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视阈下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溯源

2024-05-19 01:29迪,杨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资产阶级宣言

周 迪,杨 娇

(1.重庆社会科学院(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马克思主义研究所,重庆 400020;2.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2160)

一、引言

近两个世纪以来,世人一直将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科学社会主义重要纲领《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奉为圭臬,并且认为其指导实践的真理力量将一直存在下去。作为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纲领的《宣言》,立场坚定,结构完整,逻辑清晰,文采斐然,全篇贯穿着唯物史观的底层逻辑,闪烁着洞悉时代的智慧光芒,至今仍启迪着一代代后世学者。2018年,全党开展以“《共产党宣言》及其时代意义”为专题的重温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集体研修。在学习中,习近平强调“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1],原因就在于《宣言》蕴含的建党学说理论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根本遵循与真理指引,为中国如何在新时代继续阐扬《宣言》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注入了理论源泉。

2021年10月,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庆典上发表讲话时第一次系统地解释了“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蕴:“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2]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中华儿女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并在此基础上所凝聚的优秀品质,也是千千万万中国共产党人人格特质化的精神与高尚革命风骨的体现。2022年10月,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为主题的党的二十大,充分肯定了在新征程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重大时代意义,从而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定信仰,注入了精神伟力。

本文基于《宣言》进行文本分析,探析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内核和时代价值。只有在阐证《宣言》理论智慧的基础之上,我们才能更好地吸收其深邃思想,为建党精神理论创新提供更丰富的思想资源,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疏理逻辑理路。

二、《共产党宣言》彰显革命信念: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宣言》的深远洞见性彰显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革命信念,而这正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鲜明特征。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3]体现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的《宣言》是理论逻辑与社会发展系统、科学、全面的有机统一。1848年问世的《宣言》揭开了笼罩在人类社会中的面纱。《宣言》通过厘清唯物史观的基本问题,构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并基于1847年的《哲学的贫困》以及《雇佣劳动与资本》等著作创造了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的延伸与统一。《宣言》第一次基于唯物史观立场回答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根本问题,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归宿并描述了共产主义的远景。《宣言》的科学真理价值是建党精神的思想渊源,也是“坚持真理”的逻辑起点。其坚持的颠扑不破的真理就是《宣言》指出的人类社会“铁的定律”——“两个必然”,即“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4]。《宣言》透辟而深刻地剖析了资产阶级社会所发生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与此同时,资产阶级社会的出现毁坏了人类社会“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4]。资本家们把牟取私利看作天经地义,创造了一个动荡的、无耻的、吃人的世界。让社会占有方式始终有利于他们,人与人的关系在资产阶级社会的文本之中被彻底打下了“利益”二字的注脚,阶级之间关系统统演变为剥削与被剥削、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而资产阶级制度的胞胎分娩了“它自身的掘墓人”——无产者。无产者赤贫如洗,没有任何生产资料,更别提资本或财产,所以其阶级属性赋予其最彻底的革命性。无产者只有通过毁灭自己以及迄今存在的一切占有方式,才能得到社会的生产力以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因此,共产党人的伟大理想就是要彻底消灭剥削,消灭私有制,实现人作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从而最终使共产主义成为现实。

马克思在历史上第一次将共产主义弘远理想的达成基于科学的根柢之上,实现了真理与科学的有机结合。《宣言》运用阶级分析法批判了以往所有的社会主义:封建的社会主义游荡着“过去的回音”难掩其过时的反动性质;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妄图复辟旧的所有制关系终究是空想;德国或“真正的”社会主义只不过是寡廉鲜耻充满哲学幻想的拙劣文稿;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从根本上只是为了保持其现代社会中体面的生存条件;空想的社会主义没有任何理论依据与实践意义。通过一一驳斥,马克思揭露了各种社会主义思潮背后为各自阶级服务的伪善本质。而《宣言》所拥趸的科学社会主义意义上的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精神动力与伟大旗帜,也是源于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科学真理与理想追求的完美统一,它以无可辩驳的真理伟力引领了中国共产党建立这一伟大实践,并为凝聚建党精神注入了灵魂。《宣言》对中国革命胜利之必然充满启迪意义——这道思想之光穿破时代的枷锁,透视出历史运动与革命事件的必然性,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开辟了超越时空条件限制的信念场域。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里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5]《宣言》之所以能够在170多年后依然迸发生机活力、闪烁思想锋芒,其中重要一点正是如同《宣言》所称,共产党人的所有原理、理论旗帜都鲜明地反对僵化机械的旧哲学里一切的教条主义、所有形式的经验主义,以及那最可恶的历史虚无主义。《宣言》申明任何理论的应用都必须以发生的现实为基础,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从具体情况出发,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鲜活的科学原因。必须认识到,《宣言》是留给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财富与理论武器,《宣言》以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引着中国的革命与建设。中国共产党百载岁月理想信念历久弥坚,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缔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丰功伟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牢正确方向,在风险挑战面前砥砺胆识,以壮士割腕的勇气和决心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取得了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究其根本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葆有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

三、《共产党宣言》提供根本遵循: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根本。《宣言》中的无产阶级学说奠定了共产党人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基础,包涵历史的逻辑、理论的渊源与科学的指南。列宁评价《宣言》本身是“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6]。《宣言》指出共产党人不会刻意隐匿自己的立场,相反地,共产党人要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意图、自己的目的,因此《宣言》毫不掩饰地公开宣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宣言》指出“两个必然”中所昭示的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赋予了无产阶级庄严的历史使命——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促使无产阶级由自在阶级蜕变为自为阶级从而实现自身的真正解放。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要“消灭私有制”,中国共产党一大纲领就提出了“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消灭资产阶级私有制”的革命任务。《宣言》指明共产党人的毕生事业追求即长远奋斗目标便是建立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4]。中国共产党将《宣言》的基本原则与核心精神贯彻于党的纲领之中,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最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纲领,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即实现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建立人民民主共和国)和最高纲领(即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人的全面解放)。中国共产党将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相结合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牢牢地把民族利益放在首位,积极有为顺应时代发展,始终把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神圣使命。这既是中国共产党对《宣言》基本思想的深刻领会与科学应用,又是对《宣言》基本思想的继承与发扬。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源自解放全人类的价值追求与科学信仰,它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百年来矢志不渝、为之奋斗的力量源泉与精神支撑。《宣言》的根本思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初心使命的理论渊源与精神力量。百载峥嵘岁月,历史和人民在千钧一发之际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是理性而审慎的历史抉择。中国“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5]这一阐述无疑是关于中国共产党宗旨使命的政治箴言,也是新时代党带领人民黾勉同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宣言。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始终继承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主体向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谨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性质与宗旨使命。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后,中国共产党自立自强肩负起新时代 “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始终怀揣为人民添福祉的初心使命,实现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高度耦合。

四、《共产党宣言》凸显革命精神:不怕牺牲、英勇斗争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特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而奋不顾身、百折不挠、舍生忘死的崇高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内核。《宣言》深刻总结了无产阶级与生俱来的批判精神、斗争精神、革命精神。《宣言》的批判性、斗争性、革命性体现在它同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进行了卓绝的斗争并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它本身也有坎坷的经历,正如恩格斯在1890年德文版序言中所谈,《宣言》无可奈何地被反动分子挤到了后台,甚至“被‘依法’宣布为非法”[4],但却无法掩盖《宣言》在人类历史上的熠熠光辉。《宣言》在回击资产阶级对共产主义的各种诽谤和诬陷之词,以及驳斥各种错误思潮的竞争中提升了马克思主义的战斗能力,从而凸显《宣言》所饱含的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

《宣言》阐明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阶级斗争。在一切与资产阶级抗衡的阶级中,能够真正终结资产阶级统治的只剩下无产阶级。因为“只有无产阶级才是真正的革命阶级”[4],所有其他阶级最终都会在大规模工业发展的浪潮下被裹挟着走向衰败和死亡。而无产阶级却得以幸免,其原因就在于无产阶级是大工业本身的产儿。“无产阶级经历了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它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和它的存在同时开始的。”[4]无产阶级被剥夺了一切生产资料,他们是构成现代社会大厦的最底层。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而精心设计的所有法律、宗教与道德都是套在无产阶级身上的枷锁。然而,现实条件下,资产阶级在维护自身利益的所有政治运动中必须求助于赤贫的无产阶级,这一现实要求就使得无产阶级在生存夹缝中获得了知识,拥有了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资产阶级无心形成且无力抵拒的工业的进步客观上促成了无产阶级前所未有的团结——必须进行革命,必须对生产资料所有权与资产阶级生产关系执行武力的干涉。这样,资产阶级用自己亲手锻造的枪支让无产阶级瞄准了他们的胸膛。客观上,无产阶级如果不亲手摧毁资产阶级社会的全部上层建筑,就无法实现自身的解放;倘若不保持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就不会取得无产阶级的最终胜利。

《宣言》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合理性与必然性。不过,如毛泽东所深刻洞察的那样:“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7]《宣言》揭示了共产主义的实现道路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必将经历反复和曲折。无产者联合起来建立政党、发动革命斗争,总是不断遭到反动分子的围追堵截和残酷镇压。但是,一次次失败没有打垮他们,每次涅槃重生后的他们都敢于重振旗鼓,投入新的战斗,并且更有信心、更有力量、更加强大。《宣言》全文不过15 000字,凝练扼要,洋溢着“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展现了无产阶级不同于过去任何阶级的精神风貌与革命斗志。

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建立、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中国共产党从创立之际就始终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毕生事业追求与最终奋斗目标,这一伟大艰巨的历史使命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以解决中国实际的沉疴痼疾。中国共产党一方面与封建官僚势力进行顽强的斗争,一方面与侵略中国的西方列强进行英勇的斗争。虽然在残酷的斗争中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但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前仆后继,踏着先烈的血迹继续战斗,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从中国共产党建立到新中国成立,28年来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而英勇就义的可查姓名的革命烈士就高达370多万人,书写了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不朽篇章。毛泽东缅怀革命烈士时悲壮地谈道:“成千上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7]《宣言》通篇洋溢出一种为了胜利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革命浪漫主义情怀,这种情怀最终酝酿成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底蕴。只有发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中国共产党人才能不违背真理、不弃守理想、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在《宣言》精神指引下所进行的伟大革命中所彰显的伟大气概、伟大精神与伟大品格,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密匙与胜利法宝,是“中国共产党人对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真实写照,是新征程上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基石”[8]。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领会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所产生的新趋势新特征新要求,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不断赓续红色血脉,发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更好应对和处理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产生的严峻挑战和复杂矛盾。

五、《共产党宣言》回答时代关切: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归宿,这与《宣言》的逻辑起点“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一脉相承。《宣言》不偏不倚地审视资产阶级社会,细致地剖开资产阶级政党主张的虚伪肌理,揭露资产阶级政党为少数人牟取私利的本性,鲜明指出共产党人忠实代表着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共产党所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究其根本就是为了保障工人阶级的全部利益,并且以矢志不渝的卓绝斗争为无产阶级的未来而坚持。马克思早已庄严宣布“至今发生过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运动,或者都是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独立自主的运动”[4]。并且,无产阶级的运动所要实现的共产主义社会不同于历史上以往的社会形态,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不再有被压迫阶级和压迫阶级,资产阶级也不复存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不再有奴役、压迫和剥削,真正意义上实现对人的需要的尊重。社会的运行将完全靠人的需要来推动,在这个社会中“异化劳动”将退出历史舞台。马克思在《宣言》中谈到,要消除人的异化,要彻底摆脱把人物化的现实世界,使劳动真正成为人满足需要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维持生计的方式,从而实现人的解放。人的幸福不再是哲学家们所讨论的抽象的、孤立的、虚幻的话题,《宣言》真正肯定了作为具体的、历史的、现实的人的幸福的本质。归根到底,是要让人民自己创造自己的幸福,自己掌握自己的幸福,自己发展自己的幸福。即共产主义社会中每一个人都能实现自己体力和智力的自由发展,发展自己的体力和智力,从而实现所有自由人的联合。

《宣言》为人类谋解放的价值追求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将这一价值追求全面付诸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谈到:“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9]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肩负着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历史重担。经过28年的英勇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经历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苦探索,1978年,中国共产党以自我革命的决心与勇气全面、深入地推进改革开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3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以非凡的政治禀赋与政治智慧,带领中国人民独立自主地开辟了一条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希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追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了《宣言》探求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应然性价值逻辑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实然性实践与价值遵循。将这一价值追求融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中是《宣言》的这一价值追求的逻辑必然。

《宣言》关于人是真正的价值主体的根本观点为创造人民幸福生活、带领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理论支撑。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的主人、是真正的英雄这一《宣言》中所蕴蓄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和根本立场,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嘱托,既一脉相传又守正创新,但“其科学精神与理论本性正是渊源于《宣言》的根本思想”[10],也是不同历史时期对《宣言》人民立场的坚持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赞誉道:“《宣言》是一部秉持人民立场、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的经典著作。”[11]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庆典上发表重要讲话的全文7 000多字,其中“人民”一词就出现了86次,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纲领性文献其价值旨归与实践导向蕴含了深厚的人民情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昭示了党的所有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秉承和彰显了《宣言》的核心要旨与精神实质。

六、结语

《宣言》这一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纲领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南是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理论本源。本文通过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进行探索,追溯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源流,回顾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的时代命题。“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逻辑来自于《宣言》,并且在新时代下《宣言》所具有的指导实践的重要理论价值与强大精神支撑依然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奠定深厚的价值底蕴。在新的历史时期,要继续从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深厚精神土壤中汲取养分,正确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钻研好领会好运用好伟大建党精神中所展现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理想信念、革命英雄气概、革命不屈精神,不断继承创新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不断深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巨大精神动力与强大理论支撑。百年转眼新开帙,中国共产党人栉风沐雨,筚路蓝缕,薪火相传,玉汝于成,必将带领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共产党宣言资产阶级宣言
青春宣言
Father's Day
柔软宣言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党员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
TA宣言
毛泽东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批判汲取
第一支资产阶级军队的创建者——克伦威尔
俄国资产阶级军事改革家——米柳京