吴鞠通寒湿理论治疗中焦寒湿证疗效观察
慢性胃炎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的临床观察
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治疗胃癌癌前病变30例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咳嗽42例
舒利迭联合喘可治注射液治疗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